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學是禮
A. 什麼是 仁、義、禮、智、信,怎麼樣運用到公司管理中呢
一、「仁、義、禮、智、信」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其涵義:
1、仁
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准。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2、 義
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3、 禮
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系,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4、 智
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5、 信
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准和基本美德。
二、「仁、義、禮、智、信」在管理中的運用
1、「仁、義、禮、智、信」,符合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標准,符合管理活動中的一些普遍規律。
在大量的組織管理活動實踐中,很多管理者都在管理人的問題上顯得蒼白無力,無所適從。其原因何在?管理「人」與管理「機器」不同,因為人不是機器而是富有思維活動的一種高級動物,只有使人有了做人的核心價值思想,這種價值思想驅使人對事物產生深刻的認識,進而上升到一種觀念,人憑藉這種觀念制約自身的不好的習慣,達到自我管理、自願服從管理的目的,組織管理活動才能達到高效,正如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觀念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就是這個道理。而西方管理學者在研究管理的早期過程中,忽視了對人思想規律的管理研究,不論是一般管理的法約爾,還是科學管理的泰羅,決策管理的西蒙,都只是停留在操作技能、策略方法等一些簡單的方法研究上,雖然有之後的行為科學代表梅奧、馬斯諾等人對組織行為進行過探索,但還是比我國古代對人的研究遲了幾千年。儒家思想很具代表性,在我國得以綿延不斷地延續和傳承,現如今又在全世界風靡,其根本原因在於,它所主張的「仁、義、禮、智、信」,符合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標准,符合管理活動中的一些普遍規律。
2、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則,是一切社會成員間理性的溝通原則、諧和原則,通則去其間隔,相互感應和洽。
比如說:仁就是要求仁省,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埋,乃推己及人意也。在現實管理活動中如果引導教育人人都能憑良心做事,那麼我們對人的管理就會很簡單了。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如果我們的管理者素質能夠達到這個標准,豈能不服眾呢?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當做就做,不該做就不做。見得思義,不因果濫取不義之財物。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所以人發為羞惡之心,發為剛義之氣,義也。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證也,人事之儀則也。進退周旋得其體,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為恭敬之心,齋庄中正之態,禮也。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誠實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終不渝。信字從人言,人言不爽,方為有信也。誠心之意也,以誠居心,必然誠實。處世端正,不誑妄,不欺詐者,是為信也。幾千年來,「仁、義、禮、智、信」 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最核心的要素。
3、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不僅是倫理之道,而且也是經營管理之道,吸取倫理思想之精華對企業樹立良好信譽、贏得競爭優勢、謀求高速發展至關重要。
對管理者而言,這「五常」既是管理者素質修煉的標准,是對人管理的價值體系核心要素,也是管理人的基本要求。離開這五個標准,對人的管理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貫穿這五個標准,依此引導教育人按其標准要求自己,修煉自己,那麼管理績效就會得到大大提高,組織就會得到和諧發展。
B. 「管理科學」理論的主要內容
管理科學多指現代管理科學,其理論主要包括:
1.管理科學的定義。
2.科學化的管理思想。
3.數量化的管理方法。
4.電子化的管理手段。
5.專業化的管理人員。
C. 管理科學包括哪些專業
管理科學專業:
管理科學屬於管理學大類,管理科學專業與工程類專業。
相近專業
管理科學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工業工程 、工程管理 、體育產業管理 、資產評估、 工業工程。
D. 什麼是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是綜合運用系統科學、數學、管理科學、經濟和行為科學及工程方法,結合信息技術來研究解決社會、經濟、工程等方面的管理問題的一門學科。這一學科是我國管理學門類中唯一的按一級學科招生的學科,覆蓋面廣,包含了資源優化管理、公共工程組織與管理、不確定性決策研究和項目管理等眾多研究領域。
E. 管理,管理學,管理科學的定義分別是什麼
管理是指通過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及創新等手段,結合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以期高效的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傳統定義)
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相對性定義)
廣義的管理是指應用科學的手段安排組織社會活動,使其有序進行。其對應的英文是administration,或regulation。
