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課題名字
Ⅰ 如何對大班幼兒進行音樂興趣的培養課題名稱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教師培養對幼兒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激發其興趣,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像,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一、要善於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例如,我班的張可欣、紀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歡邊玩邊哼小調,陳紫陽、馬晨莒小朋友,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時,我就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興趣的一個起點。
二、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來誘發和引導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好奇心,用客觀事物的新異性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慾望。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幼兒創設音樂環境,並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在來園時,我會播放輕柔悅耳的名曲、童謠迎接幼兒,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在進餐時,我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邊跟著節奏吃。邊吃邊聽音樂創造了愉快的情緒,增加了食慾。午睡時,我播放柔和、恬靜的搖籃曲,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入睡,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在給幼兒上音樂活動課「走路」時,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鴨、小烏龜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與各學科配合,以音樂教育為手段,利用藝術的形式進行教育。我選擇了一些和各學科有機結合的互相滲透的游戲活動。在學習兒歌或故事時,我選擇配有音響效果為背景的兒歌或故事,既增強了幼兒語言的表現力,同時音樂促進幼兒大腦半球的活動,提高了記憶效果。如語言節奏「嘰嘰喳喳」「跟誰走」等。
三、以故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創造基礎與創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藝術的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教師藝術化的課堂導語設計將引發幼兒想學的慾望,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
四、用律動舞蹈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孩子對一首歌曲能唱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動作進行配合。教師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幼兒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詞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過邊唱邊模仿小狗叫、小貓叫的動作,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果然幼兒一邊唱一邊表演,特別投入,還特別開心。同時在做動作的時候,孩子們自然會表現出歌曲的強弱與詼諧幽默的韻味,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既鞏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強弱規律。
五、開展游戲表演使幼兒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游戲是激發幼兒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喜歡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所以,教師要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就應根據孩子好動的特點,把孩子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看、想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等結合起來,使他們在音樂的世界裡輕輕鬆鬆地獲得知識、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時,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如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教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樂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著力激發幼兒的興趣,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善於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快樂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音樂知識。這對陶冶幼兒性情,培養興趣,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都有促進作用。
Ⅱ 研究性學習課題選什麼課題好
我推薦《音樂對情緒的影響》
有很多資料,也可以寫流行音樂什麼的挺好寫的!
1.音樂療法對PPH手術患者情緒的影響
目的 觀察音樂對PPH手術患者情緒的影響.方法 將200例PPH術手術患者隨機分為20 min音樂治療組與對照組.研究前後以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對2組患者分別進行測試,同時記錄心率、血壓.結果 音樂可顯著降低患者的心率、收縮壓、舒張壓(P均<0.05).音樂組患者的焦慮得分比對照組降低(P<0.01).音樂組患者的舒適行為比對照組多.結論 音樂可明顯改善PPH手術患者的生理狀態,減輕焦慮反應.
