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原子
1. 被稱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的科學家是誰
被稱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之父的科學家是錢三強。
1980年,中國科技界出現了「加強軟科學,發展交叉科學,提倡學科交叉」的認識熱潮。當時身為中國科協副主席的錢三強,以鮮明的態度積極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國交叉科學學術討論會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學新時代》的演講。這次演講被公認為交叉科學發展史上的「著名演講」,受到廣泛重視。
1987年後的一段時間,包括科學技術、教育、社會科學、文學藝術、哲學、新聞出版等在內的知識界,出現了聯合交叉大討論的熱潮。這一熱潮的發起者,就是錢三強領導的促進聯盟委員會,特別是由他親自策劃並主持的系列「科學與文化論壇」。
錢三強的設想,迅即得到錢學森、於光遠、鄭必堅以及指揮家李德倫、作曲家吳祖強等人士的熱情支持。
從1988年5月25日首次「科學與文化論壇」舉辦,到1989年「五四」前夕結束,共舉行了5次,每次都是各界有識之士踴躍列會,爭相論談,氣氛十分活躍,推動了科學與文化相互促進和融合。
(1)科學原子擴展閱讀
錢三強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一個書香世家,不滿4歲就開始天天站在祖父的書桌前認字背書。他的父親錢玄同是中國近代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家,青年時代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師范學習。
回國後,先在一些著名的中學任國文教員,後到北京擔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北京大學教授,是我國近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他由於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黨人的思想影響,竭力主張推翻清朝統治。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錢三強,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進步思想的熏陶。為培養錢三強,在他7歲時,父親送他進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學教授們創辦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孔德是法國哲學家的姓)。
1940年,錢三強取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又繼續跟隨第二代居里夫婦當助手、1946年,他與同一學科的才女何澤慧結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鈾核三裂變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導師約里奧向世界科學界推薦。不少西方國家的報紙刊物刊登了此事,並稱贊「他們發現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國科學院還向錢三強頒發了物理學獎。
2. 提出科學原子論的人是誰
盡管古代早就有人認為組成萬物最小的微粒是原子,但在當時只是一種天才的猜測,真正用事實證明這種觀點的是英國人道爾頓(1766—1844年)。
道爾頓是紡織工人的兒子。由於家庭貧,他只讀了幾年小學,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是位自學成才的化學家、物理學家。他從15歲左右起從事教育工作,直到逝世,是位受人愛戴、尊敬的老師。他在擔任初中物理教員期間,開始對自然界進行觀察研究,特別是每天詳細記錄氣候變化竟堅持56年之久,直到逝世前幾小時,還記下了最後一次觀測結果。他的全部觀測記錄超過20多萬條目。27歲時出版了《氣象觀測與研究》一書。書中描繪了氣壓計、濕度計、溫度計等儀器裝置,巧妙地分析了降雨和雲的形成過程。水蒸發過程、大氣層降水量的分布等現象,深受讀者喜愛。後來他把注意力轉到氣體成分、性質等的研究。經過一系列的實驗,1801年他總結出關於混合氣體壓強與各組分氣體壓強關系的氣體分壓定律。
在化學方面道爾頓提出了定量的概念,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定比定律和化合量(當量)定律。在此基礎上,1803年又發現了化合物的倍比定律,提出了元素的相對原子量,並製成最早的原子量表。
道爾頓最偉大的貢獻是創立了科學的原子學說。原子觀念雖然很早就提出來了,但只有當道爾頓找到了大量定量實驗證據,並明確提出原子量概念的時候,原子才上升為科學的而不是猜想的組成萬物的微粒。道爾頓認為,一切元素都是由微小的、具有相同的原子量的不可分割的粒子(原子)所組成……這一科學的原子學說,為近代化學和原子物理學奠定了基礎,是科學史上一項劃時代的成就。為此,英國政府於1826年將英國皇家學會的第一枚金質獎章授予了道爾頓。
