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關魂婆科學怎麼解釋

關魂婆科學怎麼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3-17 03:23:51

❶ 民間有那種誣婆,神明上身,是怎麼回事.有科學依據嗎

佛教反對迷信與宿命

諸佛由眾生修成,他們既是已經成功地解脫了的大智慧者、大覺悟者,他們所證所言的法義就一定正確,我們當然應該謙虛、恭敬地向他們學習。但諸佛與我們只會是一種師生關系,一個修證佛法的人,如果迷信佛,認為佛是高高在上的一種主宰,是一種絕對的意志,他一定就違背了佛學的根本義理。

現在有些人學了一點「法」,稍為有所成就或感應,便執著於一種相對層次上的智慧或神通,不是將佛看成超然於自己和萬物之外的「主宰」,便是自以為是得不得了,大搞個人崇拜不說,有的乾脆認為自己已快成佛了。俗話說學無止境,只要我們停滯,執迷或受制於「境界」 ,或有絲毫的迷信思想,我們就永遠到不了彼岸。一句話,不如法者則不入佛智。凡有迷信思想的人,若不及時回頭,要證得真智慧,那一定比登天還要難。

是因果業決定了我們的一切,不是什麼鬼神和佛菩薩。所以佛門常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佛門關於「業」的解釋很多,感興趣者可去閱讀有關經典。一般來說,「善、惡業」都可以分為共業、別業和個業等,共業則是指一種集體造作所致,下到一個家,一個小集體,上至一個地區、國家和全人類都可能會有共業。受報相同的,就是「共業」。比如我們都投胎報得了人身,且又在同一個地球上,這是共業。共業中又有別業,比如每一個國家的情形又不盡相同,這就是別業。同樣的外在條件下,每一個人的個體命運又不盡相同,這是個業。又如人們從同一學校畢業,都獲得了一樣的學業證書,這是「共業」,又因每一個人用功不一、資質不一,成績不會完全相同,此為「別業」。

所以對於所謂的命運,佛門從來只講因果業,不講宿命。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原因和結果的相續,絕非一成不變,它隨時隨地都可以更改。佛學中有「諸行無常」之說,這個「無常」即是指事物是發展變化的,絕不會永恆不變。但日常中,人們常常執有兩種錯誤的觀念和見解,一是執「常」見,二是執「斷」見。「常」 就是宿命觀,認為一切天經地義,是命中註定,無法更改,我們只能聽天由命,這就是「常」見;「斷「則是指孤立地、絕對地、機械地看待事物的存在,比如認為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一切都莫名其妙消失滅跡,這是執「斷」見。所以斷見與常見又叫做邊見,都是違背存在的本然樣式的,只有「諸行無常」才算是一種正見。

正因為「諸行無常、萬法唯識」。我們的因果業才是隨時可以改變的。

比如一個地區的人們都習慣亂砍亂伐,不注重環保,導致該地區水土流失,生態被破壞,引起一系列惡性局面,人們的身心、生活和環境等都受到損害,這就是共業感召的共同的惡報應(惡果)。反之,如果人們在心裡都真切地意識到了環保的重要,明白善待大自然即是真正善待自己,人人都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又會從根本上改善這種局面。有因必有果,人們只是往往意識不到「因」 的重要,「果」來了才後悔不迭或斤斤計較。佛門常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是這個道理。有智慧的人當然應該直奔主題,從「因」上開始抓起,自然一切都會好起來。所以佛門從來都不主張算命求簽,真正的佛寺廟也不會搞這一套。個別的一些不如法的寺廟之所以這么做,不是為了斂財,就一定是順應眾生、接引眾生時的一種權宜之計(先以欲鉤之,後令入佛智)。

也許有人會說,我怎麼知道我有前生來世呢?確實如此。所謂「隔陰之迷」,這個「迷」就是迷失和蒙昧的意思,也是沒有智慧和覺悟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我們修證到關於宇宙萬物以及生命等一切的真正的覺悟與智慧,又還有什麼迷與不迷的呢?況且,許多開發了一定特異功能的人就知道一些前生後世的信息,誠如一些算命先生也會非常「靈驗」一樣。因此,我們沒有親身體驗和證得的境界,我們尚不能懂得和理解的東西,我們輕易迎奉或否定,都是不應該的。

