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物理光課題

物理光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18 19:03:43

㈠ 求大學物理研究課題

我推薦一個碳納米管的場發射,聽著高深,實際上就是討論電荷分布和幾何曲率的關系
看一下一些普通的中文文獻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IVE200204009.htm,爭取比他們水平差一點,但是不要差太多
然後參考一些英文文獻,甚至偷偷的告訴你,整段的翻譯一些淺顯的英文文獻,稍作修改,老師是看不出抄襲的

㈡ 高中物理研究性課題

2009年6月日 星期六 首 頁 教研動態 教學資源 校園頻道 學生園地 園丁風采 資興教育 教研論壇 高中教研

·設為首頁
·聯系站長
·加入收藏

一、與電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自法拉發現電磁感應現象以來,人類進入了電氣化時代。從生活用電到交通運輸、工廠企業用電,都來源於發電機,電已成為人類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電的應用。
電燈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的原理工作的。當電流通過燈絲時,燈絲熱到白熾狀態就發出明亮的光,將電能轉化為光能和熱能為我們服務;電燈的燈絲是用熔點高的鎢絲做的,這是因為燈泡發光時燈絲的溫度在2000攝氏度以上,用鎢絲比較耐用;燈絲做成螺旋狀是為了減少散熱,因為燈泡發光時燈絲的溫度在2000攝氏度以上,提高燈絲的溫度,以便更好的發光;為了防止鎢絲在高溫下氧化,小功率的燈泡都抽成真空,而60瓦以上的燈泡要沖入惰性氣體,這些氣體可以阻礙燈絲在高溫下的升華;燈絲較粗的燈泡額定功率較大,燈絲較細的燈泡額定功率較小。因為燈泡中燈絲的材料、長度相同,根據電阻的性質,導體橫截面積大,則電阻較小;電燈的亮度由電燈消耗的實際功率決定,實際功率大的燈泡比較亮。例如「220V,25W」和「220V,100W」的兩個燈泡,由R=U2/P可知,25W的燈泡電阻較大,100W的燈泡電阻較小。如果將兩燈串聯,通過他們的電流相等,由P=I2R可知,25W的燈泡較亮。如果亮燈並聯,它們兩端的電壓相等,由P=U2/R可知,此時25W的燈泡較暗;燈泡使用時,鎢絲在高溫下升華為鎢蒸氣。關燈後,溫度降低,鎢蒸氣凝華附著在燈泡壁上。時間長了,燈泡壁就會變黑;燈泡的燈絲斷了以後,如果搭接上再用,會更亮一些。因為燈絲斷了後,長度變短,燈絲的電阻變小,根據P=U2/R,則R變小,P變大,所以顯得更亮一些,但由於消耗的電功率變大了,容易使溫度升高而再次燒斷燈絲;同一個燈泡,深夜使用時比傍晚亮,因為實際的輸電線路都存在一定的電阻,當傍晚進入用電高峰時,接入電路的用電器增多,致使幹路中的電流增大,輸電線分到的電壓也變大,用電器兩端的電壓變小。根據P=U2/R可知,此時燈泡比較暗;燈泡的燈絲在開燈的瞬間容易燒斷,這是因為燈絲的電阻跟溫度有關,會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開燈的瞬間燈絲溫度較低,電阻較小,根據I=U/R,U不變,R小,則I大,所以容易燒斷;如果電源的電壓為220V,要使「PZ200-40」的燈泡正常發光,應串聯一個電阻;燈泡使用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相同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熱,可實際上燈泡熱得發光,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因為燈絲的電阻遠大於導線的電阻,根據焦耳定律Q=I2Rt,在I和t都相同時,電阻R小,則Q較小,所以電流通過導線產生的熱量較小,這就是燈泡熱得發光,而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的原因。
電磁爐作為廚具市場的一種新型灶具。它打破了傳統的明火烹調方式採用磁場感應電流(又稱為渦流)的加熱原理,電磁爐是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當用含鐵質鍋具底部放置爐面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鍋具底部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鍋具鐵分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分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故:電磁爐煮食的熱源來自於鍋具底部而不是電磁爐本身發熱傳導給鍋具,所以熱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發熱,用來加熱和烹飪食物,從而達到煮食的目的。具有升溫快、熱效率高、無明火、無煙塵、無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輻射、體積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觀美觀等優點,能完成家庭的絕大多數烹飪任務。因此,在電磁爐較普及的一些國家裡,人們譽之為"烹飪之神"和"綠色爐具"。
