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城鎮體系課題
⑴ 宋林飛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項目
1、國家社科基金「七五」項目:《社會風險早期警報研究》;
2、江蘇省社科基金「七五」項目:《先富起來的少數人研究》;
3、國家教委社科基金「八五」項目:《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4、國家社科基金「九五」重點項目:《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突出社會問題與預警研究》;
5、江蘇省社科基金「九五」規劃重大招標課題:《江蘇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近中期對策》;
6、南京市政府項目:南京市城鎮體系與規劃研究;
7、江蘇省社科基金「十五」重點工程課題:《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城市化》;
8、南京大學「985」重大工程項目:《社會風險與保障研究基地》;
9、南京市政府項目:南京市機關行風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10、江蘇省「十五」規劃課題:江蘇省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與城鎮化對策研究,2001
11、江蘇省委省政府委託課題:加快江蘇旅遊業發展對策研究,2002
12、江蘇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富民強省實踐程度的評估,2003
13、江蘇省委省政府委託課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區域性對策研究,2003
⑵ 下列不屬於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內容的是( )
正確答案:A
解析: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核心內容是:(1)制訂全省城鎮化和城鎮發展戰略;(2)確定區域城鎮發展用地規模的控制目標;(3)協調和部署影響省域城鎮化和城市發展韻全局性和整體性事項;(4)確定鄉村地區非農產業布局和居民點建設的原則;(5)確定區域開發管制區劃;(6)制定相應的調控政策(產業、稅收、金融、土地開發等)和措施。
⑶ 城鎮體系有哪些規劃目標和影響因素
城鎮體系規劃目標是通過合理組織體系內各城鎮之間、(考試大)城鎮與體系之間以及體系與其外部環境之間的各種經濟、社會等方面的相互聯系,運用現代系統理論與方法探究整個體系的整體效益。
宏觀與微觀影響因素、結構與功能影響因素、物質與非物質影響因素、自然與人為影響因素。
城鎮體系發展機制:城鎮體系在其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集聚與輻射作用無不發揮著關鍵的功能,並成為城鎮體系發展變化的機制所在。即城鎮發展過程中,體現了城市核心增長和城市離心增長。
⑷ 城鎮體系分形研究用的是什麼軟體回歸模擬和點對都是怎麼算出來的呢新手求指教啊!
不用什麼軟體,最多藉助一下EXCEL計算數據和繪制函數圖象.
你可以認真看一下權威的論文,就明白了。
推薦文章:
陳濤,劉繼生.城市體系分形特徵的初步研究
陳濤.城鎮體系隨機聚集的分形研究
劉繼生,陳濤.城鎮體系空間結構的分形維數及其測算方法
⑸ 株洲市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突出重點乘勢而上致力推動科學跨越
(一)突出「兩型」建設,推進綜合配套改革
推動「兩型」改革率先突破。發揮「兩型」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權利,全面推進各項改革。重點推動城鄉統籌改革,促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同城化、社會管理社區化、土地利用集約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積極探索解決城鄉二元結構所帶來的社會問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推進土地經營制度改革,統籌全市土地儲備和經營,調控土地供應閘門,探索建立農村宅基地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地票交易制度,為加快城市化步伐和農民增收拓展新的空間。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整合政府資源,按照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的市場運營理念,打造推動城市和園區建設以及產業發展的航母,使之成為市場主體,防範財政風險。啟動城區建設體制改革,適度下放城區建設權,理順責權利關系,形成多元投入、兩級分擔、社會共建、全民參與的城市建設格局。
推動示範區建設率先作為。雲龍示範區要按照「生態城、文化城、科教城、旅遊城」的定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雲峰湖國際度假區和職教城的建設步伐,早日形成示範效果。清水塘循環經濟工業區要迅速啟動軌道交通千億產業園、國際環保工業園、物流園的建設,加大銅塘灣港區、工業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顯現循環經濟效應,讓老工業區煥發新的生機。天易示範區要發揮國家高新區的聚焦、輻射和帶動作用,加快構建「兩型」產業體系,發展電動汽車、風電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要加快栗雨工業園中央商務區、湘水灣生態公園、神農城、武廣新城和新馬片區的建設,打造城市精品。
推動環境治理率先見效。以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為契機,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加強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抓住湘江列入國家重點流域治理的重大機遇,加強「一江四港」綜合治理。推進清水塘地區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加快34.41平方公里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態修復和綜合利用,切實改變清水塘地區的面貌。推進城鎮、農村治污工作,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 幫扶企業發展。推進「5115」工程,支持南車株機公司、南車時代、中鐵軌道等企業做大做強,打造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千億產業集群;支持北汽控股迅速達產,規劃汽車千億產業集群。支持株冶集團、株硬集團、千金葯業、智成化工等企業加快裂變,引導企業產品終端化、經營多元化、銷售規模化、產業園區化,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和兼並重組,將中小企業納入產業集群內分工協作體系。啟動總部經濟基地建設,逐步形成梯次跟進、大小並舉的企業發展格局。鼓勵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指導旗濱集團、天橋起重、唐人神等一批企業上市。構建中小企業信息和決策服務平台,做好企業市場引導和信息服務。促進政銀企交流對接,搭建中小企業擔保、同行業互保、信貸風險補償、信貸應急平台,營造誠信金融環境,最大限度發揮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作用。
