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課題有哪些
❶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研究》的子課題有哪些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的研究》的子課題:1、談學生創新意識培養2、培養自學能力 推進素質教育
3、實施「生活數學」教育 培養自主創新能力4、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優化數學教學方法5、聯系生活實際提高課堂效率
❷ 求和信息技術(電腦)有關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1.利用計算機中現有工具進行整合教學。
常規的計算機輔助教學往往要為一節課製作一個課件,課件使用的靈活性不大,而且在實施教學前要作大量的准備工作。其實計算機本身就具有強大的教學功能。我們從1999年起就嘗試利用這些功能進行教學實踐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例如:低年級利用智能ABC打字,中年級利用Excel來進行數學數據分析、利用圖表工具學習製作統計圖表,高年級利用計算器進行數學驗算、利用畫圖工具來學習幾何圖形的認識等,均是充分挖掘了計算機中現有的工具進行學科教學。這樣,既達到了學習、應用技術的目的,又較好地促進了學科知識的學習,同時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環保中的數學問題》的教學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以往教學這部分內容往往把重點放在統計圖表的認識和繪制上。結果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去畫圖製表,卻對統計圖表的意義和如何利用這些圖表獲得有效信息研究得較少。而後者恰是統計知識教學的主要目標。利用計算機中的圖表工具,只要輸入相應的數據,計算機在幾秒鍾之內便自動產生統計圖,而且可以根據需要產生不同形式的統計圖表。這樣可以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對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推斷上,培養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實踐表明,學生通過整合教學,既達到了學會看統計圖,能根據數據的變化作出適當的分析與推測,並提出自己的建議的數學學科教學目標;又達到了學會用圖表工具製作統計圖的信息技術教學目標;還培養了良好的環保意識,激發了使用計算機的興趣。短短40分鍾,完成了原來至少要2節課完成的學習任務,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2.利用計算機信息加工能力進行整合教學。
計算機具有較強的信息加工能力,利用這一功能可以讓學生對信息進行重整、加工和再應用,在大量信息中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從而培養信息加工能力和流暢的表達能力,達到對大量知識的內化。例如:低年級可利用計算機畫圖配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中年級通過上網查找、下載資料,利用Word製作出學習匯報材料;高年級可通過多種形式收集資料,處理信息,製作網站。《衣、食、住、行五十年》一課的教學就充分利用了計算機信息加工這一功能。課前教師製作了一個專門介紹新中國五十年來巨大變化的主頁,裡面有許多資料、圖片和數據。學生可自由選擇其中感興趣的主題和相應的資料來研究,最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研究報告。在這節課里,學生在虛擬的網路中收集相關材料,包括文字、圖片、動畫等,然後根據學習目標進行信息篩選,並對選取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再進行組合和再創造,最終得到學習成果。有的學生還把學習成果製作成網頁的形式。在這里,計算機一方面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他們的信息素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出版工具」的角色出現,幫助他們整理知識,綜合應用所學的語文寫作、美術繪畫和頎賞等多項知識完成研究報告,使知識內化並激活。
3.利用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的整合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更為學生的探索和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許多在現實中很難做到的試驗,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模擬,從而給學生以真切感,促進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典型案例如《可能性的大小》一課。該課所涉及到的數學知識——概率是極為抽象的內容,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並真正提高應用能力,我們在教學中採用了兩項策略:一是創設具體情境,讓學生改變角色,以商場「老總」的身份來選擇促銷方案;二是利用計算機來進行大量重復的模擬試驗,體驗「概率」的含義,幫助做出正確的決策。由於計算機可以幫助得出成千上萬的模擬結果,也可以快速、准確地對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因此將計算機技術整合到「概率的認識」中後,學生不僅減輕了大量的重復實驗和繁瑣的計算,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更容易理解掌握概率的意義,體驗到大量的重復試驗會使結果更為精確,有助於做出合理的決策。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整合,學生真切地認識到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和學習方式革命的緊迫性。
4.利用網站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協作學習。
