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科學院
❶ 彼得堡科學院的歷史背景
俄羅斯化學的產生是與科學院的建立聯系在一起的。18世紀初俄國科學人才十分缺乏,彼得大帝為了培養自己的科學家,於1725年按照他的宏偉規劃在彼得堡建立了一座與巴黎科學院相同的科學中心——彼得堡科學院。1735年俄羅斯化學的奠基人羅蒙諾索夫曾被選送到這里學習,後來又把他派往德國進修化學和冶金學。回國後他一直在彼得堡科學院從事科學研究,俄羅斯的第一個科學和教學用的化學實驗室就是他在這里建立起來的。18世紀中葉,正是機械論的興盛時期,而羅蒙諾索夫卻發現了作為物理和化學現象基本規律的物質質量不滅定律,首次提出「物理化學」這一術語,專門為學生開班講授他自己編的《物理化學教程》,為近代物理化學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羅蒙諾索夫是蘇聯人民的光榮和驕傲,被認為是俄國科學院中的第一個化學家。他的學說、理論是俄羅斯的科學化學產生的標志。
❷ 「彼得原理」是什麼意思
彼得原理是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得博士在研究組織人事晉升相關現象後得出的結論。在各種組織中,員工往往被提升到不稱職的地位,因為他們習慣於提升某一級別的稱職人員。彼得的原理有時被稱為「攀登」理論。
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普遍存在:一個稱職的教授升任大學校長後無能;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升任主管體育的官員,導致無所作為。對於一個組織來說,一旦相當一部分人被推到了無能的高度,就會造成組織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導致平庸脫穎而出、停滯不前。把員工提升到一個不能很好發揮自己才能的崗位上,不是對自己的獎勵,而是對組織的損失。
(2)彼得科學院擴展閱讀:
對一個組織來說,相當一部分人員一旦被推到不稱職的地步,就會造成組織人員臃腫、效率低下,導致平庸之人脫穎而出、發展停滯。因此,這就要求改變「以貢獻為基礎」的晉升機制。因為一個人在某個職位級別上做得很好,所以不能推斷他一定能勝任更高級別的職位。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選人用人機制,客觀評價每一位員工的能力和水平,把他們安排到能勝任的崗位上。
不要把崗位晉升作為獎勵員工的主要方式。要建立更加有效的獎勵機制,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為獎勵手段。有時候,當一個員工被提拔到一個不能很好發揮自己才能的崗位時,不僅是對員工的獎勵,也是對企業的損失。
❸ 2、彼得大帝在下令建立科學院後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是嗎
是的。
俄羅斯科學院於1724年在聖彼得堡成立。而次年(1725年)2月8日,彼得大帝(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逝世。
❹ 彼得一世統治時期,取得了什麼科學成就
彼得一世統治時期,在各個知識領域,取得的科學成就。
同時,對於那些不能轉送到圖書館或陳列館的古代文獻則採取了保護措施。例如,政府曾下令保護保加爾的許多重要遺址,以免其繼續遭到破壞。不過這類命令的作用看來不大,保加爾遺址的命運就說明了一切。
彼得一世統治時期,俄國也開始深入研究當代史,特別是北方戰爭的歷史。1718年,彼得一世親自參與編寫了《北方戰爭史》。這部著作體裁非常龐雜,它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還是一部政論作品,御前機要秘書阿·瓦·馬卡羅夫是該書的主要作者。
彼得一世親手修改的幾本《日記》的稿本也保留了下來,直到18世紀70年代才公開發表。1722年,彼得一世在他的筆記本里記下了寫作《北方戰爭史》的計劃綱要:"歷史中應寫入這次戰爭做了些什麼,何時做了關於地方和軍隊的何種規定,這兩方面和教會方面制定了哪些章程;還應寫入堡壘和港灣的修建,艦隊的建設,各種手工工場的建立,以及聖彼得堡、科特林島和其他地方的建築工程的建設。"
