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有效朗讀課題階段計劃

有效朗讀課題階段計劃

發布時間: 2021-03-18 04:12:53

⑴ 小學語文閱讀課題階段計劃要研究什麼內容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課題研究工作計劃
上傳: 胡玉保 更新時間:2012-5-30 10:15:38
一、課題組研究的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 一----六年級學生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課題將圍繞《語文課程標准》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二、研究目標
通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組織策略、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診斷方法的研究,著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和有效性,構建和諧、高效的語文課堂,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1、制訂計劃
因本期我校開始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性高段的研究,因此,特別召集課題組成員,制定本學期的課題研究計劃,確定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討論課題組活動形式。向課題組教師提出明確的工作要求、規定每學期應完成的研究任務,扎扎實實的做好課題的研究工作。
2、加強組織建設,落實課題研究的常規工作。
本課題組工作力將開展出自己的特色。本期,將注重落實課題組的常規工作,對老師們上交的各類資料登記考核,以保證課題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3、以「扎實、成效」為核心價值觀,拓展課題組成員發展的空間。
著實提高老師們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4、把課題研究工作與其它教學研究有機結合。實現校本培訓、校內教研、集體備課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
5、立足課堂,扎實研究。
課題研究要基於課堂,立足於課堂。認真學習閱讀課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驗證、完善。爭取提煉出更有實效的課堂教學操作策略。本學期將開展課堂專題研討課一次,並爭取鎮教研室成員對課進行指導與點評。
四、工作安排:
根據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本課題研究分為三個階段前進。
第一階段:課題准備階段(2009、9—2009、10)
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小組成員本校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交流,思考課題研究的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布置研究工作,明確分工,下達研究計劃。
第二階段:行動研究階段:(2009、11--2010、3)
1.根據前期的課堂調研與分析,各年級根據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問題,根據「有效、優化」的原則,確立一個行動研究突破口,即優化學生課堂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主打做法(優化策略)。
2.根據確立的優化策略,開展課堂教學行動研究。
3.定期開展課題研究的研討活動,對學生課堂學習的情況作定性與定量的分析,作好階段性總結,並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與發展,作出相應的研究調整與改進。各實驗老師嚴格按計劃操作,以隨筆的方式及時記錄實驗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績。每學期舉行一次專題研討會和兩次研究課匯報活動。
4.撰寫課題中期報告,邀請有關專家作中期評估。
階段成果預計有教學隨筆、研究日誌、專題論文、調查問卷等
第三階段:總結結題階段(2010、4--2010、5)
1.對課題研究和開展的工作進行系統反思,整理和升華。
2.寫出研究總結報告。
3.理課題研究期間各位成員在實驗中取得的原始資料和相關成果(如獲獎的論文、教案、課件、觀摩課、評優課和競賽課的獲獎證書和資料等),接受專家評估。請上級課題主管部門進行課題成果鑒定。
階段成果預計有實驗報告和工作報告等

⑵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朗讀能力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1 早讀五分鍾,讀經典(課後作業:背誦)
2 每周班級小組PK
3 每月小組代表PK
4 期中年級各班代表PK
5 期末學校經典誦讀大賽
6 經典我知道 默寫大賽
目的:一是提高學生誦讀經典意識;二是在每一次的讀中指導學生朗讀技巧;三是在每一次的PK中,讓學生學會學習,取長補短,真正提高朗讀水平;四是背誦積累中體會經典的魅力。

⑶ 關於小學生朗讀訓練的微型課題計劃

朗讀是重要的閱讀基本功,語文課堂上一定要有琅琅的讀書聲。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就必須加強朗讀的訓練。「讀」與「朗讀」有很大的區別,「朗讀」是必須做到有感情地讀。小學低年級以識字為主,到了中、高年級才以閱讀為主。我覺得培養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應從識字階段開始抓。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呢?我認為應該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把文章讀通
這在朗讀訓練中是一個重要環節,它是朗讀的基礎。把文章讀通,換句話說就是把文章里的文字內容讀對,做到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這也是我經常對學生們講的初讀課文要「三不」。因為文章所包含的感情、表達的思想都埋伏在字里行間,作者的譴詞造句,甚至一個小小的「的」字都容不行讀者隨意改動,所以,拿到一篇文章,必須要求學生首先把它讀對,在此基礎上再練習把文章讀得流暢,不結結巴巴,做到這一點,也就算是「會讀了」。
由於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不同,完成這一環節也應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講,識字量很少,遠遠不能滿足讀通一篇小文章的需要,教師應主動,在課堂上多范讀、多領讀。到了中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教師可帶領學生一起掃除讀中的「攔路虎」,然後放開手一遍遍練習,直到一氣呵成。

