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階科學喂養
㈠ 如何科學喂養狗狗
1、要定時、定量、固定地點喂養。成年犬每天喂2次,早晚各喂1次,晚上可以稍多喂。1歲以下的犬,每天喂3次;3月齡以內的犬,每天喂4次;2月齡以內的仔犬,每天喂5次。
2、喂給溫熱的飼料,不要過冷、過熱;。
3、對幼犬和病犬要特別關照。幼犬每日最好喂4次,添食要從少到多,從劣至優、固定食量要少加少減,不宜喂得十分飽。對病犬要多喂流食,瘦肉和蛋類或刺激性小、易消化、營養全面的病號食物。病犬要多飲凈水。餵食前後不要讓狗狗做激烈運動。
4、要固定食具,不要其他混用,用完後要及時清洗。
㈡ 嬰兒一歲前各月份喂養標準是什麼怎樣科學喂養
當我們的“小天使”降臨人間的時候,寶爸媽們通常會很激動,但是激動過後,隨之而來的一系列問題,也常常困擾著新手爸媽們。
孩子應該吃多少奶才算飽?孩子吃飽了什麼樣子?新生兒奶量是多少?孩子慢慢長大,奶量是不是應該隨著增加,又該增加多少?感覺有好多好多的問號,環繞在新手爸媽的腦袋周圍。
在這里針對一歲前嬰兒的喂養問題,我們做了一系列的總結,希望可能幫助到新手爸媽們,讓大家在喂養嬰兒的過程中不再“滿頭霧水”。
③ 這個月齡的寶寶一天應該吃兩餐食物三餐奶,這是因為寶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無論何時都不能缺少蛋白質。寶寶雖然在輔食中可以攝入一定量的蛋白質,但量明顯不足,而從母乳或配方奶中補充蛋白質是最佳的辦法。
④ 同時寶爸媽還可以給孩子添加一些餅干、饅頭片、水果條等,訓練寶寶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在食物的搭配上也可以多樣化,以提高寶寶吃飯的興趣。
㈢ 怎樣才算是科學喂養
您好,感謝您為寶寶選擇雞子黃產品。
1、飲食應定時定量,除每日規定就餐外,不要隨意給孩子吃糖果和零食,吃飯時不要讓孩子邊吃邊玩。
2、培養小兒吃多樣化食物的習慣,避免偏食或挑食。孩子稍懂事時,每給孩子吃一種新食物時,應說明吃這種食物的好處。
3、鈣片、鈣粉應單獨喂服,不能調入牛奶或奶糕中喂小兒。因為牛奶含有脂肪酸,與鈣混合便會變成不溶的鈣皂,妨礙鈣的吸收。奶糕雖不直接與鈣發生作用,但製作奶糕時酸鹼度不合適,也會影響鈣的吸收。另外菜湯中含有單酸、籽酸,能妨礙鈣的吸收,故服鈣片不要與菜湯同服。
4、市場供應的牛奶、奶粉雖已經消毒滅菌處理,但在喂寶寶時仍需燒開。因為牛奶營養豐富,細菌容易繁殖,若在消毒後至食用前的這一階段,一旦受到細菌污染,則會大量繁殖,對小兒健康有害。
5、人工喂養除主食外,輔食應多樣化,如1個月內,應給牛奶或羊奶,並加少量豆漿、代乳糕;2~3個月,喂牛奶或羊奶,並加菜湯、米湯、桔汁、西紅柿汁、奶糕、魚泥;4~6個月,喂牛奶或羊奶,並加菜泥、蛋黃、奶糕、魚泥、肉末;7~9個月,喂牛奶或羊奶,並加碎菜、碎肉、豆腐、肝、雞蛋、糊類、餅干、面條、饅頭;10個月後可給粥類、雞蛋、蒸烘的肉和魚、爛飯、乳類、豆漿等。
希望我們的回答讓您滿意,謝謝!希望我們的回答讓您滿意,如仍有疑問,歡迎向企業知道提問。
㈣ 如何科學的喂養孩子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父母的掌中寶,那麼身為父母我們要怎麼才能正確的喂養一個孩子呢?
