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小班科學糖怎麼不見了

小班科學糖怎麼不見了

發布時間: 2021-03-18 21:34:38

『壹』 《糖怎麼不見了》小班得科學教案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並願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用攪拌的方法觀察溶解的過程,及口味前後變化。
3.願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猜你品嘗的是什麼。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開始
1.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後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麼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裡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科學課糖不見了在幼兒充滿好奇心之時,讓幼兒感知溶解的現象,培養幼兒的生活知識充滿興趣。
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只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的、簡單的表面化的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願意自己動手探究,同時,願意與老師、同伴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她們感受科學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樂趣。
本活動是中班科學課《糖怎麼不見了》在孩子充滿好奇心之時,讓孩子感知溶解的現象,培養孩子的生活知識充滿興趣。《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孩子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孩子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孩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設計本次活動,提供給孩子實踐操作機會,既滿足孩子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在活動中讓孩子充分的去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如:孩子在活動中觀察溶解過程和了解溶解現象,激發了孩子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慾。
該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貳』 小班科學活動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目標:

1.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並願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用攪拌的方法觀察溶解的過程,及口味前後變化。

3.願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猜你品嘗的是什麼。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開始

1.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後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麼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裡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設計意圖:

根據小班的年齡特點,科學課糖不見了在幼兒充滿好奇心之時,讓幼兒感知溶解的現象,培養幼兒的生活知識充滿興趣。

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3~4歲的幼兒無意注意佔只要地位,認知活動基本上是在行動過程中進行的,幼兒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較隨意,只能直接的、簡單的表面化的認識一些周圍的事物。對身邊的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提問,願意自己動手探究,同時,願意與老師、同伴用簡單的詞語或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利用幼兒活動中的興趣點,設計本次活動,密切聯系生活中的現象,能夠較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使她們感受科學和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樂趣。

本活動是中班科學課《糖怎麼不見了》在孩子充滿好奇心之時,讓孩子感知溶解的現象,培養孩子的生活知識充滿興趣。《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孩子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選擇了物體在水中的"溶解"現象,作為孩子科學教育內容,在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孩子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通過引導孩子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孩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設計本次活動,提供給孩子實踐操作機會,既滿足孩子動手操作探索的慾望,又能在活動中讓孩子充分的去發現問題,積累經驗。如:孩子在活動中觀察溶解過程和了解溶解現象,激發了孩子對日常生活中一些現象的探索興趣和求知慾。

該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重難點分析:

1.重點:能用攪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現象。

2.難點: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發生的變化。

說教法:

這活動中,我用了順、引、助的教學方法,順,就是順著孩子的探究活動,引,就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孩子,助,就是在孩子適當的時候經行點撥。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帶來很神秘的飲料(引起幼兒的觀察和興趣)。

邀請坐的最棒的**先上前品嘗,再告訴下面的小朋友這是什麼味道,最後請大家品嘗

2.孩子動手操作實驗,教師提出操作要求:

老師為你們每個人都准備了杯子和勺子,操作時輕輕的攪一攪,睜大小眼睛看看你倒的這些東西會不會像糖寶寶一樣藏在水裡看不見,溶解了呢?在操作時還要注意互相合作,不要搶。

3. 提問個別幼兒。

請個別幼兒說一說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裡了?怎麼樣了?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叄』 小班科學教育活動教案溶解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並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塊方糖,以及用於攪拌的湯匙。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興趣。

師:你們的桌上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呢?今天請大家自己試一試,仔細看看,糖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試驗、觀察、表達、交流。

2、引導幼兒討論溶解現象

師:你們剛才看到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真的沒有了嗎?到哪裡去了呢?現在又變什麼樣了呢?

幼兒討論、交流、思考、講述。

3、引導幼兒聯系其他溶解現象,擴展幼兒的經驗

師:你還知道有什麼東西像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呢?