二、與力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重力的應用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重力無處不在。如工人師傅在砌牆時,常常利用重錘線來檢驗牆身是否豎直,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過程中保護羽毛;汽車駕駛員在下坡時關閉發動機還能繼續滑行,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節省能源;在農業生產中的拋秧技術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假如沒有重力,世界不可想像,水不能倒進嘴裡,人們起跳後無法落回地面,飛舞的塵土會永遠漂浮在空中,整個自然界將是一片混濁。在講授重力時,要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充分挖掘學生的想像力,知道重力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實際密切相關。
2.摩擦力的應用
摩擦力是一個重要的力,它在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中應用非常廣泛。如人們行走時,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難,這是因為接觸面摩擦太小的緣故;汽車上坡打滑時,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墊上稻草,汽車就能順利前進,這是*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種花紋也是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運動員穿的滑冰鞋安裝滾珠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類機器中加潤滑油是為了減小齒輪間的摩擦,保證機器的良好運行。可見,人類的生產生活實際都與摩擦力有關,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盡量減少。
3.彈力的應用
利用彈力可進行一系列社會生產生活活動,力有大小、方向、作用點。如高大的建築需要打牢基礎,橋梁設計需要精確計算各部分的受力大小;拔河需要用粗大一些繩子,防止拉力過大導致斷裂;高壓線的中心要加一根較粗的鋼絲,才能支撐較大的架設跨度;運動員在瞬間產生的爆發力等等。
三、與熱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與熱學中的熱膨脹和熱傳遞有關的現象:使用爐灶燒水或炒菜,要使鍋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讓鍋底壓住火頭,可使鍋的溫度升高快,因為火苗的外焰溫度高;鍋鏟、湯勺、漏勺、鋁鍋等炊具的柄用木料製成,是因為木料是熱的不良導體,以便在烹任過程中不燙手;爐灶上方安裝排風扇,是為了加快空氣對流,使廚房油煙及時排出去,避免污染空間;滾燙的砂鍋放在濕地上易破裂。這是因為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燙砂鍋放在濕地上時,砂鍋外壁迅速放熱收縮而內壁溫度降低慢,砂鍋內外收縮不均勻,故易破裂;往保溫瓶灌開水時,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因為未灌滿時,瓶口有一層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能更好地防止熱量散失;炒菜主要是利用熱傳導方式傳熱,煮飯、燒水等主要是利用對流方式傳熱的;冬季從保溫瓶里倒出一些開水,蓋緊瓶塞時,常會看到瓶塞馬上跳一下。這是因為隨著開水倒出,進入一些冷空氣,瓶塞塞緊後,進入的冷空氣受熱很快膨脹,壓強增大,從而推開瓶塞;冬季剛出鍋的熱湯,看到湯面沒有熱氣,好像湯不燙,但喝起來卻很燙,是因為湯面上有一層油阻礙了湯內熱量散失(水分蒸發);冬天或氣溫很低時,往玻璃杯中倒入沸水,應當先用少量的沸水預熱一下杯子,以防止玻璃杯內外溫差過大,內壁熱膨脹受到外壁阻礙產生力,致使杯破裂;煮熟後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容易剝殼。因為滾燙的雞蛋殼與蛋白遇冷會收縮,但它們收縮的程度不一樣,從而使兩者脫離。