狹義的管理是指為保證一個單位全部業務活動而實施的一系列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和決策的活動,對應的英文是manage或run。
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要別人去做什麼,並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
管理是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及控制等職能為要素組成的活動過程。(法約爾)
管理是一種以績效責任為基礎的專業職能。(德魯克)
管理就是決策。(西蒙)
管理是指根據一個系統所固有的客觀規律,施加影響於這個系統,從而使這個系統呈現一種新狀態的過程。(系統論學者)
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既定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周三多)
從廣義上來說,所謂管理科學是指,以科學方法應用為基礎的各種管理決策理論和方法的統稱。主要內容包括:運籌學、統計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控制論、行為科學等。
F. 管理科學是什麼專業
管理科學專業的前身是人大商學院工程管理專業(項目管理方向),2007年獲教育部批准轉為管理科學專業。 該專業緊貼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成為滿足公共管理、社會管理和企業管理多重需要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
管理學、運籌學、經濟學、系統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相關主要課程包括管理學、經濟學、運籌學、系統工程、計算機基礎、營銷學、會計學、公司理財、生產與運作管理、管理信息系統、現代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人因工程、質量管理、工程經濟學、新產品開發與設計、電子商務、工程項目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實驗管理學、信息系統開發實踐等。
(6)管理科學是禮擴展閱讀
本專業培養具有較高管理素質、扎實系統的管理理論基礎、合理的管理科學和信息技術知識結構,能應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分析方法,解決管理決策和技術管理等方面相關問題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國家、企業和事業等部門領域展開宏觀決策、戰略規劃、企業診斷和管理研究等管理決策的需要。
該專業主要學習數學、計算機、經濟學、統計學、運籌學、生產與運營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學、國際金融與貿易等管理基礎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定量分析、決策、管理溝通和組織實施的能力以及計算機應用的能力,熟練掌握英語。
G. 管理科學與科學管理的不同點或區別是什麼
管理科學一般叫管理學,是一門學科。
科學管理是用科學的方法去管理
二者都是一種管理學派。科學管理是以泰羅為代表的,而管理科學是在二戰後出現的,以運籌學、數學、行為科學等為工具的科學,旨在將管理量化做出最優的決策。具體如下:
科學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以美國F .W .泰羅(又譯為:F .W .泰勒)為代表的管理階段 、管理理論和制度的統稱。又稱古典管理理論、傳統管理理論。20世紀初產生,在西方一直延續到20世紀40年代。泰羅把科學管理概括為:科學,而不是單憑經驗辦事;和諧 ,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個人主義;以最大限度的產出 ,取代有限的產出,每人都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獲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產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產方式,以加強勞動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通過時間和動作研究及工作分析來達到這一目標.
主要內容是:①工作效率和工作定額管理。通過進行工時和動作研究,制訂合理的工作定額,保留和改善必要的動作,使生產率得到提高。 ②科學選人用人。為工作挑選最合適的人。要為每一項工作挑選第一流的工人,並對工人進行培訓。 ③標准化管理。要求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機器和材料及作業環境標准化。 ④差別計件工資管理。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對於按照標准操作方法在規定的時間定額內完成工作的工人,按較高的工資率計算工資,否則按較低的工資率計算工資。 ⑤把計劃職能和作業職能分開,明確劃分兩種職能。計劃職能人員負責研究、計劃、調查、控制以及對操作者進行指導,逐步發展管理專業隊伍。 ⑥例外原則,實質是實行分權管理,工人和僱主兩方面都要認識提高勞動生產率對雙方的利益,以便共同協作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管理科學
1、力求減少決策的個人藝術成分。依靠建立一套決策程序和數學模型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他們將眾多方案中的各種變數或因素加以數量化,利用數學工具建立數量模型研究各變數和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一個用數量表示的最優化答案。決策的過程就是建立和運用數學模型的過程。
2、各種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經濟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例如成本、總收入和投資利潤率等。 3、廣泛地使用電子計算機。現代企業管理中影響某一事務的因素錯綜復雜,建立模型後,計算任務極為繁重,依靠傳統的計算方法獲得結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時間,致使計算結果無法用於企業管理。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運算的速度,使數學模型應用於企業和組織成為可能。