幼兒表達交流。

4、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請你們回家以後再試一試,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這樣的。

活動評析

該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肆』 小班科學《糖怎麼不見了》優質課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班級的小潘帶了兩塊糖,活動期間他吃了一塊,有的小朋友看見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給,活動結束多到了喝水時間,他怕別人搶就把糖藏在了水杯里。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時在去找糖已經不見了。他就找到我說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發現原來他把糖放進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2、 增強幼兒的好奇心,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難點:思考「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准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伍』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目標:
.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並願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用攪拌的方法觀察溶解的過程,及口味前後變化。
3.願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猜你品嘗的是什麼。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開始
1.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後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麼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裡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陸』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 糖怎麼不見了 反思

1、物質准備:飲料、杯子、勺子、溫水、米、沙子、鹽、糖、果汁粉
2、實專驗
(1)實驗一:糖的屬溶解。 •邊講解示範操作,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到哪裡去了?現在老師用勺子來攪拌一下,小朋友看到糖到哪裡去了呢?它躲到水裡了!
(2)實驗二:鹽的溶解。 •鼓勵幼兒上前操作:這里還有鹽,你們誰也來試一試,看看鹽會不會躲到水裡?
(3)小結:糖和鹽通過攪拌溶解到水裡了。
3、組織探究實驗,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
(1)介紹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引導語:桌子有杯子、勺子、溫水,以及米、米粉、果汁粉、沙子、請你們分別將米、奶粉、果汁粉、沙子放到杯子里,用勺子來攪拌一下,看看哪些東西會像糖一樣溶解,哪些東西不會溶解,並把做實驗的結果記錄下來。在可以溶解的東西下面打勾,不可以溶解的東西下面畫圈。
(2)組織幼兒動手實驗。 •提醒幼兒注意在實驗中觀察將果汁粉、米、沙子、奶粉放到水中有什麼變化。
得出結論:學會觀察比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體的方法。

『柒』 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目標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並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2、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塊方糖,以及用於攪拌的湯匙。活動過程1、讓幼兒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興趣。師:你們的桌上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呢?今天請大家自己試一試,仔細看看,糖到水裡會怎麼樣?幼兒試驗、觀察、表達、交流。2、引導幼兒討論溶解現象師:你們剛才看到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真的沒有了嗎?到哪裡去了呢?現在又變什麼樣了呢?幼兒討論、交流、思考、講述。3、引導幼兒聯系其他溶解現象,擴展幼兒的經驗 師:你還知道有什麼東西像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呢?幼兒表達交流。4、小結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請你們回家以後再試一試,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這樣的。活動評析該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捌』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班級的小潘帶了兩塊糖,活動期間他吃了一塊,有的小朋友看見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給,活動結束多到了喝水時間,他怕別人搶就把糖藏在了水杯里。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時在去找糖已經不見了。他就找到我說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發現原來他把糖放進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2、 增強幼兒的好奇心,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難點:思考「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准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玖』 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幼兒園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及所發生的變化,並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2、對溶解的現象產生好奇,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塊方糖,以及用於攪拌的湯匙。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在水中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興趣。
師:你們的桌上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呢?今天請大家自己試一試,仔細看看,糖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試驗、觀察、表達、交流。
2、引導幼兒討論溶解現象
師:你們剛才看到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真的沒有了嗎?到哪裡去了呢?現在又變什麼樣了呢?
幼兒討論、交流、思考、講述。
3、引導幼兒聯系其他溶解現象,擴展幼兒的經驗
師:你還知道有什麼東西像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呢?
幼兒表達交流。
4、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請你們回家以後再試一試,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這樣的。

活動評析:
該活動屬於現象觀察類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溶解」現象既無法理解的,又是容易觀察的。該活動立足於觀察溶解現象的發生過程,而不是講解糖為什麼溶解,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討論溶解現象,允許他們通過自己的想像來尋求解釋,對於維護幼兒的好奇心以及養成其思考的習慣是有益的。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拾』 小班科學糖怎麼不見了教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版力、情感態度價值權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