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玩泡泡科學

玩泡泡科學

發布時間: 2021-03-17 23:45:34

⑴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泡泡從哪裡來

由此,我想也許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新奇、好玩、會變的東西,何不憑借著泡泡的特性,預設成一個集體的教學活動,使孩子們了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系,運用動作、語言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感受到探索的樂趣。於是,關於泡泡主題活動就這樣開展了。隨著主體的開展,許多孩子的泡泡水用完了,無法繼續玩泡泡游戲。於是,孩子們設法想自製泡泡水,那麼用什麼來做泡泡水呢?趣味探索的主題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產生了。我把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作為一種素材設計了這一次活動,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簡單了解事物之間的簡單聯系,充分調動孩子運用以有的經驗積極思維,嘗試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活動目標:1、能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各種材料,大膽嘗試製作泡泡水,體驗探索的樂趣。2、願意在同伴面前交流自己的發現。活動准備:幼兒自帶的洗手液、洗發水、沐浴露、洗衣粉、吸管、帶小孔的瓶子、一次性杯子等若干。活動過程:一、交流材料,回憶經驗。這幾天,我們小朋友對吹泡泡特別感興趣,大家還找到了許多會變泡泡的東西,跟好朋友說說你都找到哪些會變泡泡的東西?二、分類介紹,豐富經驗。1、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麼?你發現它什麼時候變泡泡出來的?2、(當介紹到幼兒帶得較多的材料時,如沐浴露)還有誰帶來的也是沐浴露?你帶的是什麼沐浴露?三、運用經驗,積極探索。1、(探索前)材料介紹。教師: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材料做泡泡好嗎?戚老師也准備了一些材料,有杯子、蓋子上帶小孔的水瓶、吸管、泡泡圈,材料籃里也有各種不同的材料,你們也可以選擇。2、(探索時)注意點:(1)觀察孩子們使用材料的情況;(2)及時根據孩子們的探索情況給予指導和幫助;(3)引導幼兒用多種感官感知泡泡的不同,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探索發現;(4)發現幼兒不同的操作方法時,及時讓其他幼兒傳遞信息。四、交流分享,體驗快樂。1、當有的幼兒製作出泡泡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和同伴、老師分享自己的快樂和經驗。2、游戲:吹泡泡我們一起去玩吹泡泡吧!評析:(浦東新區教科所王正可)「泡泡從哪裡來」的主題源於教師對幼兒游戲經驗的關注,並在許多幼兒對此感興趣的基礎上,轉換而成的一個預設活動。教師依據小班幼兒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但又限於其認知活動具有明顯的受情緒支配和對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難以理解的年齡特點,將此活動的設計旨在通過趣味引起幼兒參與的興趣,增強對事物變化的有意行性關注。

⑵ 碰不破的泡泡科學原理

從小到大,玩過那麼多次吹泡泡的你,一定知道泡泡非常漂亮但也非常脆專弱,輕輕一碰就破,玩屬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其實,泡泡破碎並不是你戳破的(納尼!!)。方法得當的話,你甚至可以用手拿著泡泡玩。
真有這么神奇?戳下方視頻你