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結構。堅持「定好一個產業、做好一個規劃、組建一套班子、培養一批人才、制定一套政策、整合一批資源」產業培育模式,落實「6+1+4」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升軌道交通裝備製造、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服飾加工貿易、醫葯食品、陶瓷等六個傳統產業,培育物流產業,壯大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天和電子信息四大新興產業,加快建成「四城兩基地」,即電力機車城、汽車城、航空城、服飾城和國家有色金屬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基地。壯大民營經濟。出台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推進民營經濟規模化、產業化、外向化。推進市屬企業改革,鼓勵民間資本介入。創造鼓勵創業的良好環境,培育本土民營企業家。提升第三產業。從體制機制上研究蘆淞服飾市場群提質改造的實施方案,全面提高市場群品位。實質性啟動銅塘灣港區、國際物流園、蘆淞服飾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爭取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扶持大型商業超市連鎖經營,完善市場體系。加強房地產市場引導調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鼓勵發展信息咨詢、移動電子商務、服務外包、創意設計等新型服務業。
抓好園區攻堅。堅持突出特色、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明確園區功能定位,優化園區布局,防止無序競爭。完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增強園區承載功能,引導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向園區集中,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向園區集聚。制定園區扶持政策和園區空間規劃,重點建設軌道交通千億產業園、風電產業園、汽車零部件加工園區、金山工業園二期、航空產業園、釉下五彩陶瓷創意產業園和服飾產業園。
著力擴大內需。加快項目建設,以項目帶動投資,跟蹤落實核電、中航發動機、山特維克、旗濱光伏玻璃、北大方正、黃海汽車等一批重大項目,抓好南車時代百億工程、風電產業園、煤電一體化、北汽轎車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主動對接央企和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開展以商招商、上門招商、節會招商,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擴大對外交流,積極參與上海「世博會」等經貿招商活動。落實國家促進消費的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做好家電、汽摩下鄉工作。切實增強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消費能力,不斷優化消費環境。保持政策連續性,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要,引導消費結構升級,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促進旅遊升溫。發揮炎帝文化、工業文化、紅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優勢,整合旅遊資源,加快建設雲峰湖國際度假區,綜合開發炎帝陵、神農谷、雲陽山、酒埠江、荷塘月色、大京等重點景區,完善旅遊服務設施。引進知名旅遊開發企業,組建旅遊集團公司,加強旅遊景點營銷宣傳,推動旅遊市場持續升溫。搶抓武廣高鐵通車機遇,加強區域合作互動,打響旅遊品牌,提高旅遊知名度,將株洲打造成粵湘鄂三省遊客周末休閑的重要基地。 高水平規劃城市。強化規劃前瞻性、操作性和權威性,努力實現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建設管理的全方位覆蓋、全過程式控制制。嚴格按照「兩型」社會要求,進一步搞好第七次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及專項規劃,完成天易示範區控制性詳規和一批重點建設區域、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編制。加強城鄉規劃統籌,構築中心城區、次中心城鎮、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鎮體系。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
高品位建設城市。按照「一體三極」戰略構想,向北加快雲龍示範區建設,向西加快武廣新城建設,向南加快楓溪新城建設,全面拓展城市骨架。建成湘江五橋、湘江風光帶河西城區段,拉通長江路,改造株醴路,加快東環北路等道路建設,啟動建設神農大道、泰山路延伸段等一批城區道路,著力優化路網結構。新建和整合一批公交首末站場,完善智能化交通系統,抓好城區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停車場所等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完善城市功能。實施舊城區改造提質,重點推進城中村、棚戶區改造,深入做好綠化、美化、亮化和數字化工作,尤其要著力提升城區的園林綠化水平,建設森林城市;完善功能分區和產業布局,城市四區各打造一條特色精品街,提升城市品位。堅持非均衡發展戰略,以點帶面,抓好縣城和重點鎮的提質擴容,扶持縣城建設發展。抓好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拓寬縣城開發建設投融資渠道,完善縣城基礎設施,不斷提高縣城首位度。