2.與物體狀態變化有關的現象:液化氣是在常溫下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再裝入鋼罐中的,使用時,通過減壓閥,液化氣的壓強降低,由液態變為氣態,進入灶中燃燒;用焊錫的鐵壺燒水,壺燒不壞。這是因為水的沸點在1標准大氣壓下是100℃,錫的熔點是232℃,裝水燒時,只要水不幹,壺的溫度不會明顯超過100℃,達不到錫的熔點;燒水或煮食物時,噴出的水蒸氣比熱水、熱湯燙傷更嚴重。因為水蒸氣變成同溫度的熱水、熱湯時要放出大量的熱量;用砂鍋煮食物,食物煮好後,讓砂鍋離開火爐,食物將在鍋內繼續沸騰一會兒。這是因為砂鍋離開火爐時,砂鍋底的溫度高於100℃,而鍋內食物為100℃,離開火爐後,鍋內食物能從鍋底吸收熱量,繼續沸騰,直到鍋底的溫度降為100℃為止;用高壓鍋煮食物熟得快些。主要是增大了鍋內氣壓,提高了水的沸點,即提高了煮食物的溫度;夏天自來水管壁大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徵兆。自來水管「出汗」並不是管內的水滲漏,而是自來水管大都埋在地下,水的溫度較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水管,就會放出熱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外壁上。同時也說明空氣中水蒸氣含量較高,濕度較大,是下雨的前兆;煮食物並不是火越旺越快。因為水沸騰後溫度不變,即使再加大火力,也不能提高水溫,結果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使鍋內水蒸發變干,浪費燃料;冬天水壺里的水燒開後,在離壺嘴一定距離才能看見「白氣」,而緊*壺嘴的地方看不見「白氣」。這是因為緊*壺嘴的地方溫度高,壺嘴出來的水蒸氣不能液化,而距壺嘴一定距離的地方溫度低,壺嘴出來的水蒸氣放熱液化成小水滴,即「白氣」;油炸食物時,濺入水滴會聽到「叭、叭」的響聲,並濺出油來。這是因為水的沸點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濺到油中的水滴沉到油底迅速升溫沸騰,產生的氣泡上升到油麵破裂而發出響聲;冬天在衛生間洗澡時所見的「白氣」並不是氣,是懸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它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而夏天溫度較高,水蒸氣不易液化,所以看不見。
3.與熱學中的分子熱運動有關的現象:腌菜往往要半月才會變咸,而炒菜時加鹽幾分鍾就變咸了,這是因為溫度越高,鹽的離子運動越快的緣故;長期堆煤的牆角處,若用小刀從牆上颳去一薄層,可看見裡面呈黑色,這是因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在長期堆煤的牆角處,由於煤分子擴散到牆內,所以颳去一層,仍可看到裡面呈黑色。
四、與光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它利用凸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和成正立、縮小、虛像的特點,使看到的實物小,觀察范圍更大,而保證行車安全; 汽車頭燈里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它是利用凹鏡能把放在其焦點上的光源發出的光反射成為平行光射出的性質做成的;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是因為在夜晚行車時,司機不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況,還要看清路邊持人、路標、岔路口等。透鏡和棱鏡對光線有折射作用,所以燈罩通過折射,根據實際需要將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勻柔和地照亮汽車前進的道路和路邊的景物,同時這種散光燈罩還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標和里程碑,從而確保行車安全;轎車上裝有茶色玻璃後,行人很難看清車中人的面孔。是因為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還會吸收一部分光,這樣透進車內的光線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須要從面孔反射足夠強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於車內光線較弱,沒有足夠的光透射出來,所以很難看清乘客的面孔;除大型客車外,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窗都是傾斜的。是因為當汽車的前窗玻璃傾斜時,車內乘客經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國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現在上方的空中的,這樣就將車內乘客的像與路上行人分離開來,司機就不會出現錯覺。大型客車較大,前窗離地面要比小汽車高得多,即使前窗豎直裝,像是與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現在這個高度,所以司機也不會將乘客在窗外的像與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五、與聲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聲音是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聲音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語言信息,下面所介紹的是聲在其它方面的一些應用及其原理。
