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狼科學價值

狼科學價值

發布時間: 2021-03-19 07:15:36

科學家根據狼的特徵發明了什麼

狼(拉丁名:Canis lupus Linnaeus)cites附錄等級:Ⅱ 保護等級: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共46個亞種,體型中等、勻稱,四肢修長,趾行性,利於快速奔跑。頭齶尖形,顏面部長,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覺靈敏,聽覺發達。犬齒及裂齒發達;上臼齒具明顯齒尖,下臼齒內側具一小齒尖及後跟尖;臼齒齒冠直徑大於外側門齒高度;齒式為。毛粗而長。前足4~5趾,後足一般4趾 ;爪粗而鈍,不能或略能伸縮。尾多毛,較發達。善快速及長距離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獵食。以食草動物及嚙齒動物等為食。棲息於森林、沙漠、山地、寒帶草原、針葉林、草地。除南極洲和大部分海島外,分布全世界。外形與狗、豺相似,足長體瘦,斜眼,上顎骨尖長,嘴巴寬大彎曲,耳豎立,胸部略窄小,尾挺直狀下垂夾於倆後腿之間。毛色隨產地而異,多毛色棕黃或灰黃色,略混黑色,下部帶白色。棲息范圍廣,適應性強,山地、林區、草原、以至冰原均有狼群生存。夜間活動多,嗅覺敏銳,聽覺很好。機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強,常採用窮追的方式獲得獵物。狼屬於食肉動物,主要以鹿、羚羊、兔為食,也食用昆蟲、老鼠等,能耐飢。狼是獵食動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組成,包括一對配偶及其子女,有時也包括收養的未成年幼狼。狼屬於典型的食物鏈次級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紀末期前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紐芬蘭狼、佛羅里達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絕種。今亞種的確切數量仍舊未定。
中文學名
灰狼
拉丁學名
Canis lupus(總稱)
別 稱
野狼、狼、豺狼、灰狼
二名法
Canis lup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食肉目
亞 目
裂腳亞目

犬科
亞 科
犬亞科

犬屬
亞 屬
犬類

灰狼
分布區域
亞歐大陸、北美和中東地區(主要在北半球溫帶區域)
數 量
較多 但各地區分布不均
外文名1
Canis lupus laniger(中國狼)
外文名2
wolf(狼)
保護等級

特 點
食肉類
目錄
1 外形特徵
2 物種起源
3 生活習性
▪ 肢體語言
▪ 生長繁殖
4 狼之進化
5 亞種分類
▪ 狼的祖先——小古貓
▪ 黃昏犬
▪ 三個分支
▪ 今犬亞科
▪ 現代犬科
6 狼的分布
▪ 中國
▪ 美國
▪ 加拿大
▪ 墨西哥
▪ 羅馬尼亞
▪ 匈牙利
▪ 斯洛伐克
▪ 南斯拉夫
▪ 俄羅斯
▪ 中東各國
▪ 俄羅斯
▪ 印度
7 狼與其他物種的關系
8 種群現狀
▪ 狼的死亡原因
▪ 已滅絕亞種
9 保護措施
10 歷史記載
11 其他相關
▪ 狼與羅馬城
▪ 與狼有關的故事
▪ 關於「火信號」
▪ 狼與少數民族
▪ 關於狼的書籍
▪ 狼的住所
▪ 阿爾法狼選拔
▪ 狼群最大個體數量

外形特徵
編輯
狼的嘴長而窄,長著大約42顆牙齒。狼有五種牙齒,門牙、犬齒、前臼齒、裂齒和臼齒。其犬齒有四個,上下各兩個,能有1.5英寸(3.8厘米)長,足以刺破獵物的皮以造成巨大的傷害。

狼裂齒也有四個,是臼齒分化出來的,這也是食肉類的特點,裂齒用於將肉撕碎。12顆上下各6顆的門牙則比較小,用於咬住東西。[1]