人生下來,確實各有其命和運,因為人各自的業因不同,感召的果報也不盡相同。好比有人得到一杯糖水,有人得到一杯牛奶,更有人得到一杯黃蓮。這既有過去世的身口意之造作,也有今世身口意的造作,但這並不是句號和宿命。眾生的生命,生生世世無有窮盡,無論是輪回於世俗生活中的福報大小,還是追求修證佛法的果位高低,人的生命都好比做化學實驗,只要我們從當下努力進取,我們隨時可以改變自己化學成份的構成。因果業是隨時可以改變的,命運肯定在我們自己手裡。

大家好好讀一下《易經》等相關書籍就明白了,算命求簽是根據一定數理變化來對應人的命運,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三世因果,瞬間還有因果,生生世世那麼復雜的因果,誰能測出來呢?測出來又怎樣?即便測出來了,我們卻不能改觀自己的命運,除了徒增苦痛與煩惱,那又有何用處呢?一個人不從心地上完善自己,他就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世上肯定有因果輪報,出世間與世間的原則都一樣,正如我們觸犯世法一樣要受法律法規的制裁,要負責任,一切事物均有其存在的規則與屬性,世間法也好,出世間的法也罷,有毀犯必有果報。

一個心術不正,常干壞事的人,失信於朋友後,連朋友也不會幫他,那些所謂的鬼鬼神神如真有某種人格特徵,我們說他們會保佑一個惡人嗎?他們會那麼蠢?我們拎著供品去寺廟里求神拜佛,一會兒消災祛病,一會兒要陞官發財,不就那點行賄的心思,想撈點以求自利的好處么?就算神祗顯靈了,我們如願以嘗了,那也是為了向我們示現一種不合常規的意趣——想渡我們從此改邪歸正、行善積德,好生修證善法。如果我們執迷不悟,不思悔改,一如既往地自以為得趣,我們只會更加倒霉。誰叫我們多行不義呢?這同世俗生活的道理一樣,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有人是主動負責(改正自己、完善自己),有人是被動負責(感遭惡報)。

再說了,一個人若老是自私自利,心裡藏惡,而那些鬼鬼神神本來就是六道眾生之一,同我們一樣充滿凡夫習氣,我們一天懷著自私自利之心求他們庇護,成天供養他們,一些惡鬼惡神或許真會給我們點世俗意義下的小甜頭,因為我們與他們相應嘛。可惜到頭來他們會讓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倘若我們一直信持善法(佛門常說,「法」的供養才是最好的供養),內心充滿慈悲和善良,即便不求神拜佛,我們也自然會吉祥如意、趨吉避凶,因為我們自然就會同佛菩薩或善神們的美好的空間和能量場相應。

面對著存在著的一切,超然在我們認知和體悟之上的東西很多,一個人,唯有以謙遜、包容和含納一切的心胸,慈悲和善良的情懷,他才可能獲得進步和改良自己的命運。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追求有慾望,只能以正當的方式去追求和獲得。只要我們努力進取,堅持以一顆正直、善良和真誠的心,且做人做事不分家,我們一定就會有好報應。若是我們只是執著於眼前,心胸狹窄,過於縱容自我,不善於反省自己,心理不平衡,常為一時之得失或「命運」苦惱,宿命地為自己的一輩子妄下結論,甚致加倍地造作惡業,那我們當然就一直會很「苦命」了。

其實太陽每天都是新的,萬事萬物都在變化,命運可以改變,主動權在我們自己手中。不僅這一輩子,生生世世我們都得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人的果報沒有一成不變的好與壞,不要遇順境就忘乎所以,遇逆境就沮喪沉淪,這一切果報正是我們必然領受的,因為它們不是誰強加給我們的,答案永遠在我們自己身上,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也只有靠我們自己,一切我們都要坦然面對才是。

況且,如果從人的功利立場看,凡利於自己,叫順或吉利,不利於自己則為逆或倒霉,有時換一種心腸,我們就平和了,難道別人好就不行了么?誰好不都是一種好么?有些人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無私一點,也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私罷了。因此,我們應常以佛學中的「無我」來觀照自己與一切的對應關系,盡可能平和地應對一切。佛門中講的「漏」即業力與煩惱,無漏之人肯定「無我」。無「我」,是指不可執著於五蘊假合的暫時的肉身我,絕不是否認「我這么一回事」的一切生命現象、作用或活動,更不是指生命「徹底消失」或「麻木」,是指自他一體不二,無人我之差別,無我無不我的自在樣式(證得菩提之後的境界)。

