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避災
⑴ 說說應該如何科學應對自然災害
面對嚴重的自然災害,我們只有竭盡全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用行動戰勝自然災害。 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災害做斗爭的過程中,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解放後提出的「預防為主,防抗結合」的方針, 就是對這些經驗綱領性的總結。為了減輕自然災害的侵襲,全國每一個成員都必須為之做出貢獻。這也是人人奉獻,眾志成城,既保小我,又利大我的社會公德。概括成功的經驗,面對自然災害,每個人都應盡量按以下十個字去做:
1.學:學習有關各種災害知識和減災知識。
2.聽:經常注意收聽國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災害部門 發布的災害信息,不聽信謠傳。
3.備:根據面臨災害的發展,做好個人、家庭的各種行動准備和物質、技術准備,保護災害監測、防護設施。
4.察:注意觀察研究周圍的自然變異現象,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進行某些測試研究。
5.報:即一旦發現某種異常的自然現象,不必驚恐。 但要盡快向有關部門報告,請專業部門判斷。
6.抗:災害一旦發生,首先應該發揚大無畏精神,召喚群眾,組織大家和個人自衛。
7.避:災前作好個人和家庭躲避和抗禦災害的行動安排,選好避災的安全地方,一旦災害發生,個人和組織大家進行避災。
8.斷:在救災行動中,首先要切斷可能導致次生災害的電、火、煤氣等災源。
9.救:要學習一定的醫救知識,准備一些必備葯品,以在災害期間,醫療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及時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為減少個人和家庭的經濟損失,除了個人保護以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的防災保險。 相信隨著國家減災體制的健全,減災能力的提高,和全民每個成員的努力,一定會大幅度減少災害損失。
⑵ 科學避險要做到什麼
無論我們在哪裡都需要科學避險
在室內,廚房、衛生間、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是比較安全的避震空間
要保護頭頸部,如果有可能,可以將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棉坐墊、毛毯等頂在頭上
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在商場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台等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
在影劇院,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旁),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手或皮包等保護頭部
在上課時,任課教師應立刻向學生下達「蹲下!躲到書桌旁!別動!蹲下別動!」等命令 漫畫 馬勇
避險是人之本能,但科學避險就是需要我們掌握的常識了。
我們無法預測地震的到來,當然也無法預知地震發生的具體時間———正午抑或深夜、清晨抑或傍晚。
因此,我們也不知道一旦地震發生,我們到底是在哪裡———家裡抑或單位、學校抑或商場。
無論我們在哪裡,都需要第一時間選擇避險,生存與否,也許就在於這幾秒內的一個決定了。這個決定如何做出?今天的地震防禦手冊將為您詳解各種不同環境下的科學、正確的避險方式。
總原則
1.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規。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2.要行動果斷,不要猶豫不決。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之間,容不得瞻前顧後,猶豫不決。有的人本已跑出危房,又轉身回去救人,結果不但沒救成,自己也被埋壓。想到別人是對的,但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別人。
在家裡
1.如果住的是平房,且離門很近,在你感覺有把握的情況,可以迅速跑到門外。
2.如果住的是樓房,應該選擇合適的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炕沿下,堅固傢具附近;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等。
3.室內不利避震的場所有: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4.避險應該採取適當的姿勢:趴下,使身體重心降到最低,臉朝下,不要壓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以防摔倒或因身體移位,暴露在堅實物體外而受傷。
5.要保護好身體的重要部位———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有可能時,將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棉坐墊、毛毯等頂在頭上。
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6.千萬不要跳樓,千萬不要試圖奪窗而逃,千萬不要靠近窗邊,千萬不要去乘坐電梯。
7.火災往往是地震帶來的嚴重次生災害,大地震時,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因為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是很危險的。
第三次機會是在著火之後,失火1~2分鍾之內,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8.震時照明最好用手電筒,不要使用蠟燭、火柴等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充溢。
9.即使在盛夏發生地震,裸體逃出房間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體容易被四處飛濺的火星、玻璃及金屬碎片傷害。因此,外出避難時要穿上盡可能厚的棉衣和棉製的鞋襪,並且要避免穿上易著火的化纖製品。
在室外
1.不要在道路上奔跑,這時所到之處可能都是飛瀉而下的招牌、門窗等物品,要雙手交叉放在頭上(最好用合適的物件罩在頭上,比如手提包、安全帽等)跑到空曠的地方去。
2.注意避開高大的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牆的高建築物、煙囪、水塔、變壓器、廣告牌、路燈、大吊車、磚瓦堆、水泥預制板牆、油庫、危險品倉庫等。還要注意避開危舊房屋、狹窄的街道等危險之地。