2.音樂對情緒的影響
音樂能通過其音調影響人的情緒。在我國古代素來重「禮」「樂」。《樂記》中說:「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樂至則無怨。樂行則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這里談到了音樂對生理和心理的作用。古希臘也十分重視音樂,認為E調安定,D調強烈,C調和藹,B調哀怨,A調高揚,G調浮躁,F調淫邪。亞里士多德推重C調,認為C調最宜於陶冶青年人。
美國紐約醫科大學音樂心理療法研究組的教授們,在音樂對人們的感情影響的調查中指出:「節奏緩慢、悲哀的音樂,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活動減少,對話中常常充滿怨氣和敵意。相反,節奏鮮明、流暢快樂的樂曲,使人們之間友好交談。」
在我們每個人出生之前,我們在母親的胎內伴隨著母親的胎音和心音而成長。健康、和諧的胎音和心音,能夠給胎兒情緒、心理以鎮靜的效果;相反,情緒不安、緊張、混亂的胎音會給胎兒以不良的影響。根據日本的研究,生活在戰爭、空襲恐怖中的孕婦所分娩的孩子,其中未熟兒、腦障礙兒童的比例要比和平年代的比例高得多。「胎教音樂」,與其說是讓胎兒在母親體內聆聽音樂教化,倒不如說是傾聽音樂教化的母親由於情緒、精神的安定,促進了胎兒良好地發育成長。
無論是孔子還是貝多芬,都對音樂對人心性陶冶的功能表示出巨大的贊賞。在他們看來,音樂對人情操的陶冶,完全是因為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價值。但是從音樂治療的角度來看待音樂,音樂對人心理和情緒的影響,除了音樂本身所具有的審美性對人有影響以外,還因為音樂能夠在技術上最大限度地模仿或再現各種各樣的情緒,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即興創作的音樂更能夠和人的情緒進行直接的溝通。
情緒不僅是情感世界的外衣,同時也是認知世界的催化劑。因為人在情緒好的時候,認知方面往往容易走向積極,反之則容易產生消極認知。音樂既然能夠通過自身包含的情緒來影響人的情緒,當然也就能夠對認知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力,所以這樣一來,音樂對人的情感世界與認知世界兩方面的影響,自然就都包含了無限的潛力。
3.淺談音樂對幼兒情緒的影響
開學初期是幼兒進入幼兒園的一個適應期,哭鬧的現象時有發生。陌生的環境是造成幼兒入園不適應的一個最大原因。如果幼兒到一個新的環境,其注意力能夠被環境所吸引,那麼他就容易適應這個環境,反之他就會選擇拒絕並企圖逃避。現在雖然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在短時間內停止哭鬧,但是總有個別年紀特別小或是對家長特別依賴的小朋友會長時間的哭鬧。甚至使原本已停止哭鬧的小朋友又再次哭了起來,這無疑是老師最頭疼的一件事。特別是對毫無經驗的新教師而言,更是不知所措了。
然而經過一階段的觀察實踐,我覺得音樂真的是緩解幼兒哭鬧情緒的一大法寶。當好幾個小朋友都在大聲哭喊時,只要老師用鋼琴一彈小朋友們熟悉的音樂,他們便會將注意力轉移到老師彈奏的音樂當中。
如彈奏幾首小朋友都非常熟悉喜歡的動畫片主題曲,像《哆拉A夢》《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西遊記》,小朋友們都會興致勃勃的跟著旋律哼唱起來。原本大聲哭喊的小朋友哭聲變得越來越小了,有幾個原本一直哭鬧的小朋友也漸漸停止了哭聲。看來音樂對幼兒情緒的影響還真不小。
後來經過長期的實踐,效果十分顯著。即使有時沒有小朋友哭鬧時,也可以使用這個方法。比如,當小朋友都在到處跑動、聲音吵鬧或是在玩積木大聲講話時,只要一彈鋼琴,吵鬧的音量立馬可以減輕一半。
心理學研究表明,音樂對緩解情緒緊張、消除焦慮有著不小的作用。幼兒情緒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國內外不少心理學工作者就情緒對人的個性形成、認知發展、社會性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情緒在這當中的特殊作用。如何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健康情緒,也成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探討的一個課題。
音樂,是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把旋律、節奏、和聲、聲調等音樂要素有機地組合起來,將美好的情感付諸聲音的表達中,能撥動幼兒心靈中的琴弦,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它對人情緒的影響更是巨大的。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要讓幼兒更好的發展,擁有健康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音樂是培養幼兒健康情緒的一條重要途徑
Ⅲ 什麼是小課題
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培訓材料之一
1、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它具有開口小、周期短、易實施、見效快的特點。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研究的特性
案例:
顧老師任教語文,最近為班上的學生不願發言而大傷腦筋,的確,那樣的課堂常常如入「無人之境」。經過一番思考,顧老師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課堂時間緊,發言機會少,導致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被挫傷。於是,顧老師根據《中國青年報》文章的啟示,嘗試「站起來就說」。他對本班學生做了一個徵求意見調查,54%的支持率讓他頗感欣慰。然而真正實施起來,竟無一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在徵求部分學生意見的基礎上,顧老師感到光憑「激勵」還不行,還得「強迫」,於是他又公布了一項新規定「每周每個學生語文課上主動發言不少於兩次;凡少於兩次的學生必須當眾唱歌,必要時還得『請家長』……逐周累計發言次數,獎勵前三名。」此舉見效顯著,課堂氣氛隨即「活躍」。然而,顧老師很快發現:少數同學是前半周看熱鬧,後半周胡亂找幾個問題提提,答答,完全應付了事。針對這種情況,顧老師採取了「要點提問法」、「即時提問法」,對那些一堂課上一次都沒主動發言以及心不在焉的學生突然提問。伴隨著這樣的「軟硬兼施」,學生們的強迫感日漸消失,慢慢習慣了「站起來就說」的形式。
案例: 與克隆作業過過招
任教五年級語文的王老師,意外發現本班部分學生有長期抄襲作業的現象。她控制住了自己的惱怒,先是不動聲色地與個別學生接觸,了解具體情況。然後,她決定與「克隆作業過過招」。
王老師首先設置了專題作業評講課。評講課上她先表揚了所有語文作業全對的學生。然後讓這些學生當小老師,為大家作解題示範,幾個抄作業的學生自然就「掛黑板」了。盡管在座的學生多心知肚明,但王老師仍未解開真相,這讓「抄手」們十分愧疚。
接著,王老師又組織學生們自編自導中隊會「誠信為金」,大家通過講故事、演話劇、誇典型、表決心等形式,進一步激發和增強「誠實守信」的意識和信念。
