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游戲課題研究
1. 幼兒園區域活動小課題有哪些內容
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我國著名教育 家陳鶴琴 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印象。」皮亞傑認知理論也認為:「幼兒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發展起來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該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 今天的幼兒教育已經走向開放的教育。時間、空間、教材、結構的開放、完整幼兒的培養、整合教育的出現、游戲化、生活化的課程模式等等,都提倡為幼兒提供開放、豐富而且多樣的環境,允許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於是區域活動便在幼兒園廣泛地開展起來,並獲得幼兒教師及孩子們的喜愛
2. 幼兒園中班研究課題有哪些
幼兒園研究課題,肯定是要選題,表述研究題目的。沒有好的選題,幾乎不可能立項。為了做好選題,正確起好名字,要多參考一些好的研究課題題目進行學習和借鑒。那麼,幼兒園研究課題有哪些?
1、幼兒園安全教育評價實施策的研究
2、幼兒園混齡教育中主題活動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
3、體驗式幼兒園環境教育課程的行動研究
4、關於幼兒園開展籃球體育游戲活動的實踐研究
5、幼兒籃球活動中合作能力培養的探索與研究
6、中大班幼兒餐前講述活動對其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的實踐研究
7、「學習故事」評價視角下的幼兒園大班戶外體育游戲的行動研究
8、幼兒園一日生活組織中安全預控措施的研究
9、利用「紅色文化」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10、以深描幼兒學習經歷提升教師觀察能力的研究
11、家園主題活動促進大班幼兒社會性適應能力提升的研究
12、在播音活動中發展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實踐研究
13、對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負面情緒回應的策略研究
14、民間游戲在改善幼兒園親子關系中的應用策略研究
15、在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研究
3. 如何在戶外游戲中有效的促進孩子的身心發展課題研究
,希望可以幫到你。
戶外體育活動是通過豐富的活動材料,充足的場地空間,科學的項目設置來促進幼兒動作、思維、意志等方面發展的一種途徑和方式;也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我在組織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中,做了一些嘗試,來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戶外活動中培養幼兒自主性
一、注重環境,為幼兒創設自主發展氛圍。
良好的環境創設應體現開放、自由,能讓幼兒無拘無束地參與活動,使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對活動的興趣,增強幼兒的自主性、自信心,因此,為幼兒創設一個愛與寬松的環境是發展幼兒自主性的前提。
1、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材料。
在組織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玩具、材料時,注意用心找到幼兒興趣、要求、原有水平與教育目標和內容的結合點,及時調整玩具、材料,選擇能引起幼兒的多種動作的玩具,讓幼兒自主活動,如選擇:、球、沙包、圈、輪胎等。
球既可用手拍、又可用腳踢,還可用頭頂;沙包可向遠處投擲,既可練習投擲動作,又可練習拋接動作,還能把沙包放在頭上頂著走或放在腳背上走,鍛煉平衡能力;圈,既可玩套圈、滾圈,又可將圈放在地上跳,如:雙腳跳、花樣跳、側跳等,還能用圈玩「開汽車」、「開火車」游戲;輪胎能滾、能走、還能跨。這些玩具都為幼兒的想像、創造提供較充分的空間,滿足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
2、營造和諧平等的心理氛圍。
幼兒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有自主性、獨立性、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到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給幼兒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除了在物質環境上滿足幼兒的需要,在精神上我們更應該相信孩子,了解孩子,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優點,使其充分感受到被同伴接納、喜歡的快樂,建立自信心。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我經常和幼兒交流,與他們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朋友關系,和他們說話時能蹲下來,尊重他們,慢慢地了解每個幼兒的興趣、愛好,了解他們發展的需求,並把教育目標滲透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引導他們產生自身的需要,逐步形成內部動力定型,最終內化為自覺行為,為他們提供寬松和充滿愛與平等的環境。
二、轉變觀念,讓幼兒成為發展的主人。
現代教育新理念要求我們: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為發展的主人。
1、激發幼兒的自主積極性。
