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生命科學文字

生命科學文字

發布時間: 2021-03-18 00:24:54

⑴ 生命科學涵蓋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生命科學概論這門課程主要學:生命科學的概念與研究內容、生命科學研究簡史、生命科學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生命倫理學)、生命科學基礎(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的基本現象、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物的多樣性、生物與環境)和現代生命科學(生命科學與現代生物技術、生命科學與農業科學、生命科學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與生物能源、生命科學與現代醫學、生命科學與葯物)等研究與開發,生命科學與海洋生物資源、生命科學與軍事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與生物晶元、生命組學與系統生物學。

⑵ 關於生命科學的論文

生命科學中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
沈顯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7)

摘 要:根據生命科學專業知識體系的特點,在高等學校生命科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具有獨特的優勢。同生物學傳統教學中的掛圖、標本和模型等教具相比,其在聲音、色彩、動畫、視頻、照片和圖片等方面的作用尤為明顯,使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精彩,可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同時,文章指出了其應該注意的七個方面問題。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生命科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A Stud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of Life Science
SHEN Xian-she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Anhui 230027)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life science with multimedia courseware has unique advantage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pictures, samples and models used in biology teaching, the vivid sounds, colors, images, animation and video of multimedia may greatly enliven the classroom and raise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eaching. Seven issues related to such multimedia teaching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life science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普及,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全國各地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各個高等學校都將多媒體課件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2]在絕大多數學科的教學工作中,同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可,這是無庸置疑的,也是信息時代帶給我們的好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我們在充分肯定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點的同時,也要理性地和積極地關注由此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本文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為例,探討多媒體課件在生命科學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通過召開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研討會,以及對各個年級學生進行的有關多媒體教學的問卷調查,發現在生命科學專業課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有其自身的獨特優勢,但在教師和學生對多媒體課件的具體使用方面,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值得注意。