更為重要的是,王老師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出針對性改進。首先,她在班上建了學習互助小組,引導學生們積極、正確地對學困生以學習援助;其次,她在平時的新授課上,特別留心學困生的表現,有針對地調整教學節奏;再次,她在作業批閱中增大了面批的分量,更加關注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孩子們漸漸感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誠摯關心,外在壓力轉化為內在動力,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分析:從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歸納出小課題研究的特性:
(1)「屬己」性:上例可以看出,小課題研究不是為了建構某種宏大的理論,也不是為了發現某種普遍規律,而是完全出自教師自身的需要,這種需要既包括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美好願望,又包括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成長動機,在於提升解決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最終能夠將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與新課改的召喚水乳交融,這是教師應對「專業困境」所表現出來的積極姿態,因而具有鮮明地「屬己」性。
(2)真實性:上課時,學生不願舉手發言怎麼辦?學生抄襲作業怎麼辦?作文評講課怎樣更有實效?等等。也許這些問題有些小家子氣,但它們恰恰又是眾多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遭遇的最為真實的難題,是影響著教師順利組織教學活動的現實問題。
(3)微觀性:小課題著眼於「小」,它切入點和開口都很小,關注的是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的「某一點」,以及某個細節。並由此層層深入,不斷探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而達到研究的深度,揭示問題的本質和內涵。
(4)即時性:一方面,小課題是生成於教師的教育實踐之中,根植於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具有隨機性、偶發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約而至。另一方面,小課題的研究周期顯得很靈活,半年、一年或多年,時間周期不等。
從以上幾個案例我們還可以看出:課題的價值有賴於有效的反思。面對轉瞬即逝的問題,不僅要知曉正在發生什麼,尋求何種可行的解決策略,更為重要的是要深入探究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源是什麼。在抄襲作業的案例中,雖然抄襲作業只是發生在個別學生身上的現象,但對於其他同學、對於班集體又具有怎樣普遍的教育意蘊呢?王老師敏銳感覺到其對良好學風產生的威脅,在她的反思、追問之中,此前教學中「學生間良好互動的缺失」、「教師課堂調控的針對性不夠」等等問題得以暴露和敞現,在轉化學生的過程中,她又發現家長教育觀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不當也是導致學生抄襲作業的又一因素,這促使她在與「克隆作業」過過招的過程中設計了一個又一個連環活動。事實上,只有對問題背後的意義有一個逐漸深入的追問,有一個全面准確的把握,才能對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提供明確的方向,產生持久的動力。
良好的行動源於充分的思量和成熟的規劃。上例中王老師設計的作業評講課、「誠信為金」中隊課以及建立學習互助小組、進行作業面批等活動都是在調查之後,經過認真思考確定了預案之後實施的。
3、如何選題
了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類型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對象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范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准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范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鑒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敘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里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了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5、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敘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敘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敘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敘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說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說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說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了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6、課題研究的要求
①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學生發展。
②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一線熟悉學生、教材,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等優勢,緊密結合工作實踐,深入開展研究。
③切實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在課題研究的「精」、「實」上下功夫,同時注意研究資料的積累。
④成果的表述生動活潑,明晰流暢。
Ⅳ 音樂課題研究。求助
