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教目標

科學教目標

發布時間: 2021-03-18 03:42:49

❶ 中國的科學教育目標是什麼

中國的科學教育目標,是隨著時代發展而演變的
21世紀中國的科學教育目標是:"科教興國"戰略下"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❷ 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2013-08-20 by 皮蛋老師) 科學課(及相關實驗和手工)占據覃山學校一半的分量。這門課程開展的好壞對學生的影響至關重要,我不得不再三詢問自己「這門課程,我們學校的方向和目標是什麼?」 不釐清這個問題,那就是糊里糊塗;釐清了這個問題,但沒有把握住卻因各種原因不斷偏離目標方向,後果仍是一樣。也就是說,不僅需要弄清方向,而且還要不斷反思自己每一天的實踐是否偏離了方向。 對科學課程目標的認識也是一個自己不斷反思進步的過程,就目前而言,我認為科學課的教學目標是: 一、能力與方法 . 學生善於通過觀察事物,自己獨立提出具有探索意義的問題。 . 學生善於對自己的問題大膽地提出自己的預測。 . 學生勇於通過「動手做」來檢驗自己的預測。 . 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驗進行歸納和總結,形成自己的模型。 . 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形成的模型進行預測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模型。 (以上的目標是做科學本身所需要的習慣) 二、觀念與個性 . 學生要形成這樣的觀念「眼見並不一定為實,眼不能見並不一定不存在」。 . 學生養成不人雲亦雲,而是有通過自己的「動手做和思考」檢視之的習慣。 . 學生要養成有像科學家那樣考慮所有變數地全面多角度看問題的習慣。 . 探索問題必須會遇到不斷的挫折,錘煉學生的意志,鍛煉學生的毅力。 . 培養學生熱愛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三、知識 . 掌握一定的科學概念。 . 能夠閱讀科普讀物。 我一直把目標只是作為一個努力的方向來看,而不是一定非得達到它,畢竟它是一個理想的狀態描述;目標也是一個指導性原則,教學的思路。

❸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有哪三個方面

科學教育目標可以分為促進人發展的目標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前者是科學教育本體功能的體現,後者是科學教育外在職能的體現。隨著對科學本質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和全面,對科學價值的認識日益深刻,科學教育目標也不斷發展。
總的來看,科學教育育人目標與科學教育內涵的發展是一致的。從最初的注重知識、技能到關注方法與過程,到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關系、把握科學本質。科學教育育人目標的重心在發生著搖擺和震盪,並不斷尋找著平衡與融合,這種平衡與融合集中反映在當代‌「科學素養‌」理念的提出與發展,也表現在我國新課程標准中提出的科學知識與技能、科學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全面科學教育目標。
科學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培養科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我國提出的‌「科教興國‌」就是一個典型例證。科學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目標也是隨著社會實踐和對科學本質的逐漸認識而發展的,是一個不斷反省與進步的過程。這種反思與進步表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人們最初把科學技術作為一種滿足人類社會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整個社會崇尚科學知識,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成為近現代科學教育的旗幟。後來人們逐漸發現了科學技術帶來的負面效應,提出了‌「科學技術是柄雙刃劍‌」,到現在開始重新思考科學給人類帶來的變化,基於尊重自然、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觀‌」。
其次,表現在從只把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物質文明的手段,神化科學,造成信仰危機、拜金主義,到批判科學主義,挖掘科學中的人文精神,再到提倡科學教育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的發展過程。
再次,表現在從面向少數人的精英科學教育,到科學為大眾的教育,再到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結合的發展趨勢。
最後,表現在科學文化領域,從近現代西方科學文化傳統的霸權,到後現代主義對近現代科學的批判,再到多元科學文化教育的理念。

❹ 幼兒科學教育目標

幼兒科學教育包目標?

❺ 小學科學教學目標是什麼

(3—6)年科學課程標准
一、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與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的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分目標: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相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應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❻ 如何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目標是指通過有計劃的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活動所要實現的教學成果,它是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關鍵。然而,目前相當一部分科學教師對教學目標的作用與如何制定有效教學目標,還缺乏足夠的認識

❼ 什麼是目標 科學教育目標

①素質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成功的人格,人格養成專家葉長強先生,因興趣使然結識眾多海內外文化大家、儒釋道等百家要人、社會精英人士及名人騷客。浸淫於浩若煙波的中華文化中,總結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補了國內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對往聖先賢人格發展的總結與提升,以人體結構為模型,將全息人格分為道、德、知行、時間、契約、行為、結果、情感、抉擇九個部分,以生命進化為前提,在外和內諧的格局內呈螺旋狀平衡向道接近成長模型。 ②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在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產生過較大影響。這一模式在今天已暴露出某些不足。(1)「先確定目的然後確定手段」的做法,在課程設計中未必可行,不應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開。(2)忽視了在一定情況下進行點滴改進的必要性,同時也忽視了課程內容的多樣性,以及教師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隨機處理的必要性。(3)像理解力、鑒賞力等重要的教育結果,是難以測量和清楚地觀察到的。有鑒於此,有學者提出另外的觀點,認為學習活動是師生間、學生間、學生與教材間以及學生與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在每一個學習者的學習活動中充滿著偶發的、不可預知的因素,因此,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在教育活動開始前就對學習結果作出明確規定,而應在教育活動進行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目標,並不斷修正目標,使之隨時適應新的情況。簡言之:既不應有預先統一的目標,也不應有恆定不變的目標,應當為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 素質教育的重要職能是發展人的個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潛能都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