3. 最先提出科學的原子論的人是誰
人類對於物質的組成進行過長期的探索。傾向於唯物主義的哲學家認為:物質是由少數基本物質和元素組成的。這些說法還停留在表面層次上,不夠科學深入。18世紀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最先提出了科學家原子論,初步建立了物質構成的學說,成為19世紀化學領域最重要的成就。
道爾頓(1766~1844)生於英國坎伯蘭,是一位紡織工人的兒子。他只上了兩年學就退學了,不久,12歲的道爾頓就開始在教會學校教書,教會學校停辦後又在一所中學教書。少年時代的這些教學生涯,使他對科學研究發生了興趣。他早期主要關注氣象學,由氣象學走到了研究化學,而且在他成為一個著名的化學家之後,他對氣象學的興趣也未減弱,仍然保持記氣象日記的習慣。據說他一生記了約20萬次氣象記錄。道爾頓不是那種天資聰穎的人,但他勤奮、刻苦、百折不撓,終於以原子論學說為現代化學奠基。
1803年,道爾頓將希臘思辨的原子論改造成定量的化學原子論。1808年,道爾頓出版《化學哲學的新體系》,系統地闡述了他的化學原子論。他提出了下述命題:首先,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這種微小粒子不可再分,也不能自行產生或消亡。它在一切化學變化中都可保持自身的獨特性質。其次,種類相同的原子,在質量和性質完全相同;種類不同的種子,它們的質量和性質不相同。他還認為,單質是由簡單原子構成的,化合物是由「復雜原子」組成的,而復雜原子也是由簡單原子組成的。另外,原子間化合時,呈簡單的數值比。
道爾頓的原子論較為准確地說明了化學變化的本質,同時初步指出了變化中量的問題。從而使化學知識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系統化起來。但是,今天的眼光審視他的理論,也會發現其中存在許多缺點錯誤。例如,他簡單地認為「復雜原子」只不過是簡單原子的機械結合,武斷地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等等。
道爾頓在提出原子論以後,還引入原子量概念。他把最輕的元素氫的原子量定為1個單位,從而計算出氧、氮、硫、碳等元素相應的原子量單位,並制出了化學史上第一個原子量表,列上了14種元素的原子量。這是化學界原子量研究的開始。
道爾頓像
4. 科學原子分子理論知識
用現在的科學原子分子理論知識來看,莊子說的並不準確!原子組成分子組成物質!萬世不竭,旨在說明他的數目巨大而已!
5. 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是什麼
原子(atom)指化學反應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可分割。原子直徑的數量級大約是10^-10m。原子質量極小,且99.9%集中在原子核。原子核外分布著電子電子躍遷產生光譜,電子決定了一個元素的化學性質,並且對原子的磁性有著很大的影響。所有質子數相同的原子組成元素,每一種元素至少有一種不穩定的同位素,可以進行放射性衰變。原子最早是哲學上具有本體論意義的抽象概念,隨著人類認識的進步,原子逐漸從抽象的概念逐漸成為科學的理論
我復制的網路的
你可以去看一下
6. 科學小知識:原子究竟小到什麼程度
它們非常非常的小,假設柚子完全由氮原子組成,這雖不是很准確,但是柚子里確實含有氮原子,為了便於觀察,我們把原子充氣放大到,一個藍莓大小,那這個柚子會變成多大呢?
好吧,它會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能夠把地球裝滿的藍莓數量,才和柚子裡面氮原子數量一樣。
7. 科學家是如何看到原子和分子的
原子和分子尺寸都很小,肉眼無法直接看到,那麼科學家們是如何看到原子和分子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非常簡單——放大了看!科學家也不是超人,跟大家一樣,肉眼看不到的東西,就去把它放大就好了,顯微鏡就是這么被發明出來的。
8. 提出科學原子論的人是誰
道爾頓原子理論是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在十九世紀初提出來的。
道爾頓原子論認為,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是原子,原子是單一的,獨立的,不可被分割的,在化學變化中保持著穩定的狀態,同類原子的屬性也是一致的。
道爾頓原子理論,是人類第一次依據科學實驗的證據,成系統的闡述了微觀物質世界,是人類對認識物質世界的一次深刻的,具有飛躍性的成就。
9. 科學原子論的三個發展階段
道爾頓創立了近現代原子論;湯姆生提出的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盧瑟福提出了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
故答案為:(1)道爾頓(2)葡萄乾麵包原子模型(3)盧瑟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