美國音樂經過長期發展,到20世紀初才具備獨特的美國風格,並取得了與西方各國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國境內存在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或種族的音樂,也存在著歐洲音樂家從歐洲各國帶來的專業音樂。它們之間經過長時期的相互影響、融合,促進了美國音樂的形成和發展。 16-18世紀 印第安人的歌唱主要用於勞動、婚喪、准備作戰等場合,以鼓等打擊樂器伴奏,音調簡單,獨具一格。16世紀後,隨著各國移民的到達,也帶來了他們本國的音樂文化。經過激烈的爭奪,英國人終於取得了在北美大陸的優勢。因此,英國音樂對美國音樂的影響最大,它為美國音樂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人奴隸被販運到北美。非洲黑人酷愛音樂,慣於一邊勞動一邊唱歌。黑人音樂的動人曲調和獨特的切分節奏,對美國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1640年,馬薩諸塞出版了《海灣詩篇歌集》,是北美刊印的第1本書。18世紀初,為提高歌唱水平,許多牧師著書指導唱歌。同時,隨著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漸繁榮,世俗音樂也變得活躍起來。歐洲樂器如小提琴、吉他、哈普西科德等開始流行,出現了專業音樂家。1731年在波士頓舉行了第1場音樂會。通常的音樂會節目包括愛國歌曲、歌劇詠嘆調、傳統民歌等,有時也有一些標題的或無標題的器樂作品。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美國本地出生的第!批作曲家。同歐洲音樂相比,當時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被認為不夠成熟。 19-20世紀 19世紀初,許多歐洲音樂家來到美國,他們帶來了遠比美國先進的音樂水平和技巧。1848年歐洲革命後,又有大批德國音樂家移居美國。他們使原先習慣於贊美歌的美國人的音樂趣味發生明顯變化,也給美國年輕一代作曲家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音樂教育獲得迅速發展。 南北戰爭後,美國音樂生活更趨活躍,又有一些重要的音樂團體相繼建立,如大都會歌劇院(1881)、波士頓交響樂團(1881)等。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技巧的作曲家。他們把美國音樂提高到了歐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獨創性,帶有明顯的模仿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麥克道爾,他被認為是美國第1個取得國際聲望的作曲家。 當美國作曲家幾乎都在追隨歐洲風格時,歌曲作家S.C.福斯特卻採用美國黑人音樂的曲調進行創作。他的很多歌曲是為當時盛行的「黑人劇團」(由白人化裝扮演黑人,其成員稱為游吟藝人)寫作的;而真正的美國黑人音樂卻末受到重視,它們只在黑人中流傳發展。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主要類型有靈歌、布魯斯、勞動歌曲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擺脫德國音樂控制的新潮流。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對此起了很大作用。他於1892-1895年間應邀就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他建議美國作曲家把美國印第安人和黑人音樂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也有的作曲家轉向法國音樂,他們的創作與印象派有著密切聯系。另有一位作曲家C.E.艾夫斯在獨自探索美國化的音樂語言。他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才被認為是美國老一輩最著名的作曲家。 20年代,社會輿論鼓勵美國作曲家創作具有美國風格和特點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方面支持下,為美國民族主義音樂的確立作出了貢獻。特別在交響樂領域,他們為美國音樂贏得了與歐洲各國音樂並駕齊驅的地位。曾在巴黎從法國作曲家N.布朗熱學習的A.科普蘭、R.哈里斯、W.辟斯頓、V.湯姆森以及R.塞欣斯(1896-)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國的音樂語言與西方第一流的作曲技巧結合起來。他們的學生和追隨者如W.舒曼、S.巴伯、L.伯思斯坦等繼承了他們的道路。這些青年作曲家大都是國內培養起來的。 20-30年代的美國音樂並不只是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西方音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歷了空前的劇烈變化,出現了新的現代音樂流派;即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們的某些作品中,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實驗的性質。最重要的實驗主義者是1915年定居美國的法國作曲家E.瓦雷茲。同時期,美國的流行音樂空前發展。特別是從黑人音樂布魯斯、拉格泰姆等演變而來的爵士音樂風行全國。具有獨立的美國風格的音樂劇(亦稱百老匯歌舞劇)是在歐洲的輕歌劇和喜歌劇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流行音樂中佔有特殊地位。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有R.羅傑斯(1902-1979)、G.格什溫、伯思斯坦等。 納粹政權的出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許多著名的歐洲作曲家來到美國,如P.欣德米特、B.巴托克、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D.米約等。他們給美國音樂生活帶來了新的巨大影響。美國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中心。美國音樂創作的民族性不再受到重視,許多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與歐洲音樂在風格上的差別幾近消失。 50年代以後,美國音樂更趨多樣化。盡管有的作曲家基本上按照傳統的音樂語言進行創作,但是吸引著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新音樂流派,代表人物是J.凱奇。在流行音樂領域內,也出現了新的品種。從布魯斯等音樂發展而來的搖滾樂風靡全國,爵士音樂退居次要地位。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有E.普雷斯利(1935—1977)等,民歌的著名歌手有B.迪倫(1941- )等。70年代以後,搖滾樂的熱潮逐漸衰退,各種流行音樂互相影響,在風格上趨向綜合。最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是M.傑克遜(1958—)。 在音樂表演方面,美國往往由於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指揮、獨奏家和歌劇演員而達到很高水平。美國的交響樂團佔全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土頓、芝加哥、克利夫蘭、紐約和費城等交響樂團均享有國際聲譽。
東方音樂注重音調,西方音樂注重節奏!
