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中外科學家小故事

中外科學家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8 20:48:19

① 中外科學家不怕失敗的小故事

諾貝爾!有一次,他正和自己的父親,弟弟在一間科學室里做實驗,突然,由於一條彈葯的引不小心引爆了,慘劇發生了,諾貝爾的弟弟不幸炸死,他的父親也不幸在斷了腳,可他還是沒打消做科學的念頭,孜孜不倦,終於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②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奇思妙想的小故事小發明

辛德勒和其團隊研究的可讓佩戴者更有創造力的頭盔

這個世界上真有什麼工具能讓頭版腦變權得更聰明嗎?據英國《太陽報》2月11日報道,澳大利亞一所大學的科研人員還真發明了一種頭盔,能讓戴上的人變得更有創造力。

科學家們此前發現,因車禍左腦受損的傷者在恢復過程中其創新能力往往會明顯加強,原因是左腦受損讓創造力的「發源地」右腦必須更積極地開展工作。悉尼大學思維中心的研究人員正是受此啟發,發明出能夠通過兩個電子感應器「抑左揚右」的頭盔。

測試結果表明戴上頭盔的學生的確能夠在數學考試中大大提高成績。不過,思維中心主任艾倫·辛德勒指出,如果學生指望使用這種頭盔在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可能會非常失望,因為這項發明並非直接幫助學習或者增強記憶。

他進一步介紹說,人類在想問題時往往是依據生活經驗和固有的習慣,但是戴上這個頭盔有助於跳出思維定勢,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我們的夢想是在未來能夠用某種控制大腦的方式,讓人類對整個世界看得更加明明白白。

③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故事各一個

公輸般(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 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一生注重實踐,善於動腦,在建築、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他能建造「宮室台榭」;曾製作出攻城用的「雲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華羅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拉馬努金
在十三歲時,高班的同學借給他一本Loney 的〈三角學〉一書(以,前,
有一些學校採用此書為高中課,中譯本書名為〈龍氏三角學〉),他很快把
整夬書的習題解完。第二年他得到了正弦和餘弦函數的無窮級數展開式,後
來他才知這是著名的Euler 公式,他心中有點失望,於是把自己結果的草稿,
偷偷地放到裏的屋樑上。

④ 關於中外科學家的小故事

老師不喜歡是他自己的事情,他不喜歡也不能代表那樣是錯的,世界上,只有懷疑,才有思考,才有探索求真,我想科學的發展也應該是在人的懷疑求證中發展起來的,不然,人類社會應該還在原始社會吧.所以,老師不喜歡,作為學生有這種求索精神,也不應該讓自己撲滅自己的進取.還是勇敢的進行懷疑\探求吧.

⑤ 《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內容概括(100個字)

這是一套專門講述科學家故事的「故事會」,是一位擅長講述科學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在普通人的眼裡,科學家彷彿總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測,總是工作在遠離人間煙火的實驗室里,是一群最沒有故事的人。
《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完全改變了人們對於科學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來科學是那麼有趣,科學探索如同福爾摩斯破案,科學發現往往「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學之路如同密林小徑,跌宕起伏,豐富多彩。可以說,科學家是一座「故事富礦」。《中外著名科學家的故事》還道出一個真理:科學無世襲。科學擯棄一切因循守舊的框框。科學的勛章可以獎賞給任何一個人,不論你是初生之犢還是年已花甲,不論你是清貧子弟還是富家兒女,不論你是七尺男兒還是纖纖女子,不論你是無師自通還是學歷高深,條件只有一個——用你的才智創立新學說,發明新技術。科學無世襲,科學的皇位人人可坐。誰努力誰就可以摘取科學皇冠上的明珠!
這是一套讓人受益無窮的書,是步入科學殿堂的向導,在輕松的故事中蘊涵深刻的哲理。

⑥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的內容簡介

《中外科學家的故事(雙色珍藏版)》主要內容: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笛卡爾說:「讀一本書就彷彿和一位高尚的人說話!」這慶說得真好!因為——閱讀對一個的素質培養和精神成長有著特殊的意義,寂寞時,書給你以安慰;有疑問時,書會給你解答;遇到挫折時,書會給你以鼓舞和力量,會指引你向光明的前程邁進。

⑦ 提供些古今中外的科學家的小故事。注意是科學家哦!