H. 管理科學是干什麼的
管理科學是研究管理問題的學科。是數學、社會科學與經濟學等學科相互滲透並在它們的邊緣上發展起來的新學科,因此它既有理工類學科的屬性,也有社會學科的屬性。
一、定義
從廣義上來說,所謂管理科學是指,以科學方法應用為基礎的各種管理決策理論和方法的統稱。主要內容包括:運籌學、統計學、信息科學、系統科學、控制論、行為科學等。
二、特點
1、力求減少決策的個人藝術成分。依靠建立一套決策程序和數學模型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他們將眾多方案中的各種變數或因素加以數量化,利用數學工具建立數量模型研究各變數和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尋求一個用數量表示的最優化答案。決策的過程就是建立和運用數學模型的過程。
2、各種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經濟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例如成本、總收入和投資利潤率等。
3、廣泛地使用電子計算機。現代企業管理中影響某一事務的因素錯綜復雜,建立模型後,計算任務極為繁重,依靠傳統的計算方法獲得結果往往需要若干年時間,致使計算結果無法用於企業管理。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運算的速度,使數學模型應用於企業和組織成為可能。
三、方法
①運籌學,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整數規劃,動態規劃,目標規劃,大型規劃,排隊論,庫存論,網路分析等。
②生產計劃和管理。
③質量管理。
④決策分析。
⑤計算機模擬。
⑥經濟控制論。
⑦行為科學。
⑧管理信息系統等。
I. 什麼是管理科學
管理科學是研究管理理論、方法和管理實踐活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管理科學的初創階段,始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首先,由美國工程師費雷德里克·泰羅創造出"標准勞動方法"和勞動定額,被稱為"泰羅制",並於1911年發表了他的代表作《科學管理原理》,泰羅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與"科學管理理論"同期問世的還有法約爾的"管理過程理論"和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這三種理論統稱為"古典管理理論。"管理科學的第二個里程碑是"行為科學理論"。它產生於本世紀20年代,創始人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奧爾頓·梅奧和費里茨·羅特利斯伯格等。後來,行為科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又形成一些新的理論分支。 現代管理理論是以"系統理論"、"決策理論"、"管理科學理論"等學派為代表,其特點是以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為其理論基礎,應用數學模型和電子計算機手段來研究解決各種管理問題。
20世紀50年代以後,管理科學在廣泛應用過程中,同許多社會科學學科和自然科學學科交叉、滲透,產生了種種管理學分支。例如:管理社會學、行政管理學、軍事管理學、教育管理學、衛生管理學、技術管理學、城市管理學、國民經濟管理學等。今天,管理科學已經擴展到各個領域,形成了內容廣泛、門類齊全的獨立學科體系,管理科學已經成為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並列的第三類科學。 管理現代化是應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要求、方法,提高計劃、組織和控制的能力,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需要,使管理水平達到當代國際上先進水平的過程,也是由經驗型的傳統管理轉變為科學型的現代管理的過程。
一般認為,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在高度工業化的同時實現了管理現代化,管理現代化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主要有管理思想的現代化、管理組織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現代化等幾個方面。管理現代化是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國際的現代化,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都離不開現代化管理,現代化管理能夠有效地組織生產力要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大大提高各種經濟和社會活動的效率,從而成為推進現代化事業的強大動力。管理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的自然屬性反映了社會勞動過程本身的要求,在分工協作條件下的社會勞動,需要通過一系列管理活動把人力資金、物質等各種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效地組織起來,才能順利進行,管理的社會屬性則體現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在一定的生產方式下,需要通過管理活動來維護一定的生產關系,實現一定的經濟和社會目標。在經濟管理中,管理的自然屬性表現為科學合理地組織生產力要素,處理和解決經濟活動中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的技術聯系,如生產中的配料問題、生產力布局、規劃,以及機器設備的技術性能對操作者的技術水平和熟練程序的要求等,都體現自然規律和技術規律的要求,不受社會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影響,而經濟管理的社會屬性則表現為調和完善生產關系,處理的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如分配體制、管理體制等,都由社會、經濟規律支配。 在現代經濟的發展中,科學管理起著越來越重的作用,科學管理直接帶來了經濟效益,在物質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管理資源的作用顯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