一、在生命科學理論課教學中多媒體課件可完全取代傳統教具
在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中,生物學的教學總是離不開掛圖、標本和模型等傳統教具。特別是動物學和植物學的教學,不僅需要大量的形態圖和解剖圖,還有很多模型與標本。在植物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的教學中,也使用很多描繪代謝途徑的掛圖。在很多情況下,由於掛圖缺乏直觀性,教師們經常把植物和動物標本或模型帶到課堂上進行教學,尤其是人體解剖學,使用教學模型更加頻繁。所以,在傳統的生物學理論課教學工作中,掛圖、標本和模型等傳統教具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著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的出現,多媒體課件可以在聲音、色彩、動畫、視頻、照片和圖片等方面輔助教學,展現了由空間三維+色彩+動畫相組合的知識世界。因為它把感性知識帶進了課堂,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而精彩,並且教學素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提升了人才培養的層次與手段。由於多媒體課件具有一些傳統教具無法比擬的優點,如教學容量大,信息量大,圖文與聲像並茂,直觀性強,具有動態效果,教學素材來源廣泛(錄象、掃描、照片、繪圖等);教師在備課時操作簡便,具可復制性可移動性,修訂內容和更新知識極為方便;學生可復制課件,列印課件,或網上復習。[1]由於生命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物有機體,對於學習生物的形態、結構、解剖、分類、生長、發育、運動和進化等知識,多媒體課件具有獨特的優勢。所以,生命科學課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越來越受到師生們的歡迎和認可。
目前,生命科學學院的幾乎所有的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都採用了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所有教室都安裝了多媒體教學系統,在學院的網站上專門開通了用於教學課件下載與閱讀的ftp網址,所有這些都已經成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生命科學課程的內容與性質對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及要求
在生命科學的各門課程中,其內容和性質仍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3,4]有的課程是描述性的,以形態、結構和分類為主;有的課程除了描述性內容外,還有數學公式的推導與計算;而有的課程則完全是描述代謝動態過程的,以化合物的結構變化為主的。如此種種,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課程的性質,採用靈活的適合課程特點的教學手段。
例如,動物學和植物學都是以形態描述、結構特徵介紹和類群劃分為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全部使用多媒體課件。精彩的動物和植物照片,以及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下的細微結構照片等,可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栩栩如生。
而對於生態學、微生物學和遺傳學等課程,其內容既有形態描述的部分,又有數學分析和代謝機理介紹。所以,在這些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內容是應該使用多媒體課件的,而另一部分內容如果使用黑板加粉筆進行教學,其效果會更好。例如,在種群生態學中的關於種群的增長類型,就應該使用黑板逐步推導種群的指數式增長模型和Logistic增長方程的由來。如果這些部分的內容仍然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當然也是可以的,但學生會更加喜歡並容易接受利用黑板進行推導的教學方式。
在生命科學的所有課程中,從理論上說都是可以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的。但根據學生反映和我們的教學實踐,發現在教學內容中凡是有數學公式推導、化學分子結構式或化學反應方程式等教學內容,一般不宜使用多媒體教學,應該現場臨時板書。如我院到目前為止,植物化學仍然以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進行教學,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 課件的結構組成要符合教學規律和教學法的要求
一部優秀的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不僅體現在課件的具體內容上,而且也反映在課件的結構組成方面。因為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老師系統而有條理的板書會給學生們留下一個課堂教學的整體印象,而多媒體教學是發生在屏幕上的視覺和聽覺信號,即現即失。所以,為了讓學生在課前能夠對本次課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教師在課件的首頁或第2頁要有一張「主要內容」介紹,通過醒目的標題將本課件內容展示出來。當全部課件結束時,在最後還需要有一張「主要內容回顧」。這樣做前後呼應,便於學生對本次教學內容進行快速的回憶與總結。作者不提倡像中學課堂教學那樣進行詳細的總結。因為大學的課堂教學容量大、信息多,加上大學生具有了較強的自學能力,完全可在課後自己總結。在課件的最後,要有下次課程內容的預告,讓學生有所准備。另外,在一門課程開始的第一堂課里,老師需要製作個人信息簡介,包括聯系方式等。
2. 課件的版式和背景模式要符合教育心理學要求
多媒體課件的版式應該多樣化,注重簡潔而美觀,重要的術語或重點部分要突出、醒目。多媒體課件應該是ppt (power point)形式的課件,不能在整堂課上全部使用word文本形式的課件。插入的視頻音像材料不能夠太長,一般控制在60—80秒以內,通過剪輯展示最精彩最動人的部分。如果課件的該頁全為文字,字數應該控制在200-250字以內,千萬不要超過250字,字型大小選28-32號為宜,行間距一定要大於字間距。字體的顏色與背景的反差一定要大。因文字太多,學生無法記筆記。每當字幕一出現,學生們便鴉雀無聲地抄寫,老師的講解反而聽不進去了,因注意力集中在記錄筆記上。這是多媒體教學無法迴避的問題之一。圖片或標題出現時不能有聲音,特別是怪異的、刺耳的聲音,那樣會干擾課堂教學。[5]一個學期的所有課件不能用同一種背景,這樣顯得單調枯燥,容易使學生的視覺鈍化。所以,每個星期的ppt課件的背景色彩和式樣需要不斷地變換,讓學生感到在形式上就具有新意。