如果一個人總是有「我」,他就會受制於六道輪回。真做到無我之人,連鬼神也拿我們沒轍,這同世俗生活中的道理一樣,無欲則剛,人家拿不了我們的短,自然傷不了我們。執著於這個無自性的五蘊「我」,則會生出許多煩惱和業力。而煩惱和業力則是導致我們沒有智慧,身不由己產加六道輪回的根本原由。一個人老是「有我」,就會把我與我之外的一切實行對立,就會總以唯我的標准看待一切,要求一切,一切都得吻合於自己的期待,否則便心生煩惱或加倍地造惡業,那麼,我們就是求神拜佛到了死,也不會有什麼用處。其實萬物同根同源,善待他人、善待它物,最終也是善待自己。

俗話說,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一個真正一心行善的人自然會趨吉避凶的,只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一心向善,努力耕耘,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因果既是生生世世的,也是瞬間相續的,它不容我們迴避,它始終伴隨著我們的生命,一切好與壞都不會一成不變。從根本上講,因果只有靠自己更改,第一步就是從心靈的改造開始入手。一句話,我們必須從「因」上抓起,我們才會有好的結果,千切不要執著於一切表象,因為暫時的業報並不是我們終極或是恆常的命運。..

❷ 叫魂怎樣用科學解釋

神,鬼,靈,魂,仙,聖,魔,妖,等等凡事和這些字相關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人類精神思想的產物。想想比人類低等的動物就會知道它們是客觀不存在的。

❸ 農村掉魂是真的嗎,用科學怎麼解釋。有懂的嗎

科學可沒法解釋什麼鬼啊魂啊,正是無神論讓科學發展到了今天,你看牛頓曾說的那句話:「地球是上帝推動的」,所以他沒有測出萬有引力常量,現在的科學已經不允許精神力量的存在了,問也白問

❹ 關於對靈魂的科學解釋我有幾點疑問.靈魂

你有疑問就證明你還年輕不成熟,成熟了就沒有疑問了。
也不要去試圖尋求解釋,因為無法解釋。
也許你會說,無法解釋就無法相信,這就是不成熟的表現。
因為你從來就沒有體驗過情感的世界。
愛情道德,忠孝仁義,你都沒有,我又如何讓你有呢?
要知道語言的局限性,理論的局限性,科學的局限性。
有些東西必須體驗以後才知道。
你說肉好吃,我從來沒吃過,你又如何讓我感受那肉的滋味呢?
無數的語言,理論在我面前都是空泛的蒼白的,就像我現在跟你說的一樣。

❺ 關於對靈魂的科學解釋我有幾點疑問.

阿彌陀佛!我來分享一下我的觀點吧,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現代科學作為當今社會應用最廣的知識,的確有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你也發現了即量子物理學也無法解釋很多人世間的種種疑問,這正說明現代科學也是隨著時代而變化的,並不是宇宙自然最終的詮釋。所以我們只可以把現代科學作為一種論據來引用,不能徹底盲從,應該隨時增加各種論據來修正。現在引入正題:從佛教的宇宙人生觀來講--強調生命歷經三世----即前世、今世、來世。前世和來世都是由無數輩子和無數形態構成,根據自身經歷的種種因果,相互影響,生生不息。縱觀當今世上科學論點,只有三世因果這種論據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所謂的好人卻受惡報短命而壞人反而逍遙自在,這都跟它的前世所種善惡有關,就好比在銀行存錢一樣,你上輩子不存錢或者欠一屁股債,這輩子果報成熟肯定要倒霉的!我有一個不太准確的形容:比如人身體包括思想我們把它看成是一種基因能量,或者叫信息,一輩子所有的經歷,會化作一種隱性基因自動嵌入我們的基因信息陣列中,隨著一期生命的終結,所有基因信息重新排列,組合成另一種生命形態,再次進行循環,這是極有可能的,也很符合邏輯,因此佛陀說過的六道輪回,因果報應確實很有說服力!這不正是一種科學論據嗎?只不過用的名稱術語不同而已。佛教中說的人死後類似靈魂的東西叫神識,雖然比起生前有不一樣的能力比如一些小神通,但絕不可能像常人描繪的故事那樣玄乎其玄,至多隻有七七四十九天短暫的存在,會因為生前所經歷的種種產生因果,最終基因序列重新編排成為另一種生命,對我們的世界產生不了多大的影響。所以人死後你可以理解為徹底死了,也可以理解為又一種新的開始,反正跟之前的生命不一樣了,轉變為動物或所謂鬼神這種基因個體完全有可能的,善的基因大就能演變成善的回報,比如天堂佛國,惡的基因大就極可能演變成地獄這種環境,所以我們要敬畏因果,提前為來生做好准備,盡量種下善的基因種子,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生命應該做的事情!

