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胡俊的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
工作單位:
計算機所
職務職稱:
副教授
職業簡介:
主要從事人工智慧、可視化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編寫或參與編寫過多干本有關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方面的書籍或教材。參加完成過一些有關軟體工程環境、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圖像技術、資料庫、數據挖掘可視化等方面的課題與項目。
主要著作:
編寫或參與編寫過多干本有關計算機圖形圖像設計方面的書籍或教材,其中《圖形圖像實用教程》為國家十五規劃教材。 現有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等在編。
科研領域:
人工智慧、可視化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及動畫技術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基金項目一項 2007
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項目一項 2006
校基金項目一項 2005
橫向項目兩項 2006

Ⅱ 急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胡俊教授的郵箱!!謝謝!!
謝謝了!最後10個財富,少了點,沒得多的了。只要是正教授都行,其實每個導師都挺牛B的,越老越牛B胡俊老師 這都是曾經我的老師 現在和我們單位
Ⅲ 北京的胡俊峰教授做的鼻子會不會顯得假呀
北京的胡俊峰教授做的鼻子會不會顯得假呀,你本來做的就是假鼻子,能不講嗎,哪個教授做的鼻子他也是假的呀
Ⅳ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畢業論文怎麼寫
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鑒國內外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經驗,在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指導下,採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實踐研究法,藉助開放源代碼網路平台Moodle進行信息技術與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研究。論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通過在Moodle網路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總結設計出基於Moodle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然後闡述了應用過程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一般過程,並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後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問題並為後續研究提出了建議。作者期望通過本研究能夠解決當前《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高等院校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並且推動Moodle網路平台在國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中的應用。論文第一章首先介紹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然後介紹了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現狀,最後說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標和採用的研究方法。論文第二章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理論。首先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目標、原則和支持理論,然後介紹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階段及現有的模式,最後分析了網路輔助教學、混合學習和網路課程三個概念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概念的區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的一種雙向、互動的有機融合,即不僅要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促進課程的學習和教學,而且要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其實質是利用信息技術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教與學方式,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從而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論文第三章主要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驗證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學前,作者分別向2005級本科生和2006級本科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其學習《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的情況,為整合研究開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參考依據。論文第四章根據在Moodle網路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總結設計出基於Moodle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並闡述了應用過程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一般過程,然後提供了具體應用過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上。在Moodle網路平台上,作者主要通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和協作學習活動來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討了通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和通過開展協作學習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論文第五章首先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前後測調查問卷的對比研究進行整合效果分析,具體分析了整合教學前後學生「學習《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的興趣」、「信息素養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協作學習能力」以及整體能力的變化情況。然後分析了整合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了反思並提出若干建議。論文第六章對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性闡述。
[1] 王曉波,魏寧,何克抗. 構建數字化教學環境——何克抗教授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內涵[J]. 信息技術教育. 2006(02)
[2] 陳仕品.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 中小學電教. 2006(01)
[3] 韓駿,劉菁. 開源的網路教學平台Moodle系統[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6(01)
[4] 趙穎.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05(05)
[5]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試驗總課題組.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項目介紹[J]. 基礎教育參考. 2005(05)
[6]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 電化教育研究. 2005(01)
[7] 胡俊. 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及其教學模式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 2005(01)
[8] 呂森林. 混合式學習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啟示[J]. 中國遠程教育. 2004(19)
[9] 金利波,楊青,馬學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種模式[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4(08)
[10] 王曉素,師書恩.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4(07)
Ⅳ 誰知道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導師都是誰啊
我知道機械和電氣學院有哪些導師。
機械學院:
最牛的三個教授:王可(機械製造方向——主要是機床,自己有工廠)、楊林
(機械設計方向——主要從事控制方面)、陳長征(機械電子工
程方向)
機制:王可、於慎波、段正雲等
機設:楊林、王世傑、張明遠、趙鐵軍、周健等
機電:陳長征、蘇東海、王野牧、王傑、胡俊宏等
電氣學院:
王鳳翔教授:磁懸浮電機及其控制,新型風力發電系統
王成元教授:電力電子電機及其控制,永磁電機及其控制
王爾智教授:高壓電器特性模擬,電場優化與絕緣配合
郭慶鼎教授:交流伺服系統理論與技術,數控技術
孫昌志教授:電氣設備優化演算法,水下機器人電機
以上幾個導師已經不帶研究生,准備退休了
楊理踐教授:輸送管道的在線檢測技術
苑佩琦教授:視覺檢測技術與圖象處理、生物特徵識別及醫學圖象處理
陳長征教授:機電設備故障診斷技術、振動雜訊分析與控制
這幾個導師不是電氣學院的,不帶電機與電器專業。
具體哪個老師要你,與你原來是哪個學校的,學什麼專業的都有關,導師會綜合的考慮。
你要是學電機的話推薦你找 張鳳閣 李岩 張炳義
電器的話 林辛 曹雲東 劉曉明
Ⅵ 胡俊的介紹
胡俊,男,1983年生,工學博士,海南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專任教師,主要從事環境岩土與地下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攻讀博士期間一直從事有關盾構隧道端頭加固方式和人工凍結技術在城市地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曾獲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岩土離心機實驗室進行學習與交流,其碩士學位論文獲江蘇省2010年度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11月獲「國家獎學金」;2009年5月獲「江蘇省優秀土木工程畢業生(研究生)」稱號;2012年9月獲「第三屆梁希優秀學子獎」。曾參與多項地鐵建設研究課題。在岩土力學、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施工技術、鐵道建築、西華大學學報、五邑大學學報及國內外學術會議公開發表論文多篇。在隧道與地下工程方向的理論推導、現場實測和數值模擬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