研究性學習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正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發展創新精神,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和提高溝通與合作能力。計算機網路技術為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實現協作式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基礎和支持環境。如:提供豐富的研究資源、創設生動的研究情境、大大地擴充協作范圍,提高協作的效率、改革學習的方式。《北京奧運——我們的期盼》就是利用網路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協作能力的典型案例。該課例以學生為研究主體,以小組活動為主導方式進行。學生們先通過網上瀏覽、圖書查閱、調查訪問等各種形式收集有關奧運及申奧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確定本小組的共同研究主題;然後小組成員根據主題進一步多渠道收集、分析、整理有關信息,提出設想和建議,再利用信息技術將上述內容製作成極具個性的網站;最後全班各小組展示成果,匯報收獲,交流心得。整個活動歷時兩周,學生表現出極大的研究熱情,克服了無數困難,各小組均製作了獨具特色的申奧主頁,內容涉及廣泛。本次活動圓滿完成預定任務,對學生的發展產生多方面的良好影響:在認知領域中,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包括用IE信息瀏覽和檢索、收發E-mail等技術,Word編輯排版、FrontPage網頁製作、COOL3D動畫製作和Photoshop圖像處理等技術,語言文字組織能力,數據處理和版面設計、美化等知識;在人際交往領域中,學會尊重、傾聽、說服、交流和溝通;在情感態度領域中,增進了相互間的友誼,鍛煉了克服困難的毅力,提高了學習自信心。可以說,這是對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的一次大檢閱。
在以上這些典型的課例中,信息技術都以工具的形式與整個教學過程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我們很難把它從教學過程中分離出來,因為它是直接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而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得到較大的體現,這樣的教學氛圍十分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同樣,教師通過整合任務,發揮了自己的主導作用,他們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56014367.html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❸ 中學信息技術職稱評定論文課題有哪些
中學信息技術職稱評定論文課題有哪些, 職稱論文,聯系九品論文網,可以點我內頭像聯系。
1、信息容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結構的研究
2、網際網路上教學資源的分析與利用的研究、
3、基於網際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
4、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的研究
5、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學策略的研究
6、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教材的研究
7、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評價體系的研究
8、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應用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設計研究
9、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科課程整合的模式設計研究
10、新型課堂環境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11、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方式構建與實踐研究
12、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環境的研究型教學方案與素材設計研究
13、中小學網路教育資源與學科整合教學的個案與評價研究
❹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課題有哪些
1、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結構的研究
2、網際網路上教學資源的分析與利用的研究、
3、基於網際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
4、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的研究
5、在信息技術教學環境下教學策略的研究
6、信息技術與各學科整合的教材的研究
7、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評價體系的研究
8、信息技術在學科課程中的應用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設計研究
9、信息技術條件下學科課程整合的模式設計研究
10、新型課堂環境教學模式比較研究
11、網路環境下的學習方式構建與實踐研究
12、以信息技術為支持環境的研究型教學方案與素材設計研究
13、中小學網路教育資源與學科整合教學的個案與評價研究
❺ 信息技術的課題
做個門鈴什麼的應該比較適合。我在大學里第一個實踐就是做的門鈴。又簡單
❻ 初中信息技術有哪些小課題
您好,可以安排這方面的國家級課題掛名,國家教育課題,網上可查,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❼ 小學信息技術,有什麼課題名稱
認識多媒體
研究水葫蘆的ppt
❽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研究課題 需研究哪些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中小學已逐步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知識更新快,對課堂教學環境與設施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就要從課堂教學紀律著手。首先,制訂嚴格的課堂規則,獎罰分明;其次,採用適當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再次,利用電子網路教室的廣播、監控、學生演示等手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輕松、自主有趣地完成學習任務。
❾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課題有哪些
畫圖,窗口,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