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課題結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8 04:14:15

①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結題報告怎麼寫

一) 明確了「個性化」閱讀的基本內涵

1、自主性

個性化閱讀的第一個特徵是自主性。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點撥,重點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使閱讀成為個人化的行為。

2、創造性

閱讀活動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由於讀者個人的經歷不同,在閱讀活動中對於文本的解釋也不相同。對於閱讀教學而言,教師應給每個學生多留一點想像和創造的空間。對於閱讀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以豐富的想像力,開創性的思維來陳述自己的見解。

3、體驗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體驗性的閱讀。閱讀體驗有兩個特徵:一是情感。二是整體。基於閱讀體驗的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多讓學生有感情地去朗讀、閱讀,在朗讀中分析、賞析、體驗課文,引發學生的共鳴。

4、批判性

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中,要經常性的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質疑,展開討論,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解釋,這樣,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才有可能得到培養。

www.goodook.com

②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結題報告

多注意來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源。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呢?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需要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閱讀的環境。在家庭中,家長要主動減少看電視、打麻將、玩游戲的時間,家長的一舉一動,都對孩子是一種示範引導。因此,作為家長,就要注意犧牲自己的娛樂時間,多讀讀書、看看報,或者盡可能多的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跟孩子一塊看小人書什麼的,這樣孩子就能慢慢進入讀書的那種氛圍,自然而然就能多讀書,進而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③ 如何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課題結題報告

一、研究背景

《新課程標准》中,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要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50萬字」被提出。可見,閱讀教學應成為教學中的重點部分。其次,課標中對寫作要求是「能有寫作的興趣和意願,在重視閱讀中激發寫作情感,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或想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等。由此,「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開放性的閱讀,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並讓其在閱讀中發揮最大作用,喜愛閱讀,會閱讀;如何指導學生觀察、積累素材,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寫作需求,進行系統的作文訓練和修改訓練,又不抹殺學生的個性;如何將閱讀和寫作有機地結合,讓學生在寫作中運用閱讀時所獲取的知識」等問題展現在我們面前。2007年9月,由劉新蓮老師組織的課題組開始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改革方案,確立了「關於如何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閱讀,提高寫作素養的探究」這一課題,根據課題研究方案進行了定向、連續、有序、有效的研究。隨著這一課題的研究進行,我們在日漸積累的收獲中,越發覺得這個研究具有現實而又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目的

經課題組的研討,我們為本課題所定的目的為:

1、構建科學、規范、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指導課的活動模式,正確處理好課內教學與課外閱讀的關系,使學生能進行高效的閱讀,從而為提高習作素養鋪好路。

2、探索激發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時間活動的實施途徑及策略。

3、實現語文教學的觀念、內容、方法的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人文素養、思維能力,為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等提供引導。

三、研究內容

1、小學生心理、語言、思維特點等方面的調查。

2、小學生閱讀狀況,如方法、習慣、閱讀范圍、閱讀喜好、閱讀量,以及閱讀興趣的調查。

3、指導閱讀內容的選擇,引導學會有效閱讀的方法。

4、各年級階段寫作要求及能力調查。

5、閱讀與寫作素養關系的探究。

6、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及方法的指導。

四、研究方法

1、在實際教學中實施改革,並研究改革成效,尋找理論依託。

2、依據指導性、綱領性文獻開展研究。

3、開展問卷調查,及時總結調查結果,調整研究方向。

4、進行反思、歸納、總結,得到經驗,形成自己的文字、理論。

五、研究過程

1、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對教師實行培訓充電。為把這項工作落到實處,確立課題後,課題組成員集體學習了《新課程標准》,閱讀同類課題研究成果,確立各成員的總做,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互幫互助。

2、進行學生閱讀及寫作興趣和能力度調查,並積極尋找家長的配合,掌握第一手材料,為課題的實踐奠定基礎,

3、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具體做法為:布置一個書香教室;每學期出一期宣傳讀書重要性的、介紹讀書方法的牆報;建立好書交換站;堅持「每周一詩」的活動,每星期一早讀共同學習。

4、制定詳盡的讀書指導計劃。我們召開了語文教研組會議,請優秀教師介紹經驗,在三個年級組中分別制定讀書方案,指導學生選擇閱讀內容,開展班級讀書活動。

5、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如扎實上好閱讀課,舉行班級、年級讀書匯報會等。

6、開展寫作比賽,落實各項活動: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心得交流會、優秀詩文朗讀、知識競賽、 速讀賽、優秀作品展評等,這樣,使閱讀成為有組織的集體活動。