3.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4.不要躲在地窯、隧道或地下通道內,因為地震產生的碎石瓦礫會填滿或堵塞出口。除非它們十分堅固,否則地道等本身也會塌陷。
5.撤退時,要注意防止上衣、有皮帶扣的皮帶被阻礙物掛住。6.不要隨便返回室內,如果你在室外就一定要停留在室外,你要相信室內的人會做好應急保護,即使他們被掩埋在廢墟下,你在外面也可以及時營救而使他們脫險。
在公共場所
1.在商場、書店、展覽館、地鐵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台、商品(如低矮傢具等)或柱子邊、內牆角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住頭部,一定要避開玻璃門窗和玻璃櫥窗,避開高大不穩和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也可以在通道中蹲下,等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離出去。
2.在影劇院、體育館,要沉著冷靜,特別是當場內斷電時,不要亂喊亂叫,更不要亂擠亂擁,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旁),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用皮包等物保護頭部,等地震過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3.在醫院住院,可以鑽進堅固的床下,這樣可以防止被天窗或頭頂掉下的物品砸傷。
4.在公共場所疏散時,一定要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千萬不要慌亂擁擠,應避開人流,防止摔倒。
5.疏散時要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保護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壓力。
6.隨人流行動時,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要解開衣領,保持呼吸暢通。
■更多提示
1.一次強震過後,不應該安下心來,要時刻准備應付餘震的發生。
2.不要害怕餘震,也不要聽信謠言。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決不輕信並傳播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3.遵守秩序,注意衛生。
在學校
1.在上課時,任課教師要臨時承擔組織指揮者的責任,立刻向學生們大喊「蹲下!躲到書桌旁!別動!蹲下別動!」等命令。因為地震會產生巨大的雜訊,要不停地喊叫直到震動完全停止。
2.學生要在老師的指揮下,可就地蹲在課桌旁、排椅下(旁)或柱子邊、內牆角處,注意用手或其他東西保護頭部、雙眼,注意避開玻璃門窗、吊燈、電扇等懸掛物,地震後,有組織地撤離教室,到就近的開闊地帶避震。
3.在操場上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住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4.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5.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口,不要到陽台上去。
6.同學之間要互相照顧,要關心、照顧殘疾同學。
在車上
1.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像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2.都市中心地區的絕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3.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4.如果在停車場遇到地震,而這個停車場周圍又是高樓林立的話,那麼就趕緊下車,在兩車之間的位置抱頭蹲下,這樣當建築物倒塌的時候,兩輛車之間的空隙可以成為你救命的空間。很多地震時在停車場喪命的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的,在兩車之間的人,卻毫發未傷。
5.地震時不要駕車進入橋梁、堤壩、隧道,因為這些地區比普通公路的危險更大,一旦發生變形、垮塌,後果嚴重。
6.地震過後盡量不要在樹木、圍欄、牆壁、平房、電線桿附近停車,防止其倒下時砸壞你的車。
7.地震時,如果你穿高跟鞋,那麼對避難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車上備一雙耐用、平跟的棉鞋或運動鞋作為應急之用。
8.在行駛的公共電、汽車上時,要抓牢扶手,低頭,以免摔倒或碰傷;可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以防發生意外事故。要等車停穩、地震過去之後再有序地下車。
辛苦碼字,望採納!!!
⑶ 如何在遇到山洪災害時科學避險
在遇到山洪災害時,應該立刻向高處轉移,然後不要沿著山洪方向走,而是要躲避到兩側再逃離!
⑷ 怎麼做才可以盡量避免災難發生
世間各個角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天災人禍,電視、報紙每天都在報道這些新聞。如果某一天所謂的「世界末日」真的來了,大家都死了,就你我活著,又有什麼意思呢?
就算我們修得好,得道了,成仙了,但眾生都死了,我們幾個活著又有什麼意義呢?佛之所以是佛,就是因為眾生都是普通人,佛的存在才有價值和意義。
如果眾生都成佛了,也就沒有佛了。有些人並不想成佛,只想做一個人,相信持這種想法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你能做一個安分守己的人,你就是一個快樂、自在、解脫的人。既然你已經快樂、自在了,你就是佛了。我們通常說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固然有一種佛是這樣。但是,還有一種自在、快樂、無所求的佛,這種佛當下我們就可以做到,佛就是一個解脫自在的人。
很多氣功大師有特異功能,有神通,最後往往生病,神通越大,活得越痛苦。因為他對眾生表演多了,眾生的胃口越來越大,每個眾生都想看到,只有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他們才會相信,只要一個沒看到,都說是假的。眾生恰恰就愚昧在這里。你的眼睛能看多遠,你的耳朵能聽多遠?難道你看不到的、聽不到的,就不存在了嗎?實際上我們看到、聽到的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的。
一個人把希望寄託在未來,不如用在當下。正因為我們當下不能解脫,才寄希望於未來。可是你當下都不能解脫,未來又怎麼解脫呢?你今天擔憂,明天還會擔憂,後天更會擔憂。如果你今天不擔憂,今天解脫了,明天、後天怎麼還會擔憂呢?