小學生處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初級階段,由於知識面窄,識字量有限,朗讀訓練較之中、高年級更為困難,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首先要正確地讀。在正確讀的基礎上要求流利地讀。再從流利地讀到有感情地讀,因此,抓好一年級朗讀訓練,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首先,要突出一個「准」字,扎扎實實地打好朗讀基礎。培育認真讀書的習慣,首先得從「讀准」抓起。所謂「准」,就是要求學生音準,不任意添字掉字,特別注意不可拖長尾韻。為了真正做到讀准,一定的齊讀是必要的,但更應注意學生的獨立朗讀培養,反復訓練,力爭做到「字字咬真、字字咬准」。從嚴要求,持之以恆,為今後提高朗讀能力打好基礎。

其次,要抓好「標點、句子結構、關鍵詞語」三個環節,注意朗讀的節奏與重音。在讀準的同時,要求學生養成邊讀邊看標點的習慣。根據標點的不同作用,讀出合理的停頓。這就必須指點學生分清每一句話的標點,掌握好停頓。逐步地讓學生建立起初步句子概念。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的結構,每句話總可以分為若干短語,它們之間又可讀出短暫的停頓,這就是所謂讀的節奏,如「小白兔彎著腰在山坡上割草」一句,教師可以設問:1、小白兔干什麼?2、在什麼地方?3、怎樣割草?就可以引出幾個部分,讀出節奏。

教師可以通過找關鍵詞語,指導學生讀出邏輯重音,如「夜很深了,周總理還在燈下緊張地工作」,在這句話里,「很深」、「還」、「緊張」是關鍵詞語,表達句子的內容重點,突出了周總理忘我工作精神,因此,要用重音讀出來。

第三、通過啟發想像,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讀准文章的語調,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朗讀質量,就必須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有感情地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為前提。低年級學生理解事物較為直觀,抽象思維較弱,但是可以藉助圖畫,通過啟發學生清晰的想像課文中描寫的情節和形象,讓學生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讀出自然的合適的語調。如讀《我們的老師》一課,教師可以抓住「一雙雙眼睛望著老師」、「每個同學都十分專心地聽著」這兩句,讓學生想像同學們聽課的神態及心理活動,體會文章中表達熱愛老師、歌頌老師的思想感情,最後能正確地讀出:「老師啊,您真是我們的好老師!」一句的語調來,達到感情的自然流露。

總之,從培養學生的良好的朗讀習慣入手,扎扎實實地加強朗讀基本功的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是提高低年級朗讀水平的必要條件。

⑷ 古詩詞誦讀課題主要有哪些階段性成果

1、課堂引詩文
在課題實施中,我們提出了「讓古詩文走進課堂」與「新課改同行」的要求。老師們課堂教學中教會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感悟詩文的內涵,並引導學生圍繞課堂學習的內容,去搜集與之相關的古詩文。如學習《示兒》這首詩,引導學生讀《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生很快就領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學習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古詩時,同學們很快會誦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盡一杯灑,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等送別詩句。當我們教學到感謝母親的恩情時,同學們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遊子吟》和《三字經》中的「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感悟母親的偉大,反哺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教學案例真是舉不勝舉。學生百讀不厭,回味無窮。學校還根據我們的校園實際情況,編寫了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讀本》,其中的古詩文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們愛不釋手,他們主動到唐詩、宋詞、《論語》、《千字文》、《弟子規》等書籍中去搜集相關內容,探究其中的含義,在教學對對子的時候,全校師生根據《笠翁對韻》的書籍,將小學階段有關對對子的內容一誦到底,用以「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等名句引領學生誦讀《笠翁對韻》。
2、活動誦詩文
一是開展「每天一誦讀」、「每周一詩」、「每月一主題」活動。各班都精選《好詩伴我成長》一書中的名句、名篇,在黑板開辟一塊「古詩文天地」專欄,每天抄一句名言,或一首古詩,利用晨會、大課間和上課的前兩分鍾讓學生讀背。每天保證10-20分鍾的誦讀時間。在理念上,我們提倡「休閑誦讀」,不強加「任務」,不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快樂地閱讀、背誦古詩文。