❻ 關魂婆真能關魂嗎被附身的人說的話和死者生前說的話音一樣誰能解釋一下這是怎麼回事不知道的就別回答

我相信這些,4年前得了場大病就是被你所說的關魂婆(我們這叫司娘)給叫回魂來的,我媽說她聽到那個司娘叫了魂說話和我一模一樣,不得不相信!

❼ "嚇丟魂」的科學解釋是什麼不叫魂日後會不會自然康復

「叫魂」,又名「收驚」,可稱之為一種兒童療法,當不懂事的孩子在戶外被意外驚嚇之後,一般會出現發冷發熱、胡言亂語的病症,於是大人通常在晚上,一面喊孩子名字,一面喊:「回來吧,回來吧!」,試圖把小孩因受驚而飛散的魂魄呼喚回來,讓病情好轉,甚至消退。

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麼科學根據?對於「叫魂」、「收嚇」的做法,很多人認為這純粹是一種迷信活動,一無是處。那麼從心理學角度,如何解釋?

孩子受驚嚇後,即使大人不去叫,「魂」也不會掉,第二天或最多隔幾天,孩子自然會好。假如「魂」真掉了,又豈是你叫的回來的?「叫魂」只是表達了大人對孩子的關心和寄託。在孩子方面,通過「叫魂」這件事,他或她就會想,我家裡人是很喜歡我,關心我的,心理上會得到極大的安慰,逐漸會忘卻這件不快之事;如果孩子受驚嚇之後,大人不聞不問,甚至呵斥之,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深深受到傷害,並認為大人討厭他,從而會對父母或其他家人產生仇視。因此,「叫魂」能使孩子更熱愛父母、家庭。孩子和家人之間建立起一種健康的親子關系,有利於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

中華民族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響

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講「叫魂」,我們中華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有效地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人格健康發展,這種創傷的影響會潛伏在他內心深處,可能導致成為日後神經症疾病的根源。

孩子和大人在認識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創傷並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評判,並非以成年人的體驗為標準的,而是從兒童眼裡看的,是幼兒的自我評價,有些事在我們成年人來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兒眼中卻非同尋常。被狗嚇了一跳,對大人來說,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在小孩心裡,卻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跡。

中國自古便有「三歲看七歲,七歲看終生」的說法。幼年的創傷經驗若當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成為日後患病的症結或根源。

「叫魂」是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

「叫魂」這種民俗現象,剔除其不合科學的成分,並發展,便可把它轉化為一種科學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了。這樣對於受到意外驚嚇的幼兒,我們可以採用請幼兒父母或幼兒最信賴的人,站在兒童的角度,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科學地來解釋這類事件,並輔以最親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在日後遇到同類事件時,不但不怕,並知道如何去應付。如果所受創傷程度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輔以較輕量的葯物治療。或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以消除健康人格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

❽ 關於靈魂的科學解釋

靈魂是心識幻現﹐心識非心理學中的意識。心理學把意識列為腦皮層活動的結果﹐這是一種錯覺。

靈修通靈人中﹐有修持到可以靈魂出竅的人﹐他們運靈飛到千萬里外去見人見物﹐然後回體之後﹐證實人事與時間地點的發生完全吻合所見所聞。這足以證明靈魂非大腦皮層活動的結果。有無數的成就者﹐他們見證了靈魂在人死後﹐竄出身體﹐然後投胎到新的軀體去﹐這可以證明靈魂可以與肉體分離﹐而且可獨自存在。靈魂與肉體分離的學說﹐散見於佛經以及道藏經中。佛經裡面稱靈魂為「意生身」、「中陰身」、「中有身」、「數取趣」、以及「補特伽羅」稱呼。道教經典則稱之為「三魂」(「三魂七魄」中之三魂)。

獨立存在的靈魂並不是物質﹐亦非能量。物質其中之一的性質是﹐兩樣物體不能同時佔用相同的空間。靈魂可以穿越物質而無礙﹐而物體亦絲毫無損﹐由此可證靈魂是非物質的。能量也有一種特性,它需要物質為載體,否則會散失成空。靈魂因可獨立存在,因此它不可能是能量。再說,若靈魂是能量,則它在顯現的時候,就不需要聚合能量了。據悉,當它在顯現的時候﹐它是需要把它周圍空間的能量聚合在一起,產生其獨特的靈率。由此兩點可證靈魂亦非能量。

靈魂學稱靈魂為「靈因子」,當它投胎轉世的時候﹐它就潛藏於人的精氣神(按﹕要以道教中的精氣神說法為准﹐中醫的說法不正確)中﹐人的身體以精、氣、神為三大寶物,精是靈因子藏身之處,氣是靈因子的變化,神是靈因子的真身,而將神化為虛,則成了佛,佛亦是靈因子的自在而已,成仙成佛全在靈因子,若背此而修行,是謂盲修瞎練,不知始末和源頭。