興趣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動力、組織、創造、強化的功能。興趣對提高幼兒自主性發展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幼兒時期,是天真好奇、主動探索的時期,我們要抓住這一時期幼兒的特點,注重激發幼兒活動和學習的願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踐證明,充滿好奇、興趣廣泛的幼兒一般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和游戲。因此,在活動中我們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關注幼兒對活動是否有興趣,是否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其中,堅持從培養幼兒有益的興趣出發,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幼兒心情愉悅、積極主動地進行活動。當幼兒品嘗到成功的美味後,再給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挖掘和發揮他們的巨大潛力。
在培養幼兒興趣,激發幼兒在戶外體育活動中的自主性的實際過程中,我覺得讓幼兒動手操作,是一個非常好的重要手段。我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提供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操作難度的材料,採取民主的態度,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操作,鼓勵他們進行「五動」:動眼、動腦、動手、動腳和動口,我總是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為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玩法玩給大家看,為每個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得到發展,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積極性。
2、放手讓幼兒去玩。
《綱要》指出:應該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達。應絕對尊重
幼兒的意願,不用自己的建議去左右他們的想法。陳鶴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兒為主體,將游戲的主動權交給幼兒。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游戲的權利也在幼兒,我們要保證幼兒在游戲中有充分的自由度。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幼兒玩什麼玩具,怎麼玩,和誰一起玩,在哪兒玩,一種玩具玩多長時間,我都讓幼兒自己選擇,自己做主,讓他們當主人,使他們有盡可能多的選擇自由度。例如:戶外體育活動中,有的孩子會對飄在空中的蒲公英興趣盎然,邊跑邊吹;有的會對一根落在地上的小樹枝感興趣,獨自擺弄著;還有的會對樹上飄落的樹葉和小花瓣著迷,撿起來數一數,比比誰撿得多。這些,都是孩子天性的外露,童真的一面,我從不去約束他們,而是放手讓他們去玩,發揮他們的想像力,不規定今天一定要玩什麼,讓他們盡情地想一想、玩一玩,對所有幼兒的想像、玩法都給予充分的肯定,鼓勵他們,讓他們體驗玩的幸福和快樂。
3、鼓勵幼兒玩出新花樣。
游戲的重復行為是幼兒游戲的主要外顯特徵,重復機能是幼兒自主發展的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在自由自在的玩中探索,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主創造性。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我和幼兒一起玩,一起笑,一起探索游戲中碰到的問題,一起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共同交流和享受其中的樂趣。我允許幼兒每天都玩自己喜愛的器械材料,鼓勵他們想方設法玩出新花樣,愛玩多久就玩多久。例如:戶外體育活動時,有的孩子接連幾天都玩塑料拼板。開始,他們都是各自玩各自的,有的將拼板拼成一個長方形、正方形或是不規則圖形,然後在拼板上跳一跳;有的將拼板捲成一個濟公帽,戴在頭上走來走去,一臉的自豪樣,這時,我肯定了他們的各種玩法,啟發他們是否能幾個人一起玩。於是,孩子們開始了交往,他們一起將拼板拼成一條長長的小河跨一跨,或拼成一條小路走一走,還有的將拼板兩塊兩塊豎起來,變成一個倒「V」 型,練習助跑跨跳。當然,在孩子們玩的過程中,他們也會出現一些破壞現象,不過,這比起孩子們在游戲中探索玩具的新玩法,同時又學會了與同伴交往、謙讓、合作,發展了他們的自主性、創造性就顯得微乎其微了。
4、給予積極評價。
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我給幼兒的第一個評價就是微笑。在活動中,我更多地承擔「觀察者」的角色,對幼兒每一個創意都表現出傾聽、微笑和接納的態度,欣賞他們,注重他們自主能力、創造力的發展,鼓勵他們積極大膽、自主地表現自己的創意。《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因此,應從多方面觀察、評價和分析孩子的發展,並以此為依據選擇和設計適宜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教師的肯定、贊賞、鼓勵都會增強幼兒的積極情感和信心,另外,我還主張並鼓勵幼兒進行自主評價,使幼兒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己,完善自己。
三、繼續探索,培養幼兒自主性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處理好自主性發展與能力培養的關系。
合作精神涵蓋著一個人的自製力,與人熱誠相處的能力。戶外體育活動中,我們在尊重孩子的意願,培養幼兒自主性發展的同時,還應培養幼兒合作玩的能力。例如:「兩人三足」游戲、「老鼠籠」游戲、蹺蹺板、跳皮筋和一些民間游戲:如丟手絹、抬花轎等這些活動,為幼兒提供合作機會,鍛煉合作能力,讓他們在與同伴的交流、協作中獲得全面、主動、生動的發展。在活動中,慢慢懂得使用禮貌用語,學會尊重他人,和同伴團結友愛,充分體驗合作的快樂。
在戶外體育活動中,教師還注重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應為幼兒創設條件,提供他們與本班幼兒及其他班幼兒交往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游戲夥伴,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對幼兒大膽說、大膽問給予表揚,注重幼兒社會化技能的培養。