物種起源
編輯
200萬年前,地球上最迅猛的食物鏈頂級殺手有3個,按照威力從大到小,分別是泰坦鳥,劍齒虎和狼。200 萬年下來,我們今天只能看到狼的存在,為什麼具有巨大體型,耐力適中,奔跑迅速,攻擊迅猛,在數十萬年間大殺四方的泰坦鳥卻滅絕了?
泰坦鳥和劍齒虎都比狼威力要大,不僅體型大,而且迅猛,但是都缺乏社會體系,因此單獨居住或者狩獵的最大弊端,就是無法有效的在外出捕食的時候保護幼小甚至為孵化(泰坦鳥)的後代,其次,即使殺戮獵物的能力很強,但是消化和進食的速度,關乎能否守護住捕獲的獵物,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狼作為團隊作戰,可以更有效的保護後代不受其他捕食者的侵擾,而且狼的行動迅速,善於合作攻擊對手的弱點,就是咬斷獵物的大腿跟腱,使其癱瘓,即使這樣的風險相當於把頭深入風扇(要用牙齒去咬住亂踹亂跳的獵物大腿)。最後,20分鍾以內狼群可以吃光一頭鹿,將其變成一堆白骨,這樣絲毫不給其他伺機掠奪自己財富者的機會。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頂級殺手都消亡了,狼一度成為食物鏈的最高端霸主。100萬年後,這個地位開始被更善於群體合作的人類所取代。

生活習性
編輯
灰狼曾經遍布北美洲,但北美只能在阿拉斯加、美國的明尼蘇達州和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大平原等地的寒帶草原和森林見到它們。
中國的蒙古草原早年前曾居住著大片的草原狼,但因為多年前的「剿狼行動」,如今大部分都已移居至外蒙古。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動物,研究表示,狼是控制當地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

天敵主要為人類。
狼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由於人們對狼根深蒂固的偏見,狼的日子一直很不好過,東躲西藏,仍然免不了遭到追捕和獵殺。在我國,1940年前任何一個省都有野狼出沒,到了21世紀除了東北、西北和華北少數幾個省、自治區外,其他地區已看不到狼的蹤影。專家估計,目前我國野狼的總量只有幾千隻,再這樣下去,我們就只能在動物園才能見到狼了。狼是群居性極高的物種。
同時,狼群也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一群狼的數量正常在7匹左右,即所謂七匹狼,也有部分狼群達到過30匹以上,通常以家庭為單位的家庭狼由一對優勢對偶領導,而以兄弟姐妹為一群的則以最強一頭狼為領導。狼群有領域性,且通常也都是其活動范圍,群內個體數量若增加,領域范圍會縮小。
狼群之間的領域范圍不重疊,會以嚎聲向其他群宣告范圍。幼狼成長後,會留在群內照顧弟妹,也可能繼承群內優勢地位,有的則會遷移出去(大多為雄狼)。狼群由家族成員為主,成員數在2-37隻之間,由於擁有著極為嚴格的等級制度和領域范圍,因此狼群不可能與別的狼群合作,也不會出現小說中由數個狼群組成、百來頭的狼群。
野生的狼一般可以活12——16年,人工飼養的狼有的可以活到二十年左右。奔跑速度極快,可達五十五公里左右。狼的耐力也很好,它們有能力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奔跑20公里。智商高度發達,可以通過氣味、叫聲、肢體動作進行溝通。狼是以肉食為主的肉食動物,是生物鏈中極關鍵的一節。[1] 不過雖然狼是以肉食為主,但是有些時候狼會吃一些小漿果來解饞。

肢體語言
一般占優勢主導地位的狼:頭狼會身挺高,腿直,神態堅定,耳朵是直立向前。
狼翻肚皮表示親昵討好(絕對信任)
往往尾部會抬高並帶有微微的向上捲曲。這種動作顯示的是級別高主導地位的狼可能一直盯著一個唯唯諾諾的地位低下的狼。
活躍:玩耍時,狼會全身伏低,嘴唇和耳朵向兩邊拉開,有時會主動舔或快速伸出舌頭。
憤怒:憤怒的狼的耳朵會平平的伸出去,背毛也會豎立,嘴唇會皺起,門牙露出,尾巴平舉,有時也會弓背或咆哮。
恐懼:害怕時狼會試圖把它的身子顯得較小,從而不那麼顯眼,或拱背防守,尾收回,露出最易受傷害的部位。
服從:身體蜷縮起來,尾巴夾在胯部的兩側,嗚嗚低嚎,頭部埋進臂彎,以示臣服。