和您朝夕相處的人在室外說話時,我們通過聽聲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說話。這是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音調、響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絕不會相同,因為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於非常熟悉,我們通過辯別音色就能分辯出哪位在說話;向暖水瓶中倒水時,聽聲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滿了。不同長度的空氣柱,振動發聲時發聲頻率不同,空氣柱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氣柱就越短,發出的聲音頻率越高,音調也就越高,特別是水剛好倒滿瞬間,音調會陡然升高,通過聽聲音的高低,我們就能判斷出水已經倒滿了;我們去商店買碗、瓷器時,我們用手或其它物品輕敲瓷器,通過聲音就能判斷瓷器的好環。有裂縫的碗、盆發出的聲音的音色遠比正常的瓷器差,通過音色這一點就能把壞的碗、盆挑選出來,當然實際還用辯別音調,觀察形態等方法,但主要還是通過音色來辨別的;前面如果有一建築物或高山,對著高山大喊一聲,用表測量發出聲音到聽到聲音的時間,利用聲速就可以測出我們與高山或高大建築物理的距離。因為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就產生了回聲;人的體內有些器官發出的聲音,如:心肺、氣管、胃等發生病變時,器官發出的聲音在某些特徵上有所變化,醫生通過聽診器能聽出來,依此來診斷病情;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音稱為超聲波,超聲波有一定的穿透性,醫生用某些信號器產生超聲波,向病人體內發射,同時接受內臟器官的反射波,通過儀器把反射波的頻率、強度檢測出來,並在電視屏幕上形成圖像,為了判斷病情提供了重要的依據,B超利用的是回聲原理;人體的有些器官發生結石,如腎、膽等,最好的治療措施就是用體外碎石機把體內結石擊碎,變成粉未排出體外。體外碎石機利用的就是超聲波,用超聲波穿透人體引起的結石英鍾激烈震盪,使之碎化。這主要利用了聲波能傳遞能量的性質;通過監測次聲波就可知道地震、台風的信息。因為次聲波是頻率低於20赫茲的聲音,人類無法聽到。一些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噴發、台風等都伴有次聲波的產生;次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減速很小,所以能傳播的很遠,通過監測傳來的次聲波就能獲取某些自然災害的信息。
六、與磁學知識有關的現象
1、在傳統工業中的應用:
在講述磁性材料的磁性來源、電磁感應、磁性器件時,我們已經提到了有些磁性材料的實際應用。實際上,磁性材料已經在傳統工業的各個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例如,如果沒有磁性材料,電氣化就成為不可能,因為發電要用到發電機、輸電要用到變壓器、電力機械要用到電動機、電話機、收音機和電視機中要用到揚聲器。眾多儀器儀表都要用到磁鋼線圈結構。這些都已經在講述其它內容時說到了。
2、生物界和醫學界的磁應用:
信鴿愛好者都知道,如果把鴿子放飛到數百公里以外,它們還會自動歸巢。鴿子為什麼有這么好的認家本領呢?原來,鴿子對地球的磁場很敏感,它們可以利用地球磁場的變化找到自己的家。如果在鴿子的頭部綁上一塊磁鐵,鴿子就會迷航。如果鴿子飛過無線電發射塔,強大的電磁波干擾也會使它們迷失方向。
在醫學上,利用核磁共振可以診斷人體異常組織,判斷疾病,這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其基本原理如下:原子核帶有正電,並進行自旋運動。通常情況下,原子核自旋軸的排列是無規律的,但將其置於外加磁場中時,核自旋空間取向從無序向有序過渡。自旋系統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漸增長,當系統達到平衡時,磁化強度達到穩定值。如果此時核自旋系統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頻率的射頻激發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應。在射頻脈沖停止後,自旋系統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維持這種狀態,將回復到磁場中原來的排列狀態,同時釋放出微弱的能量,成為射電信號,把這許多信號檢出,並使之時進行空間分辨,就得到運動中原子核分布圖像。