3. 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室環境要滿足師生交流的需要
為了增加投影儀的效果,有些教師上課時喜歡關閉教室的所有燈光,再拉上遮光窗簾,使得整個教室像座電影院,老師站在昏暗的講台上,學生根本無法看清老師的目光和表情,這如何實現師生間的互相交流?為了提高銀幕的亮度,教室的前排燈光可以關閉,但其他處燈光的照明仍是需要的。在昏暗的教室里進行多媒體教學,學生極容易產生倦意,甚至出現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的現象。
4. 多媒體課件的容量要與教學學時相匹配
高等學校的教學課時安排一般是2節課或3節課連排,這就要求教師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要以2節課或3節可課的內容為一個課件單元。各個單元的容量要精心組織,與教學學時相匹配,上次課的內容不要拖到下次課講,否則學生會感到教學進度無計劃,教學內容隨意性太大。在課件的容量和順序安排好後,在恰當的位置插入1張或2張美麗精彩的風景或動植物照片,在課間休息時供同學們作視覺欣賞,以消除視覺疲勞,最好不要播放音樂。
5. 多媒體輔助教學同樣要求教師常教常新
同過去傳統紙質的教案相比,電子版教案顯得更加先進、高效、安全,使用和攜帶也很方便。有人說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是一件一勞永逸的事情。一旦當某一門課程的電子教案製作好了以後,只要教材不換,甚至課程名稱也不變,以後若干年裡就無需年年備課了。所以,有人說多媒體教學使得教師越教越懶。其實,對於一名優秀的老師來說,責任感和事業心會激勵著老師對教學保持常教常新的態度。一方面,由於科學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每年都有許多新的知識需要補充到課件中去;另一方面,每次上完課後,對課堂教學要進行簡要的回顧和總結,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修改。所以,教師要堅持常年備課的習慣,將課件不斷地更新,使得內容更加豐富和新穎,以提高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6. 多媒體輔助教學需要發揮教師的激情和肢體語言
在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教師必須站著講課,不能只坐在電腦台前操作電腦,兩眼盯在計算機屏幕上。因為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同樣需要發揮教師的激情和肢體語言的作用,利用眼睛隨時與學生溝通,利用各種姿勢表達情感,語句要抑揚頓挫,同時還要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所以,只有激情滿懷、肢體語言豐富的教師,在多媒體課件的配合下,才能夠把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精彩。因為多媒體是教學的輔助手段,我們千萬不能忘記了「輔助」二字的含義。老師在課堂上適當板書一些字體優美的術語、詞彙或公式等,這不僅是一種欣賞,而且也是必須的,因為有利於學生的記憶。有人喊「粉筆萬歲」,可能就是懷念粉筆的這種畫龍點睛的作用。有的老師把課件做得非常仔細,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打在屏幕上,上課時幾乎沒有了發揮空間。所以,有學生說「如果電腦能夠說話,就不需要老師了」,這話值得深思。由於老師的課件十分細致且完整,學生上課不想記筆記,只帶著耳朵坐著聽課,下課後問老師要課件。試想,這樣的教學方式對老師和學生雙方將會產生怎樣的影響?難怪有位退休的老教師說,「就是多媒體教學影響了我們的教學質量,把老師和學生都教懶了。」這話聽起來有些武斷,但仔細一想,有些地方是很有道理的。
7.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的勞動成果,教師擁有其知識產權
教師製作一套優秀的多媒體課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上網查找文字資料、音像資料與圖片,而且還需要精心地組織材料、版式設計與內容製作,同時還需要長期地對相關教學素材進行收集與積累。對於教師辛勤勞動的成果——多媒體課件,他有責任有義務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展示與介紹,卻不應該無償地隨便送給學生,應該享有一定的知識產權。由於學生可隨意地得到老師的課件,所以在課堂上懶得記筆記,甚至懶得上課,反正到了考試前,再上網查看課件,背誦課件,就能夠應付考試。難怪有人說,現在的學生越學越懶了,逃課越來越多了。分析造成這種被動學習局面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課件製作得太仔細、太完整,甚至一部課件就是一本書;二是課件可隨意復制與下載,復習考試范圍以課件為准。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考試的方式和內容有關。辦法是不能僅考查課件上的內容,一定要考查教材上內容,特別是規定的自學內容。作者一貫不提倡學生課後隨意下載或索要後列印課件的做法。作為學生,上課應該記筆記,課後需要閱讀教材,不能夠把教師的課件直接當作教材。[6]當然,教師也要注意講課的速度,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課後復習教材。
總之,先進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只不過是一種教學手段而已,並且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只有通過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傳授知識的教學技巧與學生自發的強烈的求知慾望相結合,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夠真正實現師生互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積極地、正確地面對多媒體輔助教學。正如一位教育專家所說,計算機網路技術是推動教學改革的發動機,他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對整個教學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種影響是根本性的、不可逆轉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它表明在教育領域正在發生一場真正的革命。[7]

