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晶元課題

晶元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18 09:12:22

㈠ 基於單片機的語音錄放系統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是什麼(語音晶元用的是ISD4004)

先說說單片機是啥東西
再說說為什麼要用單片機
成本是第一要素,智能

㈡ 敲除plc,基因晶元篩選一些基因出來,怎麼設計課題

我明白這個道理,你篩選我知道更多,選我

㈢ 研究美國的晶元出口限制對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這一課題,應該如何寫調研計劃

研究美國的晶元出口限制對我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這一課題,應該如實寫調研計劃

㈣ 數電課題 基本應用電路設計模塊課題(只能用EWB或者Multisim模擬)在線急等···高手們快來啦···

1.輸出為8421BCD碼的4位編碼器電路 用74HC148
2.數碼0~9的顯示電路 有74hc48 和74hc47 分別為共陰極和共陽極
3、具有編碼功能的1~9顯示電路 將上面的1和2連起來即可
4、利用集成晶元構成8進制計數顯示電路 用74ls161 或者非同步計數器290都行
5、利用集成晶元74LS161構成9進制計數顯示電路 數字電路書上有

㈤ 武漢千億晶元項目猝死,造成這項目不了了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專業技術不夠,用常規的高科技產業評估流程來對待晶元業製造業投資,就算理論知識再豐富、態度上再謹慎,現實中也還是有可能陷入麻煩,而武漢的企業顯然沒有克服這些麻煩。

少數晶元項目失敗並不可怕。項目出資是分階段的,“千億投資”多半隻是規劃宣傳,只有耗資最少的先期土建廠房投資會真落地,損失估計不會太高。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訓。地方“晶元熱”出現爛尾跡象後,中國政府迅速、靈活地調整政策的運行優勢,在失敗的晶元項目中體現出來,各地政府的晶元項目學習曲線已經迅速觸底上揚。“晶元熱”不會過去,相信地方政府在了解晶元產業的復雜程度之後,會更有組織有準備地推進相關項目。

㈥ 單片機課題設計

proteus我沒用過

不習慣用抄模擬!!呵呵

hz=500HZ就是你要的頻率你可以自己設

晶振我是按12M算的

我用硬體測試通過了~~

#include<reg52.h>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uchartemp=0,hz;

sbitbell=P1^0;

voidavf()

{

if(temp==2)

temp=0;

bell=0;

}

main()

{

hz=(1/500)/2;

TMOD=0x01;

ET0=1;

EA=1;

TL0=(65536-hz)/256;

TH0=(65536-hz)%256;

TR0=1;

while(1)

{

avf();

if(temp==1)

bell=1;}

}

voidTO()interrupt1

{

temp++;

TL0=(65536-hz)/256;

TH0=(65536-hz)%256;

}

如果需要匯編~~告訴我

我在寫給你

最小系統的原理圖我也畫給你了

晶元你自己選吧可以換的

其他問題就是概述了~你自己寫吧

不過那些都不重要呵呵

其實你只要把程序+硬體設計原理

拿給他就可以了~~

至於proteus你自己畫個吧~~

自己調吧~~

㈦ 曾烈光的晶元開發成果

本課題組自主開發、自主技術設計、成功投片並得到應用的晶元:我國第一片大規模通信專用晶元THMT001A、THMR001(1988年,3um工藝),復分接片MXTR2301(1993年,2um工藝),多功能復分接片MXZW68231(1997年,0.8um工藝),系列SDH晶元MXHO155-2(1998年,0.5um工藝)、MXLO21E1-3(1999年,0.35um工藝)、MXDC8×8-4(2001年,0.35um工藝)、MXTULP×8-5(2002年,0.25um工藝),TDM over Ethernet晶元,光乙太網環路晶元,Ethernet over 4/8E1晶元,萬兆乙太網晶元MX10GE-7(2005年,0.18um工藝),RPR(彈性分組環)晶元MXRPR-9(2005年,0.35um工藝),單片MSTP(多業務傳送平台)晶元MXMSTP-6(2006年,0.18um工藝,600萬門/片)等(點擊可看到正在應用的晶元的說明)。

㈧ 用8051晶元設計課題

谷歌8051晶元.PDF.什麼電路圖也有,你找找吧,

㈨ 龍芯的研製課題

2001年5月,在中科院計算所知識創新工程的支持下,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2002年8月10日,首片龍芯1號晶元X1A50流片成功.龍芯最初的英文名字是Godson,後來正式注冊的英文名為Longstanding。龍芯CPU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龍芯課題組研製.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授權的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研發,前期批量樣品由台灣台積電生產。
盡管今天的「龍芯」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與目前主流CPU相比性能上還有不少差距,還不能與Intel和AMD的CPU在PC市場上競爭,但坦率講,今天「龍芯」的境遇已經比當年的「聯想漢卡」好多了。回想當年的「聯想漢卡」是由做大型機出身的毫無產業經驗的科研人員一塊一塊的手工焊接而成、又一塊一塊的人工檢測。據說1986年,聯想第一線銷售人員每天接到的投訴電話和定貨電話幾乎一樣多----每賣出100塊「漢卡」,就有30塊出問題;而今天的「龍芯」不僅獲得了中科院重大知識創新工程項目和國家863計劃的支持,通過了嚴格的成果鑒定、基準程序測試和產品測試,可進入商品化生產;還得到了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大力支持,已在江蘇省常熟市建立了產業化基地。關於MIPS結構授權與龍芯自主性等問題(From采訪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

㈩ 生物晶元技術的研究背景

原定於2005年竣工的人類30億鹼基序列的測定工作(Human Genome Project,基因組計劃)由於高效測序儀的引入和商業機構的介入已經完成。怎樣利用該計劃所揭示的大量遺傳信息去探明人類眾多疾病的起因和發病機理,並為其診斷、治療及易感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則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後生命科學領域內又一重大課題。現在,以功能研究為核心的後基因組計劃已經悄然走來,為此,研究人員必需設計和利用更為高效的硬軟體技術來對如此龐大的基因組及蛋白質組信息進行加工和研究。建立新型、高效、快速的檢測和分析技術就勢在必行了。這些高效的分析與測定技術已有多種,如DNA質譜分析法,熒光單分子分析法,雜交分析等。其中以生物晶元技術為基礎的許多新型分析技術發展最快也最具發展潛力。早在1988年,Bains等人就將短的DNA片段固定到支持物上,以反向雜交的方式進行序列測定。當今,隨著生命科學與眾多相關學科(如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微加工技術、有機合成技術等)的迅猛發展,為生物晶元的實現提供了實踐上的可能性。生物晶元的設想最早起始於80年代中期,90年代美國Affymetrix公司實現了DNA探針分子的高密度集成,即將特定序列的寡核苷酸片段以很高的密度有序地固定在一塊玻璃、硅等固體片基上,作為核酸信息的載體,通過與樣品的雜交反應獲取其核酸序列信息。生物晶元由於採用了微電子學的並行處理和高密度集成的概念,因此具有高效、高信息量等突出優點。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