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上海市德育實踐課題

上海市德育實踐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18 00:23:37

Ⅰ 小學德育課題有哪些

一、班級文化建設二、養成教育三、感恩教育等

Ⅱ 中學新德育實踐與研究的子課題有哪些

實踐 (哲學名詞) 編輯
實踐有著諸多的含義,經典的觀點是主觀見之於客觀,包含客觀對於主觀的必然及主觀對於客觀的必然。
實踐就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一切客觀物質的社會性活動。
實踐的基本特徵:客觀性、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
實踐的基本形式:經濟、政治、軍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衛生、體育、司法、社會治安、社會管理、社會交往、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活動。

Ⅲ 中學德育課題有哪些

1、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
2、學生管理如何體現針對性和有效性
3、學生自主管理的重要性
4、德育教回活動應提倡生活化答
5、班級文化建設的意義
6、關愛留守兒童 體現以生為本
7、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讓每一個學生都走向成功
8、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合作意識

Ⅳ 小學德育個人課題如何選題

教師要想提出個人的德育研究的問題,必須要更新已有的思維方式,不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對一些習以為常的東西,或專家認同的東西,要持大膽質疑和批判的態度,其思維方式有:
1.對當前學校德育工作或實踐中一些問題的反思與批判中提出課題。如目前我國的學校教育已越來越重視人文教育,在學科中滲透了不少人文關懷的內容,但其效果事與願違,其實人文關懷僅僅靠重視人文知識的教育是不夠的,學校德育要確立人文關懷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其切入點是情感教育。有的教師應提出了「文科教育中人文情感激發的策略研究」課題。此類課題還有「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中的強制手段的局限性與矯正研究」等。
2.這個問題是在德育工作實踐中常常遇到,並又感到棘手,實施中有障礙或效果往往不好的。教師就應該不迴避矛盾,提出解決問題的課題來。如:在社會實踐等校外活動中讓學生接觸社會現實,擴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促進精神成長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一個重要原因是從校外的安全考慮,學校教師不能也不敢在生活中為學生提供過多的機會。於是有教師提出「學生社會實踐中的家長配合與責任承擔」課題。此類還有如「學生抄作業行為矯正方略研究」等
3.這個問題的解決已有了初步的結論,但能否再進一步深入,吸收好的,使理論、措施更完善。如:「抓兩頭,帶中間」一直是德育工作特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個常用的策略,但往往中間等級的學生成為被教師忽視的群體。在新課改的「關懷每一個學生」的理念下,有教師就提出了「對中等生群體的成長關懷研究」的課題。
4.這個問題經過長期的教育實踐,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甚至近乎常規,但我們還可以考慮它是否是最好的,是否可以有變式,是否可反常式而行之。如許多學校班級的主題班會的結構和內容,往往是事先既定的程序和演說詞,學生只是在鸚鵡學舌式地「表演」,如何將主題班會活動成為自主德育的平台,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滿足學生成長需求,使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有的老師就提出了「主題班會的自主性與創新性研究」課題。
作為教師個人選定德育課題應注意:一是要隨時隨刻體察德育活動、背景以及有關現象的種種變化,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在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不斷地及時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二是由於教師所處的位置和本職工作的特點,可利用的資源和條件都有限,所以不宜選取一些很大的題目進行研究,應該小題大作,小題深作,題目小,不一定價值小。三是要有平時的積累,它既包括德育理論及其相關知識的積累,也應包括德育工作實踐的經驗積累及觀點積累。
FJ Lst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