高標准管理城市。樹立「大城管」理念,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拓寬考核范圍,進一步完善運行市場化、管理網格化、作業精細化、考核標准化的城市管理體系。鞏固創衛成果,深入整治城郊結合部、鐵路進城沿線、農貿市場、小街小巷等薄弱部位環境衛生。深入推進城市創建工作,力爭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創建成功、環境保護模範城市指標基本達標,加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步伐。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開展衛生縣城、衛生村鎮、文明衛生單位創建活動。探索縣城管理體制改革,增強縣城發展活力。 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縣域經濟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步伐,實施新增糧食產能工程建設,開展糧食優質高產創建活動,確保糧食穩產增收。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綠化造林12.2萬畝,其中「城邊、路邊、水邊」造林4.45萬畝。完善區域農產品布局規劃,抓好106國道沿線優勢農業和現代都市農業兩大產業帶建設。壯大炎陵白鵝、攸縣麻鴨、茶陵烤煙和油茶等地方特色產業。以工業化的理念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重點扶持唐人神、好棒美等產值過億元的龍頭加工企業。按照依法、有償、自願的原則,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鼓勵發展各種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食品及種苗花卉生產基地。建設區域性農產品加工中心、農產品流通中心,加快城鄉農貿市場改造,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致力打造食品安全城市。
統籌城鄉基礎建設。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對接聯網、互通共享。全面完成長株高速、醴潭高速株洲東互通至雲田公路續建工程、醴潭高速芷線橋互通至淥口公路、省道S315龍下至攸縣、網朱公路株洲縣段建設,加快炎睦高速、炎陵分路口至縣城高速、泉南高速茶陵縣城至界化壠段、岳汝高速株洲段、國道106炎陵至槽里、省道S322炎陵至資興段、省道S211株洲段建設,做好株潭快速南環線株洲段、省道S313淥口至湘潭譚家山公路建設的前期工作。提前實施「十二五」規劃1000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加強農村地名標志設置工作。完成94座病險水庫治理,抓好洮水水庫建設掃尾和桐壩水電站建設,加快酒埠江、官莊、皮佳如、岩口大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開展洣水流域綜合治理,全面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水文、氣象防災減災設施建設。堅持基礎先行、基地示範、產業帶動、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重點建設雲田山莊、松西子、荷塘月色等新農村示範片,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統籌城鄉公共服務。公共財政和新增財力重點向農村傾斜。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等事業,完善農村困難群體生活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做好失地農民的即征即保工作,維護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加強技能培訓,讓更多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擴大農村社區建設試點范圍。 發展社會事業。重視自主創新,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中心環節,實現由「株洲製造」向「株洲創造」轉變,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企業創新的主導作用,建好國家軌道交通高分子材料中心,爭取建設風電設備檢驗檢測中心等一批研發中心和創新基地。以產學研結合為重點,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爭取一批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實施一批重點攻關項目,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促進專利產業化、產業鏈條化。利用城市提質的機遇,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創新創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深入推廣「人文智育、陽光體育、快樂德育」教育理念。加快職教城建設進度,努力將株洲打造成「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創新之都」。繼續實施「陽光體育」工程,新建8個塑膠運動場。設立「安健教育獎」,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氛圍。提質改造市博物館和檔案館,啟動炎帝神農藝術中心建設,繼續推進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建設。抓好河東體育場改造,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著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醫葯衛生體制改革,以重大疾病和職業病預防為重點,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整合醫療衛生資源,組建市中心醫院、三三一醫院和愷德醫療集團,啟動二醫院門診大樓建設。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試點,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效。搞好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與管理,強化計生利益導向機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切實維護殘疾人和婦女兒童權益,大力發展社會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會公益事業。全面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新聞出版、地方誌、檔案等各項工作。
