科學統籌講話
科學發展觀的含義: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版觀,促進經濟社權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實踐:1、 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一認識、統一思想、統一行動;2、要不斷加深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貳』 求一篇關於深刻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演講稿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要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和基本要求。
1、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3、協調發展,就是要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4、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二、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科 學發展觀的主題是發展,落腳點是發展,是用來指導更好地發展的,離開了發展主旋律就毫無意義。我們建築科學研究院要緊扣發展謀發展,要名副其實地科學發 展。「堅持創新,科學管理,加快發展,穩步改制」是我院近幾年的發展方針,其核心是加快發展,「凝心聚力快發展,開拓創新攀新高」是我院的主旋律,因此全 院上下要大力開拓業務、大力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確保攀新高目標的實現。
2、堅持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為社會創造財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創造機會」是我院的共同願景。我院的發展不僅是經濟的發展,而且是社會、企業和個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社會責任 是創造綠色的財富,服務客戶要物有所值,與此同時要實現員工價值自我發展。在我院目前有些部門發展不平衡,個人發展不平衡,發展速度與綜合資源不協調的矛 盾仍十分突出,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予以克服。
3、堅持速度、質量與效益相統一,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現 在的發展應該是未來發展的基礎和保證,而不能以犧牲未來發展為代價。下面用一組數據來說明資源消耗嚴重威協我國的可持續發展。2003年我國GDP總量占 世界不到5%,但消耗的水泥約佔世界的50%,鋼鐵佔30%左右,煤炭佔40%左右;建築耗能占總耗能27.6%,而我國目前建築耗能是發達國家平均值的 3-5倍,其中外牆傳熱系數高3.8-4.5倍,外窗高2-3倍,屋面高3-6倍。而我國人均煤炭儲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5.4%,人均原油儲量只有世 界平均水平的11.1%,因些粗放型的經濟發展將很快耗盡我國的能源資源,石油不足40年將耗盡,205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將難以描繪。
因此,用科學發展觀指導發展就是要走集約化、節約化發展之路。就我院來講就是大力推行節能和節地型建築,做好建築節能推廣和相應技術研發工作,這不僅是自身發展的要求、科學發展的要求,亦是時代的要求。
4、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理論方法,更重要的是實踐和措施,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建科院實際情況提出指導思想如下:克服改制影響、科學規劃未來、縮小部門差距、加大科技創新、實現持續發展。
克服改制影響就是要認識到改制本身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要通過科學的體制和機制的設計,用制度的力量促進企業發展;科學規劃未來就是各部門要通過對國家產 業政策的宏觀分析制訂各部門的發展規劃與之相協調;縮小部門差距就是檢測中心要以節能和人居健康環境檢測技術為支撐,鞏固其院基礎地位。建材所、科技公司 要以循環經濟和建築節能為研發目標,大力發展粉煤灰綜合利用技術,建好江蘇省粉煤灰綜合利用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基地,讓「灰姑娘」成為「白雪公主」;設計 所、加固公司要面向節地、節能型建築的需求,在增層、改造加固、節能改造技術上下功夫,做成鎮江頂尖加固設計、施工專業公司;監理公司應把握推廣科學發展 必須要加強科學管理的機遇,努力向集項目管理、工程監理、工程咨詢為一體的綜合性工程管理咨詢機構邁進。加大科技創新就是作為建設科技服務企業,必須以科 技創新為發展主動力在產品研發、技術推廣、人才培養方面加大投入真正成為「提供一流的建設科技開展、工程質量檢測、監理設計服務型科技型團隊」,實現單位 健康持續發展。
三、注重四個環節,實現科學發展。
1、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人是發展的推動者、實踐者,更應是發展的受益者。促進社會、企業、個人的和諧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根本要求。我院要構建學習型組織、培養學習型個人,為個 人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尋求辦公大樓的籌建),全面提高職工的素質和修養,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建科院。
2、牢固樹立節約的觀念。
節約是觀念亦是素質和修養。增收節支是密不可分的,從來沒有分割過,節約是成本最低的效益,我們要建設節約型企業,節水、節電、節紙、節油、節時,鼓勵員工成為節約型個人。
3、牢固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
科學發展離不開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國家如此企業亦然。我們決不能只顧眼前利益犧牲長遠利益,只顧局部利益,犧牲全局利益,只顧個人利益犧牲集體利益,處理好上述關系就是保護了科學發展的環境。
4、牢固樹立科學管理的觀念。
科技創新和科學管理是科學發展的兩只輪子,粗放的、簡單的管理不可能有科學的、持續的發展。我院和中心要努力學習和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現階段要充分用好 ISO9000質量體系和國家實驗室認可體系兩大質量管理方法,這是現代質量管理的文明成果和結晶,要貫穿於我們的各項工作中,全院上下要養成自覺遵守這 兩大質量管理法寶的工作習慣,堅決拋棄重業務和技術,輕管理的不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管理亦是生產力的觀念。
同志們,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高舉科學發展大旗,向著美好的和諧社會邁進!
