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成小學
1. 小學科學以後有可能 成為主課嗎
這學生減負越減越多,科學也成了主課!大量的問答題!都不知道教育局的領導是不是心裡變態啊!見不得孩子快樂是嗎?
2. 科學課成小學一年級必修課的關鍵在何處
2017年9月,又有一批幼升小大軍將要進入小學校園,而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安排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根據教育部近日印發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從2017年秋季開學起,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科學課成小學一年級必修課的關鍵關鍵:保護孩子好奇心培養科學態度
受訪教師認為,年齡不能作為區分孩子水平的「門檻」,低年級的孩子個體差異很大。開展科學教育應注重方法、因材施教,多開展觀察、實驗活動。此外,隨著學業壓力的增加,高年級學生的好奇心會逐漸減弱,要更注重科學精神的培養和遠大理想的樹立。
3. 人教版小學自然什麼時候改版成小學科學課程
我們學校(江西南昌地區)是這樣的:05年是自然,06年是蘇教版科學,09年三年級是科教版科學,10年三、四年級是科教版科學,11年三、四、五年級是科教版科學,12年三、四、五、六年級是科教版科學,一直到現在。
4. 如何使小學科學這門課成為小學課程中重要的學科
這是不能想像的,呵呵。小學科學不是副科嗎?它成為不了小學課程中最重要的學科。
5. 小學《科學》課程開設情況如何
目前小學《科學》課程還不是很完善、課程開設情況並不是很樂觀,學校教學成績低、課程改革推行較緩慢。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自然》改為《科學》,其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方法都發生了變化,小學的科學課程提出了要面向全體小學生,提高科學素養,倡導探究式學習的課程理念。教材的變化體現了先進教學理念的需求,面對一群幾歲的孩子,我們首先想到的教育應該是素質教育,而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與否的原始動力,孩子是國家未來命運的支柱,所以我們必須把科學與孩子在素質教育的前提下緊密聯系在一起。孩子、科學、素質教育這三者必須互為前提,互相依存。但就目前來說我國大多地區的小學也包括我所在地區所開設的課程還都不是很完善、課程開設情況並不是很樂觀,學校教學成績低、課程改革推行較緩慢。 我所在地區小學我認為當地的小學《科學》課程實施當中存在的問題有:學校的教學設施配備不齊全,實驗條件比較落後;學生對《科學》課程興趣濃厚,但實驗技能較為薄弱;另外教師的工資和福利待遇太差,挫傷了教師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還有教師自身素質的局限性、教育教學觀念落後等因素的影響,教師多採用傳統的講授法,很少開展探究式教學,仍是應試教育的模式。現存的小學教育完全背離了科學教育的本質,他們學到的不是科學知識,而是背誦一個個無法理解的所謂的理論公式;他們練習梯形高與寬的各種演算法,圓的面積大小能讓美國大學生目瞪口呆,可是他們卻不懂自己所住房子的構造原理和面積計算方式,他們只會僵硬的計算出作各種高難度的應用題,面對實際生活,卻一無所知.小學一年級的老師告訴他們一米就是伸長手臂的長度,小學六年級再問起時卻還是伸開手臂.這些硬性的背記,很大程度上挫傷了學生對於科學的熱情和興趣。還有課程的綜合化與應試教育的影響,也給教師帶來很大的壓力。了解到小學老師們很少做實驗,很多東西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所以實驗很少上,就只讓學生死記硬背。很多科學結論不是孩子們親手實踐得出的,而是靠死記硬背得來的。所以,可以這么說,很多學校不太重視科學這門課程,學校不重視,老師不重視,家長不重視,把這門學科當作是一門副科等等。這些都是造成當前農村學校教學成績低、課程改革推行緩慢的一大原因。 綜上所述我覺得應該盡快完善小學《科學》的課改課程。首先,應該對其進行准確的學科定位,清楚把握它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地位和作用,應該立足於初中來組織教學。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科學氛圍。加強他們動手動腦的實踐演練機會。其次,基於學科定位的對《科學》教學任務的准確把握,清楚《科學》教學的最重要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對於自然揭密的渴望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不在於分數的多少,這才是最為關鍵的。希望孩子們接受的是思想,而不是所謂的正確答案;他們所追求的是孩子的好奇天性而不是固定的公式。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淺薄的看法,對小學《科學》課程的改革還需要所有教育界人士共同的努力,一起為孩子創造一個屬於他們的真正的科學世界。
6. 那些成功科學家小學上的什麼小學是不是重點小學呀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說是對於小孩子的教育,特別是上小學的小孩,不必求全責備,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學的時候應該給他們充分的時間去玩耍,這樣有助於他們智力的開發。並且人的智力是在不斷發展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小學正是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讓他們一直沉浸在教條化的小學課本是對他們智力的扼殺行為。那些偉大的科學家小學不及格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把學習當成重要的事,而去玩(發展)其他項目,比如牛頓小時候愛做各種模型,他們在這些他們認為好玩的項目中得到了智力的發展,而當他們長大些,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再加上他們天才的天賦、良好的智力發展、一些必要地個人努力,取得成功是必然的。但我不是說小學就不用學,這是錯誤的,我的意思是在小學別給孩子太多壓力,孩子成績不太理想,也不要給予太多責備,讓他們在玩的天性中去發展智力,到高年級的時候成績自然會上去。我的身邊就有很多孩子在小學和在中學的時候成績差異很大,所以別把小學成績看得太重,那個說明不了什麼。另外,現在有的口號說「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想說的是這種說法是極其錯誤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長袍而不是一場百米賽跑,對一場馬拉松來說,起跑很重要嗎?只要不落後太多,為後面的爆發積聚體力再能贏得勝利!現在的重點小學大部分都是應試教育,為了成績不顧一切,給孩子過重的學習壓力,我認為是很不利於孩子的長期發展的。以上觀點只是我的一點想法,僅供參考。
7. 科學課將成小學一年級的必修課
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此前,科學課從小學三至六年級設置。本次調整不僅改變了科學課的起始年級,也修訂了課程目標。
專家認為,小學科學課地位的提高代表了教育部門對科學素養的重視,但科學教育僅僅依靠課堂是不夠的,應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要大力提倡科學教育從「娃娃」抓起,讓更多科學家走進校園,科學精神應成為每一個家庭重視培養、貫穿人們一生的基本素養。
8.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8)科學成小學擴展閱讀: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9. 小學自然為什麼改成科學
因為科學比自然涉及的面更廣,知識性更強,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和創新意識。
10. 小學科學成為核心課程嗎
這是應該的,因為你只有從小學開始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這樣她長大以後她才會有那種研究的慾望。自從小的時候開始。所以我們國家小學一定要把科學城為核心課程。這樣就可以多多的培養出更多的大學生,然後。研究生他們對科學才有興趣。現在我們國家的社會環境跟以前不一樣,以前人們想的就是研究科學家是很光榮的事情,現在人們崇拜的就是當官。這種觀點是非常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