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科學實驗報告:顏色與吸熱 急!!!!!!!!!!!!!!
物體的顏色與吸熱
問題產生:
周日上午,我和媽媽在陽台晾這衣服。媽媽隨手拿起爸爸的兩件衣服——一件事略厚的黑色上衣,另一件則是單薄的白色襯衣,問了一句:你覺得應該是黑色衣服先干呢,還是白色襯衣先干呢?我比較了這兩件衣服的厚度,不假思索的就說了一句:當然是白色衣服先干啦。
當天下午三點半左右,我跑出陽台,分別摸了摸兩件衣服。竟發現較厚的黑色衣服已經全乾了,而白色襯衣卻還沒干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猜測與分析:
濕的衣服變干,其實是水吸熱蒸發的過程。黑色衣服先干,說明黑衣服所吸收的熱量比白色襯衣所吸收的熱量多。但是黑色的衣服卻比白色的衣服先干。這會不會物體的顏色與吸收熱量的量有關呢?
設計並進行試驗:
實驗1:我從倉庫里拿出兩塊質地和厚度都相同的布料——一塊是白色的,另一塊是黑色的。把它們同時放入同一盆水中,浸濕同時拿起,絞在一起將兩塊布一起擰水(使它們保留同樣多的水分),然後將它們同時掛在陽台晾。
測量結果: (晾曬時,布料的變化如下)
10min 20min 一小時 兩小時 三小時
白色布料 停止滴水 濕潤 微干 上面一部分幹了 還有下半部分沒干
黑色布料 停止滴水 濕潤,有大量蒸汽 上半部分明顯幹了 大半部分幹了,底邊還有點濕潤 完全乾了,明顯感到布料變熱
由此,我可以確定,在相同條件下,被浸濕的黑色布料比白色布料先干。即,黑色布料比白色布料的吸熱能力強。
產生的新問題:
黑色的布料比白色的布料吸熱能力強,那麼其它物體的吸熱關系又如何?
實驗2:我從實驗室里借來了溫度計,又從家裡拿了完全一樣的黑、白兩個盒子,並在盒子內裝了部分水,在盒子最上部開了一個恰好容溫度計伸入的孔。在頂樓進行了實驗:
測量物
時間 溫度(℃) 裝在黑紙盒內的水 裝在白紙盒內的水
開始 19 19
2min後 21 19.5
4min後 22.5 20
6min後 24 20
8min後 26 20
10min後 26 21
15min後 28 22.5
20min後 29 23
根據測量結果,我發現,黑色紙盒內的水溫上升快,在20分鍾內上升了10℃,而白色水溫內的水升溫較慢,在20分鍾內僅上升了4℃。結合上述兩個實驗,我認為,黑色物體比被色物體的吸熱能力強,即黑色比白色的吸熱能力強。
產生新問題:除了黑白兩種顏色外,其它的顏色的吸熱能力相同嗎?於是,我又接著做了以下實驗:
實驗3:我在五個相同的玻璃杯內分別加入了100mL用顏料和水配製成的紅、黃、藍、綠、紫色的水,並在姐姐的幫下,將五個玻璃杯放上天台上分別用溫度計測量在一定時間後各種顏色的水的溫度。
測量物時間 溫度(℃) 紅色的水 黃色的水 藍色的水 綠色的水 紫色的水
開始時 19 19 19 19 19
10min後 23 22 22.5 21.5 23
15min後 25 24 25 24 25
20min後 26.5 25 26 25.5 27
25 min後 27.5 26 27 26 27.5
30min後 28.5 27 28 27 28.5
根據實驗結果,我認為,不同顏色的水在陽光下的吸熱能力不盡相同,同時我還發現,顏色越深的吸熱能力越強。
結論:經過了將近一周的實驗後,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物體的吸熱能力與物體的顏色有關,且顏色越深,吸熱能力越強。
② 科學實驗色彩分層教案
設計背景
設計本節活動不是為了讓幼兒認識幾種顏色,而是為了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所以為幼兒提供觀察、探索的機會,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認識顏色,使用顏色,同時充分感受顏色的豐富性。
活動目標
1.能說出常見物體的顏色。
2.對顏色的變化感興趣,喜歡實驗活動。
3.培養和發展表現美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是: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2.難點是:引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活動准備
1.顏料和調色用具。
2.活動室的布置要色彩豐富、協調。
3.各種需要塗色的畫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認識顏色的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生活中色彩的關注。
(1).結合日常生活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物品中豐富多彩的顏色,並初步了解一些顏色的名稱。
(2).教師讓幼兒回憶觀察的顏色,並出示相應的色塊,讓幼兒對顏色進行指認。然後談談最喜歡的顏色,說說什麼東西和自己喜歡的顏色是相同的?