科學發展觀黨課講稿材料二
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網上材料摘錄整理)
一、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既有生產力和經濟基礎問題,又有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問題;既管當前,又管長遠;既是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重大的實踐問題。我們要全面理解和正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涵和基本要求,認真加以貫徹落實。
1、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 心。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的主要矛盾,始終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發展,首先是要發展經 濟。
2、堅持經濟社會協調發 展。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社會發展是經濟發展的目的,也為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條件。隨著人民群眾 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更加要求社會與經濟共同發展。如果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經濟也難以實現持續較快發 展。
3、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我們黨歷來重視「三農」問題,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城鄉差距、工農差距仍呈不斷擴大的趨勢。
4、堅持區域協調發展。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發展很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都有很大發展,但地區發展的差距也在不斷擴大。
5、堅持可持續發展。這就要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6、堅持改革開放。完善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銳意推進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製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 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 貫徹落實「五個統籌」。
7、堅持以人為本。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提出的背景
1、是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 會,即經過20年努力,建設一個能夠惠及10多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要看到,經過前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們雖然在 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一個小康社會,但仍是低水平的、不完全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會。比如,到2000年進入小康社會時,我們原定的16項監測指標和小康 臨界值有三項沒有達到。一是農民的人均收入,指標是人均1200元,實際達到1066元;二是人均蛋白質日攝入量,指標是人均75克,實際達到73克;三 是建成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原定指標是100%,實際上建成80%。這三項未完成的任務,集中反映了一個問題,即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經濟社會發 展不協調已經影響到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全局。而且,進入21世紀後,農民收入增長率連續3年下降,城鄉差別進一步擴大。因此,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著一 個艱巨的任務,即如何解決好城鄉差別問題、區域發展中的差距問題,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的問題。正因為如此,我們黨在十六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樹立和落 實科學發展觀,以此作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方針。也就是說,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著直接的、內在的聯系。
2003年4月突如其來發 生的非典疫情,深化了這樣的認識。非典疫情爆發,前後只有兩個多月,地區也只涉及個別省份,但對於經濟發展特別是對旅遊業、商業服務業、航空業、運輸業、 建築業和部分製造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降到6.2%,正常的經濟和政治社會生活都因疫情而被打亂。疫情的發生和抗擊疫情的艱苦努力提出 了一個深刻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在推動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還要搞好公共衛生、教育等各方面工作,要把對人的關愛放在我們工作的重要位置 上。因此,在抗擊非典取得決定性勝利後不久,黨中央就提出要貫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方針。可見,抗擊非典 斗爭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一個重要的、直接的因素。
當然,還有一些事也引起黨 中央的重視,至少是上面三件事情促使我們對發展問題給予認真的反思。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表明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僅對於"為什麼要發 展"加深了認識,而且對於"什麼叫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也深化了認識,我們的理論認識又前進了一大步。
2、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我們不要忘記,科學發展觀 是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首次提出的。《決定》在論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時,強調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 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的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決定》在論述深化 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時,提出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至於這樣的發展觀叫什麼發展 觀,全會後有各種說法,有的稱它為"新發展觀",有的稱它為"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有的稱它為"全面發展觀"。其實,胡錦濤總書記在全會的重要講話中已經 明確指出,這樣的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需要重視的是,科學發展觀在全會上是作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指導思想和原則提出來的。