7、總結提高,形成自己的文字理論。

六、研究成果

1、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1)、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的整合實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速度,培養了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2)、兩年來,學生藉助教師的課堂點撥、同學的現身說法、自己的閱讀實踐,掌握了圖書查閱、內容摘評、精讀速讀等多種方法,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名著及古代詩詞,增加了語文積累,加厚了語文功底。

3)、激活了學生對教材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對作品挖掘的深度,並願意進行寫作實踐,正確運用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寫作技巧,願寫真情實感,更願發揮綺麗幻想,涌現出了一批批有個性的優秀作品。

4)、有效提高了實驗班級的語文抽測的成績,促成了我校學習成績一年一個新台階。在教育局組織的抽測中,我們學校的試驗年級的成績超過了全縣平行班級,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5)、學生的閱讀及表達能力的提高,帶動了其它科目的理解和進步。

2、獲得了社會的極大好評。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們的家長成了我們在校外的「課題實施與研究者」,許多家長不僅積極對待學校提出的要求,密切配合學校的工作,跟孩子一起買課外書,陪孩子一道進行親子閱讀,還主動從書籍、網路上學習有關指導孩子讀課外書的文章,與課題組老師交流看法,提出寶貴意見,這是非常難得的。

同時,我們課題組的教師不斷改革創新,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實踐活動,使孩子的潛能在活動中得以挖掘,能力在活動中得以鍛煉。孩子們的表現也讓家長感受到了課題成果的魅力。這些成果是可喜可賀的,畢竟,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社會反響一片良好。

3、教師在實踐研究中也得到提高。

1.教師們通過參與實驗,轉變了教學觀念,樹立了先進的教學思想,課堂上注重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不再包辦代替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歷練,能協調好師生關系,努力做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成員們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改變教學方式,在認識與實踐上有了顯著變化。

2、在教學中創建了「激情入境——自讀感悟——積累運用——傾吐心聲」的閱讀寫作創新教學模式,其具體做法為:

1) 、創設情境,目標定向

教師須精心創設情境與條件,激發學生主體閱讀的情趣、需要和主動參與的心向,以各種適宜的形式和手段發揮潛在於教學內容的情感因素、教師的真情與人格力量和目標激勵定向等非理性精神力量對情動力、內趨力的啟動作用。

2) 、自讀自悟,主動發現。閱讀過程是讀者對來自作者的「信息再構成」,是再創造過程。引導學生觀察語言文字,思考其內涵,咀嚼其「滋味」,體驗情感,自讀自悟,主動發現。

3)、感悟思辨,暢發感興。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投入情感地讀,有感悟地談,著力培養語感能力;學生讀出韻味,也讀出問題,主動質疑,引起大家思考,把讀與思,感悟與思辨結合起來,主體參與互動交往,促進學會思考,學會批叛地吸收,形成創造性見解,暢發感興,訓練語言技巧。

4)、語言積累,遷移運用。讀議活動,貫穿著感悟、積累性訓練,「領悟規律」之中或之後,注重訓練語言遷移運用的創造性,發揮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創造思維能力。並鼓勵學生自由選擇和安排課外閱讀,廣讀博覽,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生動活潑,豐富情感。

5)有感而發,傾吐心聲。有了閱讀的積累,在引導學生寫作時,不要一味地要求學生寫日記,而是在課堂上根據課堂內容、課堂生成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有意義的文章。這樣,學生寫習作時才能得心應手。

3.實驗教師通過實驗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教育教學能力顯著提高。撰寫了多篇論文,寫了多個案例和反思,積極進行教學研討活動,參加各種業務競賽,如上課等,並有所收獲,現列舉如下:

劉新蓮老師的論文《擴大識字量與盡早閱讀的有效整合》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小學教學研究》上。朱宏華老師的《如何讓語文教學實現生活化》發表在《吉安教育》上,《厚積薄發,輕松寫作》發表在《學習方法報》上,課例《七顆鑽石》獲市三等獎,論文《優化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效率》獲縣一等獎。袁永發老師的撰寫的教案《陶罐和鐵罐》、論文《創設和諧民主情景,調適課堂心理氣氛》獲縣一等獎,執教的錄像課《七顆鑽石》獲縣二等獎。在市、縣舉行的各級影評活動中,朱宏華老師和袁永發老師指導的學生多次獲獎。朱宏華老師撰寫的《讀與說的結合》《〈一件難忘的事〉課例》等,劉匯老師《關於作文教學的探究》,王曉青老師的《關於作文教學》(一、二),歐陽華老師的《略談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淺談寫作中的情與趣》《引導選擇,讓學生個性飛揚》等文章在全縣語文教學交流研討會上進行交流,得到全縣老師的一致好評,成為眾多教師學習的對象。

七、關於本課題研究存在問題的反思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常常感到「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距離還很大,有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從更實際的角度思考問題;「重理輕文」「普遍追求升」的陰影時時籠罩在我們心頭。「學生安全第一」的告誡,不能不牢記在心,此等束縛著我們的大膽探索和實踐,諸如在各學科重重擠壓下如何保證學生的寫作時間,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大多數學生幾乎是「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狀態下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長的 理解、學校的認可,更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作文教學生活化 研究」涉及的面很廣,研究的切入口、重點放在哪裡更恰當?但我們堅信我們選擇是正確的,我們的研究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以上是我們對於課題研究的階段總結,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這也正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重點提高和改進的地方。我們相信在多方領導的支持幫助下,在本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將創建出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是本課題的研究得以提升,臻於完美,從而更好地為整體教育教學工作服務。