生長繁殖
幼狼
每年2至4月狼開始交配,狼的懷孕期約為63天左右。低海拔的狼在二月交配,高海拔的狼則在四月交配。小狼一周左右睜眼,五周後斷奶,八周後被帶到狼群聚集處。
狼成群生活,雌雄性分為不同等級,占統治地位的雄狼和雌狼可隨心所欲進行繁殖,處於低下地位的個體則不能自由選擇。但是狼通常傾向單一配偶。成偶的狼只要配偶還在,絕大多數會終生相伴。如果狼的配偶死亡,它會很快重建新配偶關系。雌狼產子於地下洞穴中,雌狼經過六十三天的懷孕期,生下三隻到九隻小狼,也有生十幾只的。沒有自衛能力的小狼,要在洞穴里過一段日子,公狼負責獵取食物。小狼吃奶時期大約有五、六個周之久,但是一個半月也可以吃些碎肉。三、四個月大的小狼就可以跟隨父母一道去獵食。半年後,小狼就學會自己找食物吃了。狼的壽命大約是十二到十四年。在群體中成長的小狼,非但只有父母呵護備至,族群的其他份子,也會對狼崽愛護有加。狼和非洲土狼會將殺死的獵物撕咬成碎片吃下腹內,待回到小狼身邊時,再反芻出食物反哺,公狼不會反芻食物給幼狼,它會從獵殺中帶回食物。雌狼有時也會在族群中造一間「育兒所」,將小狼集中養育,由母狼輪流撫育小狼,毫無怨尤。從這幾方面可以看出,母狼的家庭,族群觀念極強。

⑵ 狼如何養殖價值如何

價錢是根據毛皮的大小、質量來定的,進九後的黃鼠狼皮,從嘴到尾全長40cm以上,無破損,毛發光亮,160元/只。30cm以上,120元/只。30cm以下,每隻30—80元不等。
以上所說的是指元皮價格。從嘴剝至尾根、四肢齊全、毛向里楦起成筒狀的叫「元皮」。黃鼠狼,學名黃鼬,屬哺乳綱鼬科,是我國各地常見的小型食肉動物。身體細長,四肢短,尾毛蓬鬆,足被硬毛,通體棕黃或橙黃色,適應性強,可棲於不同的環境,喜夜出活動。食物較雜,以鼠類、鳥類為主。黃鼠狼的皮張商品名為黃狼皮,經濟價值較高,是制裘、制筆的高級原料,也是我國傳統出口商品,產量與質量均居世界首位。黃鼠狼繁殖快、疫病少,飼養方法簡便,開展人工養殖是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的一條好門路。
1、建舍。黃鼠狼的人工飼養分籠養和舍養兩種。⑴籠養:籠養箱舍分小室和運動場兩部分,小室用木板製作,長寬高為50×40×30厘米,內設巢箱;運動場用直徑6毫米的鐵棍焊成長寬高為70×50×30厘米的框架,四周圍上電焊網,並在50厘米的一面焊制一活動門。籠舍要離地20-25厘米放置,以便於糞便落下。⑵舍養:可利用閑置舊房屋,面積不小於10平方米,牆壁地面用水泥抹嚴,門窗釘制嚴密,室內放置稻草堆或土堆(土堆上挖許多小洞),便於黃鼠狼棲息與繁殖。一個10平方米的房舍可養10隻左右。
2、繁殖。黃鼠狼8-10月齡即達性成熟,第二年春天即可繁殖。冬末春初交配,年產一胎,每胎平均產崽8隻,多的可達12隻。母黃鼠狼的發情季節在每年的4-5月間,發情表現為生殖器明顯腫脹突出,呈粉紅色或紫色,陰唇外翻,有黏液流出,陰毛束倒向兩側,此時為發情盛期,放對配種受胎率最高。黃鼠狼有多偶性,配種期可用1隻公配5-10隻母。
3、飼養。人工馴養後的黃鼠狼飼料可用畜禽屠宰下腳料(尤以雞內臟為好)和魚類及其副產品為主,再適當喂些穀物飼料如玉米、麥麩、豆餅和蔬菜,礦物質、維生素添加劑等。平常飼料配合比例為:動物性飼料佔55%,穀物性飼料佔35%,蔬菜佔10%。此外,再適當添加些骨粉、食鹽、酵母及魚肝油等。
黃鼠狼在不同時期,應採用不同類型的飼料配比:1-2月齡的小鼠,全靠母乳生活,應供給母鼠全價飼料,確保乳汁充足。哺乳期飼料配方是:肉類40%、動物內臟25%、乳或豆汁5%、糖5%、玉米5%、麩皮5%、豆餅5%、菜類5%、食鹽0.5%、骨粉1.5%、酵母2%、魚肝油1%。45日齡後,幼黃鼠狼開始覓食,應供給一些質量好、易消化的優質飼料,動物性飼料比例逐步提高。到4月齡時,動物性飼料的比例可提高到70%左右,5-6月齡時提高到80%,7月齡後,黃鼠狼已接近成熟期,喂一般飼料就可以了。一般飼料配方是:肉魚類30%、動物內臟25%、糖5%、玉米10%、麥麩7%、菜類10%、豆餅8%、鹽0.5%、骨粉2%、酵母2%、魚肝油0.5%。繁殖期黃鼠狼的飼料參照哺乳期的飼料配方。
加工黃鼠狼的飼料時,先將動物性飼料用絞肉機絞碎,再與粉碎的穀物飼料及蔬菜均勻攪拌後,放入食盆內飼喂。成年黃鼠狼每天日糧150-200克(母125-175克),每天喂1-2次,每次喂量不可過多,防止剩食浪費。
老鼠也是黃鼠狼最好的飼料來源,採取籠、夾等捕捉方法,將捕獲的老鼠活喂,或用絞肉機絞碎與穀物飼料及蔬菜飼料拌勻飼喂,對降低飼料成本、除害有一石二鳥的功效。此外,從夏季至立秋,可用一些禽畜糞便、農副產品的下腳料培育蠅蛆、蚯蚓,經沖洗、消毒後飼喂黃鼠狼,也是解決其動物蛋白質來源的經濟有效途徑。
黃鼠狼的飲水要充足,確保清潔,夏季在飲水中加入0.1%食鹽,具有預防中暑的作用。
4、管理。一是定時定量飼喂,飼料品種多樣,不喂腐敗變質飼料;二是舍飼情況下,食鹽設置要充足,防止吃食不均,影響發育;三是做好環境、籠舍、食具的清潔消毒工作,防止疫病的發生。另外,對幼崽應從15日齡起,經常打掃小室。產崽過多的或母乳不足的,應及時採取代養措施或人工哺喂。幼黃鼠狼在生後40日齡斷奶,斷奶後要加強飼管。
5、取皮。農歷小雪後至翌年2月可取皮,其中12月為取皮最佳期。一般是飼養到第二年的黃鼠狼才可取皮,但當年的公黃鼠狼飼養9月齡後也可取皮。取皮時,用木棒將黃鼠狼擊死後,立即剝皮。用鐵絲從黃鼠狼的上下門齒穿過,將牙齒固定牢靠,然後懸掛,用鋒利的尖刀,從口部開始沿頭往身部剝皮,當剝至前肢時,用剪刀從兩前肢第一關節處剪斷,五指帶到腿的皮上,剝到後腿時也採用此法。將尾椎骨盡量從尾中脫出。剝完後,皮板朝外,毛朝里晾乾,保存待售。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⑶ 狼的好處

