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
㈠ 如何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點,也是教師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經之路。教師要關注自身實踐中有意義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價值的困惑,在看似無問題的「教學慣性」中發現問題,在問題成堆時聚焦某一個問題,並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熱情,挖掘學生潛能,塑造學生人格,進而豐富自己的情感,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價值,實現自己的幸福理想。這是教師科研的真正境界。
㈡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試驗教學的課題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現課堂有效性的首要前提,在今天強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中,尊重學生、關心每一個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理念,新課程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互學,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實現教學有效的保障。在課堂上要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學生"親其師"學生才能"信其道"。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對於學習沒有興趣,他就不可能學好,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們平時做事,憑著對事情的強烈興趣,事情就能做好,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興趣時,不待老師教,他也會自己去讀。因此,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它是學生求知的源泉,有了這一"興趣"的源泉,就會聚精會神地學習,許多科學家從小就抱者對科學的強烈興趣,才在科學研究上去得巨大成就。
興趣的激發要講究方法和策略,也不要為激趣而激趣,利用多媒體來激趣是目前常用的方法,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做到恰當好處,不能讓它喧賓奪主,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大肆渲染,反而影響課堂教學效果。教學這披情以入文,教師的感情投入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面無表情,或是表情冷談者,進入課堂,怎麼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三、要明確教學目標。
㈢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階段小結
一、加強學習,加強課題研究意識
由於廣泛宣傳,我校教師對課題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達成了共識。隨著我校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校專門成立了由校長為組長,副校長、教導處主任為副組長,骨幹教師為組員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校長組織召開課題領導小組會議,研究課題實施階段性計劃,及時總結研究經驗,領導小組成員還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理論,對實驗教師進行集中培訓,使教師盡快掌握和提高科研能力。
1、2013年9月,校領導把課題研究工作列入了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經研究決定,我校課題研究工作的第一階段主要由語文教研組全面負責實施。
2、10月23日,校領導把課題研究工作列入了學校工作的議事日程,副校長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准》、《科學課程標准》。10月24日,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准》、《思品課程標准》,再次明確教學各年段的具體任務。
3、10月28日課題組全體成員再次學習課題方案,明確課題的研究內容和方向,召集學校骨幹教師討論和研究實施方案,並利用業務學習等機會讓教師們了解今期的課題主研內容,參與課題,實踐課題,提高全體教師的思想意識。 通過課題研究會以及業務學習等機會,組織教師學習有關《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題的實驗方案和本學期的研究計劃,使全體教師增強了對課題研究工作的認識,提高教師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㈣ 小學數學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題研究報告
(一)核心概念
1.課標關於有效數學教學的相關界定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關於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界定
課題組認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引導、組織和幫助下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其中的發展,包括三維目標中的三個維度的發展;學生智慧的發展;生成性的發展;面向未來的發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應該是在課堂教學中花盡可能少的時間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獲得較多的進步和發展。而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聽課觀察中發現,不少教師的教學行為與新課程理念有差異,課堂教學低效。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重「結果」輕「過程」,練習欠精當,事倍功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如:「自主探究」不充分,「合作、交流」過程簡短,全員參與性不夠);學力培養不夠,學生學習能力不強;課堂評價浮於表面,缺乏導向性和激勵性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課題指南》,我們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研究。本研究著眼於以學生長遠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以求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三)研究內容及假設
1. 研究內容
(1)學習相關理論和已有研究成果,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核心理念;
(2)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表現進行理性分析;
(3)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研究假設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不僅可以將國內外有關系統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中,實現已有研究成果的轉化和升值,還可以為其它學科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提供參考,帶動其它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是一項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富有現實意義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一)相關研究成果
國外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西方比較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與模式有維果茨基的兒童最近發展區和最佳教學階段學說,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理論,巴班斯基的最優化教學和布魯姆的目標分類說等等。從中,我們可以對教學有效性進行探尋。國內有效教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下半葉,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寫的《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崔教授對「有效教學」的內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學的理念。還有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實驗報告及其完成的《重建教學價值觀》《重建教學過程觀》《重建教學評價觀》,對有效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極為有價值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縱觀國內外研究,多是側重於宏觀理論研究,相對微觀的、可直接用於指導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操作性策略研究尚需同仁們進一步探究。基於此,我們提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這一研究課題,著力探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用以大面指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進而更好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二)研究理論基礎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指出: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