④ 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 結題報告

1、學生方面:
(1)學生興趣的提高和閱讀習慣的養成。
針對農村小學學生的閱讀現狀,課題研究剛開始的時候,都是老師給學生布置閱讀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師每天檢查,督促學生去閱讀,經過一段時間家校的配合,學生的閱讀習慣基本養成,每天都能自主去閱讀,從不願意讀書到我要讀書,態度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閱讀的書籍也變得豐富多樣,識字量,閱讀量有了質的飛越。
(2)會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圖書,有了一套科學的閱讀方法、技巧。
通過問卷調查,各老師發現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從這些問題中,發現要提高閱讀的能力,方法最關鍵。各位課題組的老師通過查找資料,結合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識字量,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把閱讀方法的指導滲透在教學中,並有獨立的閱讀課,教會學生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去閱讀各類的文章,學生在反復的閱讀實踐中,逐步摸索,掌握了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閱讀能力都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3)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帶動作文水平的提升。
學生以前最怕的就是作文和口語交際,尤其是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有作文課,學生往往不知道該些什麼,如何去寫。在開展了「我愛讀書、我要讀書」的活動中,學生積極閱讀,課堂的參與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口頭表達的科學性、完整性和多樣性都有了顯著的進步。在通過要求寫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好段落,學生的語言有了一定的積累,帶動了作文水平的提升。
(4)語文成績的穩步提高。
課題研究轉變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極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身趨勢。
(5)閱讀帶動行為,學生更加知禮儀、懂感恩。
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學生迷茫的雙眼;書籍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學生懵懂的心靈。閱讀可以明理,閱讀可以開拓視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從讀書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學生從書中知道了禮儀,懂得了感恩,明白了互助。班級中同學們之間打架、罵人的現象越來越少了,互幫互助的風氣已然形成。這是意外的收獲。
2、教師方面
(1)、教學理念的轉變。
通過不斷的理論學習,我從理論上對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意義有了明確的認識,增強了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實踐性,轉變了教學理念,從做好一個授課型的老師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老師。
(2)、優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效率。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踐操作,我初步摸索出一套關於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有效的滲透閱讀方法和技巧,解決了學生閱讀中存在的困惑,有效的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帶動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數和質量明顯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語文成績呈上升趨勢。
(3)、促進了學校的教研工作。
通過課題研究不僅促進了我教學理念的轉變,使課堂教學的面貌大為改觀。而且經常與同事的交流,帶動了學校的教研工作,給學校教研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使學校的教研面貌煥然一新。
(二)、顯性成果:
1、學生方面:
(1)、中華經典誦讀中才華的精彩呈現。
為了促進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了中華經典誦讀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學生在參加活動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廣大博深,增強了自信。學校的朗誦《中華少年》獲得鎮教育辦學生組的一等獎,獲得縣中華經典誦讀二等獎。
(2)、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
本著「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讓學生養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同時通過對優秀讀書筆記的展示,幫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和爭勝心,在我校涌現了不少優秀的讀書筆記,使學生的作文水平穩步提高。
(3)、優秀作文投稿
學生的優秀作文被推薦到各類的作文大賽中,其中劉佳傑、周文穎兩位同學在書信大賽中榮獲二等獎,王欣、魏亞傑兩位同學的作文獲得了三等獎。
(4)、讀書小報的製作。
為了保持學生讀書的熱情,各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最顯著的就是四、五年級讀書小報的製作,小報的內容豐富,有讀書感悟、讀書名言、優秀文章等。同時,優秀的作品在全校展覽,既樹立了榜樣,表揚了優秀學生,又激發了其他同學的爭勝心。
2教師方面
(1)初步形成了適合我校學生閱讀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
(2)在教研組的活動中,我通過多種途徑亮出自己課題研究的成果,多次開設課題研究課,「立靶子,樹典型」,不怕犯錯,大膽實踐,請同仁們批評指正,以促進課題研究的開展。我的三節語文課分別以公開課的形式,在教研組內交流、研討。我講授的《燈祭》在縣優質課評比中,受到了同行們的好評。
(3)課題研究離不開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的有效反思,只有通過反思才能對自己的教學有更深層次的領悟,更好的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和水平。在每次的研究課活動後,我都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的得失進行深刻的反思,並將這種反思用教學後記、教學感悟等一些有效方式記錄下來,及時進行搜集和整理,形成教育教學論文。一年多來,我聽課後、上課後的反思撰寫了十多篇;編制教學課例、案例三個;教育故事三篇;撰寫教學論文兩篇。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在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也遇到了如下的問題:
1、閱讀的依賴性。學生讀書開始只是為了應付老師,沒有形成習慣。更談不上興趣,讀書不認真,敷衍。
2、教給了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多數學生還是依照自己的方式去閱讀,對老師的好辦法置之不理。
3、閱讀的膚淺性。對於讀書筆記,學生摘抄的多,感悟的少。小部分學生只讀不寫,讀起來也走馬觀花,粗略閱讀,起不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作用。對於摘抄的好詞好句,只是摘抄下來就完事了,不會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4、閱讀的單一性、片面性。對於書籍的閱讀,內容沒有選擇性,沒有目的性,不知道自己該讀什麼樣的書,不知道讀什麼樣的書好,只是讀自己喜歡的漫畫書或者一些偵探書、武打小說,書的類型過於單一,對於文學書籍和有教育意義的書讀之甚少,造成閱讀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5、缺乏交流,缺乏探討。學生讀書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各讀各的書,對書的內容不交流,不探討。不僅不和家長交流也不和同學交流。
6、讀書沒有持久性。有的學生對於讀書,剛開始特別的有新鮮感,過了一段時間,課外書籍就扔到了一邊,看也不看一眼。
對於在閱讀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採取了如下的應對措施:
1、有計劃的閱讀。各老師針對本班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學生的自身情況,制訂了本班的閱讀計劃,同時創建了班級圖書角,定期開放學校圖書館。在開始階段由老師布置閱讀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讀,當學生愛上了閱讀,再有學生自己選擇閱讀。
2、閱讀時間巧安排。各班每周都有閱讀課。在課上,老師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科學閱讀。每天早、午飯後有定時閱讀時間。雙周周四下午學校的圖書館向學生開放。
3、閱讀的持久性。為了讓學生長久保持閱讀的新鮮感和激情,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時時感覺到閱讀的魅力。比如:閱讀心得交流,讀書手抄報,詩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讀書徵文等。
4、書籍的選擇。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有益的書籍,讓學生閱讀,避免讀書的盲目性,使讀書成為一種習慣。
5、閱讀方法的指導。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並有專門的閱讀指導課,幫助學生獲得科學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同時,讓閱讀能力強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成功經驗,讓學生借鑒,互相促進。
6、閱讀方式的選擇。閱讀的單一性也是學生閱讀興趣缺失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閱讀方式上,可以採取小組合作讀,在讀中交流、探討;可以採取親子讀,讓父母和學生一起讀,在讀中感受家的溫馨;可以採取自薦讀,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好書,鼓勵其他學生讀……讓學生時常感到耳目一新,天天有新奇,天天有閱讀的興趣。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