⑸ 如何讓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主旋律課題研究計劃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在閱讀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已成為當前小語教改中眾人注目的焦點,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卻發現這些現象:不少讀的不錯的同學在課堂上不願舉手讀書,有的同學在眾人面前讀書時面紅耳赤,聲音放不開,還有的同學讀書時東張西望,有口無心.凡此種種,都說明學生對朗讀缺乏興趣,實踐證明,通過多種有效形式,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x0d一、多種形式的比較朗讀.在學生精讀理解時我運用多種形式的比較朗讀.\x0d1.調換字詞,進行比較朗讀.針對具體課文內容中某些重點詞的理解,用換近義詞的方法進行比較朗讀.如《蜘蛛》一文中有兩節分別描寫蜘蛛捉飛蛾和蜘蛛被細腰蜂捉住的內容,其中有兩個動詞用得令人叫絕:「一個飛蛾投到網里了.」在理解此句「投」字的含義時,我讓學生把「投」換成「落」「掉」進行比較朗讀,學生在這一換一讀中,很快理解了這個「投」字恰如其分地寫出了飛蛾是無意中自投羅網的.還有一句話:「有一回,一隻細腰蜂悄悄地飛來,振動著翅膀向網上撞.」這個「撞」字與「投」的含義則大相徑庭,它生動貼切地寫出了細腰蜂可不是無意地自討苦吃,而是為了活捉蜘蛛故意設下的妙計.為了讓學生能落理解到這層意思,我便讓他們把「撞」換成「投」「碰」等詞進行比較朗讀,學生興趣盎然,並很快在比較中理解到了細腰蜂重撞蜘蛛網的良苦用心,改成其他詞效果會差一大截.這樣,學生不但在朗讀時注意了這幾個詞的語氣重音,體會到作者譴詞的精煉,更重要的培養了語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領悟能力.\x0d2.改變句型進行比較朗讀. 課文中總有一些類型比較特別的句子,如感嘆句.反問句.祈使句等,對這些句子改變句型進行比較朗讀,既能使學生讀出這些句子的特點又有助於他們領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只要第三層》中建築師說:「不造下面的兩層,怎麼造第三層呢?」我讓學生把它改成陳述句,「不先造好下面的兩層,不能造第三層.」學生通過比較朗讀,從建築師反問的話語里感悟出前一句更能襯托出富翁的愚蠢.\x0d二、如身臨其境的配樂朗讀.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小語課文類型不一,倘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容,選擇與各自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導朗讀《大海》一文時,課前我就先錄下了海水拍打礁岸的海浪聲,海歐在海面上的叫聲,音樂一起就使人置身於浩瀚無邊的海邊,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在朗讀「大海,大海,像只搖籃.」這句話時讀得又輕又慢,就像小寶寶在搖籃里恬靜地入睡了,而讀「大海,大海,多大多寬!」這一句話時,把大海那種磅礴的氣勢通過自己的聲音表現了出來.\x0d三、有感染力的分角色朗讀.教學生讀一篇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將無聲的文字元號,由視覺到思維經過理解加工轉換成有聲語言來再現故事情節,描繪景物,塑造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不但能集中學生注意力,還能在活躍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如:《狼和小羊》一文中有兩個角色:狼.小羊,在指導朗讀時,我分為兩步,首先是分角色朗讀前的鋪墊,在分析課文時,讓學生歸納出狼和小羊的個性,狼——狡猾.兇殘.驕橫.蠻不講理;小羊——溫和.善良.軟弱.楚楚可憐.在返回到課文中和具體內容一一對應,這一層次的鋪設,在學生腦海中打下了兩個角色各具什麼性格的深刻烙印,然後便進行分角色朗讀,先根據狼和小羊的個性揣摩出讀兩者的話應用的語氣.語調,並自己選擇好感興趣的角色進行朗讀,學生朗讀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從實質上心領神會地讀出了對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x0d四、創設情境的想像朗讀.情境的創設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於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想像,同時更有利於促使學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時,創設一定的情境,把學生一下子帶到課文的情境中,再啟迪想像,不僅能激起學生愉悅的情緒,還有利於引導學生准確把握文章深層的含義.如《雨點》這一課,在指導學生朗讀「雨點落進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這句話時,我問:你有沒有散過步,散步時是什麼心情,全身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很快說出了:我散步時很高興,散步時很舒服.有了這種基礎,學生便很容易得出:這句話應該讀得舒緩些.\x0d五、生動傳神的表演朗讀.低年級學生有很強的自我表現欲,在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這樣,不僅可以使他們進入角色,表演一下課文中的內容,加深對課文的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在教學《做什麼事最快樂》時,我布置了相關場景,讓學生戴上頭飾進行表演,小青蛙在問啄木鳥、水牛、蜜蜂、青蛙媽媽的過程中,明白了為別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最快樂,學生邊演邊說,再現了課文中的情景,同時在表演中又摻入了自己的言行,這樣,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不但豐富了想像,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讀水平,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生邊讀邊演,不知不覺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人人做演員,個個都參與,學生們通過表演朗讀讀出了語感,又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受到了美的陶冶.\x0d總之,沒有琅琅書聲的課堂是沉悶的課堂,沒有教學生讀好課文的語文課是失敗的課,讀必須貫穿於語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正是強調讀的重要性.因此,給朗讀以時間上的保證,使朗讀成為語文課堂的「熱點」,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讀質量.