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是根植於文化之上的,如果沒有某一個地區的文化作為基礎,音樂要產生也許很難,而由於地區與文化的差異性,音樂註定是不可能一樣的。比如在功能張力方面,西方的音樂重娛人、重技巧、重新舊之分,而中國的音樂更加重自娛、重情味、重雅俗之分。在美感形態方面,西方音樂追求主題的深刻、表現的強度和音響效果的綿密厚實,而中國音樂則追求韻味的深邃、表現的力度和音響效果的虛淡與空靈、余韻悠長。在表現形式方面,西方音樂注重樂音的固定、織體的網狀結構、節奏的整齊規則,而中國的音樂則注重樂音的變化、織體的單線延伸和節奏的靈活只有等。①看著上面對於東西方音樂差異的總結,主要是針對古典音樂來說的,因為現代由於社
會融合,在快速消費的今天,我們接收的更多的是流行音樂,而不管是東方的音樂還是西方的音樂都趨向於流行,流行就以為著脫離了某個固定的區域,呈現的是全世界的融合,如由西方傳過來的搖滾,在東方音樂人的手中,加入東方元素,就有了東式搖滾。而中英文歌曲的翻唱更是多了,所以有時候都不知道這首歌到底是原作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但是對於聽古典音樂,好像特別容易區分,雖然不知道其中有什麼曲式曲調的區別,但是曲子中所流露的感情,即使是我不了解中西方的音樂結構,我也能區分的出來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這大概就是古典音樂的魅力吧
情感方面,感覺西方音樂比較宏大,適合表現盛大的場面和深刻的思想,東方音樂比較細致,適合細膩的情感和孤獨的思想。
中西方音樂由於歷史、文化等原因,存在著一定的區別,其主要表現在中國音樂著重於情韻,而西洋音樂注重的則是音樂本身的和諧性;中國音樂發展自然過渡,一脈相承,西方音樂發展則呈塊狀結構和階段性特徵;中國音樂體現為單純的模線性織體思維,以線條為主,而西方音樂則傾向於橫交叉的立體狀織體思維,更講究和聲;中國音樂語言偏重心理,略於形式,極富變數,為開放性結構,而兩方音樂形式嚴謹,結構具有封閉性特徵;中國音樂尚善尚美,
弊
1、體裁方面。
流行音樂比較注重歌曲而偏廢器樂曲的創作。以「愛」為題的愛情歌曲佔了很大篇幅,關於描寫人生倫理、生活理想、思念故鄉以及對社會制度的諷刺和批判等內容的少。器樂作品以舞曲和改編曲居多,形式、風格單一、貧乏。
2、歌詞方面。
流行音樂在歌詞寫作方面總體上缺乏情志美、意境美、語言美、風格美的特徵,其具象再現性、情感指向性、理性確定性也不明確。語言貧乏、歌詞老化,歌詞創作泯滅個性、千篇一式,公式化、概念化痕跡嚴重。有些歌詞雖具有一定個性,然個性太強,而缺乏了一定的群體性,難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在內容上,宣揚愛情,低級庸俗的歌詞居多,歌頌或披露現實生活的少。詞的內容、風格從而又影響著曲的體式、風格和基調。另外,許多歌詞還刻意追求曲折艱澀,把尋常語變作陌生的扭曲變形的話語,言不及義,讓人不知所雲。
3、情感方面。
流行音樂創作者經常將情感納入統一的模式,牽強附會地渲染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很多時候過分追求流行,使流行音樂缺乏應有的含蓄和深沉,缺乏真實感,過分熱衷於外在的,有時是近乎矯揉造作的情感宣洩。許多通俗音樂所表現出的人生感受,絕大多數都是些無病呻吟般的虛假痛楚,對生活事業既無所追求又消極頹廢的感嘆。
4、調性與音調。
在流行音樂中,大小調式或宮羽調式的使用多,而對民族風格鮮明的徵、商調式的使用尤為少見。由於調式所限,大小調式音階或宮、羽清樂音階多,其它象雅樂音階、燕樂音階及混合音階少之又少。因此,在調性方面,流行音樂往往長時間在一個調性上進行,單調、乏味,要麼頻繁的出現轉調,造成調性的混亂。即便轉調,也是同宮系統轉調多,同主音轉調和不同主音不同音列轉調少;音樂以主與下屬調的對比多,其他調性對比少;調式交替在同音列系統中多,非同音列系統調式交替少。