最簡單的,促進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如吃羊,被老虎吃等
狼肉也很鮮美,可以使用;狼皮可保暖。。。。。。。
另外,可以拍電視。如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物世界

⑷ 狼對人類生活有什麼價值

狼給人的啟示
⊙-合作:

狼過著群居生活,一般七匹為一群,每一匹都要為群體的繁榮與發展承擔一份責任。 西可是每個員工的家園,西可的事業是每一個西可人共同的事業。

⊙-團結:

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銳的觀察力、專一的目標、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細節以及鍥而不舍的耐心使狼總能獲得成功。

⊙-執著:

狼的態度很單純,那就是對成功堅定不移地嚮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鍥而不舍的精神,正因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萬苦地生存下來,狼駕馭變化的能力使它們成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之一。

⊙-和諧共生:

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關系,不參與無謂的紛爭與沖突。西可對內倡導團結互助,對外強調協同合作、和諧共生。

⊙-忠誠:

狼對於對自己有過恩惠的動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來報答。
你也可以看一下《狼圖騰》這篇小說!

⑸ 狼有什麼價值為什麼屬於國家保護動物

狼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對生態系統平衡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國野狼的總量只有幾千隻,列為國家保護動物迫在眉睫。

狼群主要捕食中大型哺乳動物,研究表示,狼是控制當地生態平衡的關鍵角色,天敵主要為人類。

狼的生存環境不容樂觀。由於人們對狼根深蒂固的偏見,狼的日子一直很不好過,東躲西藏,仍然免不了遭到追捕和獵殺。在我國,1940年前任何一個省都有野狼出沒,到了21世紀除了東北、西北和華北少數幾個省、自治區外,其他地區已看不到狼的蹤影。

專家估計,目前我國野狼的總量只有幾千隻,再這樣下去,我們就只能在動物園才能見到狼了。

(5)狼科學價值擴展閱讀:

狼的滅絕亞種:

1、紐芬蘭白狼(1911年滅絕,加拿大)

2、德克薩斯紅狼(1970年滅絕,美國)

3、南極狼(1857年滅絕,阿根廷)

4、基奈山狼(1915年滅絕,美國)

5、佛羅里達黑狼(1917年滅絕,美國)

6、日本狼(1905年滅絕,日本)

狼的保護措施:

1、開展科學研究,應對全國狼的種群數量、亞種分化進行全面調查,查清狼的分布和種群數量現狀,對其益害進行科學評估,從而制定一系列保護和控制措施.