⑹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課題中期評估報告

朗讀在小學各個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就應該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從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則很值得探討。(本文就這一問題,談一點淺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朗讀能力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特級教學孫雙金也曾指出:書聲琅琅應當成為一堂好課的首要特徵。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那麼,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現結合個人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注重課堂氣氛的渲染提倡開放性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必須入情入境。葉聖陶曾說: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朗讀教學十分注重創設情境,把文字元號變成活生生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由一個旁觀者變為一個當局者,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准備。在這種情境下,有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如教學課文<<兩只鳥蛋>>,我准備了幾個鵪鶉鳥蛋,讓其孩子觀察外觀形狀並親手觸摸,通過觀察觸摸,孩子們知道了鳥蛋是圓圓的,滑滑的,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在愉悅中積極朗讀,都朗讀出了鳥蛋的可愛,感情色彩非常到位.
二、分角色表演朗讀,藉助人物動作、對話感悟理解課文。
分角色表演朗讀能激發孩子們的朗讀興趣,通過進入角色,使他們把心中的情與文中的人和事融為一體,讀出各種人物的喜怒、凶善,讀者繪聲繪色,聽者身臨其境。如教學課文《坐井觀天》一課,我讓孩子分角色充當小青蛙和小鳥,進行對話交流,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扮演小青蛙的同學讀出了無知、愚蠢的語氣;而小鳥則讀出了講道理、笑小青蛙無知和著急的語氣。同學們被小動物們的話語感染著,當同學們讀到我口渴了,飛了一百多里,下來找點水喝和天無邊無際時,孩子們用手比劃著天那麼大,班裡同學們感受到天是特別的大,都伸出了舌頭。當同學讀到我天天坐在井裡,一抬頭就看見天,天不過井口那麼大,我不會錯的。大家都為小青蛙感到無知而可笑。最後扮演小青蛙的那個同學聽了小鳥的話還跳了出來,他的舉動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同學們也紛紛舉手,爭先恐後上來表演朗讀。可見分角色表演朗讀不僅能激發同學們朗讀的興趣,也能收到教師講解所達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
低年級的學生模仿能力強,藉助兒童的這一優點,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低年級學生學習朗讀是學習語文的開始階段,他們年幼無知,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讀對兒童來說很難,這樣就需要教師正確、耐心地去指導、范讀,教給他們讀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朗讀能力,為他們到高年級時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用普通話范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分清平翹舌、多音字及變調、輕音、兒化音;其次,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停頓,讓孩子們在教師的范讀中體會到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停頓方法。例如,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時,有的句子比較長,教師在范讀中就要有意識地朗讀出詞與詞之間的自然停頓。如,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時間長了,學生很快就會掌握朗讀停頓的方法,正確地朗讀。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要讀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形態,千姿百態的自然景色。