音調是音樂的「格調」和「韻味」,是音樂中除了節奏以外最重要的音樂元素,是音樂的靈魂。它從本質上反映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域音樂語言的文化特點,音調或旋律的風格特點會因民族、地域、語言、地理、宗教等等因素的不同而異,風格與色彩多元多樣。而流行音樂在音調上多表現為嬌柔纏綿、迷惘,軟弱無力,富有個性或民族色彩、地方濃郁色彩的旋律少見。有些雖然選取一些民歌作基調,但經過創作者的歪曲、塗脂抹粉,弄得花花綠綠,格調非常低下,韻味盪然無存。
5、節奏與節拍
流行音樂的節拍類型以單拍子和4/4居多,其它復拍子和混合拍子、變換拍子、散拍子等極少使用,拍子類型單調。同時在節奏布局上凝滯劃一,缺少繁復多樣的節奏對比,往往一個節奏貫穿全曲,缺少諸如循環節奏、自由節奏和層次遞進的節奏布局,缺少節奏華彩或帶有民族特點的節奏;非常規強弱規律的運用、切分音的濫用,虛詞強拍出現、實詞弱拍出現的顛倒處理現象經常存在;節奏長短變化不明顯、軟弱無力,無彈性,有時給人以搖擺不定、動盪不安的感覺。
6、表演方面。
表演動作嘩眾取寵、矯揉造作、搖頭擺尾、不倫不類,表演感性多於理性、形式大於內容。演出的形式獨唱、對唱多,缺乏其它有創意的人聲組合的表演,忽略了多種性格、多種偏愛、多種潛質、多種創意的發掘與拓展。
7、伴奏方面。
在伴奏方面,多用電聲樂器和打擊樂造成轟鳴的效果,聲多情少,節奏喧嘩,雖強化了伴奏樂隊的參與功能,卻忽視「歌、樂之聲巧和鳴」的道理;伴奏音型單一化、和聲語言簡單、低音多機械化的伴奏,富有流動的節奏運動與交織穿插的復調織體少,有的也只是機械的反復和簡單變奏。
當然,流行音樂創作上的弊病遠非以上幾點,筆者僅在表層意義上對其進行了簡單的探討與分析。不可否認,流行音樂確實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審美趣味和審美標准,使得它在一定時期某種意義上獲得了畸形發展,但因限於其寫作上的某些弱勢和弊病,使其從源頭上失去了獲得持久發展的內在動力,導致流行音樂藝術生命短暫、浮浮沉沉、來去匆匆,流行音樂歷來褒揚者少、貶斥者多正是基於此
建議
1、為流行音樂正名
音樂教育界、理論界應加強對於流行音樂的理論研究、美學研究、歷史和社會現狀的調查研究,對流行音樂的創作加強理論上的指導和支持,寫出高質量的、能迎合大眾欣賞品位的好作品。流行音樂作為社會音樂文化現象之一,應該還她應該所居的社會地位,讓流行音樂真正的流行,不圖虛名。
2、內容與形式
流行音樂創作者在體裁、主題、內容等的選取上,力求反映時代的精神、民族的利益、人民的風貌,樹立為社會大眾文藝服務的思想。
3、題材與技法
作曲家的創作應深深根植於民族的沃土,依託於傳統和民間音樂各種元素,探索多種流行音樂元素的運用,以及對已存的音樂資源的發掘和再利用,以大小調體系以基礎,加入色彩性中國民族調式、和聲。以西方流行音樂形式為藍本,合理的運用西方現代技巧而創作。不斷創新創作能力,拓寬創作的路子,採取嚴肅的創作態度,不斷提高創作水平。
4、文本的質量
詞作家須加強文字功底,結合曲調創作出富有魅力的歌詞。我們常說一首好的歌詞也應該是一首好的詩,歌詞既要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而又要以豐富的想像和強烈的感情,以及韻律和諧、節奏鮮明、凝練的、生動的語言去塑造形象。
5、流行的審美價值
流行歌手也要在技術上下功夫,在藝術處理上提高悟性,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質。
Ⅳ 什麼是小課題
什麼是小課題研究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專自身教育教屬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通俗地說,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它具有開口小、周期短、易實施、見效快的特點。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Ⅵ 小學數學有哪些課題可以研究
一、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研究
1、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學生的學習起點,在數學教學中學習起點有哪些不同的類型研究,如何尋找與有效運用學生的學習起點研究.