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長得強壯,身體強壯的寶寶不但可以減少疾病的侵襲,還可以讓寶寶健康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所以,父母們需要了解到在日常會有哪些因素影響到寶寶的體質。想要健康喂養孩子的父母們,隨著母嬰小編一起來看看如何調理寶寶,不妨來聽聽母嬰專家給的意見吧!
聲明: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敬請告知
如何科學喂養
1.在醫生幫助下找到體弱多病的原因。應帶寶貝去醫院兒童保健科看醫生,在醫生幫助下找出寶貝體弱多病的主要病因,這樣可以針對病因給予治療,這是最有效的措施。
2.科學合理喂養寶貝。按月齡給寶貝添加輔食,不能急於求成,遵照由一種到多種、由細小逐漸變粗大、從稀逐漸變稠,循序漸進,避免傷害脾胃。
對於稍大一些的寶貝,可以採取少食多餐的原則,多選擇既富有營養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面類、乳類(包括酸奶)、蛋類、魚肉類、豆類、水果蔬菜類等,各類食品的搭配要合理,品種要多樣化。同時,還應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加工時要注意精細,最好呈汁、泥狀,易於消化吸收。
3.寶貝不願意進食切不可強迫。生病的寶貝肯定食慾都不會太好,但不能強迫寶貝進食。這樣,不但不利於胃腸功能的恢復,反而還會造成或促使厭食形成。即使正常健康的寶貝,也不可能餐餐進食量都是恆定的,可能某一餐吃多些,某一餐吃少些。媽咪不要看見寶貝吃得多就高興,吃得少就擔心。如果寶貝某一餐確實不想吃,索性餓一餐也無妨。待寶貝真正餓了便會飢不擇食,自然主動地進食了。
4.培養寶貝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按時就餐,吃飯時要坐到飯桌上進餐,不要邊吃邊玩。進餐時,用正面語言鼓勵寶貝主動進餐,也可與大人進行比賽。只要寶貝吃得好,及時給予表揚或鼓勵。
5.配合醫生治療寶貝。如果醫生檢查後,確定寶貝體弱多病是由於某種營養素缺乏所致,應及早配合醫生的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補充所缺營養。
6.可以採取中醫治療。如果寶貝是由於病後體虛或疳積所致,配合健脾葯物治療的同時,可以進行中醫治療,如捏脊、針灸四縫穴等,會有較好的效果。
小編碎碎念:怎麼科學喂養孩子養脾胃,這是備受父母們關注的話題,為了更好的給孩子一些喂養方式,不妨聽取專家的喂養指南。其實,關於如何喂養的方法很多,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讓寶寶身體強健的六個方式,小編也是希望給家長帶來幫助!
㈤ 如何科學喂養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未來的希望,是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每一個階段的成長都牽動著父母的心,如何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喂養,讓寶寶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始終是每一位父母普遍關心的話題。 新生兒降生之後,便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世界,對於環境的細微變化都很敏感,所以父母應謹慎、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變化,尤其是媽媽,要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喂養,切不可馬虎大意。