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院家
① 頂尖科學家在各國什麼待遇
在其他國家,供職於最高水平的科研機構對於科學家來說意味著:
美國:當國家科學院院士,特權少
在美國科學界,代表最高水平的機構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其中,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是在美國僅次於獲諾貝爾獎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
② 美國世界科學院在哪裡
第三世界科學院(The Third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TWAS),為一個獨立的非營利、非政治性學術行政組織。
地址在義大利,這是官網提供的院址:ICTP Campus • 34151 Trieste • Italy
第三世界科學院成立於1983年,由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發起,得到聯合國支持,義大利政府資助,總部設於義大利的里雅斯特。第三世界科學院的目的是挑選、支持及推動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卓越科學研究計劃,使第三世界國家受益,並促進與發達國家間的交流。該院支持了約100個發展中國家的各種不同科學研究計劃,並獎助超過2000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現任院長是印度科學家拉奧教授。2004年12月16日更名為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he Academy of Sciences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③ 外國著名科學家有哪些
外國著名科學家有:
1、笛卡爾:出生於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圖賴訥拉海(現改名為笛卡爾以紀念),逝世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法國著名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神學家。
2、富蘭克林: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利堅開國三傑之一,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6名。
3、倫琴: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4、居里夫人:出生於華沙,世稱「居里夫人」,全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國著名波蘭裔科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
5、畢達哥拉斯:畢達哥拉斯出生在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今希臘東部小島)的貴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
④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一個什麼性質的組織
美國國家科學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S), 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組織,其成員在任期內無償地作為版"全國科學,工程和權醫葯的顧問委員會"。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總統簽署法案創立的。截至到200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有922名國家科學院院士,93名終身院士,和341名國外院士。有170多名院士獲諾貝爾獎。
現任院士每年選舉新的院士。國家科學院院士被認為是一名科學家的最高榮譽。
大約有16位來自中國的科學家被選為外籍院士。其中包括台灣的3位及香港的一位。他們是(被選入年份):
李遠哲(1979年)
華羅庚(1982年)
夏鼐(1985年)
談家楨(1985年)
周光召(1987年)
賈蘭坡(1994年)
陳竺(2003年)
徐立之(2004年)
吳茂昆((2004年)
巴德年(2005年)
陳定信(2005年)
袁隆平(2006年)
白春禮(2006年)
張啟發(2007年)
李愛珍(2007年)
⑤ 在美國的著名猶太人科學家
1、尤利烏斯·羅伯特·奧本海默,美籍猶太裔物理學家、曼哈頓計劃的領導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
。
2、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物理學家。1900年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⑥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簡介
美國國家科學院(United Stat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縮寫:NAS),是由美國著名科學家組成的組織,其成員在任期內無償地作為「全國科學、工程和醫葯的顧問」。
美國國家科學院是在1863年3月3日由林肯總統簽署法案創立的。截至到2003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有1922名國家科學院院士、93名終身院士,以及341名外國國籍院士。其中有170多名院士曾獲諾貝爾獎。現任院士每年選舉產生新的院士。
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於1863年由美國前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宣布成立。當時美國正處於南北戰爭期間,政府急需構建一個科學咨詢組織,美國國家科學院應時代而生。因而這家智囊和咨詢服務機構誕生時非常順利,1863年3月3日,馬塞諸塞州參議員亨利·威爾遜(Henry Wilson)在參議院議事廳提出了組建美國國家科學院這一想法,參議院口頭表決通過,數小時後,該提案又在國會獲得通過,晚上提案傳至林肯總統那裡,林肯總統簽署了這一法案,使之具有法律地位,美國國家科學院正式誕生。
美國國家科學院共由三部分組成: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美國國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美國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組成,它們分別於1916年、1964年以及1970年成立。從起初的50位成員,美國國家科學院現在已經發展至2250名成員,其中有452名成員為外籍院士(即擁有除美國以外國籍的學者),大約有200個院士獲得了諾貝爾獎。1924年,Florence Sabin成為第一個女性選入美國國家科學院。1965年,David Blackwell成為第一個非洲裔美國人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而在華人學者圈中,林可勝可算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稱號的學者。
⑦ 美國科學家中有多多少華裔
美國華裔佔美國科學家總數14.7%
至今為止,共有7位美國華裔科學家獲得過諾貝回爾獎
美籍華人 楊振寧 1957年諾答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政道 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丁肇中 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朱棣文 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崔 琦 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美籍華人 李遠哲 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
美籍華人 高行健 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據我所知目前活躍的美籍華裔科學家還有從事艾滋病研究的著名美國華裔科學家何大一,研究超導體的美國華裔科學家朱經武,《我的國家和我對簿公堂》作者美國華裔科學家李文和,美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等等等等.