2、加強法制管理,應考慮禁止任意捕殺狼。在確有狼群危害嚴重的地區,採取必要措施對狼的種群數量加以控制,也必須在專家評估的基礎上,有領導有組織地進行.

3、加強國際合作,特別加強與中國毗鄰的獨聯體、蒙古、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國的協作。

4、控制商業貿易,除個人少量攜帶之外,所有標本,任何出口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證

⑹ 狼的好處有哪些

1.團結合作: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

2.忍耐力強:敏銳的觀察力、專一的目標、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細節以及鍥而不舍的耐心使狼總能獲得成功。

3.執著:狼的態度很單純,那就是對成功堅定不移地嚮往。

4.平衡:從生態學上來說 , 狼可以控制草食動物的數量 , 也就是起著維護草原和森林生態平衡的作用 . 而且它們追捕的多是老、弱、病、殘 , 對草食動物本身也起著復壯種群的作用 . 所以 , 在自然界中應該有狼 ; 沒有狼 , 就不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過去人們認為狼生性貪婪、兇猛,偷吃牲畜,襲擊人群,都欲斬盡殺絕。 其實狼作為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它在大自然中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5.拼搏奮斗:在狼的生命中,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鍥而不舍的精神,正因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辛萬苦地生存下來,狼駕馭變化的能力使它們成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之一。

6.和諧共生: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關系,不參與無謂的紛爭與沖突。

7.知恩圖報:狼對於對自己有過恩惠的動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來報答。

8.專一:狼很專情,一生一個個伴侶,伴侶死後自已也會絕食死亡。

(6)狼科學價值擴展閱讀

相關傳說

遠古的人們把狼的形象畫在石壁上時,心中充溢著驚奇;愛斯基摩人和印第安人很早就認識到狼的優秀特質,許多印地安部落還把狼選作他們的圖騰,他們尊重狼的勇氣、智慧和驚人的技能,他們珍視狼的存在,甚至認為在地球上,除了獵槍、毒葯和陷阱,狼幾乎可以和一切抗衡。

追溯遠古,祖宗對狼充滿敬意,上古時候,人們相信捕食動物為生的獸類屬於另外一些種族,它們身上存在著令人崇拜的神奇力量,人類毫不懷疑地把自己的部落看做是這種或那種神奇動物種族的屬員,把它們奉若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把這種動物作為自己部落的標志 -- 這就是所謂的圖騰。

在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里至今仍可找到狼圖騰 -- 居住在北美西北海岸的印第安族特林基特人以及大湖東南的伊羅克人當中有「狼」姓氏族;土庫曼族裡十一個部落以狼作圖騰;烏茲別克人認狼為祖續寫家譜;白令海一帶因紐特人的武器和用具上,甚至在人的面部上都塗有各種圖騰 -- 為數最多的是狼,然後才是隼和烏鴉。

成年烏茲別克人的衣兜里,總是揣著一些狼的大獠牙,隨身攜帶的口袋裡也少不了狼牙和狼爪一類的護身符。 他們認為,這些狼玩藝可保逢凶化吉,大難不死。護身符不許買賣,但可以互相贈送。布里亞特人習慣把麻疹病患者裹進狼皮來消災除病。

參考資料:網路_狼

⑺ 科學家對狼的評價

狼驚人的眼力:狼的攻擊目標永遠是最柔弱的,或受傷的。
狼的團隊和作:獨狼很難生存,確定目標後狼的攻擊很令人詫異,首先由群狼把目標區包圍,進行驅趕。再由強壯的一隻狼攻擊早已確定的目標(脖子或受傷部位)。通常不會一次的手,狼群中會不斷出不同的狼攻擊同一目標,直至的手。獵物的分配由頭狼決定,通常病狼或母狼會多得。
適者生存,不要說狼殘忍,跟人比差得遠。

⑻ 狼對人的價值

狼給人的啟示
⊙-合作:

狼過著群居生活,一般七匹為一群,每一匹都要為群體的繁榮與發展承擔一份責任。 西可是每個員工的家園,西可的事業是每一個西可人共同的事業。

⊙-團結:

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

⊙-耐力:

敏銳的觀察力、專一的目標、默契的配合、好奇心、注意細節以及鍥而不舍的耐心使狼總能獲得成功。

⊙-執著:

狼的態度很單純,那就是對成功堅定不移地嚮往。

⊙-拼搏:

在狼的生命中,沒有什麼可以替代鍥而不舍的精神,正因為它才使得狼得以千心萬苦地生存下來,狼駕馭變化的能力使它們成為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動物之一。

⊙-和諧共生:

為了生存,狼一直保持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關系,不參與無謂的紛爭與沖突。西可對內倡導團結互助,對外強調協同合作、和諧共生。

⊙-忠誠:

狼對於對自己有過恩惠的動物很有感情,可以以命來報答。
你也可以看一下《狼圖騰》這篇小說!

⑼ 科學的價值是什麼

時常,人們對我提出科學家應該多多關心社會問題,特別是要考慮科學對於社會的影響 。人們似乎相當普遍地認為,只要科學家們對於錯綜復雜的社會問題加以關注,而不是成天 鑽在枝尾末節的科學研究之中,那麼巨大的成功就會自然到來。
我以為,我們科學家是很關注這些社會問題的,只不過我們不是把它們當作自己的全職 而已。其原因是對於這些比科學研究復雜千百倍的社會問題,我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絕無 靈丹妙葯。
我認為當科學家思考非科學問題時,他和所有的人一樣無知;當他要對非科學問題發表 見解時,他和所有的門外漢一樣幼稚。今天我的講演「科學的價值」所針對的並不是一個科 學課,而是價值評判;這樣看來,我下面將要講的大概也是粗淺不堪的了。
科學的價值的第一點是眾所周知的。科學知識使人們能製造許多產品、做許多事業。當然, 當人們運用科學做了善事的時候,功勞不僅歸於科學本身,而且也歸於指導著我們的道德選 擇。科學知識給予人們能力去行善,也可以作惡,它本身可並沒有附帶著使用說明。這種能 力顯然是有價值的,盡管好壞決定於如何使用它。
在一次去夏威夷的路途中,我學會了一種方法來表達上述問題--一個佛祠的主持向游 客們談及佛學,最後他說他的臨別贈言將使遊客們永不忘卻(我是真的從未忘卻)。這贈言 是佛經中的一句箴語:「每個人都掌握著一把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也同樣能打開 地獄之門。」
如此說來,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又有什麼價值呢?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分辨一扇門是通向天堂還是地獄,那麼手中的鑰匙可是個危險的玩藝兒。
可是這鑰匙又確實有它的價值--沒有它,我們無法開啟天堂之門;沒有它,我們即使 明辨了天堂與地獄,也還是束手無策。這樣推論下來,盡管科學知識可能被誤用以導致災難,它的這種產生巨大影響的能力本身是一種價值。
科學的別一個價值是提供智慧與思辨的享受。這種享受在一些人可以從閱讀、學習、思 考中得到,而在另一些人則要從真正的深入研究中方能滿足。這種智慧思辨享受的重要性往 往被人們忽視,特別是那些喋喋不休地教導我們科學家要承擔社會責任的先生們。
我當然不是說個人在智慧思辨中的享受是科學的全部價值所在。不過,如果我們社會進 步的最終目標正是為了讓各種人能享受他想做的事,那麼科學家們思辨求知的享受也就和其 他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了。
另外一個不容低估的科學的價值是它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概念。由於科學的發展,我們 今天可以想像無窮奇妙的東西,比詩人和夢想者的想像在豐富離奇千萬倍。自然的想像和多 姿比人類要高明得多。比如吧,詩人想像巨大的海龜馱著大象到海里旅行;而科學給了我們 一幅圖畫--天宇中一個巨大的球在旋轉;在它的表面,人們被神奇的引力吸住,並附著它 在旋轉。