完善保障體系。繼續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加大公益性就業崗位開發力度,全力解決困難群體就業問題。積極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努力使株洲成為要素集聚、功能配套的區域性創業中心,打造創業型城市。抓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扎實做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和醫療保險的城鄉統籌工作,實現城鎮從業人員社會保險全覆蓋,逐步健全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險制度。建立臨時生活困難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增強社會救助能力。
維護社會穩定。強化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實施「科技創安」、「社區創安」工程,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構建「平安株洲」。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價格調控,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健全新聞發布制度,提高處置突發事件和應對公共安全危機的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抓好安全生產、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建活動,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五連冠。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預備役工作。
⑹ 傳統城鎮體系理論的「三結構」不包括 A.地域空間結構 B.節點網路結構 C
選B.「三結構一網路」即城鎮體系的地域空間結構、等級規模結構、職能類型結構和網路系統組織。簡稱「三結構一網路」
⑺ 田明的承擔或參加的主要課題項目
25.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處,「十二五」期間北京市商務服務業發展目標、思路及措施研究,2010.1-2011.12,20萬。主持
24.北京市哲學與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流動人口社會融入及其與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系,2010.1-2011.12,8萬元。執行人
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東部地區流動人口融入不同城市的差異性研究,2010.1-2012.12,18萬。主持
22.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外相關法律及規劃翻譯匯編,2008.11.30-2009.4.1,11.5萬。主持
21.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二五」時期我國就業結構與城鎮化時空變化趨勢及對策,2008.12-2010.9,8萬。主持
20.北京市發改委,北京與周邊地區主體功能區區域協調發展研究,2008年9月-2009年5月。主持
19.中國社會科學基金,「基於演化視角的區域非均衡發展及協調對策研究」(批准號:07CJL028),2007年9月啟動,第二負責人。
18.UNDP與國家科技部聯合項目,「生物質能源綠色減貧政策研究」,2007年4月-2008年3月。
17.博士後基金,「進城農民工的就業、定居與可持續城市化的關系研究」,2007年3月啟動。(批准號:20060400127)。主持
16.國家商務部,「中越經貿合作五年發展規劃」,2007年8月—2008年5月。
15.天津市武清區政府,武清區產業布局規劃,2008年3月-2008年10月。
14.唐山市發改委,「唐山市曹妃甸產業發展規劃」,2007年5月-10月。
13.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重點研究項目,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2007年3月—2008年5月。
12.北京市西城區政府,「金融產業區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2006年9月—2007年10月。
11.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調研』專項課題,可持續城市化進程跟蹤研究」,2006年9月-2007年6月。
10.北京市文化局專項課題,「北京市居住區配套文化設施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研究」,2005年4月—2005年12月。
9.「浙江省寧波市土地利用規劃前期研究——北侖區」,主持,2005年8月-2006年4月
8.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高技術產業發展中的區域合理布局與產業集聚研究,2004年9月-2005年6月。
7.國家發改委專項課題,「中國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研究」,2003年6月-2003年12月。
6.國家發改委「十一五」規劃前期研究,「國家專項與行業規劃的理論與方法」,2003年3月-2003年12月。
5. 科技部技術創新專項課題,「沿海發達地區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與區域經濟發展」,2002年11月-2003年5月。
4.地方政府橫向課題,「黃驊港開發區臨港產業發展規劃」,2001年9月-2001年12月。
3.中國科學院區域開發前期研究課題,「台灣海峽兩岸地緣經濟整合與對策研究」,2001年6月-2002年12月。
2.浙江省橫向課題,「江山市市域城鎮體系規劃」,2000年5月-2000年12月。
1.地方政府橫向課題,「南京市縣域小城鎮發展研究及規劃」,1999年3月-1999年9月。
⑻ 下列不屬於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內容的是( ).
A
答案解析:
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核心內容是:(1)制訂全省城鎮化和城鎮發展戰略;(2)確定區域城鎮發展用地規模的控制目標;(3)協調和部署影響省域城鎮化和城市發展的全局性和整體性事項;(4)確定鄉村地區非農產業布局和居民點建設的原則;(5)確定區域開發管制區劃;(6)制定相應的調控政策(產業、稅收、金融、土地開發等)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