崔允漷認為:有效教學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有效教學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更多地關注可測性或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
3、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茨基認為:兒童心理發展有兩種水平,即現有發展水平和「最近發展區」。 「教學應當是在發展的前面」,「教學創造著最近發展區」。教學只有從這兩種水平的個體差異出發,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為現有發展水平,並不斷創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課堂設置的問題應該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才是合適的,所謂「摘挑子,要讓學生跳一跳」。如果問題設在現有發展水平區域內,學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對學生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但如果問題設在超過最近發展區,學生即使使勁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對學生也同樣起不到激發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4、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巴班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指出:「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在全面考慮教學規律、原則、現代教學的形式和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徵以及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為了使過程從既定標准來看,發揮最有效的(即最優的)作用而組織的控制。」按照巴班斯基的觀點,最優化最重要的標準是效果和時間,所有的教學行動都要使師生耗費最少的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效果是最佳,也就是既要提高教學質量,又不增加負擔。
5、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
掌握學習的理論要點:
(1)90%以上的學生能掌握90%以上的學習目標,區別僅是時間長短;
(2)採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總結性評價。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對象
長安小學1-6年級數學課堂教學。重點是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六年級的3個班)的課堂教學。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藉助網路和有關書籍,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2、調查法
對學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低效行為進行調查,並作理性分析。
3、實驗總結法
主要是採用班級教學實驗研究,通過一定時期的實驗,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從中找出優劣,更好地改進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三)研究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10年8—12月):准備和啟動階段的工作和成果
1.制定實驗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組成員工作任務。
2010年9月1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討論制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並對課題研究組成員進行分工安排。制定完善課題研究實施方案由潘先德、付兵負責;組織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由柳昌雨、毛自環、王懷偉、黃天壽負責;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黃天壽負責;在實驗驗證、個案分析中不斷完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由黃天壽、楊艷、駱燁、周吉飛負責;整理分析課題研究資料,進行研究結論的最終論證,推出研究成果,並做一定范圍的推廣普及工作,形成結題報告由王忠穩、柳昌雨、王懷偉負責。
2.理論學習反思。
2010年9—11月,組織課題研究組成員學習有關理論,進行總結反思,重建科學、合理的教學價值觀,尋求進行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重點學習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崔允漷「有效教學」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巴班斯基「最優化」理論和布魯姆掌握學習理論等。同時,還組織課題研究組教師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實際撰寫教學論文和經驗文章,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或者參加各級教育教學論文評審活動。
3.籌備舉行開題報告活動。
2010年11月25日,課題組召開會議,商量決定舉行課題開題報告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員及活動議程,並確定由課題負責人作開題報告。2010年12月9日下午,課題開題報告會在長安小學舉行。會上,鄉中心校校長李縉鈄作動員講話並宣讀立項通知;課題負責人王忠穩作開題報告;鄉中心學校陳遠強代表評議專家組作評議;課題組成員付兵老師代表課題組作表態發言。開題報告會為課題組指明了方向,使參加研究的教師明確了任務。課題研究組依據與會領導和評議專家指導意見進一步修定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1年1—7月):研究實施階段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1.確定實驗班和實驗對照班。
2011年2月25日,為了使實驗研究順利進行,確保便於科學、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課題組對長安小學六年級的3個班分別進行了科學分析,並將這3個班的2010年春季學期統一抽測的數學平均成績分別進行對照,最後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中間水平的的班級確定為實驗對照班,將數學平均成績處於較高和較低的班級確定為實驗班。六丙班為實驗對照班,六甲班、六乙班為實驗班。
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數學平均成績對照表
年級 六年級
班級 丙班
(對照班) 甲班
(實驗班) 乙班
(實驗班)
2010年春
(實驗前) 76.5 78.5 75.5
與對照班差距
(實驗前) — +2 -1
由上表可見,實驗前實驗班六年級甲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高2分,實驗班乙班的數學平均成績比實驗對照班低1分。三個班的數學成績差距不大,基本處於平衡發展水平,便於今後客觀地驗證和分析實驗效果。
2.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初步構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2011年2月26日—3月15日,課題研究組組織研究成員深入小學數學課堂聽課,理性反思分析教學中的低效行為,並召開會議討論研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1)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低效的行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