我常常想這些奇妙的東西,這些從前人們根本不可想像,而如今科學使我們可以想像的東西。
曾經,我站在海邊的沙灘上,陷入了這樣的深思:
潮起潮落
無法計數的分子
各自孤獨地運行
相距遙遠卻又息息相關
泛起和諧的白浪
曠代久遠
在尚無生物的上古
眼睛還未出現
年復一年
驚濤拍岸如今
為了誰,為了什麼?
在一個死寂的星球
沒有為之欣悅的生命
永無休止
驕陽彌散著能量
射向無垠的宇宙
掀動著大海的波浪
大洋深處
分子重復不變
忽然,萌生新的組合
它們會復制自身
由此演出了全新的一幕
愈變愈大
愈變愈復雜
生物,DNA,蛋白質
它們的舞蹈愈加神奇
躍出海洋
走向陸地
站立著
具有認知力的原子
具有好奇心的物質
憑海向洋
一個好奇者在好奇
我――
一個原子的宇宙
一個宇宙中的原子
這樣的激動、驚嘆和神秘,在我們研究問題時一次又一次地出現。知識的進步總是帶來 更深、更美妙的神秘,吸引著我們去更深一層地探索。有時探索的結果令人失望,可這又有 什麼關系。我們總是興致勃勃而自信地深鑽下去,發現無法想像的奇妙和隨之而來的更深更 美妙的神秘。這難道不是最激動人心的探索么!
誠然,沒有過科學研究經歷的人大概不會有這種近似宗教的感受。詩人不會寫它,藝術 家也無法描述這種奇妙的感受。我很是不解――難道他們都不為我們所發現的宇宙所激動嗎 ?歌唱家現在還不會歌唱科學帶來的神奇美妙。科學對於人們來說還是在講課中接受的,而 不是在詩與歌之中。這說明我們還沒有進入一個科學的時代。 這種沉默無歌的原因之一,大概是人們必須懂得如何讀這種音樂的樂譜才能歌唱。比如 ,一篇科學論文說:「鼠的腦中放射標記的磷在兩周中減了一半。」這是什麼意思呢?
它的意思是鼠腦中(你、我的腦子也沒什麼差別)的磷有一半已經不是兩周前的原子了 ,它們已被替換了。那麼我要問:「究竟什麼是載有意識的分子呢?子虛烏有么?這些全新 的分子能承載一年前在我腦中的記憶,可當時發生記憶的分子卻早已被置換了!這個發現就 像是說我這個體僅僅是一個舞蹈的編排。分子們進入我的大腦,跳了一場舞就離開了;新的 分子又進,還是跳和昨天一模一樣的舞蹈--它們能記住!
有時我們會從報紙上念到這樣的話:「科學家認為這項發現對於治療腫瘤是十分重要的……」。看,這報道只注重那項發現有什麼可利用之處,而完全丟開了它本身的意義。而實 際上它是多麼奇妙啊!偶爾,小孩子反倒會意識到那些意義;此時,一個科學家的苗子出現 了。如果當他們上大學時我們才教他們這些,那就太晚了。我們必須從孩童教起。
現在,我來談談科學的第三個價值――它稍稍有些間接,不過並不牽強。科學家們成天 經歷的就是無知、疑惑、不確定,這種經歷是及其重要的。當科學家不知道答案時,他昌無 知的;當他心中大概有了猜測時,他是不確定的;即便他滿有把握時,他也會永遠留下質疑 的餘地。承認自己的無知,留下質疑的餘地,這兩者對於任何發展都必不可少。科學知識本
身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可信度的集合體:有的根本不確定,有的比較確定,但沒有什麼是完
全確定的。
科學家們對上述情形習以為常,他們自然地由於不確定而質疑,而且承認自己無知。倡 我認為大多數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在歷史上科學與專制權威進行了反復的斗爭才漸漸贏得了 我們質疑的自由。那是一場多麼艱辛、曠日持久的戰斗啊!它終於使我們可以提問、可以質 疑、可以不確定。我們絕不應該忘記歷史,以致丟失千辛萬苦爭來的自由。這,是我們科學 家對社會的責任。
人類的潛能之大、成就之小,令人想起來未免神傷,總覺得人類可以更好。先人在惡魘 中夢想未來;我們(正是他們的未來)則看到他們的夢想有些已經成真,大多卻仍然是夢想,一如往日。
有人說教育的不普及是人類不能前行的原因。可是難道教育普及了,所有的人就都能成 為伏爾泰嗎?壞的和好的是同樣可以被傳授的;教育同樣擁有趨善或趨惡的巨大能力。
另一個夢想是國與國之間的充分交流一定會增加互相理解。可是交流的工具是可以被操 縱的。如此說來所交流的既可以是真實,也可以是謊言。交流也具有趨善和趨惡雙重可能。應用科學可以解決人們的物資需求,醫葯可以控制疾病--看上去總算盡善盡美了吧?
可偏偏有不少人在專心致志地製造可怖的毒物、細菌,為化學生物戰爭做准備。
