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咬科學家
㈠ 有一個人研究毒蛇,他被蛇咬了之後沒有救治而是堅持記錄下症狀和反應……這個人是誰
是卡爾·帕特森·施密特(Karl Patterson Schmidt,1890– 1957),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爬蟲學家之一,他曾任職於多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加過多次野外科考,發現和命名了200餘種兩棲爬行動物,著作了200多篇/本專業文獻和書籍,對兩棲爬行動物的研究具有傑出的貢獻。
1957年,施密特在研究一條非洲樹蛇(Dispholis typus)的幼體時意外被咬傷,由於當時人們欠缺對游蛇科成員毒性的認識(傳統意義上的毒蛇是指眼鏡蛇科和蝰科成員,即便到了今日,也只有極少數幾種游蛇被認為對人類具危險性),施密特低估了被此蛇咬傷的嚴重程度,
因此沒有選擇就醫,而是用日記記錄起他的中毒反應來,直到為時已晚,他殉職於被咬傷後的28小時。他執著追求科學,不惜犧牲自己的高貴品質,值得每一個人學習。
(1)毒蛇咬科學家擴展閱讀:
卡爾·施密特臨終的日記,
胃劇痛,燥渴、耳鳴,睜開眼時,眼皮很痛,四小時了,我的傷口、鼻、嘴開始出血,我看不見體溫表了,情況非常嚴重。
這是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博士臨終的日記,那天,他下班後一個人在實驗室里觀察一條南美洲毒蛇,驀地驚醒過來的毒蛇在他手指上咬了一口,他忙把毒蛇扔回網籠里,趕緊從傷口往外擠血,可是已經遲了,他開始感到頭暈和嘔心,想打電話求救,偏偏屋裡電話壞了,別的辦公室又都鎖上了門,時間很快地過去。
這位67歲的老科學家知道自己性命不保,就坐在桌子旁,記錄起自己垂死時的感覺和徵兆,作為他最後的「實驗報告」遺留給後世。這位科學的勇士在被蛇咬了5小時後,終因腦溢血與世長辭了。
㈡ 毒蛇科學家
奧斯汀·史蒂文斯
奧斯汀史蒂文斯 (Austin Stevens) 即使冒著可能為自己敲喪鍾的危險,但要是見著了世界上毒液最強的爬蟲類時,還是會忍不住要一親芳澤。
生於南非的奧斯汀·史蒂文斯,打從 12 歲起,就完全著迷於身子骨滑溜溜的蛇類。他熱衷飼養各式各樣的爬蟲類寵物,其中不乏世界上最珍奇且毒性致命的品種,因此等到奧斯汀的學校生涯結束時,他的私人收集已被視為南非的國寶之一。
奧斯汀年輕服役時曾參與安哥拉戰爭,他當時的任務是辨識並引開毒蛇,先為同袍解除埋伏於大自然中的危機。有一回,他要從戰壕中引出劇毒的鼓腹毒蛇 (Puff viper) 時,反被蛇猛咬一口,這就是奧斯汀第一次被蛇咬的慘痛經驗。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必須忍痛和時間賽跑,穿越 480 公里長的敵軍戰區、捱過 1600 公里的飛行,最後緊急降落在醫院前面。
奧斯汀昏迷了五天;醫生群努力了三個月,極力救治他的手臂,才使他免受截肢之難。
戰爭結束退伍後,德藍斯瓦蛇園 (Transvaal Snake Park) 的主任聘請奧斯汀照顧園里的爬蟲類動物。在蛇園工作的六年裡,他接受了扎實的訓練,並且成為一位爬蟲學家。
之後,他開始熱衷影片拍攝。奧斯丁為了募集資金並喚起大眾對非洲大猩猩現今困境的關注,他一連 107 天、晝夜不分的與非洲毒性最強、最致命的蛇群共同生活,締造一頁驚人的記錄。到了第 96 天,一隻眼鏡蛇咬了奧斯丁,但他堅持不離開,所以最後只得在蛇群中接受治療。盡管身體虛弱,奧斯丁終究完成了 107 天與毒蛇共處的創舉,也打破了世界紀錄。
有人說奧斯汀被熊吃了,其實是謠言,那個被熊吃的人叫蒂摩西·崔德威(Timothy Treadwell),是一位研究熊的人,長得和他有點像,於2003年和女友在卡特邁國家公園及自然保護區被熊襲擊身亡。
還有人說他在大堡礁被黃貂魚刺死,其實也是謠言,被刺死的人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動物園的主人,「鱷魚先生」史蒂夫·歐文(Steve Irwin)。 現在,奧斯汀和其妻子Amy居住在澳大利亞。
㈢ 被蛇咬傷後依然做研究記錄的蛇類科學家是誰呢
卡爾·施密特博士(Karl Patterson Schmidt),著名爬蟲學家,1890年出生,1916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紐約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工作,1922年轉到芝加哥的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多次前往南美洲各國收集標本,1941年升任菲爾德博物館動物學部主任(Chief Curator),1955年從主任位置上退下來,1957年9月26日因毒蛇咬傷去世。菲爾德博物館里現在還有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爬蟲學圖書館。 參見菲爾德博物館兩棲與爬行部的館史,施密特的貢獻在其中佔了很大篇幅。 施密特博士年輕時的照片,雙手捏著好幾條蛇:你說的情節出自小學語文課文《血染的實驗報告》(教科版四年級下冊),又名《一次特殊的實驗》(西師大版四年級上冊)。但這篇課文與事實有很大出入。施密特當時並不是無法求救,而是低估了事情的嚴重性,所以沒有採取措施。課文說施密特被蛇咬傷後僅5個小時就死亡,實際上是超過24小時。 施密特去世後,《芝加哥論壇報》在10月3日至5日一連三天就此事刊登了數篇報導,詳述事件始末,包括施密特同事的敘述和醫生的檢查結論。10月3日還刊載了施密特本人在被咬傷後寫下的筆記原文,報導中稱這份筆記為「死亡日記」,10月5日的報導中又補充了後來找到的另一些筆記片段。拿那篇課文跟以上這些資料中施密特同事的敘述以及施密特本人的筆記內容相對照,就會發現,課文除了人名、地點和年齡屬實之外,其餘內容幾乎都是胡編亂造。
㈣ 哪些科學家為了他的發明與發現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鮑爾·海斯德,出生於美國,科學家,主要研究蛇毒。