參考文獻:
[1] 劉和海,王清. 高等學校多媒體教學現狀的調查與研究[J]. 教育與現代化,2006, (4): 40-45.
[2] 王勁松. 現代多媒體教學經驗談[J]. 中國科技信息,2006,(9).
[3] 孟展. 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利弊分析研究[J]. 中國科技信息,2006,(10).
[4] 張小華. 多媒體課件能否成為教材的一部分[J]. 教育信息化,2006,(6).
[5] 阮緒芝. 細胞生物學多媒體課件製作及教學體系[J]. 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1,(4).
[6] 王明瑩. 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多媒體運用[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6,(1).
[7] 朱榮華. 一個創新教育的教學環境正在形成[J]. 中國大學教學,2004,(10):19-24.

⑶ 人工生命科學的內容是什麼

80年代中期誕生的人工生命科學,是繼人工智慧之後從計算機科學衍化出來的又一新學科。它的基本出發點是認為,生命的特徵在於有自我繁殖、進化等功能。因此,機器和計算機也能夠製造生命現象。地球上的生物只不過是生命的一種形式,只有通過人工方法製造出像生物那樣的行為並加以研究,才能了解生命的全貌。

人工生命科學的基本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以計算機為工具,弄清楚生命進化和生態系統復雜而奧妙的工作原理;二是研究、探索如何把對生命研究的成果,用來解決各個領域的實際問題。

生物經過了約35億年的進化,才有今天這樣的多樣化。人工生命研究試圖在短時間內再現這一進化過程。例如在研究中美洲哥斯大黎加熱帶雨林進化時,便通過計算機利用模擬生物的程序,建立會進化的數字化生態系統,使用80種「祖先」生物,來觀察其繁殖、進化過程。大約經過20代,便出現新的能適應這種有限生存環境的小型生物。這樣,數字化生物便和自然界生物一樣通過進化變得多樣化了,這便再現了生物的多樣化過程。

還可利用軟體再現能進行移動和繁殖的簡單生物逐步進化的過程。這是一種用多角形體形來表現的生物,它的動作可通過圖形在計算機畫面上表現出來。它擁有神經網路和眼睛,能夠從眼睛看到的周圍事物中學習,能夠移動和轉動,還能吃東西(吞並其他圖形)和進行交配生孩子(同其他圖形合並後分成許多圖形)。它能像生物那樣增加個體數,形成容易找到交配對象的集團。通過在計算機中的進化出現了三種景象:在眼睛看到障礙物時會快速躲開,當捕食者靠近時會趕快逃跑,以及會進行群體行動等。

⑷ 對生命科學的認識800字

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既研究各種生命活動的現象和本質,又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生命科學原理和技術在人類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應用。生命科學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就是"什麼是生命?"這個古老的命題。一般說來,生命具有新陳代謝、生長、遺傳、剌激反應等特徵。這些特徵是生命運動的具體反應。生命科學就是研究生命運動及其規律的科學。