另外,還應鍛煉幼兒處理問題的能力。我們應讓幼兒處理力所能及的事情,盡量讓他們成為處理問題的主角,使他們覺得自己的事情自己能處理。當然,教師也應及時引導、鼓勵、啟發幼兒學習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幼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意識,還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
2、必須遵循的幾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立足於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為宗旨,選擇有利於幼兒多種感官主動參與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為幼兒提供操作、思考、交流與表現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幼兒實現把活動內容和對象內化為自己的態度、能力和習慣。
(2)身心全面發展原則。注意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經常指導幼兒選擇或更換不同的活動內容,以求鍛煉的全面性。
(3)啟發性原則。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游戲,經過自己的思考,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因材施教原則。活動中,教師既要注意幼兒的共同點,又要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總之,通過戶外體育活動,培養幼兒自主意識,自主行為,使之成為幼兒發展的內驅力,並作為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和切入口。
4. 幼兒園游戲專題研究小組應該研究哪些課題
幼兒教育論文。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戶外是一個開闊的天地,也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1、創設良好的活動。
5. 幼兒園中班探研課題如何在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中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
一、活動前明確規則要求。 具體形象性是幼兒思維的主要特點。幼兒往往從直覺的、具體的方面去辨別是非、理解事物。活動中需要遵守哪些規則,該怎麼做,在活動前就必須告訴幼兒,讓幼兒心中有數。因此,在活動前要對幼兒的行為提出具體的、合理的、堅持一貫的要求。例如:活動前要進行插牌選區;活動時要保持安靜,操作時不隨便走動,請求幫助要說悄悄話,不能影響別人;活動中要愛護操作材料,輕拿輕放;聽到結束信號應馬上停止操作,收拾整理材料等等。為了較好地幫助幼兒將這些要求轉化到自己的行動中去,在每一次活動前,教師都根據上一次活動的情況進一步明確要求,強調需注意的問題。如:在上一次活動中發現幼兒在材料收放中存在問題(幼兒動作慢,聽到結束信號不及時放下手中材料,材料放得不整齊等),那這一次活動前教師就應強調這方面的要求,幫助幼兒調節自己的行為。可以這樣提醒幼兒:今天我們活動結束時還要比一比哪個區的小朋友收放材料又快又整齊。讓幼兒充分注意這一問題,並努力按老師的要求去做。 二、活動中強化規則要求。 幼兒受年齡特點的影響,他們的自覺性、自製力及堅持性都比較差。他們往往會不加選擇地模仿別人的行為,或者是受情緒的影響及外界刺激的干擾,他們還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為並使它服從一定的行為目的。在活動前,幼兒雖然明確了要求,知道該怎麼做,但在活動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執行。因此,教師應採用多種方法,啟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加強對幼兒具體行為的指導,不斷地提出具體的要求,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例如:要求幼兒安靜地進行活動這一點,在活動前通過討論幼兒已經知道了噪音的危害及安靜的環境的好處,都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執行時,由於受活動方式及內容等因素的影響,有一定的困難。如每個區都有五六個小朋友一起操作;有些區中內容需幼兒集體合作;又如語言區都是需要幼兒講述或表演的內容。為了較好地控制音量,可以進一步提出要求。如:講話只講悄悄話。如果和旁邊小朋友交流,聲音只要能讓他聽清楚就夠了,不能給其他人或老師聽到。有了這些具體的執行方法,幼兒做起來就容易多了。在區域活動的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每一幼兒的動向,了解他們的活動情況。對那些表現好的或有進步的小朋友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摸一摸他的頭,投以贊許的目光;或翹翹大拇指,給他額頭上貼個小五星,進一步提高他的積極性。如果哪個孩子違反了規則,則馬上提醒他,引導他注意規則,鼓勵他向旁邊的好榜樣學習。通過指導,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幫助每一個孩子形成一定的規則意識。 三、活動後評價規則要求。 幼兒學習活動的種種反饋信息,不僅對幼兒活動方式有改進和調節作用,而且還能激起幼兒再學習的願望和需要。在反饋評價中,通過討論和分析可以讓幼兒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同伴遵守規則的情況,知道好在哪裡,還有哪些不足,進一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提高規則意識。評價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集體評價法。讓幼兒在集體交流、討論中反饋活動信息,評價活動情況。例如:評選最佳區域,包括操作最認真區、成果最顯著區、最安靜區、材料收放最整齊區等。在評選中,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通過努力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喜悅。