核磁共振的特點是流動液體不產生信號稱為流動效應或流動空白效應。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狀結構,而血液為無信號的黑色。這樣使血管很容易軟組織分開。正常脊髓周圍有腦脊液包圍,腦脊液為黑色的,並有白色的硬膜為脂肪所襯托,使脊髓顯示為白色的強信號結構。核磁共振已應用於全身各系統的成像診斷。效果最佳的是顱腦,及其脊髓、心臟大血管、關節骨骼、軟組織及盆腔等。對心血管疾病不但可以觀察各腔室、大血管及瓣膜的解剖變化,而且可作心室分析,進行定性及半定量的診斷,可作多個切面圖,空間解析度高,顯示心臟及病變全貌,及其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優於其他X線成像、二維超聲、核素及CT檢查。
磁不僅可以診斷,而且能夠幫助治療疾病。磁石是古老中醫的一味葯材。現在,人們利用血液中不同成分的磁性差別來分離紅細胞和白細胞。另外,磁場與人體經絡的相互作用可以實現磁療,在治療多種疾病方面有獨到的作用,已經有磁療枕、磁療腰帶等應用。用磁鐵作成的除鐵器可以去除麵粉等中可能存在的鐵末,磁化水可以防止鍋爐結垢,磁化種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農作物增產。
3、天文、地質、考古和采礦等領域的磁應用:
在圖片上我們都見過燦爛的北極光。我國自古代就有了北極光的記載。北極光實際上是太陽風中的粒子和地磁場相互作用的結果。太陽風是由太陽發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當它們到達地球時,與地磁場發生相互作用,就好象帶電流的導線在磁場中受力一樣,使得這些粒子向南北極運動和聚集,並且和地球高空的稀薄氣體相碰撞,結果使氣體分子受激發,從而發光。
太陽黑子是太陽上磁場活動非常劇烈的區域。太陽黑子的爆發對我們的生活會產生影響,例如使得無線電通信暫時中斷等。因此,研究太陽黑子對我們有重要意義。
地磁的變化可以用來勘探礦床。由於所有物質均具有或強或弱的磁性,如果它們聚集在一起,形成礦床,那麼必然對附近區域的地磁場產生干擾,使得地磁場出現異常情況。根據這一點,可以在陸地、海洋或者空中測量大地的磁性,獲得地磁圖,對地磁圖上磁場異常的區域進行分析和進一步勘探,往往可以發現未知的礦藏或者特殊的地質構造。
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往往具有不同的磁性。因此,可以根據岩石的磁性輔助判斷地質年代的變化以及地殼變動。
很多礦藏資源都是共生的,也就是說好幾種礦物質混合的一起,它們具有不同的磁性。利用這個特點,人們開發了磁選機,利用不同成分礦物質的不同磁性以及磁性強弱的差別,用磁鐵吸引這些物質,那麼它們所受到的吸引力就有所區別,結果可以將混在一起的不同磁性的礦物質分開,實現了磁性選礦。
4、軍事領域的磁應用:
磁性材料在軍事領域同樣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普通的水雷或者地雷只能在接觸目標時爆炸,因此作用有限。而如果在水雷或地雷上安裝磁性感測器,由於坦克或者軍艦都是鋼鐵製造的,在它們接近(無須接觸目標)時,感測器就可以探測到磁場的變化使水雷或地雷爆炸,提高了殺傷力。
在現代戰爭中,制空權是奪得戰役勝利的關鍵之一。但飛機在飛行過程中很容易被敵方的雷達偵測到,從而具有較大的危險性。為了躲避敵方雷達的監測,可以在飛機表面塗一層特殊的磁性材料-吸波材料,它可以吸收雷達發射的電磁波,使得雷達電磁波很少發生反射,因此敵方雷達無法探測到雷達回波,不能發現飛機,這就使飛機達到了隱身的目的。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隱形飛機」。隱身技術是目前世界軍事科研領域的一大熱點。美國的F117隱形戰斗機便是一個成功運用隱身技術的例子。
在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中,有一種新型武器「電磁武器」的開發研究。傳統的火炮都是利用彈葯爆炸時的瞬間膨脹產生的推力將炮彈迅速加速,推出炮膛。而電磁炮則是把炮彈放在螺線管中,給螺線管通電,那麼螺線管產生的磁場對炮彈將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將炮彈射出。這就是所謂的電磁炮。類似的還有電磁導彈等。
總之,物理知識從生活實際到高科技前沿,它的應用十分廣泛。作為一名物理教師,不僅要使學生理解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性,認識物理知識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引導學生關注物理學的最新發展,使學生將所學物理知識與當前的社會實踐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堅持與時俱進,堅持科學發展觀,利用物理知識推動社會和諧發展,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㈢ 物理:「生活中的光傳播現象研究」的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該怎麼寫!!!