生命科學是一門有很長歷史的學科。在人類文明的初期,人們已經注意到了生命與非生命的區別,並對生物進行觀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材料。17世紀前,由於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和神學的桎梏,古老的生物學始終停留在觀察和描述階段。到18世紀,伴隨工業革命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對生物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成為主要課題,林奈總結了前人的成果,建立了系統分類學。19世紀,物理學和化學進一步發展,新技術不斷地應用於生物研究。使生物學由描述性的學科楊為實驗性的學科。1838年和1839年,德國的施萊登和施旺分別通過對植物和動物細胞的研究,提出了細胞學說:一切生物的基本構造單位是細胞。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生物是由低級向高級不斷進化的進化論學說,他認為生物的變異和自然選擇是推動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1865年,孟德爾發現了生物性狀遺傳的兩個基本定律,即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開始了遺傳學的研究。20世紀初,摩爾根進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於染色體上和基因學說。從而使生物學躍入了近代科學的行列。 從另一方面看,生命科學又是一門非常年輕的學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都是隨著20世紀以來物理學、化學等有關學科的迅速發展而建立起來的。1945年,理子力學創始人之一薛定諤在《什麼叫生命?》一書中預告,一個生物學研究的新紀元即將開始。他說:"目前的物理學和化學顯然還缺乏說明在生物體中所發生的各種事件的能力,然而,絲毫沒有理由去懷疑它們是不能用這兩門科學來說明的。"隨著電子顯微鏡、X-射線晶體衍射、同位素等先進技術在生物學中的應用,生物學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國科學家鮑林用X-線衍射方法研究了蛋白質的分子結構,發現由氨基酸構成的肽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形成螺旋結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通過對脫氧核糖核酸(DN-A)的X-射線衍射照片進行分析和計算,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並提出了遺傳信息就是以核苷酸排列的順序儲存於DNA分子之中。以此為突破口。誕生了分子生物學。隨後科學家們又破譯了全部遺傳密碼,指出蛋白質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順序是以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為模板翻譯的,每三種核苷酸為一種氨基酸密碼。不久克里克提出了遺傳的中心法則:遺傳信息的表達,是以DNA為模板轉錄為MRNA,再以MRNA為模板,按遺傳密碼翻譯為蛋白質。這樣,構成生命的兩大類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質和核酸在生命過程中作用達到了統一,就能夠從本質上解釋生命現象。 現代生命科學不僅有不同於傳統生物學的許多特點,而且深刻影響著現代科學的各個領域。具體地說(1)從量子水平、原子分子水平、亞細胞和細胞水平、組織器官水平、個體水平、種群和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等不同層次上研究生命現象及其相互關系,與其相應,出現了量子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組織學和生理學、微生物學和動植物學、群體生物學、生態學等學科、這些學科從微觀到宏觀的不同水平上,對生命科學的內在規律進行精細地研究。(2)多學科相互滲透,使生物學出現了一系列的分支學科和邊緣學科。如研究基因及其基因表達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生物體內化學變化的生物化學,以及生物物理學、生物數學、生物力學、生物光學、生物醫學、農業生物學環境生物等。(3)應用生物學的形成。20世紀末,現代生物技術(生物工程)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如近年來興起的基因工程,它利用DNA的重組技術,將人們所需要的基因或基因片斷組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出人們所希望的生物大分子物質,甚至新的物種。又如利用發酵工程,可以大規模生產干擾素(一種抗病毒的活性蛋白質)。醫學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使人們能夠從遺傳的物質基礎DNA的改變上找出某些疾病的原因。現已發現了十多種癌基因,以及這些癌基因表達的機制。人類最終攻克癌這一"不治之症"已為期不遠了。人造器官的植入使得一些生命垂危的人又獲生機。此外,現代生物技術在農林、醫葯、食品、能源環境保護等領域中,正發揮著重要作用。生命科學的研究,還為電子計算機、人工智慧、工程式控制制論等的研究,提供許多新的啟示。 此外,生命,科學某些領域的研究,還影響到社會科學和人們的社會生活,如流行病與古代文化的關系,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心理疾病,人口、計劃生育與社會發展,行為科學與政治學,記憶、思維等高級生命活動的機制,等等。生物體的高度協調性和對物質和能量的精確利用方式,還為現代的管理科學、能源科學、交通運輸、通訊等,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和模擬的對象。