這樣不但可以激勵幼兒,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自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規則意識,還能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合作的意識。又如,對個別幼兒的評價,通過對某一幼兒的好行為進行表揚和鼓勵,可以進一步強化該幼兒的這一好行為,同時還為其他幼兒學習、摹仿提供了榜樣;通過對某一不良行為的討論和分析,可以幫助幼兒認識問題,以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集體評價的基礎上還可以採取小組評價,個別談話等評價方法。例如:有的孩子規則意識特別差,還經常影響別人。教師就可以採用個別談話法幫助他提高規則意識。教師要善於發現他的優點及細微進步,指出他的不足之處,鼓勵他發揚優點,改正缺點,爭取進步。 有這樣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為,收獲習慣,播下習慣,收獲性格」。這就是說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培養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也是從幼兒時期抓起的。培養幼兒的一日常規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不僅要規范幼兒的正確行為,還要讓幼兒懂得生活在集體中「規則、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將對幼兒適應社會的發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6. 如何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課題研究內容
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以後走上社會的作用是長遠的,一個不懂規則,不知怎樣與人交往的幼兒,以後走向社會就寸步難行。所以幼兒園教師就要重視幼兒的規則意識,幼兒的規則意識可以通過體育游戲來培養,游戲是幼兒園教學最常用的教學手段,幼兒在體育游戲中可以學習一些動作技巧,還可以愉悅心情,使身體健康。教師在游戲中要注意對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一、在游戲前講明規則要求
幼兒理解能力差,辨別是非易從主觀直覺出發,所以在游戲前要明確游戲規則,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要具體告訴他們,甚至要重復幾次,直到都點頭明白為止,讓他們有意識地自覺遵守規則。我們曾經用兒歌來幫助幼兒記住規則,可以使游戲不因犯規而終止,收到良好效果。如《丟手絹》《老鷹抓小雞》《找朋友》等游戲,都可以編成兒歌來輔助記住規則,幼兒可以邊唱邊做,以兒歌記憶規則,一旦做錯,其他幼兒會指出來,使規則意識深入人心。
二、教師在游戲中強化規則要求,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因幼兒的自製力、堅持力較差,教師應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幼兒自覺遵守規則,糾正錯誤,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強化規則要求,使幼兒能自覺遵守,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中,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動向,了解每一個幼兒的活動情況,對做得好的幼兒及時表揚,摸摸頭,豎豎大拇指,提高他的積極性,為他人樹立遵守規則的榜樣。如果誰做得不好,教師可讓其他幼兒來告訴他怎樣做就對。教師在活動中指導,不斷強化規則意識,有助於幼兒形成規則意識。
三、結束後注重遊戲評價
幼兒年齡小,評價能力低,教師作為游戲的組織者,應平等地參與到幼兒游戲中,游戲中的評價意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其自覺遵守規則。游戲結束後要進行必要的總結評價,可以教師整體評價,要以多表揚鼓勵來積極評價,意在增強自信心,挖掘幼兒長處,鼓勵幼兒以後更好地遵守規則;可以幼兒自己評價,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行為,對的地方繼續堅持,不對的地方以後改正,逐步建立自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幼兒良好規則意識的培養,需要長期摸索,在幼兒生活中不斷積累,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為人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7. 幼兒音樂游戲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
一、課題研究緣由
隨著新世紀幼兒園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五部分提出的「幼兒園應尊重幼兒的人格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朝著游戲化的方向發展,倡導以游戲的精神貫穿在幼兒園音樂學習活動中,為幼兒創造快樂輕松的學習氣氛和舒適自由的環境。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往往通過聲音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直接、生動、形象地表現某種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著深刻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概括與抽象。同時,音樂又是一門知識性、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音樂的創作與表現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巧,音樂作品的欣賞則同樣要有一定的常識和感知能力。可以說,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那麼,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呢?那就是游戲。