2、關注數學習困難生的實踐研究
研究內容:對數學概念掌握、計算技能或或問題解決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的個案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研究,關於「兩極分化」現象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3、小學數學課前基礎調查的作業設計研究
4、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優化研究.
二、教學資源研究
1、數學課堂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的研究.
研究內容:什麼是數學課堂中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有哪些不同類型?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如何合理運用教材,如教材中的主題圖和練習題?如何對有困惑的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重組並提出新的見解?如何發揮學具的作用?應用題與問題解決的關系研究
2、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
三、教學設計研究
1、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的研究
研究內容:問題解決教學的一般策略與關鍵因素
2、關於「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的研究
研究內容:練習課的設計策略,練習題的開發與運用,關於應用題教學中數量關系教學的研究.
3、關於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有效性的研究
4、關於數學欣賞課的研究
5、關於新課程背景下口算教學的研究
四、教學過程研究
1、學生數學學習心理體驗的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與價值?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
2、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
研究內容: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的節奏?如何提高課堂反饋的實效性?關於課堂上學生獨立作業時間的研究,如何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導入技能?投入和提高數學教師的課堂講解技能?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策略多樣化與基本方法之間的關系,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預設與課堂調控的研究
(有些內容也可以單獨成為研究課題)
五、教學評價研究
1、小學數學命題改革的趨勢與策略研究
2、小學數學「解決問題」評價內容與方式的研究
3、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教師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4、學生視角中的「好」數學課標準的調查與研究
1、 數學教師所需要哪些更高層次的知識?
2、小學數學中若干數學背景知識的梳理.
3、提高數學教師解題能力的研究.
4、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研究.
5、數學教師校本教研中的一些不足與對策研究.
6、數學教師校本教研的形式研究.
8、數學教師數學觀的調查與分析
9、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增強教師的本體性知識?