美國華裔在美國科學家中還是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其成就也是令世人矚目.不知道龍卷風BAO從哪裡弄來的這個數字.要知道華裔在美國人中只佔總人口的1%,是絕對的少數民族,能做到這樣的成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⑧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
本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和音樂家。為了本傑明·富蘭克林
對電進行探索曾經作過著名的「風箏實驗」,在電學上成就顯著,為了深入探討電運動的規律,創造的許多專用名詞如正電、負電、導電體、電池、充電、放電等成為世界通用的詞彙。他借用了數學上正負的概念,第一個科學地用正電、負電概念表示電荷性質。並提出了電荷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的思想,後人在此基礎上發現了電荷守恆定律。他最先提出了避雷針的設想,由此而製造的避雷針,避免了雷擊災難,破除了迷信。 他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老戰士。他參加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積極主張廢除奴隸制度,深受美國人民的崇敬。他是美國第一位駐外大使(法國),所以在世界上也享有較高的聲譽。
1706年1月17日,本傑明.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洲的波士頓。他的父親原是英國漆匠,當時以製造蠟燭和肥皂為業,生有十七個孩子,富蘭克林是第十個男孩。富蘭克林八歲入學讀書,雖然學習成績優異,但由於他家中孩子太多,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所以,他到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父親做蠟燭。富蘭克林一生只在學校讀了這兩年書。十二歲時,他到哥哥詹姆士經營的小印刷所當學徒,自此他當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學習從未間斷過,他從伙食費中省下錢來買書。同時,利用工作之便,他結識了幾家書店的學徒,將書店的書在晚間偷偷地借來,通宵達旦地閱讀,第二天清晨便歸還。他閱讀的范圍很廣,從自然科學、技術方面的通俗讀物到著名科學家的論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都是他閱讀的范圍。
正當他在科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成果的時候,由於英國殖民者的殘暴統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日益高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實驗儀器,積極地站在了斗爭的最前列。從1757到1775年他幾次作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國談判。獨立戰爭爆發後,他參加了第二屆大陸會議和《獨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經七十高齡的富蘭克林又遠涉重洋出使法國,贏得了法國和歐洲人民對北美獨立戰爭的支援。1787年,他積極參加了制定美國憲法的工作,並組織了反對奴役黑人的運動。
名言
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會枯萎。
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構成生命的材料。
⑨ 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有什麼區別
袁隆平,江西德安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曾獲國家發明特等獎(國家科委)、創造與發明獎章(傑出發明家)金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科學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拯救世界飢餓(研究)榮譽獎(美國Feinstein基金會)、日經亞洲獎(日本經濟新聞社)、雜種優勢利用傑出先驅科學家稱號(作物遺傳與雜種優勢利用國際討論會,墨西哥)、越光國際水稻獎(日本越光國際水稻獎事務局)、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中國國務院)、沃爾夫獎(以色列沃爾夫基金會)、世界糧食獎(世界糧食獎基金會)等等重要獎項。陳省身,浙江嘉興人,國際數學大師、微分幾何之父、美國科學院院士。曾獲美國國家科學獎(華人中首位)、「沃爾夫獎」和「邵逸夫獎」等多項極高科學殊榮!楊振寧,安徽合肥人,國際級的物理大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因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華人中首位)、美國國家科學獎、美國費城富蘭克林學院頒發之波維爾(Bower)獎等。何大一,江西新餘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科學家,也是首先闡明艾滋病毒復制多樣性的科學家,發明雞尾酒療法。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1996年度風雲人物,而成為1960年以來首位當選《時代》周刊年度風雲人物的科學家.獲頒美國總統勛章,並成為唯一登入加洲名人堂的華人,首屆魯丁紐約獎獲得者!李政道,江蘇省蘇州市人,國際級的物理大師,首次登上諾貝爾獎壇的中國人,1964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李遠哲,台灣省新竹市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美國科學院院士,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吳健雄,江蘇太倉人,世界著名實驗物理學家,前美國物理學會主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曾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丘成桐,廣東梅州人,費爾茲獎--數學界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卓以和,福建福州人,美國貝爾實驗室半導體研究所所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唯一一個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和美國國家技術獎的華人科學家。姚期智,湖北人,圖靈獎(A.M.TuringAward)--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迄今為止獲得此項殊榮的唯一亞裔計算機科學家,2000年獲此獎項的只有姚期智一人),美國科學院院士。備選:貝聿銘,江蘇蘇州人,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