另外值得稱道的作品,就是我們曾提到過的彼·帕·沙菲羅夫所寫的探討北方戰爭原因的《思考》。1713年,彼得一世要求把所有分散的作戰報告收集起來,並配上相應的圖畫,集冊出版,可惜的是這本名為《兵書》的作品在當時沒能出版。
科研工作集中在科學院的3個"部":數學部(包括地理)、物理部(包括自然史)和社會科學部(人文科學)。"部"內有11名院士和1個秘書,秘書的任務是做記錄,寫報告並與學者們保持通信聯系。科學院院士應當關注自己專業領域內的一切新成就,從事發明創造,還要在周會上發表意見和建議,並完成沙皇給予他們的各種任務。
此外,他們要為青年學生准備本學科的教程,並要用拉丁文出版,各部譯員要把這些教程譯成俄文。有意思的是,俄國政府規定科學院還要舉辦"公開大型舞會",而科學院院士應當在大型舞會上發表有關自己學科的談話。
科學院高薪聘請了一批歐洲優秀學者以帶動俄國學術發展,培育自身的學術人才。其中有大數學家伊·赫爾曼、生理學家兼數學家德·貝努利、物理學家赫·馬蒂尼、數學家納·貝努利、天文和地理學家伊·德利爾等。這些專家學者在俄國科學院所從事的研究基本上代表了西歐各研究領域最高端的研究水準。而與傅爾蒙齊名的,同被譽為歐洲漢學先驅的德國學者拜耶爾就是在俄國科學院成就的名聲。
科學院的教育活動集中在附設的中學和大學,大學里設有三個系,即法律系、醫學系和哲學系;而當時一般大學通常會設立的第四個系——神學系,在科學院的大學里被取消了。對此,科學院章程草案解釋說,這個任務應當交給正教院來負責,這說明了科學院嚴肅的科學性質。
除了科學研究和教育工作之外,科學院還要促進實踐工作的開展,關注各種發明並負責解釋其意義,幫助俄國建立、發展"自由藝術和手工工場"。總之,俄國將當時許多多少帶有研究性質和學術性質的任務都交給了科學院。
俄國政府還將1714年所建立的圖書-博物館(也叫珍品陳列館)並入了新建立的科學院。陳列館里有許多珍貴書籍和手稿,皇太子阿列克謝、沙菲羅夫等人的許多私人藏書也被收藏在了這里。陳列館於1719年開放,最初這里有許多"珍品"和"稀罕之物",這些東西大部分都是從國外購買的。
陳列館最初的陳列品當中,有許多"畸形的東西"和各類解剖標本,以及一些數學和物理儀器。此外,沙皇為了能夠不斷地給陳列館補充藏品,還專門發布過幾道詔令,其中規定,"如果有人在陸地和水下找到古物,如奇異的岩石、人畜魚鳥各類動物的骨頭……刻在石器、鐵器或銅器上的古老銘文,或古兵器、稀有武器、器皿及其他遠古稀罕之物一律均須上繳……"
這些詔令為俄國的博物館事業奠定了基礎。珍品陳列館人人都可以免費參觀,它應該算作是俄國的第一座自然歷史博物館。由於陳列館在很短的時間內收集了許多珍貴的展品,當時西歐國家一些了解古代收藏品的人,在參觀後對藏品的規模和價值都驚訝不已。
❺ 彼得教育改革所開辦的創建科學院分哪幾部分
彼得在訪問歐洲時,受到德法等國科學研究的影響,為培養造就本國的專家學者,1724年發布了設置科學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學院正式成立。科學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數學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學科為主。科學院還附設了大學和預備中學。
俄國著名的科學家羅蒙諾索夫(1711年—1765年)對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1741年他擔任了科學院附屬大學和中學的領導工作。1755年在他的倡導下開辦了「莫斯科大學」,莫斯科大學不設神學系,為便於平民進入大學,在預備中學里設平民部。1779年莫斯科大學又開辦了一所附設的師范學院。
❻ 彼得堡科學院是哪一年成立的
彼得堡科學院是俄國最早的科學研究機構。1724年1月彼得一世頒布諭旨,決定建立俄國科學研究機構,定名科學院,並擬定科學院章程。1725年正式成立。
❼ 俄國彼得一世針對普通學校18世紀俄國的學校數量少,質量低的問題做了什麼