比如水中的筷子向上彎折,說明光的折射
影子形成,光沿直線傳播,進而改進手術的無影燈
等等。

㈣ 適合高中生的物理研究性課題

研究課題最好就是能與實踐相結合,我覺得可以嘗試研究一下電磁感應的應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發電並應用。

㈤ 求一個物理研究課題。好提議追分200

現在做物理科題,說實話一萬太少了。特別是在中國,隨便從外國買個一起都是幾十,幾百萬美金的。做物理科研方面的話我覺得可以做改進大學物理實驗的,大學物理實驗理工科類學校都做,期中很多實驗不準確也不完善,或者說白話很無聊,你們可以根據大學物理實驗重新設計大學生物理實驗,要求肯定至少是建立的經典物理實驗基礎上,有創意,而且一般學校能支付起,實驗難度適中的。原子物理,光學實驗很多都比較有意思,但是成本較高,精確度也不高,可以研究。

另外個方面我建議做 關於中國物理教育的調查研究報告,如何改進物理教育,當然這不算個物理研究。我從初中到高中物理一直很好,現在是物理系的,不過是在個很牛的文科學校,沒分數啊,只能來這里了。目前學習很水~~~中國學習物理的人以後從事物理行業的不到百分之十,而且真正牛逼的很多回轉,現在物理學已經沒人重視了,因為不僅國內做研究困難,要求水平高,而且不賺錢。更多的學生是想著如何最大的利益化,所以說物理學其實在中國發展太水了,而且基礎物理需要更多的優秀教育老師,物理教育不僅是物理教育,更是培養孩子對哲學的探索,對自然的渴求,對真理的探索。物理更像是哲學!所以你可以做中國物理學教育狀況調查,以及跟國外對比,探索如何提高我過的物理教育,讓學生愛上物理,而不是害怕物理~~當然中國物理題很難就是。(沒有思考打的,不好的話見諒)

㈥ 求物理有關光現象的研究性學習論文

一、課題背景:
隨著現代都市的發展,出現了一種新的污染——光污染,它已成為現在都市的環境公害,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而這種光污染是由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造成的,如一些大廈的玻璃幕牆。在下午約2~4時折射的太陽光正好對著公路,司機們的視線受到干擾,存在安全隱患。在深圳也存在此種問題,特別是繁華地段的高層反光反熱的玻璃幕牆,因此,本小組在深圳市的蔡屋圍等繁華地段進行調查研究,開展了「光污染」的課題研究。

二、課題目的:
1.認識和了解光污染的有關知識。
2.調查城市光污染,並提出有關建議。
3.學會團結合作,學會對知識的探討與研究。

三、課題研究過程與方法:
1.查找資料:上網查找,翻閱書報。收集資料。
(1)光污染分為人造光與自然光,這些光照對人體有害處。
(2)人對光的色彩有何反應。
(3)光污染對各種人群的危害。
2.實地調查
(1)對行人、司機的采訪。
(2)採用拍照,進行實情記錄。
3.總結整理
(1)整理資料,分析內容。
(2)製作網頁。