如在教學《老師帶領我們找春天》一課時,讀到我們又來到果園里,有的桃樹已經開出粉紅色的小花,微風吹來,飄著一股清香……這篇文章字里行間充滿了贊美的情感。通過老師繪聲給色的范讀,學生就會被帶入春天美妙的情境之中去,從而達到了指導朗讀與理解課文的目的。教《紙船和風箏》時,先讓學生聽老師配樂范讀,邊聽邊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傷心情感。學生對文章的悲傷的感情基調有了點滴認識後,再讓學生對照朗讀,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課文情境進行朗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教學中,教師應明確,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
四、挖掘重點字詞,讀出真情實感。
良好的課堂氣氛僅僅是激發學生朗讀願望的外在條件,只有學生自己想讀,有情想表才能讀出真情實感,體會課文中語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學生讀好課文的內在動力。如《窗前的氣球》一文,課文講述了科利亞因得傳染病不能外出,沒有了朋友的陪伴,感到孤單,無奈,感到這樣的生活真沒意思。我首先讓孩子進入情境,假如你得了傳染病,沒有了朋友的陪伴玩耍,你心情會如何?你的心裡會想些什麼?讓孩子們充分體會感受後,我又讓孩子們抓住重點字詞來朗讀,如靜靜的躺在床上-----靜靜;獃獃的望著窗戶----獃獃地抓住這些重點字詞朗讀,孩子們讀得那麼的傷心,孤單,無奈,有幾個孩子還哭了。此時,他們不知不覺自覺地把自己的體驗融入了朗讀,讀得動情而真實。挖掘重點字詞,體會語言文字的精妙,使孩子體會到文中的情感,或激昂、或悲壯、或含蓄……只有他們准確地把握了文字中情感的變化,融自己的理解於朗讀,才能讀出真情實感。
五、多種朗讀形式的運用,訓練朗讀技巧。
為能准確指導學生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感情,促進學生的朗讀訓練,教師可預設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課堂朗讀的方法愈多,學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練習,朗讀水平亦就更高。
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憾。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如《北京》一課,前四個自然段都是介紹了北京的美麗,最後一個自然段是總結課文。北京真美啊!我們愛北京,我們愛北京的首都!齊讀則表達出了學生贊美北京、熱愛北京的心聲。
默讀,有助於學生的思考。
……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只要我們教師能夠正確認識朗讀教學,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科學地進行朗讀教學,使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並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⑺ 十三五課題經典誦讀階段性總結

2016年上半年,我校承擔了「十三五」教育研究項目、「校本培訓與班主任素質發展」的研究工作,並申請了項目的設立。經過一年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報告如下:第一,研究的意義和目的:背景的話題。
(一)黨和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2004年,中國共產黨國務院發表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它明確指出:「我們要完善學校的班主任制度,重視班主任的工作,選擇思想素質和經營用水。」優秀、敬業精神強的教師是班主任。2006年,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從戰略的高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它明確要求進一步加強建設類中小學教師在新形勢下,並使新的和重要部署,和更清楚地指出: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所有教師都要努力承擔教育工作的情況下,班主任的責任更重,要求更高。2009年,制定了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制度。通過對班主任的選拔與調整、待遇與權力、工作與質量、職業道德和職業道德的培養,形成了考核指標體系,並制定了規范性文件,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班主任的工作水平。(2)目前我國正處於市場經濟轉型時期。
具體的你可以去 網路文庫 里邊買!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