普通學校18世紀以前俄國初等學校數量少,質量低。針對這一現狀,1714年彼得命令全國各地開辦計算學校,教授識字、寫字、算術以及關於幾何、代數和三角的基本知識。到1718年已開辦了42所。學校招收一切階層的兒童(農奴除外),但大多是軍人子弟。1717年彼得又敕令要求木工、船員、冶煉工人及其他職工必須掌握讀寫。於是1719年彼得格勒海軍工廠首先設立了俄語學校,此後不少造船廠也相繼設立俄語學校,兒童一般7歲入學,前四年學習讀寫,後二年學習計算與幾何,畢業後派往海軍工廠或輪船廠當工人。不少船員和職工都積極送子女入學,俄語學校學生以工人子弟居多。
創立科學院彼得在訪問歐洲時,受到德法等國科學研究的影響,為培養造就本國的專家學者,1724年發布了設置科學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學院正式成立。科學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數學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學科為主。科學院還附設了大學和預備中學。
❽ 彼得是如何促進科學院的建立的
彼得在訪問歐洲時,受到德法等國科學研究的影響,為培養造就本國的專家學者,1724年發布了設置科學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學院正式成立。
❾ 彼得一世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改革的
俄國皇帝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在位時,從增強國家實力出發,以歐洲為榜樣,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方面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彼得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是開辦普通學校、建立專門學校、創建科學院。
專門學校為培養各方面專門技能人才,以促進俄國軍事和科技的發展,1701年彼得發布了3個開辦專門學校的命令。1701年1月10日發布了建立炮兵學校的命令。炮兵學校培養掌握讀、寫、算並具有一定科學知識的炮手。學生來自各個階層,貴族出身者居多。學校分初級班,高級班兩級,學習期限四年,合格者送往部隊,成績差的令其退學,送到炮兵工廠當工人。1月14日發布建立「數學及航海學校」的法令,招收10歲至12歲少年,學習與航海有關的各種科學。學校管理嚴格,每天上9小時至10小時的課,對缺課者實行體罰和罰款。學生畢業後,大多送往荷蘭、英國等地深造,回國後擔任艦隊將校級軍官。1715年其航海班遷往彼得格勒成為「海軍學院」。7月彼得又頒布了開設「外國語學校」的命令,要求學校用拉丁語、德語、瑞典語來教授俄國官員的孩子。學校除開設外國語外,還教授各種普通課程。至1715年,培養出250多名學生,多數擔任政府部門和印刷廠的譯員。
此外,彼得還允許成立了技術學校、醫療學校等。
普通學校18世紀以前俄國初等學校數量少,質量低。針對這一現狀,1714年彼得命令全國各地開辦計算學校,教授識字、寫字、算術以及關於幾何、代數和三角的基本知識。到1718年已開辦了42所。學校招收一切階層的兒童(農奴除外),但大多是軍人子弟。1717年彼得又敕令要求木工、船員、冶煉工人及其他職工必須掌握讀寫。於是1719年彼得格勒海軍工廠首先設立了俄語學校,此後不少造船廠也相繼設立俄語學校,兒童一般7歲入學,前四年學習讀寫,後二年學習計算與幾何,畢業後派往海軍工廠或輪船廠當工人。不少船員和職工都積極送子女入學,俄語學校學生以工人子弟居多。
創立科學院彼得在訪問歐洲時,受到德法等國科學研究的影響,為培養造就本國的專家學者,1724年發布了設置科學院的命令。第二年,科學院正式成立。科學院分三部分:一部分以研究數學為主,一部分以研究物理為主,一部分以研究人文學科為主。科學院還附設了大學和預備中學。
俄國著名的科學家羅蒙諾索夫(1711年~1765年)對教育做出了重大貢獻。1741年他擔任了科學院附屬大學和中學的領導工作。1755年在他的倡導下開辦了「莫斯科大學」,莫斯科大學不設神學系,為便於平民進入大學,在預備中學里設平民部。1779年莫斯科大學又開辦了一所附設的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