四、研究結果和分析:
1.光污染及其危害
根據環境科學的解釋,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輻射,紫外線輻射和紅外線輻射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現象。
(1)眩光
造成光污染的光輻射中常見的是眩光。眩光是指在視野內有光亮度范圍不適宜,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著極端的光亮度對比,以致引起不舒服或降低可見度的視覺現象,玻璃幕牆的光污染就是由於其反射太陽光、燈光等光線過強造成眩光。眩光使人的視力下降並迅速疲勞,日常生活中的眩光污
染有很多,如夜間迎面而來的汽車前燈的眩光會使受到光刺激的司機和行人控制力降低,很容易發生危險等。
(2)自然光
自然光主要來源太陽輻射。太陽光主要有紫外線、紅外線、可見光等。而光污染是指過量的光的輻射,紫外光的輻射,能對人體健康、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如:受日光中的紫外線過度的照射,便會引起日光性皮膚炎,會使人身體暴露部位紅腫,嚴重者起水皰,患部有灼熱,刺癢或疼痛感;病情嚴重時,可伴隨身體不適、發燒、惡心及心跳加速,長期日曬過量會造成慢性損害,長期照射陽光,紫外線能誘發皮膚癌。但適量的陽光照射是必要的。
(3)反射太陽光
反射太陽光,這種光污染是城市中最為嚴重的。例如,我市的建築,雖然以玻璃幕牆為主,是很美觀,但在美麗的背後卻潛藏著殺機,它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危險,如:使正常細胞衰亡,出現血壓升高,心急燥熱等不良症狀,還可以使人的視力下降尤其是眩光。
(4)人造光
人造光就是指我們日常使用的電燈,舞廳用的彩燈等。在舞廳里,我們看到的燈光五光十色,美麗萬分,可你對它的危害又認識多少呢?各式各樣的彩燈是光污染的來源之一。彩燈雖然能夠強烈的刺激感官,同時刺激也能病發細胞,使人的眼睛不適,影響人的中樞神經,令人產生頭暈目眩,站立不穩的感覺,長期處於這種燈光下會引起頭痛,失明,食慾不振。此外經科學研究表明,彩光能給人產生心理壓力,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 
(5)彩光心理壓力指數
燈光顏色 白光 黃光 綠光 藍光 紫光 紅光 黑光
壓力指數 100 113 133 152 155 158 187
(6)光污染如何導致近視
作為學生的我們受到光污染的危害就更嚴重了,現代學生的近視眼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必不可少原因是光污染。學生所用的台燈,光質分為紅外光、紫外光。紅外光易被水分吸收,而人的眼球80%左右是水分,長期吸收紅外光會使眼組織變異;紫外光有穿透力,殺傷力強,長期受紫外光輻射,眼細胞受到傷害。台燈的光污染會對眼睛造成疲勞,損傷,從而使視力下降。

2.光污染的防治與建議
(1)在光污染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多植樹,樹木可以減少光污染的強度,從而減少光污染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
(2)在交通繁忙地區的建築物應少用或不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最好使用不反光、不反熱的建築材料。
(3)住宅區不用反光、反熱性強的建築材料,因為它會直接危害到人們的健康,生活習慣。
(4)若使用反光的建築材料做外牆,應有自動轉向反光系統。如:兩棟樓隔著一定的距離而對立,若太陽光從對面大樓方向射過來,那麼這棟大樓的反光外牆通過自動反光系統調節一定的角度,射向另一棟大樓再經過自動反光系統,把光反射到天空去,這種設想的可行性是可以的,但依現在的科技水平要完成這一系統是不可能的,它需要高新的科技與高能量的消耗,因此這種想法只有在未來實現了。
(5)現代社會提倡使用新能源,而太陽能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利用太陽的高熱能來發電,在某些高原地區長年受到太陽的照射,我們就在那裡安裝了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儀器,同樣我們也可以在高樓大廈上安裝此種儀器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一是能使世界上的二氧化碳污染大量減少,因為我們利用太陽能發電,可以減少對植被的砍伐,也可以減少燃煤的數量。二是能為此大廈減少電費,甚至可以倒賣電給發電公司,同時,能給在此大廈工作的人們帶來合適的室內溫度,夏不熱,冬不冷。
(6)對已經產生光污染的玻璃幕牆,專家建議可採取其他補救方法,如用新型的亞光外牆建築材料置換或對受光污染影響的地方增加隔光措施等。
(7)目前我國尚未對光污染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市政府應制定有關光污染的法律。如,如何使用反光、反熱的建築材料,與對它的使用加以限制;對光污染嚴重的地區要如何改善等。配合我國現階段,制定有效的法律來改善現代化都市和國際性大都市的光污染情況,這樣才能保證這里的人們的健康。