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始於 1978年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始於1992年秋黨的十四大。從1992年到2000年,是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輪廓形成即體制初步建立時期。這八年探索難能可貴,我們不僅要把傳統的計劃機制轉變為市場機制,不僅要把市場的范圍從商品市場拓展到各 類要素市場,而且經歷了1992年底到1993年初的經濟過熱、1997年亞洲金融風波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緊縮等一系列考驗,在如何加強宏觀調控上進行了 艱辛的探索。這方面經驗雖然在黨的十六大進行了總結,但是隨著實踐的深入可以繼續進行總結。
十六大在提出要緊緊抓住 21世紀頭20年重要戰略機遇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歷史任務的時候,提出了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的戰略部 署。黨中央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開始階段,及早明確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指導思想和原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所以在調查研究和廣泛征 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提交給十六屆三中全會審議討論的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文件,並在這個文件中提出了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
也就是說,科學發展觀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深入地總結了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驗這一重要基礎上提出來的。
3、是為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後,黨 中央和國務院在經濟運行中的一個重大決策,就是針對糧食生產、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加大了宏觀調控的力度。這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 作。黨中央在實踐中深深體會到,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根據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大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特別是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和領導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能力的過程。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同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聯系起來, 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 在四中全會強調,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當前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其實質就是要優化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導致經濟大起大 落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以充分的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黨中央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認識到我國當前在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 題,是因為經過20多年改革發展,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了一個關鍵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從國際環境看,綜合國力競爭空前激烈,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多變,而我國 經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對我國發展的影響明顯加深;從國內改革發展形勢看,我國體制創新進入攻堅階段,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 速,農村大量富餘勞動力向非農領域轉移,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不斷提高並日趨多樣化,與此同時,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也更加艱 巨。這是一個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的發展階段,是不進則退、無序推進則亂的發展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黨要善於協調經濟、政治、 文化建設,還要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黨中央在這個時候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與樹立科學發展觀聯系起來,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改革發展關鍵時期遇到的 各種問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
4、是認真總結了世界各國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
黨中央注意到,世界上許多 國家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處於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間的時候,往往是"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並存的時期。矛盾處理得好,可以快速發展,實現 現代化;處理得不好,會引起社會分層加劇,社會矛盾激化,甚至出現政局動盪、政權更迭。我國進入21世紀以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正處於這一特殊的 發展時期,因此要格外重視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處理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努力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黨中央另一方面還注意到, 人類社會自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發展觀念發生的急劇的深刻的變化。早期的發展觀反映了工業革命的要求,強調的是物質生產資料的 增長,那個時期把經濟發展看作經濟增長。到上個世紀60年代,人們已經看到它的弊端和不足。因為光有經濟的增長,並不能完全解決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許多 問題。1962年美國女科學家蕾切爾·卡森出版的《寂靜的春天》,對殺蟲劑DDT破壞大自然危害生命的行徑進行了尖銳譴責,從而提出了人類如何同自然和諧 相處的問題。後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西奧多·舒爾茨提出的人力資本理論,又把人的發展作為發展觀的一個中心問題提了出來。70年代法國經濟學家弗郎索瓦 ·佩魯在他的著作《新發展觀》中,對此作了系統的論述。1972年,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研究報告《增長的極限》,轟動了世界。這個報告進一步把經濟增長、城 市化同人口和資源等環境問題聯系起來,提出了全球性的生態、人口、環境、資源等等問題。盡管它是從悲觀論的角度來談這些問題,但這些問題確實是人類必須注 意的。在此基礎上,人類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以積極的姿態來解決這些全球性問題。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重視經濟發展,也不僅要重視人的發展,而是把人 與自然的協調以及子孫後代的發展都作為發展觀的問題來考慮。1972年聯合國斯德哥爾摩會議通過的《人類環境宣言》,1987年聯合國世界與環境發展委員 會發表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里約環境和發展宣言》等文件,表明可持續發展問題已經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對發展 問題有許多研究,這些研究是伴隨著工業革命興起和現代化的推進,伴隨著工業革命和現代化過程中各種問題的暴露而逐步加深認識並逐步形成的一系列發展理論。 我們黨非常重視這些研究成果,不僅向全黨介紹了這些發展的新理念,而且大膽地吸收其中有益的成果,運用到我們的實踐中來。