中國學前教育專家陳淑琴指出:「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用游戲化的方法來組織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游戲化不僅體現在「音樂游戲」這種特殊活動中,還體現在它的一切活動形式、方法都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具有游戲和類似游戲的特徵,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積極的、快樂地、不知不覺的、不知疲倦的投身於活動之中,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敲敲打打中,不僅使幼兒感知了音樂,發展了音樂能力,還能使幼兒的認知、情感及社會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因此,探索音樂活動的游戲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教育部分中強調要「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因此,音樂游戲對於幼兒的啟蒙教育具有特殊的價值,是一種很好的開發載體。音樂游戲之美,在於它不只是音樂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戲活動中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對歌詞、動作孩子味十足的創編,更能活化幼兒的創造細胞,開啟智慧之門。
然而,從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音樂活動形式單一,沒能體現音樂的綜合性,很容易就陷入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條條框框里,而將音樂游戲如此生動的活動僅限於音樂教學的需要而安排,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對活動的生活經驗准備、以及活動中自主性、個性化的發揮等都體現的不夠。而事實上,游戲無處不在,音 樂無處不在,當兩者出現在一起的時候,這種魅力是不可抵擋的。因此,要充分發揮音樂活動中游戲的無窮魅力,我們必須了解音樂游戲的主要特徵、精心選擇適宜的內容、尊重幼兒獨特的理解、大膽進行音樂游戲策略上的創新,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他們隨性而唱、隨心而跳的環境氛圍,沖破所謂的空間限制,讓幼兒在自由感知、自由想像、自由實踐的過程中,才有可能萌發幼兒的無窮創造力。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目標:
1. 通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的音樂游戲內容,來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慾望。
2. 運用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形式,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等多種音樂能力。
3. 讓幼兒在「玩」中學音樂,提高幼兒對歌詞、動作的創編能力,使幼兒的認知、情感及社會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主要內容:
1、游戲活動內容選擇適宜性的分析與研究。
(1)通過查找資料、深入分析教材與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使內容更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及生活經驗。
(2)最大程度地運用音樂游戲內容的選擇,來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慾望。
2、音樂游戲活動開展中的大膽把握和研究。
(1)音樂游戲情景的創設如何體現幼兒的參與。
(2)音樂游戲的樂曲的先期欣賞的程度,應該如何把握。
(3)游戲規則的制定如何體現幼兒的參與性。
(4)音樂游戲中幼兒情感的體驗,個性表現,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如何把握。
3、音樂游戲組織中注意點的分析與研究。
音樂游戲強調聽音樂做游戲,重視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如何在高興的游戲中要保證幼兒的發展。
4、音樂游戲在藝術領域及其他領域中的巧妙應用的分析與研究。
如何將音樂游戲這一生動活潑的形式與其它活動相結合中。
(二)具體做法:
1、深入觀察幼兒,從幼兒興趣入手,讓游戲作品「活」起來。
了解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再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通過查閱、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來選擇他們適合的音樂游戲作品。活動內容上的適宜選擇。
2、結合作品,創設相應的情境,讓游戲環境「活」起來。
首先是物質及音樂環境的准備;其次是做好欣賞前的心理准備,它是游戲活動獲得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動前教師要根據所游戲的音樂作品,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從而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另外還要幫助幼兒作好與音樂情緒相適應的心理准備,讓幼兒在音樂的過程中頭腦中有聯想,想像的內容,在情感上有相應的情緒體驗。
3、多通道參與,多手段滲透,使游戲活動「活」起來。
(1)多接觸、多傾聽不同風格的音樂曲調,拓展幼兒思維。(2)運用語言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作品。(3)通過繪畫,圖譜等視覺參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4)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為了確保課題活動更好地落實到實處,我們計劃每個月開展一次大的課題活動,每周開展小課題活動。並且對每月開展的課題活動進行認真反思,從而積累經驗更好地實施計劃,讓幼兒的音樂游戲活動不斷提高,並將音樂游戲的課題研究融會貫通在幼兒的區域活動,日常生活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