參考文獻:
1.《研究性學習方法指導》《廣東省教育初版社》2001年。
2.「不可忽視的光污染」《深圳法制報》2001年1 0月10日。

㈦ 有什麼有趣的物理研究課題

1. 液體表面的張力
伽利略與亞里士多德的觀點辨析
2、牛頓對經典力學的貢獻
3、物理與詩書曲畫
4、成語中的物理哲理
5、生活中的物理
6、「整體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7、《牛頓運動定律》一章的題型解析
8、物理題中隱含條件的挖掘
9、求力對物體做功的方法
10、時代呼喚納米科技
11、「圖解法」題型歸類
12、GMm/R2=mg在高考題中的運用
13、有關超導體的知識
14、物理實驗中基本儀器的正確使用
15、生活中的電磁輻射
16、物理與化學的聯系
17、「神州號」宇宙飛船的發射回收過程
18、「和平號」墜毀始末
19、高中物理學習困難調查
20、生活中的能的轉化
21、從「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22、物理學習中常用的數學知識歸納
2. 一.關於行星運動
1.開普勒三大定律的證明
2.行星運動與時間的關系(提示:用參數角)
二.關於導體
1.自由二次曲面導體的電容與其電荷分布
2.在勻強電場存在下的二次曲面導體的電荷分布
三.關於電阻無窮網路
這里包含一維無窮網路與二維三維無窮網路,不過在解決多維時最好看一下高等數學無窮級數中的傅立葉變換.
四.關於熱學
1.附加壓強與曲面曲率半徑的關系
2.學習一下熵,推出液體飽和蒸汽壓強與溫度的關系
3.學一下概率,推出麥克斯韋速度分布定律
五.關於近代物理與光學
1.推出相對論中的洛倫茲變換
2.了解四維矢量,能夠運用它解題
3.研究光學元件,推導出他們的成像公式,特別是阿貝正弦條件
4.了解量子力學,利用泡利不相容原理推出黑體輻射公式
5.學習一下偏微分方程的解法,最好能解決氫原子問題
這些都是我在高一高二研究的內容,主要是這幾個大方向,不過別急於求成,慢慢想辦法,這是鍛煉你的研究能力.
另外附帶,別聽樓上的話,量子力學一點都不簡單,不過稍微知道一下是不錯的.
如果單單說簡單的話可以嘗試數理結合方面的問題,比如說數學上的塞瓦定理你可以既用數學證明,也可以用物理上的質點的定義去證明;又比如說,到三角形三個頂點距離最短的點在哪裡,再物理上你可以嘗試一些物理模型,比如彈簧,或是橡皮繩,用能量最低原理進行證明,這就叫數理結和的方法,你可以嘗試一下.如果說要跟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你可以研究一下自行車賽車上的變速器原理;或者乒乓球的運動,工地上的千斤頂.要說有趣的話,不妨研究一下,教室里日光燈在不同的擺動方向上的周期,然後給出理論上的解釋.

㈧ 有關光的物理知識有哪些

初中:平面鏡成像、凸透鏡成像,了解凹透鏡,凹面鏡,凸面鏡
高中:幾何光學(包括透鏡成像及應用),物理光學(包括波動性、粒子性相關)

㈨ 關於物理的,有哪些可以研究的課題

按照大綱的規定,新編高中物理教材(即《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物理》)設立了「課題研究」項目並列出了大綱給出的課題示例. 在高級中學開展課題研究,是全面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重要環節.這項活動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課題研究主要著眼於這些能力與意識的培養,而不在於某項具體知識的學習. 教師應該對課題研究進行指導,但要避免給出具體的步驟和方法.要鼓勵學生採用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見解. 研究課題可以大致分為探索性物理實驗、科技製作、新科技問題的學習報告、社會調查、擴展性學習等幾個不同的類型.課本中給出的只是研究課題的若干示例,教師和學生可以從中選用,也可以提出其他課題.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長和興趣向學生推薦,不能要求全班學生做同樣的課題. 課題的研究成果可以是小論文、科學報告,也可以是製作的儀器、設備. 課題研究應該以課內課外結合的形式進行.大綱為每個課題劃出了4個課時,教學中必須保證,其中應有兩個課時用於學生間的匯報和交流. 有關課題研究的一些問題說明如下. 1

㈩ 物理要做關於光的研究

激光挖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你可以感受到他人在看著你(光路是可逆的)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