只有父母進行生理與心理發育方面的正確引導,才能使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孩子的成長牽動著父母,科學養育勢在必行。 本書從新生兒的誕生到嬰幼兒的哺育,以專題的形式全面、細致地講解了嬰幼兒的生理特點、日常生活起居、飲食喂養以及疾病的防治等,文字通俗易懂,既是一本科學育兒的指導手冊,又是父母不可或缺的育兒顧問。 願此書能成為父母的枕邊書,也願天下的父母都能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 第1章迎接新生寶寶 一、嬰兒房的准備與布置 1.最好單獨為寶寶准備一間嬰兒房 事實上,如果從第一天開始,做媽媽的就讓寶寶獨自睡一個房間,寶寶就不會因為換房間而哭鬧,或者睡不安穩了。相反地,如果寶寶出生後,白天在父母房間內的安全座椅上打盹兒,晚上吃完最後一次奶之後又睡在父母的房間,寶寶會覺得總是有人陪著他,所以當他發現他得自己一個人睡在不熟悉的房間時,寶寶就會害怕父母是不是不要他了。 寶寶出生後就應該在嬰兒房換尿布和睡覺。當寶寶晚上洗完澡之後,7~10點之間你應該在嬰兒房喂完奶,准備讓他睡覺。寶寶吃完奶後可以暫時睡在你的房間,這樣做的好處是半夜餵奶會比較方便。但一開始就讓小寶寶適應他自己的房間其實非常重要,因為他會喜歡待在裡面,嬰兒房對他來說就是天堂。 當寶寶累了或是情緒興奮的時候,只要把寶寶帶回他自己的房間,他就會很快地安靜下來。當寶寶一個半月大時,寶寶也會高高興興地讓父母帶著他到自己房間洗澡或睡覺。 2.准備嬰兒房需注意的問題 ①新生兒卧室環境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體溫變化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所以應當選擇能使新生兒保持正常體溫、耗氧代謝又最低的環境。嬰兒居室的室溫應在18℃~22℃之間,濕度在50%~60%為佳。 嬰兒居室應選擇向陽、通風、干凈、安靜的房間。嬰兒可單獨睡一張小床,這樣既可減少感染機會,又能使孩子從小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居室取暖,可採用暖氣取暖,也可用熱水袋取暖,切忌燙傷嬰兒。夏季炎熱時,注意室內通風,可使用電風扇或空調。但是電風扇不要直接對著嬰兒吹,空調不宜將室內溫度弄得太低或開空調的時間過長。如果室內無新鮮空氣流通,易使嬰兒患上呼吸道感染。過於乾燥的空氣易使嬰兒呼吸道黏膜變干,抵抗力下降,也可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因此需要注意保持室內有一定濕度。可以在房間內使用空氣加濕器,冬季時也可在暖氣片上放些干凈的濕布,夏季時可在地面上灑些清水。嬰兒居室的裝修、裝飾要簡潔、明快,可吊掛一個鮮艷的大綵球及一幅大掛圖,以刺激嬰兒的視覺,這可以為孩子以後的識物打基礎。但切勿將居室搞得雜亂無章,這會使嬰兒的眼睛產生疲勞。不能讓嬰兒住在剛粉刷或剛油漆過的房間里,以免中毒。嬰兒的居室最好不鋪地毯,因為地毯不易清洗、清潔,易藏污垢,地毯不僅會成為致病源,還可能成為過敏源,另外它也不利於嬰兒日後的行走練習。 要保持室內安靜。新生兒剛來到人間,一切都要逐漸適應。他們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一天24小時除吃奶和換洗外,幾乎都在睡覺,因此要保持室內安靜,不放刺耳的音樂,成人不應大聲說話、吵鬧,以保證嬰兒的睡眠。 嬰兒居室應禁止吸煙,避免有呼吸道疾病的人進行探視。 ② 母子同室有優點 媽媽與嬰兒同室是有好處的,尤其是新生兒時期,它既能保證嬰兒安穩睡眠,媽媽也能得到溫馨的感受。同室的優點有:a.媽媽可以及時了解睡在旁邊的嬰兒的情況,替他蓋被、調節冷熱;b.媽媽餵奶方便;c.給嬰兒換尿布方便;d.增進母子間的感情,安定母子情緒。 如果媽媽患有感冒或其他疾病時應與新生兒分室睡。與媽媽同室也可單獨給嬰兒准備一張小床,小床四周要有欄桿,床體最好是木板的,嬰兒不宜睡軟床。