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發展教育
胡錦濤同志的十七大報告精闢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體系,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和科學內涵,是一篇閃耀當代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重要文獻。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是教育系統的首要任務。
1、科學發展觀對教育發展的指導意義
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 義,與教育培養人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教育的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標志之一。教育作為上層建築,與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教育擔負著建設人力資 源強國的重任,而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在為未來培養人,教育在現代化事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教育不僅要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更要適度走 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前面,因此,發展對於教育而言,是教育的優先發展,必須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的優先發展,不僅僅是數量上的擴張,更要注重以 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發展是教育的永恆主題,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促進人的發展,促進人的社會化,通過人才培養,最終促進社會的發 展。
以人為本的核心內容是尊重 人,是對人的目的地位的肯定,科學發展觀把人作為目的,充分肯定了人的目的地位。而要維護人的目的地位,必須關注人的發展願望和多樣性的需求,必須體現人 文關懷,關注人的價值、權益和自由;以人為本是對人的主體地位的尊重。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教育要培養人,就必須以人為本,以人的培養為 本,而不是以賺錢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要更好的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和特點,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激發人的首創精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 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也是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
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 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就要求教育也要實現全面的發展,既要實現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也要實現幼兒 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發展;既要實現普通教育的發展也要實現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發展;既要實現學校教育的發展也要實現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發展;既要實現公 辦教育的發展也要實現民辦教育的發展。而在人才培養方面,同樣要達到全面展的基本要求。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和接班人,因此,教育要促進人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在教育中要防止只重智育而忽視其他各方面教育的傾向,避免人的素質的單一化和片面化發展。
教育也要實現協調發展,統 籌兼顧各級各類教育的發展。主要包括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實現教育公平。要實現城鄉教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和統籌發展,還要使教育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相協 調。在人才培養方面要實現各級各類人才的協調發展,要實現人才培養與個體的能力、興趣、特長和主觀願望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使人的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使 各方面素質互為發展的條件。
教育要實現可持續發展,要 保證對教育投入的可持續性,在學校規劃和建設上要考慮未來發展需要。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是終身教育的客觀要求,人的發展貫穿人的生命始終,學校教育的結束 不是人生教育的終點,而是終身教育的一部分。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要求人要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人在學校教育階段所獲得的知識與未來廣闊社會 相比有如滄海一粟,不可能使人一勞永逸、終身受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教育只是為人的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人的可持續發展做准備,因此,教育必 須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為以後的工作和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
2、堅持以人為本,實現教育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 為中心。作為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的終極目的是通過培養人來促進社會的發展,沒有人才的培養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教育的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教育一旦偏 離了人才培養這一中心,就失去了發展的根基,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我國的教育存在偏離人才培養這一中心的傾 向。有悖教育的宗旨,不利於教育的發展。因此,教育的發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第二:著力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教育的發展不僅僅是學校數量和受教育人口數量等指標的增長,更是以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的發展,要實現質量和效益相統一,充分挖掘潛力,以較少的投入獲得較高的產出。