科學家張衡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很有文采。16歲以後曾離開家鄉到外
地游學。他先到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陝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壯麗的
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了東漢首
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了一位青年學者崔瑗,
與他結為摯友。崔瑗是當時的經學家、天文學家賈逵的學生,也精通天文、歷法、
數學等學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
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
力於探討天文、陰陽、歷算等學問,並反復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他在
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徵召進京,
拜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後曾調任他職,但5年
後復為太史令。總計前後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
在這一階段里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
擠中傷,於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劉政是個驕橫
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後嚴整法紀,
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後,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征拜他為
尚書。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秩遠低於侍中或相,他是否應征,史載不彰。
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一天,發明家愛迪生把一隻燈泡交給他的助手——普林斯頓大 學的數學系畢業生阿普頓,要他算出玻璃燈泡的容積,阿普頓拿著 燈炮琢磨了好長時間,於是用皮尺在燈泡上左右、上下量了一陣, 又在紙上畫了好多的草圖,寫滿了各種尺寸,列了許多道算式,算 來算去還未有個結果。愛迪生見他算得滿頭大汗,就對他說:"我 的上帝:你還是用這個方法算吧!"他在燈泡里倒滿了水遞給阿普 頓說:"把這些水倒進量杯里,看一看它的體積,就是燈泡的容積 了."助手聽了頓時恍然大悟,於是照法很快就算了出來。 青少年學習知識時,要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學得 活,記得住,更便於應用。"

⑧ 中外科學家故事

蔡明池

⑨ 古今中外科學家的事跡

一、愛迪生

愛迪生未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用得著嗎?在紐約沒人認識我。」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用得著嗎?這兒已經是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二、阿基米德

公元前218年,敘拉古和羅馬帝國之間發生戰爭,是在阿基米德年老的時候,羅馬軍隊的最高統帥馬塞拉斯率領羅馬軍隊包圍了他所居住的城市,還佔領了海港。

阿基米德雖不贊成戰爭,但又不得不盡自己的責任,保衛自己的祖國。阿基米德眼見國土危急,護國的責任感促使他奮起抗敵,於是阿基米德絞盡腦汁,日以繼夜的發明御敵武器。

阿基米德利用杠桿原理製造了一種叫作石弩的拋石機,能把大石塊投向羅馬軍隊的戰艦,或者使用發射機把矛和石塊射向羅馬士兵,凡是靠近城牆的敵人,都難逃他的飛石或標槍······阿基米德還發明了多種武器,來阻擋羅馬軍隊的前進。

根據一些年代較晚的記載,當時他造了巨大的起重機,可以將敵人的戰艦吊到半空中,然後重重地摔下使戰艦在水面上粉碎。

三、陳景潤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四、鄧稼先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響起。22天後,北平淪陷了。日本侵略者召開了「慶功會」。時年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這種屈辱,當眾把一面日本國旗撕得粉碎,並扔在地上踩了幾腳。這件事發生後,鄧以蟄的一個好友勸他說,此事早晚會被人告發,你還是盡早讓孩子離開北平吧。

無奈之下,鄧以蟄讓鄧稼先的大姐帶著他南下昆明,那裡有南遷的清華和北大教授,還有眾多的老朋友。臨走前,父親對他說「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鄧以蟄憑自己的經驗寄希望於鄧稼先,但這句話在鄧稼先的腦海里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五、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非常善於動腦筋,經常會想到一些別人不容易想到的東西。

有一次手工課上,老師教大家疊紙盒。正當大家都忙於疊紙盒的時候,老師卻發現愛因斯坦趴在桌子上。老師以為準是小愛因斯坦懶惰,不想動手,於是走過去問愛因斯坦為什麼不疊紙盒。愛因斯坦抬了抬頭,問道:「老師,您知道一張紙的厚度嗎?」

老師說:「這個很好測量啊,你先測出100張紙的厚度,然後除以100不就得到每張紙的厚度了嗎?」愛因斯坦拿出直尺,准確地測量了一下,然後計算得出一張紙的厚度是0.08毫米。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