㈥ 如何科學喂養狗狗
首先要讓狗狗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喂犬要定時、定量、固定地點。定時能養成犬的定時條件反射,分泌胃液、增加食慾,促進消化吸收。一般成年犬每天喂2次,早晚各喂1次,晚上可以稍多喂。1歲以下的犬,每天喂3次;3月齡以內的犬,每天喂4次;2月齡以內的仔犬,每天喂5次。
狗狗的腸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強大,因此除夏季外,都應喂給溫熱的飼料,飼料的溫度最好在40。c左右,不要過冷、過熱;夏天可喂給冷食,冬天必須對飼料進行加溫,最好在30c左右,以不燙手為宜、飼料太熱不但影響狗的食慾,而且會燙壞犬齒;太涼的食物則容易吃壞肚子。
對幼犬和病犬要特別關照。幼犬每日最好喂4次,添食要從少到多,從劣至優、固定食量要少加少減,不宜喂得十分飽。對病犬要多喂流食,瘦肉和蛋類或刺激性小、易消化、營養全面的病號食物。病犬要多飲凈水。餵食前後不要讓狗狗做激烈運動。
此外如果狗狗飼養的比較多,每隻狗狗就要固定食具了,不要混用,否則容易傳染疾病,還有食具用完後要及時清洗干凈,省下的污垢容易滋生細菌,狗狗吃了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㈦ 寶寶分階喂養怎麼喂
這個英氏孵化的子品牌英氏憶格可以回答你,他們推出了輔食5階精準喂養體系,以寶寶的生理、營養、感知力等方面,分了5個階段,每個寶寶都可以根據這幾個階段的特徵來添加輔食,特別適合新手媽媽。
㈧ 如何才能給孩子科學喂養呢
你好!新生兒哺乳一般需按照按需哺乳原則,只要孩子需要,就要給予哺乳版。一般情權況下,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每次哺乳40-50毫升左右,每2-3小時哺乳一次。哺乳期間注意觀察孩子大便情況,可以大致了解孩子的消化吸收情況,正常每天大便在1-3次左右,如果長時間不排大便或者排便次數增多,要口服益生菌調理腸道菌群治療
㈨ 怎樣科學餵奶
嬰兒出生後由於胃內常有羊水,容易嘔吐,這時餵奶容易引起窒息,正常的新生兒應當在出生後4小時先喂些糖水,若吃得好,隔4小時再開始喂些牛奶。(早產兒或難產兒可以在出生後8小時開始喂糖水,12小時後開始試喂牛奶。)新生兒經過用牛奶的試喂,認為吃奶正常,再於出生24小時後給產婦抱奶;產鉗兒、胎吸兒及臀位產兒則應在36小時以後給產婦抱奶;剖腹產則要在72小時以後給產婦抱奶。 這樣主要是使產婦在產後有一段充足的休息時間,同時也可以觀察新生兒在吃牛奶的過程中是否正常。但是早餵奶,早抱奶可增加母親與嬰兒的感情,促進乳汁的分泌,特別是不使初奶浪費,以及避免嬰兒體重下降過多。餵奶前,先給嬰換尿布(因喂後換尿布容易引起嬰兒嘔吐),使嬰兒能舒舒服服地吃奶。母親在餵奶前應把奶頭擦洗干凈擠掉幾滴奶,再喂嬰兒,大約3~4小時喂1次,應左右兩乳交換著喂,夜間餵奶時間可以隔得長一些,夜間餵奶母親應當清醒地觀察嬰兒吃奶的表現,不可睡覺,以免擠壓嬰兒。3個月以內的嬰兒,每天餵奶6~7次;3個月以後每天餵奶5~6次;過了6個月,夜裡就盡可能不要餵奶,使母親和嬰兒都能得到充足的睡眠。在餵奶時,母親最了是坐著。每次餵奶時間不要太長,大約在15分鍾左右就夠了,2~3個月以後喂完奶最好把嬰豎著抱起來,伏靠在母親的肩膀上,用手輕輕拍打嬰兒的背部讓嬰兒打幾個嗝,把吃奶時吞進去的空氣排出來。然後再放在床上去睡。不要過多擺弄嬰兒,這樣嬰兒就很少有漾奶現象,也不容易肚子痛。嬰兒奶吃多了有時漾出一二口來,不算是病。兩次餵奶之間可以少喂一些溫開水,不給水喝是不對的。要盡可能按時間餵奶,使嬰兒消化有規律,母親也可以很好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和休息。不要一聽見嬰兒哭鬧就餵奶,這種作法不好。嬰兒哭鬧不一定是肚子餓。如果讓嬰兒隨時吃奶,嬰兒就會消化不了。也會發生肚子痛,甚至瀉肚。母親休息不好乳汁也會減少。另一方面,也不要隔很長時間不餵奶,一喂就喂得很多,這樣飢一頓,飽一頓,日久嬰兒也會發生消化不良。