⑸ 生命科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分什麼科目

生命科學主要內容:通過分子遺傳學為主的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生命的本質、生命的發育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最終能夠達到治療診斷遺傳病、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人類生活、保護環境等目的。
生命科學的科目有: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生態學。
1.細胞生物學是在顯微、亞顯微和分子水平三個層次上,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各種生命規律的一門科學。現代細胞生物學從顯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層次研究細胞的結構、功能及生命活動。
2.分子生物學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通過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質)的結構、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來闡明各種生命現象的本質。研究內容包括各種生命過程。比如光合作用、發育的分子機制、神經活動的機理、癌的發生等。
3.神經生物學是生物學中研究神經系統的解剖,生理, 神經生物學病理方面內容的一個分支。
4.生態學是研究生物體與其周圍環境(包括非生物環境和生物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目前已經發展為「研究生物與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有自己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的比較完整和獨立的學科。它們的研究方法經過描述——實驗——物質定量三個過程。

⑹ 地球以外的生命科學小短文800字

1969年7月16日,美航天員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羅--11號飛船成功登月。這是人類第一個登上「月宮」的航天員,雙腳踏上月球的激動時刻,他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名言:「對於一個人來說,這是一小步,對整個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一步!」西安亨通光華制葯有限公司依託「863計劃」,將地面人體器官的普通菌株通過搭載誘變,成為太空高效病株,生產出了具有防癌、治癌、抗癌作用的「神舟三號口服液」。這是太空制葯的第一步,但是卻是對人類健康有著極其深遠意義的偉大一步!
加加林成功進入太空,他看到了什麼?神秘的太空究竟與地球有哪些不同?
伴隨著人類走進太空,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產生了劃時代意義的革命。一系列的空間科學試驗和研究,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人們看到,繼天空、海洋、陸地之後,航天技術正把地球文明指向高遠浩瀚的宇宙,地球以外的世界將是人類未來的家園。經過太空育種,一根黃瓜長到了1米多長、一個南瓜比人還高,一枚青椒重達7兩,一棵太空靈芝比野生靈芝體積大數倍,而且,品質接近或比原植物更好。「太空番茄」增產幅度在20%以上,「太空青椒」增產幅度在25%至30%。就品質而言,經航天育種所生產的蔬菜比普通蔬菜的營養素含量大幅度提高。如維生素含量是普通蔬菜的281.5%,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鐵的含量提高7.3%、鋅提高21.9%,胡蘿卜素提高5.9%。從抗病能力上講,「太空蔬菜」比一般蔬菜好種、抗寒、御蟲能力強。「太空小麥」、「太空水稻」、「太空棉花」、「太空蔬菜」、「太空瓜果」已經落戶地球開花結果,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
太空食品如此,太空材料如此,太空葯品同樣如此。
空間制葯敲響「天宮」神秘大門
太空降服病魔的功能何以增強?實踐證明,太空生物制葯是航天科技與現代生物制葯技術結合的一門高新技術。就是利用返回式空間飛行器,將生物制葯菌種或細胞送入太空,在地面難以模擬的空間環境下,促進菌種或細胞的生長和變異,取得地面上無法獲得的誘變效果,並且在返回地面後進行培育、篩選得到生產性能優良的微生物菌種或細胞,形成規模化生產。
太空中存在著微重力、強輻射、高能粒子、交變磁場等多種獨特的作用環境,可以使生物發生一些基因變異。而微生物和動植物細胞是目前葯品的主要來源,但有些葯物的地面生產能力非常有限,造成價格昂貴,於是利用微生物和動植物細胞的航天搭載技術來生產出更多、性狀更好的葯物,成為航天技術應用於制葯行業的重要課題。專家預言,人類針對腦血栓、冠心病、癌症等重大醫學難題的新醫學「革命」將會發生在太空。太空制葯,已經敲響「天宮」神秘大門。
亨通光華開太空克癌葯產業化之先河
2006年11月10日,《大公報》一則報道引起世界醫學界的關注,報道說:「11月5日,來陝西參加第13屆楊凌農高會的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來到中國太空葯生產基地,專程了解我國第一個太空葯『神舟三號』口服液的生產、研發和知道權等情況……據了解,這也是3年來,繼鄧楠副部長、李學勇副部長、劉燕華副部長之後,又一位科技部領導走進太空葯生產基地。」報道說:「作為兩次入選國家863攻關項目的國家高科技產品,『神舟三號』口服液不僅是中國首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太空生物制葯品,同時也填補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太空葯『神舟三號』口服液必將掀起一場人類醫葯革命的狂飆!中國人搶佔世界科技制高點的時代已經來臨了!」
記者登錄互聯網查詢,發現中國的太空育種,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太空葯的開發更是遙遙領先。尤其是生產「神舟三號」口服液的D33號菌株是我國惟一一個9次搭載神舟飛船太空巡遊,5次進行了搭載公證的菌株。科學家利用太空微重力、交變磁場、宇宙射線、劇烈溫差、高真空等太空特殊環境,使該葯生產菌種發生基因突變。經過多次搭載和優選,實現了菌株的誘變累加效應。該菌株的代謝物含有大量的「自愈原生因子」,多肽含量是搭載前的3至5倍,遠遠高於國家標准,因此葯物療效顯著提高。采訪中,專家介紹說,這種葯高效、安全、無毒、不含任何激素成分,未經任何化學合成,其主要成分「自愈原生因子」能夠激活人體免疫源頭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生成更多的免疫新細胞,快速提高人體免疫力。對免疫力低下引起的反復呼吸道感染、再生障礙性貧血、各種腫瘤、白細胞減少症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遠遠高於國家標准,因此葯物療效顯著提高。同時,「神舟三號」口服液還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第一個實現產業化生產的太空生物葯品,標志著我國太空生物制葯產業進入了一個劃時代的發展階段,已經佔領了世界太空葯領域制高點。