第三: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落實科學發展觀,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僅僅停留在紙面上,甚至只留在牆上的宣傳欄中,而是要真正落到實處,在教育實踐中貫徹執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從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高度關注教育事業,加強理論研究,推進教育實踐。
『叄』 如何科學統籌安排好"創強"各項工作
培養良好的生活工作習慣
把每天的生活時間表列個大綱貼牆上,分時段來安排
工作每天寫工作日誌,晚上在日誌上列好明天要做的十件事,分列輕重緩急
今天沒有完成的事情,第二天要補充完成
做事前置 睡前總結今天的工作
每周總結
工作生活勞逸結合
『肆』 科學發展觀科學回答了新形勢下什麼重大問題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對新形勢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把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論概括,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面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提出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提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等重大戰略思想。
(4)科學統籌講話擴展閱讀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更加自覺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相比較黨的十七大的概括「第一要義是發展」,這次對第一要義的概括更加全面和具體。黨的十七大對「第一要義」的解釋是:「必須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那時對「發展」的界定主要還是偏重於經濟。黨的十八大則提到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發展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且,把社會發展的內容加進去,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本來意義。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更加自覺地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這一點的提法是「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內容十分豐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這個內容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得到了重申和充實。
黨的十八大報告在談到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八條基本要求時,首先強調的就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顯然比「尊重人民主體地位」進了一步。
同時,黨的十八大報告在以人為本這個「核心」的字面之後加上「立場」二字,顯然是對堅持和保障以人為本的實現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伍』 誰能給出「科學發展觀解讀或闡述或講話」的描述
第一、黨章修正案是緊密聯系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實踐進程和新的歷史起點來闡述科學發展觀產生的歷史背景的。
第二、黨章修正案對科學發展觀作出了科學定位。黨章修正案強調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也就是說,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
『陸』 求在2015年全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同志們:大家好,我們很多時候是活給別人看的,也在盯著別人是怎麼活的。於是,我們給自己戴上了面具,哪怕心裡很苦很累,面具上鑲嵌的依舊是永恆的笑容;我們看到別人臉上的笑意,總是懷疑他們也戴上了面具。其實,幸福是自己的,永遠不要拿別人來做參照,別人做不了你,他怎麼知道你走過的路,你心中的樂與苦。在我們周圍,能夠真正關注你的,就那麼廖廖幾個。所以,我們無須在意別人的評說,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無須看別人的眼神,只需走自己的路;無須有過多的抱怨,那樣會使自己活得更累。不必一味討好別人,不管走在何處,都不要迷失自己。如果你討厭我,我一點也不介意,我活著不是為了取悅你。愛和金錢哪個重要?有人覺得,懂得金錢重要性才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但我不同意,這應是成熟未滿。真正成熟圓滿的人,應會明白,一切物質都只是外殼,而人必須要滿足的永遠是內心。給你一屋子黃金,能捂熱冰冷的心么?人生最後能擁有的,無非是回憶,和某一雙溫暖的手。給別人留點空間,也是給自己留有餘地。「利不可賺盡,福不可享盡,勢不可用盡」,世界不是哪一個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餘地。相信自己有福氣,但不要刻意擁有;相信自己很堅強,但不要拒絕眼淚;相信世上有好人,但一定要防範壞人;相信金錢能帶來幸福,但不要傾其一生;相信真誠,但不要指責所有虛偽;相信成功,但不要逃避失敗;相信緣分,但不要盲目等待;相信愛情,但不要求全責備;相信上帝,但別忘了鎖上門。沒有機會做大事的人,是因為沒有通過做好小事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放在越不起眼的地方,越要主動發光。在別人不敢委以重任之前,把小事做到極致,來證明你的實力。——可惜大多數人永遠都想不明白這個道理,怨天尤人者居多,有的似乎明白了,又不去實踐,所謂蹉跎歲月,想必就是如此。
『柒』 用於領導講話稿中反映問題和不足的經典句子有哪些
個人主義思想抬頭,宗旨意識淡化;享樂主義抬頭,艱苦奮斗意識淡化;特權主義思想抬頭,群眾意識淡化。
『捌』 我們黨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學發展觀是黨的那次會議
中共中央總書記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科學發展觀,中國共產黨第版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權學發展觀寫入黨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把科學發展觀列入黨的指導思想。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2003年7月28日的講話中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各項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的方法論--科學發展觀,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戰略思想。
(8)科學統籌講話擴展閱讀
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集中全黨智慧,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大會要求全黨同志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科學發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