如何判斷嬰兒是否飽了奶呢?如果嬰兒的大便黃色,不稀也不幹,軟管狀,吃完奶以後安靜地睡覺,直到下次吃奶以前,才有些吵鬧,體重逐日增加,這就是奶吃飽了的表現。如果大便秘結,稀薄,發綠或次數增多,但每次排出來的量少,嘔吐;吸奶時費很大的力氣,但不久就不願意再吸而睡著了,睡不到一、二小時又醒來哭鬧;有時使勁狂吸一陣後就把奶頭吐出來哭鬧,體重不增加,這就是奶汁不足,孩子吃不飽或者是有病的表現。 關於初乳,產後第四、五天的每乳呈黃色,多少有些發粘,這就是初乳。初乳中含有大量的活的淋巴細胞,這些淋巴細胞在母體內能製造免疫球蛋白A。嬰兒吃了這種初乳,可使嬰兒體內產生免疫球蛋白A,用來保護嬰兒免受細菌的侵害。初乳中還含有防止細菌繁殖的乳酸,乳酸可以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所以母乳喂養的嬰兒一般可以不發生由大腸桿菌和肺炎桿菌所引起的疾病,因此,一定要給嬰兒吃母親的初乳。
㈩ 如何科學喂養寶寶
0—1歲寶寶如何科學喂養 對於1個月的寶寶應該提倡母乳喂養,母乳喂養一般不定時、不定量,兩次餵奶的時間間隔也不要嚴格規定,只要寶寶要吃就應該滿足他的需求,每天的哺乳次數可達8--10次,甚至更多。 如果孩子吃奶有連續的吞咽聲,吃完後很快入睡,睡醒後精神愉快,體重穩步增加,則表示奶量充足;如果孩子吃了20分鍾奶還不願意離開乳頭,則應該考慮母乳不足;如果嘗試各種方法也不見奶量增多,那就應該考慮給孩子添加配方奶粉,在孩子半個月大以後,可以給孩子補充魚肝油,以防佝僂病。 不宜哺乳的情況: 媽咪患有嚴重的疾病或傳染病,如活動性結核、肝炎、嚴重心臟病、精神病、惡性腫瘤、腎病等,應禁止哺乳。媽咪若患乳腺炎時,也要中斷直接哺乳,而應把擠出的乳汁經過煮沸消毒後再餵食。 2個月的孩子仍應該繼續堅持母乳喂養,母乳不足的話可採取混合喂養。混合喂養有2種方式:一種是每次餵奶的時候母乳和奶粉各半;另一種是隔次交換,即一次喂母乳,一次餵奶粉,兩者交替進行。 在人工喂養時,2個月大的孩子一般是隔4個小時餵奶一次,每天共喂6次,牛奶喂養的孩子奶量每次約120毫升左右。 2個月的孩子需要補充維生素C,新鮮的果汁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及時補充,每次1--2匙,每天1--2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鈣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因此要添加鈣劑,而且應繼續口服魚肝油以促進鈣的吸收。 嬰兒在這一時期里生長發育迅速,食量增加,此時母乳喂養仍然是首選。應該注意奶量的多少,3個月之後的餵奶要形成規律,兩次餵奶之間的時間間隔保持在2.5--3個小時之間,夜間餵奶比白天間隔長一些,要有意識把間隔時間拉長,使孩子慢慢養成夜間不吃奶的習慣! 人工喂養的寶寶每天喂6次,每次不超過150毫升,若一天喂5次,每次不超過180毫升。 3個月以內的寶寶由於缺乏澱粉酶,故不能添加澱粉類食物,要開始添加果汁、菜水,以補充維生素。 此階段寶寶對奶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若母乳不能滿足需要可加服配方奶,如果母乳十分缺少就採取人工喂養,4個月大的寶寶每天餵奶6次,每次150毫升左右。有些寶寶發育比較快,食量比較大,一次吃200毫升還不夠,這時可以添加一些輔助食品,輔食的添加要撐握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種到多種,逐漸添加的原則。 由於活動量的增加,5個月寶寶對熱量的需求也隨之增加,純母乳喂養可以滿足4--6個月孩子成長發育的需要,因此母乳仍應是5個月寶寶的主要食品,要逐漸養成定時餵奶的習慣和延長兩次餵奶之間的時間,尤其要減少夜間母乳喂養的次數。 如果必須人工喂養的話,5個月大的孩子仍應以乳類食品為主,牛奶每次可以吃200毫升,除了吃米粉之外,還可以將蛋黃增加到1個。