鮑爾·海斯德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蛇毒葯。他從15歲起,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分泌的毒液,並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
㈤ 抓蛇的科學家為什麼不怕蛇咬
有經驗的科學家來抓蛇,不怕蛇但也怕被蛇咬,但他們是有自己的一套防禦措施和技巧的,在他們抓捕蛇的過程中,被咬傷甚至死亡的狀況很少發生。
這主要因為兩點:專業知識和抓蛇技巧。他們都會使用工具來進行抓蛇,常見的方法:
1.圈套法:工具是用一條前端打通的竹竿,竹竿的這邊穿一股繩,這股繩的頭固定在竹竿的另一邊,若把繩放鬆就形成一個圈套。看到盤著或正在爬行的毒蛇,把圈套迅速套入蛇頸,立即拉緊繩子,這樣毒蛇即被套住。
科學家有專業的知識,了解蛇的習性,進攻方式,還配備了抗蛇毒血清,所以科學家並不怕蛇,但如果被劇毒的蛇咬到後,沒有及時處理也會發生生命危險。
㈥ 老師我想問一下,苯的結構是誰發現的,是怎麼發現的,我記得好像是夢到一條蛇咬住了科學家的尾巴,是嗎
關於凱庫勒悟出苯分子環狀結構的經過,一直是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據說靈感來自於一個夢。那是他在比利時的根特大學任教時,一天夜晚,他在書房打瞌睡,眼前有出現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長鏈像蛇一樣盤繞捲曲,忽見一蛇銜住自己的尾巴,並旋轉不停。他像觸電般地猛然醒來,接著整理苯環結構的假說,又忙了一夜。對此,凱庫勒說:「我們應當會做夢!……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檢驗之前,就宣布我們的夢。
應該指出的是,凱庫勒能夠從夢中得到啟發,成功的提出了重要的結構學說,並不是偶然的。這是由於他善於獨立思考,平時總是冥思苦想有關於原子、分子以及結構等問題,才會夢其所思;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化合價得真正含義,善於捕捉直觀影響;加之以事實為依據,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進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討,這一切都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㈦ 不惜犧牲性命的科學家
鮑爾·海斯德——是美國一位研究蛇毒的科學家。他小時候看到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萬人被毒蛇咬死,就決心研究出一種抗毒葯。他想到,人患了天花,會產生免疫力,而讓毒蛇咬後能不能也產生免疫力呢?體內產生的抗毒物質能不能用來抵抗蛇毒呢?他設想到這也是有可能的。因此,從15歲起,他就在自己身上注射微量的毒蛇腺體,並逐漸加大劑量與毒性。
這種試驗是極其危險和痛苦的。每注射一次,他都要大病一場。各種蛇的蛇毒成分不同,作用方式也不同,每注射一種新的蛇毒,原來的抗毒物質不能勝任,又要經受一種新的抗毒物質折磨。他身上先後注射過28種蛇毒。經過危險與痛苦的試驗,終於有了收獲。由於自身產生了抗毒性,眼鏡王蛇、印度藍蛇、澳洲虎蛇都咬過他,但每次他都從死神身邊逃了回來,藍蛇的毒性極大,海斯德是世界上惟一被藍蛇咬過而活著的人。他一共被毒蛇咬過130次,每次都安然無恙。海斯德對自己血液中的抗毒物質進行分析,試制出一些抗蛇毒的葯物,已救治了很多被毒蛇咬傷的人。
另外為了科學事業不惜犧牲,性命的科學家還有:
斯羅達、卡爾·施密特、立克次
哥白尼, 日心說 燒死
布魯諾, 天文學 燒死
利赫曼, 電學 雷電擊死
鄧稼先 ,核物理 過量核輻射
彭佳木, 探索羅布泊 失蹤等等...
㈧ 為科學而獻身的科學家有哪些
為科學而獻身的科學家有:
1、朱兆祥:力學家、教育家和科技事業活動家。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和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的早期組織者,協助錢學森創建了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從事爆炸力學和沖擊動力學的研究,在應力波的傳播及其引起的損傷和屈曲以及高分子材料的非線性本構關系等方面作出了貢獻。
2、布魯諾: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思想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和文學家。作為思想自由的象徵,他鼓舞了16世紀歐洲的自由運動,成為西方思想史上重要人物之一。
3、匡廷雲:1934年生,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植物學會理事長。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主要從事光合作用的研究。匡廷雲院士是中國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的機理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的首席科學家。
4、林俊德: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196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繫,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5、明安圖:字靜庵。是歷史上少有的多學科科學家之一。他學識淵博,研究領域廣,不僅在數學研究中有重大突破,而且在天文歷法、地圖測繪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是著名的數學家、天文歷法學家和測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