幾乎誰都不喜歡戰爭,和平是人類的夢想--人們盡可能地發揮潛能。可沒准兒未來的人們 發現和平也可好可壞。沒准兒和平時代的人因沒有挑戰而厭倦不堪,於是終日痛飲不止,而 醉熏熏的人並不能發揮潛能、成就大業。
和平顯然是一個很大的力量,如同嚴謹、物資發展、交流、教育、誠實和先人的夢想。 與先人相比,我們確實進步了,有更多的能力了。可與我們能夠成就的相比,所達到就相形 見絀。
原因何在?為什麼我們就無法戰勝自己?
因為我們發現,巨大的潛能和力量並沒有帶著如何使用它們的說明書。譬如,對物質世 界認識愈多,人們就愈覺得世界真是毫無目的意義可言。科學並無法指導行善或行惡。
有史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探究生命的意義。他們想:如果有某種意義和方向來指導,人 的偉大潛能定會充分發揮。於是有了許多種對生命意義的闡述和教義。這些各自不同的教義 有著自己的信徒,而某一種教義的信徒總是懷著恐懼的心情看待其餘教義的信徒。這種恐懼 來自於信念的互不相容,致使原本良好的出發點都匯入了一條死胡同。事實上,正是從這些 歷史上錯誤信仰所製造的巨大謬誤中,哲學思考者們慢慢發現了人類美妙無限的能力。人們 夢想能發現一條通途。
那麼,這些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們如何來解開存在之謎呢?
如果把所有的加以考量----不僅是先人所知,而且他們不知而我們今天所知的--那麼 我認為我們必須坦率地承認,我們還是知之甚微。
不過,正當我們如此承認的時候,我們便開始找到了通途。
這並非一個新觀念,它是理性時代的觀念,也正是它指導著先賢們締造了我們今日享用 的民主制度。正因為相信沒有一個人絕對懂得如何管理政府,我們才有這樣一個制度來保證 新的想法可以產生發展、被嘗試運用、並在必要的時候被拋棄;更新的想法又可以如此地輪 回運行。這是一種嘗試――糾偏的系統方法。這種系統方法的建立,正是因為在18世紀末, 科學已經成功地證明了它的可行性。在那裡,關注社會的人們已經意味到,對各種可能性持 開明態度便帶來機會;質疑和討論是探索未知的關鍵。如果我們想解決以前未能解決的問題 ,那我們就必須這樣地把通向未知的門開啟。
人類還處在初始階段,因此我們遇上各種問題是毫不奇怪的。好在未來還有千千萬萬年 。我們的責任是學所能學、為所可為、探索更好的辦法,並傳給下一代。我們的責任是給未
來的人們一雙沒有束縛自由的雙手。在人類魯莽沖動的青年期,人們常會製造巨大的錯誤而
導致長久的停滯。倘若我們一定會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我們壓制批評,不許討論,大聲宣稱
「看哪,同胞們,這便是正確的答案,人類得救啦1我們必然會把人類限制在權威的桎梏 和現有想像力之中。這種錯誤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作為科學家,我們知道偉大的進展都源於承認無知,源於思想的自由。那麼這是我們的 責任--宣揚思想自由的價值,教育人們不要懼怕質疑而應該歡迎它、討論它,而且毫不妥
協地堅持擁有這種自由--這是我們對未來千秋萬代所負有的責任

⑽ 關於狼特點的科學記錄

狼(學名Canis Lupus)拉丁文學名:Canis lupus
英文名:Wolf, Gray wolf
或稱為灰狼,哺乳綱,犬科,家犬的祖先,為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者。
中文別名:灰狼、豺狼、姑斯開、蘭達、恰諾、紐魯奇、毛狗、張三

物種命名人及年代:Linnaeus,1758

狼曾經在全世界廣泛分布,不過目前主要只出現於亞洲、歐洲、北美和中東。
狼屬於生物鏈上層的掠食者,通常群體行動。由於狼會捕食羊等家畜,因此直到20世紀末期前都被人類大量捕殺,一些亞種如日本狼等都已經絕種。

科屬分類:
食肉目 Carnivora、
犬科 Canidae
犬亞科 Caninae
犬屬 Canis

生活習性:…………

字數限制寫不了啦,詳細請點擊:http://bk..com/view/8296.html具體查看!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