⑶ 中班科學活動好玩的泡泡怎麼評課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在自主操作中,了解吹泡泡與工具的關系。
3、能創造性的自製吹泡泡工具,並積極參與吹泡泡活動。
活動准備:
操作記錄紙;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 泡泡水
活動過程:
一、組織談話,用泡泡機吹泡泡,調動幼兒已有經驗,激發幼兒吹泡泡的興趣。
師:你們吹過泡泡嗎?都是用什麼來吹泡泡?今天老師給你們准備了一些吹泡泡的工具,你們也來試一試?
(評析: 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游戲。設疑激趣,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為建構新知做鋪墊。)
二、幼兒吹泡泡
提問:吹出的泡泡是什麼形狀
三、出示操作工具一一介紹,討論是否可以吹出泡泡。
師:小朋友們,你們認識老師帶來的這些吹泡泡的工具嗎? 那你們覺得這些工具可以吹泡泡嗎?
(評析: 在本環節中,通過「順」應幼兒活動的方法,為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時間、場地等等,讓幼兒觀察並討論:「這些工具能做什麼?」,讓幼兒在猜測中帶著任務意識進行操作)
三、幼兒第一次操作。
1、交代操作要求
2、幼兒試驗
(評析: 為幼兒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測,教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秘密了?看誰發現的多?用「引」的方法,啟發引導幼兒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調動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以此解決活動的重點)
四、請幼兒講述操作成功的經驗
教師進行對比操作漏勺和湯匙吹泡泡
小結:原來有縫隙才能吹泡泡。
(評析:在本環節中,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藉助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利用開放式問題:「你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麼秘密?進行適時點拔,把教育活動的難點轉換為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建議教師利用展板展示幼兒自主探究過程和結果,讓幼兒直觀的看出能吹出泡泡的工具有什麼共同特點,並讓幼兒對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梳理歸納,在自主學習中將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五、進一步探索縫隙與泡泡的關系。
師:其實樹葉也有吹泡泡的本領。
1、教師示範將樹葉摳出小洞、捲成環吹泡泡
2、幼兒探索
3、教師示範並小結
(評析:本環節讓幼兒更近一步地了解縫隙與泡泡的關系,建議,讓幼兒進行自主的探索後再交流方法,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和積累學習經驗。)
六、探索泡泡與工具形狀的關系
1、幼兒操作
2、教師總結:圈的大小形狀與泡泡形狀的關系
(評析:設置開放式問題「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有什麼秘密?」,「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七、結束活動。(在吹泡泡的音樂中快樂的結束活動)
師:我們再去找一找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東西可以拿來吹泡泡的,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

⑷ 幼兒小班科學調皮的水泡泡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對生活中發生的化學現象感興趣

⑸ 怎樣學做泡泡科學實驗四百字作文

我喜歡蟲,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觀察蟲。今天,我把功課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觀察蟲的時候,黑暗的夜幕開始垂下來了,而且老天也開始「流眼淚」了呢!
我望著天空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心裡想:天氣剛才還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開始下雨了。當我正在發愁的時候,媽媽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見枸杞子茶的時候,馬上就對它感興趣了。因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著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幾粒枸杞子,我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有些枸杞子會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會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細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開始做小實驗了。首先,我從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兩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雙筷子壓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來了。然後我把筷子拿掉,觀察枸杞子會不會沉下去,只見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著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頂到茶杯底後,把筷子拿掉,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來,最後浮到水面上來了。唉,我終於把事情弄明白了。原來我的推測是對的。因為第一粒枸杞子裡面的空氣冒出來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裡面還有空氣,所以就浮上來了。
通過這一次小實驗,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就能浮在水上,沒有空氣就會沉下去。

⑹ 科學小實驗的19.會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樣吹泡泡的嗎?
材料:飲料瓶1個、冷熱水各1杯、彩色水版一杯、大盤子權1個、橡皮泥1塊、吸管若干
操作:
1 將吸管逐一連接,形成長管(連介面用膠帶封好)。
2 將吸管放入瓶中,並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後把瓶子放置在盤子中。
3 彎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進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 向瓶子壁上澆熱水,杯子中的吸管會排放大量氣泡。
5 向瓶子壁上澆冷水。
6 玻璃杯中的水會經過吸管流入瓶中。
講解:
1 因為塑料瓶很薄,於是熱可以穿過瓶壁,進入瓶子中的空氣里。
2 瓶子中的空氣受熱後會膨脹。
3 水中的氣泡就是空氣膨脹時,被擠出瓶子的空氣。
4 瓶子中的空氣遇冷時收縮。
5 瓶子中的空氣收縮時,水便占據了剩餘的空間。
創造:瓶子蓋太緊時,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開它嗎

⑺ 科學 吹泡泡 為什麼都是球形的

因為你吹的氣向各個方向擴張的「力」都是相同的。泡泡的「膜」向內收縮的「力」各個方向也是相同的。所以「長」大一起長。"縮「各方向一起縮。所以就是球形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