在大便正常的情況下,粥和菜泥都可以增加一點,可以用水果泥來代替果汁。已經出牙的寶寶還可以吃一些餅干,以鍛煉其咀嚼能力,促進牙齒和頜骨的發育。 在輔食上還可以增加一些瘦肉泥,魚肉泥等。魚肉里富含磷脂、蛋白質,並且細嫩易消化,適合寶寶發育的營養需要,但一定要選購新鮮的魚。 母乳仍是6個月寶寶的主要食品,如果是人工喂養,那麼每天可以餵奶3--4次,每次150--200毫升,在早晨6點,中午12點,下午17點,晚上22點各喂一次奶,上午9:00--10:00之間及下午5:00--6:00之間各添加一次輔食。 在5個月已經適應粥,麵糊,雞蛋黃,菜泥,果泥等的基礎上,6個月大的孩子可以添加爛面條,豬肝,豆腐,瘦肉末等。每天可以吃兩次粥,每次半碗到一碗,可以吃少量爛面條,蛋黃應保證每天一個,每天要喂一些菜泥,魚泥,肝泥等,但要從少到多,逐漸添加輔食。 6個月的寶寶正是萌牙期,該給孩子添加一些固體食物,如烤饅頭片,麵包片,餅乾等練習咀嚼,磨磨牙床促進牙齒生長。 7個月的寶寶仍應以母乳喂養為主。此時的寶寶已經出門牙,輔食中需加固體食物,亦有助於訓練寶寶咀嚼,利於牙齒牙槽的發育。推薦添加的輔食有粥,爛面條,豆腐,瘦肉末,魚肉末,動物血,碎菜,水果泥等。 7個月的寶寶生長發育迅速,需要的營養物質都,否則會引起營養缺乏性疾病(如缺鐵性貧血,佝僂病等)。嬰兒期是學習各種口味及食用各種食物的關鍵時期,養成良好的習慣能讓孩子一生受益,所以要專門製作適合寶寶各年齡段的食譜,不能隨便把成人的飯菜喂個寶寶,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和斷奶困難。 從孩子8個月起,母乳量開始減少,有些母親的奶量雖然沒有減少,但質量已經下降。所以,必須給孩子增加輔食,以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母乳喂養的孩子每天喂3次母乳或約750毫升的牛奶(早,中,晚),上下午各添加一頓輔食。 到孩子8個月時,消化蛋白質的胃液已經充分發揮作用了,所以,可適當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腐,奶製品,魚,瘦肉等。孩子吃的肉末,必須是新鮮瘦肉,可剁碎後加佐料蒸熟吃。 母乳仍是9個月寶寶很重要的食物,每天喂母乳3次。人工喂養時每次可喂160--200毫升奶,其餘2次喂輔食,並且輔食的量要增加,為斷奶做好准備。輔食包括粥,軟面條,碎肉末,豆腐,餅干,麵包,豆漿,蔬菜,水果,蝦等。 9個月大的寶寶應增加一些土豆,白薯等含糖較多的根莖類食物,增加一些粗纖維的蔬菜。9個月大的小兒已經長牙,可以啃硬一點的東西。 10個月的寶寶仍以乳類為主要食品,盡可能母乳喂養。每天5頓,其中乳類3頓,輔食2頓。人工喂養時牛奶可喂200毫升左右。輔食在上午9點,下午4點左右添加,包括粥,面條,軟飯,餛飩,水餃,麵包,餅干,蔬菜,水果,瘦肉末,肝泥等。 11個月大的寶寶每天吃3頓奶,2頓輔食或者2頓奶,3頓輔食。這個時期以稀粥,軟面為主食,適量增加雞蛋羹,肉末,蔬菜之類。多給孩子吃一些新鮮的水果,但是在吃之前要幫他去皮去核。孩子在出生之後是以乳類為主食,經過這段時間後要逐漸轉為以谷類為主食。快1歲的孩子可以吃軟飯,面條,小包子,水餃。每天的輔食應該變化花樣,使孩子有食慾。 這個階段要逐漸變為以一日三餐為主,早,晚牛奶為輔,慢慢的轉為完全斷奶。家長一定要注意保證孩子輔食的質量,如肉泥,蛋黃,肝泥,豆腐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孩子生長發育必需的食品;而米粥,面條等主食是孩子補充熱量的來源;蔬菜可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素,促進新陳代謝,促進消化。 周歲孩子每日的膳食量大致可以這樣供給:糧食100克左右,奶粉500毫升(分早晚兩次喝),瘦肉類30克,豬肝泥20克,雞蛋1個,植物油5克,蔬菜150--200克,水果1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