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課題研究成效

課題研究成效

發布時間: 2021-03-19 11:39:33

課題 重要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形式有哪些

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的撰寫
課題研究的階段性總結是對過去一段科研工作進行全面、系統的回顧與檢查。
這類總結主要包括標題、正文與落款三部分。 標題應與內容相符合,一般採取與階段計劃標題相對應形式表述或用主標題加副標題的形式,以便明確或突出總結的內容。
正文通常包括概述、基本做法與結果、結論與討論三部分。前言性的概述說明研究的基本情況和全文的基本觀點之後,即應陳述研究的內容和具體做法,說明結果,分析成績、經驗和存在的問題,最後進行必要的討論,並提出今後的打算。
具體來說,應包括兩方面內容: 1、階段性研究工作回顧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開展的主要研究工作進行總結。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工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應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①學校層面開展了哪些活動(如:開展的培訓、調查、觀摩、研討等)?採取了哪些組織管理措施?在教師層面,課題研究進展情況如何?②階段性既定目標是否達
2
成?取得了哪些成果、收到了什麼成效?涌現出哪些典型?③本階段研究存在哪些不足之處?研究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或困惑?對今後的課題研究有何啟示?
2、階段性研究成果梳理
即對照本階段課題研究推進計劃(進度計劃),對本階段(學年或學期)內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進行提煉。這是課題結題時撰寫課題研究成果報告的重要依據。
具體地講,可圍繞本階段課題研究工作重點,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①顯性的課題研究成果,包括兩類:一是事實類成果,如有效經驗(做法)總結、專題研究論文、典型課例(案例)、優秀教育故事或教育隨筆;二是數據類成果,如個體或群體的因變數測查材料(問卷統計、成績分析);②隱性的課題研究成效,包括:學生的各方面的成長狀況、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學校的內涵發展狀況、產生的社會效應,等等。
成果的梳理並非簡單的成果羅列。對於課題研究而言,上述成果只能視為原始性成果。因此,對於課題負責人而言,還應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分類整理,並去粗取精,剔除無效成果或者無關成果;二是准確把握課題研究的變數因素,對上述原始性成果進行邏輯分類和提煉,然後以事實和數據為本,對整個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3
與成效進行必要的整合和提升,從中抽取出科學性、規律性精華,使課題研究成果基於原始性成果,又高於原始性經驗。

落款。總結的作者署名寫在標題的正下方,總結的日期註明在正文末的右下方。
(由導言與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言是根據什麼,為了什麼目的,對什麼問題或情況,作如下總結。正文寫做法、成績和缺點、經驗與教訓、問題與建議等。)