⑺ 生命科學都包括那些內容,能舉例說說嗎

生命科學一般包括:動物科學,農學,生物技術研究,生物工程,食品科學,園版藝(也算在生命科學中的),制權葯科學等等。

動物科學:研究對象顧名思義,動物的習性與特徵等等。

農學:簡單點說,如何讓小稻能結出更多的米粒,說的正式點,即是研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系、病蟲害防治、土壤與營養、種植制度、遺傳育種等領域。總之造福全球的最可愛的人兒的。

食品科學:與咱們日常生活的食品有關的一個分支。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及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控制、監督、執法、管 理 方 面 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制葯科學:主要從事葯品製造,新工藝、新設備、新品種的開發、放大和設計。伴隨著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學習制葯科學的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我表示,這很是符合時代的需求和發展。

⑻ 生命科學包括哪些內容

生命科學一般包括:動物科學,農學,生物技術研究,生物工程,食品科學,園藝(也算在生命科學中的),制葯科學等等。

動物科學:研究對象顧名思義,動物的習性與特徵等等。

農學:簡單點說,如何讓小稻能結出更多的米粒,說的正式點,即是研究作物生長發育規律及其與外界環境條件的關系、病蟲害防治、土壤與營養、種植制度、遺傳育種等領域。總之造福全球的最可愛的人兒的。

食品科學:與咱們日常生活的食品有關的一個分支。在食品領域內從事食品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工程設計及食品質量與安全檢測、控制、監督、執法、管 理 方 面 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制葯科學:主要從事葯品製造,新工藝、新設備、新品種的開發、放大和設計。伴隨著新葯的不斷發現和治療方法(如基因研究)的巨大進步,促使醫葯工業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因此,無論是葯品,還是過程技術都需要新型制葯工程師,這類學習制葯科學的人才掌握最新技術和交叉學科知識、具備制葯過程和產品雙向定位的知識及能力,同時了解密集的工業信息並熟悉全球和本國政策法規,我表示,這很是符合時代的需求和發展。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