因為靈魂並非天地萬物的任何一物﹐非物質非能量﹐它並非如物質一樣由元素所組成,所以你若想用人生所了知的事物中﹐尋找它是什麼的答案﹐這是相當的困難。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形而下之學(現象學),用科學研究形而上學(本體論),是一種錯誤的研究方法。這好比用科學研究人文藝術,如何行得通?因此﹐只有透過宗教的修證﹐才能加以了解何為靈魂。鄙人只能說到此為止了﹐因為用唯物論、唯心論都不足解釋它﹐所以很難用科學解釋清楚它的真實面貌。

❾ 現在有的人會關魂,會說出死人在那邊過的怎樣

「關魂」、「關魂婆」!這是讓很多談家浜的老人們敬畏的兩個詞。在年輕的一代看來,是奇怪和匪夷所思的。在遙遠的童年,我常常聽我的奶奶說。

顧名思義,關魂就是把死者的魂魄關起來,負責此項事務的人一般為老年女性,所以稱為關魂婆。這是一種古老的儀式,死者的親人來到關魂婆那裡祈求為死去的人對話,和靈魂對話就必須將自己親人的魂魄招來,關到關魂婆的身體里,再通過關魂婆這個肉身和親人進行交流。關魂婆就成了一種職業,一種讓人敬畏的職業。小時候聽到這些事,我們這些孩子是又害怕又好奇,在聽完故事的那天晚上總會做惡夢!雖然我們已經受到良好的科學教育,知道這個世界上是沒有鬼魂的,但心裡還是抑制不住的害怕,深深地恐懼。談家浜的老人們堅信靈魂的存在,而關魂婆的生意也是從來不需要招徠的,四鄉八鄰的都會慕名而來,談家浜有個關魂婆。

關魂婆的家就在村裡,河邊,周圍有很多高大的樹木,但我們從來不上那兒玩,我們都覺得那些陰森的樹木就象一個個妖怪,裡面還住著一個可怕的巫婆,可能會象磨坊里的魔鬼一樣會吃人!但是我們還是會看到從這個屋子裡出來的人——關魂婆,精瘦的身材,顴骨突出,兩隻眼睛閃閃發光,指甲和頭發都長長的,我們認為這就是她吃人的證據。一到夜深人靜的晚上,她就會出發尋找單身的小孩,就象外婆故事裡的毛野人,聽,嘎吱嘎吱……咬小孩手指的聲音!於是,每天晚上,我們都會早早地躲進被窩,依偎在媽媽的懷里。

我沒有看到過具體的關魂過程,怕!只聽到過,有一次,鄰居瑞嫂關完弟弟的魂回來,我看到她比劃著乾瘦的手臂,對幾個人說:「很石!真的很石!」

「我並沒有告訴他我是阿大,她就指著我叫阿大!」

「是啊,真的很石!」

「我問他,你為啥有病不去看哪?他講,我沒錢啊!我又問他,你到底有沒有一點私房錢?他說,有是有的,我想病好以後買點東西補補啊,誰曉得!阿大啊,你來了一次就不要再想著我了,我在陰間過得蠻好的。」瑞嫂講著講著,老淚縱橫起來。大弟的死對於她來說是一個凶兆,她覺得自己也將不久於人世了。身上的毛病讓她害怕,她拿起一根趕鴨子的木棍,重重地在地上敲了兩下,嘆了一口氣:唉,我也不長了,死了倒能見著大弟了。我可憐的大弟,生前沒有什麼穿的吃的,我就給他燒了一點念佛柴(一種用小麥管紮成的「冥鈔」,佛教信徒邊扎邊念經文而成,一般念一遍代表一塊,一千遍就是一千塊,很費時間)。大家於是一番勸慰。

在這個時候,我產生了對死亡的恐懼,這是任何一個人都會產生的一種意識。死亡的恐怖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均等的。人們以各種方式對死後的生活作出預測、安排以及企求,所以就需要關魂,需要關魂婆。這也算一種信仰,沒有了這種信仰,活著就沒有意義,因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一個新的開始,這樣,人們對死也就不再十分地恐懼了,畢竟還有陰間的生活,還有來世。在以後的學習中,我看到一些革命烈士的事跡,就認為他們很不值,我想如果我生活在戰爭年代,一定是個叛徒,漢奸。因為螻蟻尚且偷生嘛,活著,真好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