天災是免不了的,人禍也免不了。實際上天災是地球、是大自然自我調整的一種方式。如果大家注意一下就會發現,凡是有溫泉的地方就很少甚至不會發生地震,因為地熱已經得到了釋放。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有自我調整的方式,就是國家的法律法規、團體的規章制度,這是一系列對治、調整的措施和方法。
有的人身上長瘡、長膿包,那也是身體在自我調整,經過了這個過程,身體會變得更健康。地球自我調整之後也會更長久,並不是發生了各種自然災害,就意味著地球要毀滅。用佛教的觀點來講,世間萬事萬物都遵循「成住壞空」的規律,任何事物從形成的那一天開始,就意味著有空亡的一刻。
⑸ 防震避災知識有哪些
地震時的10條須知
一、躲在桌子等堅固傢具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鍾左右。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二、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1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2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大的晃動停息後去關火。
第3次機會 在著火之後: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鍾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三、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制板牆、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四、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裡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五、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六、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七、汽車靠路邊停車,管制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注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八、務必注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九、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採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絕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十、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
⑹ 防災和避災有什麼區別
個人理解,【防災】的意思是預防或防禦災害,主要指事前的預防。【避災】的意思是規避災害。
兩者意義一致。
基本途徑是:防止或減少災害發生;防禦災害破壞,減輕災害損失。從總體上看,完全防止災害或避免災害損失是不可能的,但採取防災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災害活動,減輕災害損失。因此,防災是減災的重要環節。不同災害的防禦措施不一,但基本途徑一致。
⑺ 請問一下各位朋友(網友)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存的科學技術可以避免哪些世界自然災害
其實,你列舉的很多災害都不是自然災害,是人為災害、科技災害。現在,包括很多自然災害,也都打上了人的烙印,比如,霧霾。我是想告訴你,科技或許可以解決一些所謂的「自然災害」,但是,科技解決不了「氣候變化」,「霧霾」等貌似天災實則人禍的災害。其實,很多自然災害在人類之前就有了,比如,火山爆發,台風,地震之類的,它們是自然的偉力,如果要控制它們,就算科技再發達,我們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目前我們的科技研究的方向不是控制這種自然現象的發生,而是合理地管理我們自己,避免災害發生到人類頭上。比如,火山,洪水,地震的預警,風險管理等等。順便說一句,地震是可以預警但不可以預測的。(這跟你想的用導彈直接幹掉危險源的想法不太一樣。)
⑻ 當地震發生時,請想出躲避災難有效的、科學的方法(至少三種)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1.學校人員如何避震? 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台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里,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2.地震時,在街上行走時如何避震?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准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桿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3.車間工人如何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設備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設備。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4.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如何應急? (1)司機應盡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5.樓房內人員地震時如何應急? 地震一旦發生時,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也可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空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6.在商店遇震時如何應急?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參考資料: http://..com/question/872407.html
⑼ 科學避險內容
小學生應急避險知識
災難的發生總是讓人猝不及防,因此,當危險來臨時我們要「知道如何做」以便達到保護自己、救護他人的目的。
第一部分:公共場所應急避險知識
在公共場所遇到危險時,不要驚慌失措,要保持冷靜,服從現場指揮人員的指揮。在影劇院、禮堂的人可迅速躲在排椅下。因為影劇院、禮堂多採用大跨度薄殼結構屋頂,重量輕,震時不易塌,塌下來重量也不大,因此躲在排椅下是比較安全的。
在百貨商店,如在樓上,原則上可以向下層轉移,當然一定避免人流涌到樓梯造成擁擠。一般情況下,可就地躲在牆角、立柱或大型商品旁邊。正在電梯上的人應掌握時機迅速離開電梯。
具體地說就是,進入場地前先找到安全出口所在,一旦發生危險後,可以有目標地脫險。當身不由己陷入混亂的人群中,要遠離店鋪或櫃台的玻璃,如果具備條件,可以抓住身邊一件牢固的物品。遇到突發情況時,在組織者的疏導下有序撤離,做到互相謙讓。應及時聯系外援,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