❷ 課題研究方案中問題解決的成效分析怎麼寫

一、課題的提出:提出一個研究課題,一般是從背景、現狀和基礎(或說從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等三個方面去思考的. 1.背景:即我們所面對的發展了的教育形勢、新的教育觀念、思想、要求或教學理念、方法、手段等,對教學工作實際產生了重要影響. 2.現狀:本地區、本單位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狀況與變化了的教育背景存在著的差異中,我們必須及時加以研究和解決的最急切的問題. 3.基礎:對這方面的問題課題組成員或他人所作的探索性研究,已經取得的初步研究成果. 二、概念的界定:指主課題(有時也包括某些子課題)名稱中容易產生異議的一些重要詞語的內涵,課題研究涉及的范圍等. 注意:不必闡述課題研究的重要觀點. 三、理論基礎:課題研究試圖借鑒、應用的主要理論、學說、觀點、原理,從而得出支撐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研究思想和教學理念. 四、主要研究目標和內容: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試圖達到的主要研究目標(課題的假設),以及主課題分解為哪幾個子課題,每個子課題的具體研究任務.課題的研究目的與子課題之間應具有較合理、緊密的邏輯關系.各子課題的研究能比較完整地表明主課題的研究框架,這些子課題既相對獨立,又互有聯系,並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能為課題組的成員落實於教育、教學的實踐之中.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對象: 1.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還可以運用數理統計法、檢測分析法、跟蹤比較法、結構功能法、觀察法、追因法、歸因法、歷史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加以輔助.要說明准備怎樣充分發揮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的工具性作用,為本課題(或某子課題)的研究服務. 2.研究對象一般是指人,大多是指學生,也有的是指教師.要說清楚研究的是本單位的全體學生還是某一部分學生(或教師). 六、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一般包括課題研究結題報告、論文集、優秀教案或活動設計匯編、個案匯編、觀摩課(課件、光碟)、學生作品集、教師論文發表或獲獎情況匯總等等; 七、課題組的成員組成及分工:課題組成員應包括課題負責人、子課題責任人、參與研究的一線教師.對外聘的指導、顧問等人員應視他們所承擔責任、義務大小、多少,作不同的具體處理. 課題組成員應分別負責或兼任策劃、組織、協調、統籌、管理、研究、指導、顧問工作. 八、實施步驟: 1. 前期准備階段: 確立主課題,構建子課題;組建課題組,明確分工職責;建立、健全學習交流制度;完成論證、申報工作;制定主課題實施方案和子課題工作計劃;進行必要的前期調查或檢測. 2. 研究實施階段:可分為研究實施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按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其間可安排一次中期匯報.中期匯報不圖形式上的轟轟烈烈,要講究實際效果,要通過中期匯報讓課題組成員看到研究的初步成果,發現存在的不足或問題,明確下階段的研究任務,然後調整實施方案,修訂子課題的工作計劃,使後階段的研究不偏離方向,為課題順利結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 結題鑒定階段:完成結題報告的撰寫和資料匯編工作,為成果鑒定做好充分准備.

❸ 「如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有感

(一)關注研究亮點,珍愛研究熱情。
我們教師是教科研的主體,是實驗研究的主要實施者。我們對專題研究的熱心程度,決定著實驗的成功與否。一個有極大工作熱情的教師。能夠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或思想都能轉化為課題,這也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礎上建立課題。我們依據大課題,在實施大課題的同時,能夠發現許多小課題研究,小課題就是要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與大課題有關的各種具體問題。只要確定課題前,我們教師都要回顧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問題作為確定課題的前提條件,把立好課題作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在進行嘗試課題的教學實施中這些問題既是課堂教學的現實問題,也是需要教師研究的課題,把解決問題和課題研究緊密結合,既能提高我們教師的問題意識,也能提高教師的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注重課題研究過程的管理,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
1.我們每一位教師,對課題了解的同時,我們在每一節新授課的設計中,都要圍繞所研究的「嘗試教學法」去思考教學過程,能夠放手大膽讓學生嘗試的環節,教師不要包辦代替,這也需要,我們學校教研組多進行一些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相互評課的活動,互動中取長補短是重要的提高方式。
2.及時積累和整理有關課題研究的資料和檔案。如對每一課或每個單元實施嘗試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教學心得、學習心得、作業設計等,能夠及時的收集、記錄、整理出來,這就是我們實驗教師要手勤。
3.一定要注重教學反思,要及時針對每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對課題研究的過程和結果的判斷或者評價,或者感悟,並對每個發現的問題做出分析和解釋,提出與計劃與結果的不一致性,進而確定原有的研究問題、研究計劃和下一步的計劃是否需要做出修正、改進,以及需要做出哪些修正、改正。繼續在實施教學中再次去驗證和發現新的問題,及時的提高自己對課題的研究能力。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嘗試課題的過程中,發現怎樣才能在嘗試學習中最大程度的發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這時,我想到了「嘗試教學中的開放性」,針對這個小問題,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探究了,最後從以下幾個方面取得成效:①嘗試環境的開放②嘗試情境的開放③嘗試過程的開放。還有,在實施嘗試教學法的過程中,我發現如果在課堂中自學課本,在嘗試練習,浪費課堂時間的同時,學生容易受課本例題的思維限制,妨礙創新思維的發展,這時,看到資料上出現「課外預習補充式「,把嘗試教學過程的前四步移到課前,這是一個多好的創新思維,我們實驗教師就可以再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嘗試的實施,反思、在實施、在反思。
課題研究要有實效性,它來源於我們的教學實際,也應用於我們的教學實際。一個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教師,就能不斷的進行教育反思,尋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補救的途徑;不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而且善於總結、提煉、推廣;能夠在理論的指導下,將自己的經驗進行升華,突破舊有框架,構建嶄新的教學模式,推動學校教學工作,提高學校教學質量。
總之,只要我們實驗教師帶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多讀書、多學習、多思考、多試驗、多反思、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會使自己成為一名較強創新能力的科研型教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態度決定一切
讀書成為習慣
學習改變命運
特色就是卓越研究成為名師