10、課堂教學常規研究
Ⅶ 魯迅研究的課題——收集大量資料
魯迅,1881 年9 月25 日生於浙江紹興,1936 年10 月19 日病逝於上海。
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
傳, 1898 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
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
1902 年到日本留學,4 月入弘文學院,6 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
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
1906 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靈魂。在《河南》雜志上發表了
《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重要論文。1909 年與周
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出版。
1909 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
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2 年2 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
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任部員和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員。後任僉事和社會教
育司第一科科長。公餘校錄古籍,研究佛學和金石拓本。
1918 年5 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
小說《狂人日記》,抨擊封建禮教的「吃人」罪惡。此後三年間陸續在《新
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 余篇。1920 年8 月被聘為北京大學、
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 年12 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
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 年第一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
年第二本短篇小說集《彷徨》出版。這些作品是我國新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力
作,對後來的創作具有深遠影響。
除了小說,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最初的雜文集《熱風》於
1925 年出版。此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這些雜文富有鮮明的時代特
色,解剖社會和人性深刻遒勁,文風犀利活潑,有極強的戰鬥力和感染力,
成為我國新文學史上特有的文學樣式。
20 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未名社,
終其一生為培養文學青年付出了巨大精力。
1926 年8 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1927 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
兼教務主任,4 月辭職。同年10 月抵上海,從此定居於此,專事寫作。 1928
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並開始研究馬列主義文藝理論。1930 年中國
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過多種
文學期刊。在國民黨政府的文化圍剿中與「民族主義」、「第三種人」等派
別開展論戰,也批評了「左聯」內部的「左」傾思潮。
1936 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他留下約一千萬字的文化遺產,許多
著作被譯成多種文字,充實了世界文學寶庫。他把一生獻給了中華民族的文
化事業。
魯迅主要著譯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 年,北京,新潮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1924 年,北京,新潮社。(修訂本)
1931 年,上海,北新書局。
熱風(雜文集)1925 年,北京,北新書局。
彷徨(短篇小說集)1926 年,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雜文集)1926 年,北京,北新書局。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 年,北京,北新書局。
墳(論文雜文集)1927 年,北京,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1927 年,北京,北新書局。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 年,北京,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 年,上海,北新書局。
三閑集(雜文集)1932 年,上海,北新書局。
二心集(雜文集)1932 年,上海,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 年,上海,天馬書店。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 年,上海,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 年,上海,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瞿秋白編選)1933 年,上海,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 年,上海,同文書局。
拾零集(編《二心集》時被審查機關刪存之雜文)1934 年,上海,合眾
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 年,上海,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 年,上海,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 年,上海,天馬書店。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 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 年,上海,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 年,上海,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1937 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 年,上海,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 年,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 年,上海,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20 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 年,上海,魯
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 1938 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1941 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弢編)1946 年,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 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 年,上海出版公司。
(鉛印本)1959 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選集1952 年,上海,開明書店。
魯迅小說集1952 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弢編)1952 年,上海出版公司。
Ⅷ 全國電子琴演奏考級作品集(第四套)十級為旋律配伴奏練習課題的每一首樂曲音色、節奏
這個你們老師不抄告襲訴你們嗎?其實很簡單。
比較抒情的,樂句很長的音色就用弦樂(第1,3,15,16,17,18,22,24,25,26,27,28首),長笛(第4,5,11)。歡快一點的就用單簧管或雙簧管(第2,6,7,8,9,10,12,20,21,23,24,30)小號(13,14,29).。第19首比較歡快,跳躍,用振琴或木琴。
節奏3\4的只有華爾茲,節奏6\8的用慢搖滾。其他的音色是弦樂,長笛的,節奏用敘事曲。音色是單簧管或雙簧管的,節奏用波沙諾巴或倫巴。音色是小號的,節奏用探戈。音色是振琴或木琴的,節奏用迪斯科。有幾個特殊的:第12節奏是鄉村音樂,第23、29、30節奏是8拍子。
Ⅸ 如何把握課堂教學節奏的研究的課題
1.把握教材。備課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參,承上啟下地熟知教材內容,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教師本人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一定要了如指掌,絕不能出現「糊塗老師帶出一幫糊塗學生」的極差課堂。
2.把握學生。要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利用新課程教學理念,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要十分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善於「傾聽」學生的發言,運用恰當的鼓勵性語言評價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3.把握教法。教學方法是把握課堂教學節奏的根本,教學節奏完全是由教學方法來主宰的。這就要求教師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學生,還要研究自己,進而決定一節課採用哪幾種教法,哪個為主,哪個為輔。教學方法的先進性、創新性,往往可以加大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4.把握主次。主要內容應該重點探究和講解,學生能理解的要多讓學生探究和講解。防止出現主次顛倒的低效課堂。
5.把握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的時間進行分配,要遵循「主多次少」的原則,重點的和難點的內容多花時間,次要的內容少花時間。最好在進課堂前,在頭腦中先給自己上上課,劃劃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靈活應對課堂中的突變。
6.把握教態。課堂教學行為十分規范,語言生動、簡潔、抑揚頓挫,教態親切、大方,服飾美觀、得體,板書精練、層次清楚、富有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