❹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

課題研究成果有哪些表現形式
專利,專著,軟著 評職稱專著掛名專利申請核心論文 2018-09-04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的課題立項申請書中規定課題成果的主要形式:公開發表的專著或研究論文。請根據申請的課題類別的成果要求填寫。A.專著 B.譯著 C.研究論文 D.研究報告 E.工具書 F.電腦軟體 G. 其他

全劃辦要求課題研究成果基本指論文、專著和研究報告。課題提交的成果是指研究總報告和成果公報;成果附件是指專著和已發表的研究論文。很多省份的教育科學規劃辦對課題成果的界定也都源於此,大同小異。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多樣化

對高校而言全規劃辦對課題研究成果的規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高校也一般就認可專著和論文。但對於中小學老師,寫一本專著、發一篇文章不是那麼容易的,大部分老師都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對中小學教師而言,課題研究成果除了專著、論文之外,有多樣化的呈現形式。

此外,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對課題成果的要求也適當降低。比如,研究論文不一定要正式發表才認可,因為現在的論文發表非常混亂,假期刊、垃圾期刊滿天飛,期刊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很多老師在發表論文時上當受騙屢見不鮮。

而且,課題成果的形式也非限定為專著和論文。課題主要成果形式有:論文、專著、研究報告、譯著、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經驗總結報告、典型教育案例分析、教學改革實踐方案、校本課程實施方案、中小學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校本教材、教學軟體、教學工具、其他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實踐效果的區別

開展課題研究、課題實驗的實踐過程中,肯定還會有一些具體的實踐效果,這些雖然不是課題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寫在結題報告的實踐成效分析里。

課題研究過程性材料和課題研究成果的區別

很多老師將過程性材料當做課題研究成果提交,這是將課題成果范圍過於擴大和成果泛化。課題研究成果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高度、研究成分,而不是一般的工作性資料,更不是一般的資料匯編,否則降低課題研究的質量,導致課題研究不科學、不規范。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會產生很多過程性、工作性資料,這些資料可能並沒有研究的成分或者研究的成分不高。比如課題信息變更申請表、研究日誌、研究心得、照片等,只是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而不能算成果。

課題研究成果表現形式多樣化,且更應該傾向於實踐性成果,並強調成果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所產生的效果。

❺ 課題研究的成果與成效怎麼寫

要通過對課題的研究,「探索德育的性質,研究對培養人素質和新型主體人格的...「課題研究成果」這個部分是整篇結題報告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一個結題報告寫...

❻ 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效和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是一樣的嗎

二者當然不一樣

預期成果,是課題在進入實操階段之前或具體結果尚未得出之前,對課題結果的預估,屬於暫未發生的狀態。

初步成效,是課題在進入實操階段之後,並進行到了中間的階段,開始得到了一些反映課題假設的相關數據,屬於已經發生的狀態。

課題研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訂課題研究方案、研究課題開題、實施課題研究和課題總結。

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包括:准確表述研究問題和分解研究問題、將研究問題轉換成假設、確定採用研究方法、安排研究計劃及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組織和協調等。

實施課題研究,主要是搜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和概括結果。

❼ 課題研究成果形式課題研究成果形式怎麼填

課題研究成果最終是為了很好的指導工作實踐,提高工作業績。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