二、通過使用顏色的活動,讓幼兒進一步熟悉顏色,體驗色彩的美,引發幼兒對顏色的興趣。
(1).塗色活動。為幼兒提供各種需要塗色的畫,如樹、水果、花……,然後讓幼兒塗上相應的顏色,要求與實物本來的顏色相似。
(2).配色活動。鼓勵幼兒在空白的樹、花等圖畫上塗色,鼓勵幼兒自己配色。活動後組織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談談最喜歡哪幅畫的顏色。
三、通過實驗活動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興趣。
(1).調色活動。讓幼兒自由探索,用顏料進行調色實驗,體驗發現的樂趣,然後讓幼兒討論、交流調色的經驗,談談顏色的變化。教師可示範操作實驗,讓幼兒發現調色的結果是豐富多彩的,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2).製作活動。讓幼兒通過製作和玩七彩風輪,讓幼兒產生求知的慾望。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了色彩的美。讓幼兒在觀察、實驗中認識了幾種顏色,使用顏色,並在調色活動中充分地感受到顏色的豐富多變。
色彩是直觀地,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本人讓幼兒在實驗活動中去體驗發現的樂趣,在調色活動中感受顏色的多變,大大地激發了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同時讓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讓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在配色活動中,也讓幼兒對科學的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色、配色,幼兒興趣濃,而且大大激發了他們探索的慾望。但是在給幼兒操作調色的活動時,我沒能充分地引導和組織幼兒探討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象,使得幼兒的興趣停留在操作上,沒能達到進一步探索的願望。
③ 科學實驗,顏色與吸熱,黑色紅色和黃色,哪個更容易吸熱
一般顏色都吸來熱,只不過吸熱能力不同自而已。
物體的吸熱能力與顏色的深淺有關,顏色越深,吸收熱的能力越強;顏色越淺,吸收熱的能力越弱。最易吸熱的是黑色,最不易吸熱的是白色。
常見顏色的吸熱順序是:黑、藍、綠、紅、橙、黃、白。
註:吸熱,是指物體本身的溫度升高,吸收外界的熱量,外界溫度降低。

④ 如何給植物染色 科學實驗教學設計
(1)選取可染色的草(或枝葉),洗凈剪碎,用布包好。
(2)在容器中裝上一半清水,然後放入裝有染料的布包,煮沸後,再小火煮10分鍾。
(3)取出布包,放入待染的布料,加水至容器容量的80%左右,煮沸後,再小火煮10分鍾。 (4)製取鐵鹽溶液
(5)取50毫升鐵鹽溶液,完全溶入染色液中。
(6)用流水充分漂洗染好的布料,晾乾即可。
⑤ 科學中的游戲其中有個實驗叫顏色測試這個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一般的色盲都是紅綠色盲,所以測試圖大多是淺紅色和淺綠色交叉來干擾測試人的,如果是色盲,他看到的只有一種顏色,所以無法分別色差所構成的數字。
⑥ 做科學實驗用的紅色或者藍色的水是用什麼做的
硫酸銅、氯化銅較為常見,只要有銅離子的溶液都是藍色的。
⑦ 求一個與顏色有關的科學實驗 說明原理 操作過程! 要有新意!急用!!!!!!我給額外。。
呵呵!煙花來---抓一把源CaCl2粉末慢慢撒在點燃的用酒精浸泡過一半的粉筆上(紅色)!---然後換Cu(NO3)2粉末(漂亮的孔雀尾巴的綠色)-----就是焰色反應啊!那些有顏色反應的鹽隨你用!!漂亮得很!呵呵
解釋:原子軌道能級在加熱下激發出固定能量-即固定平率-波長的光輻射!
⑧ 陪孩子在家玩什麼科學實驗,有助於寶寶的顏色認知
通過紅黃藍進行調色、通過三棱鏡折射形成彩虹、對陀螺進行七彩塗色。顏色是五彩繽紛的,特別是對於寶寶來說,他們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可能會感覺到頭疼,不能准確分辨出每種顏色,由此,對事物充滿好奇,對顏色沒有認知,那麼我們在家陪孩子玩什麼科學實驗,可以有助於寶寶的顏色認知呢?
一、通過紅黃藍進行調色
紅黃藍作為三種原色,其中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是會形成新的顏色的,這是讓寶寶見證顏色變化的機會,可以讓寶寶在觀看顏色變化的過程加強對顏色的認知,培養孩子想要去了解顏色的興趣,以便增強好奇心,想要自己去做一些嘗試,讓更多的顏色進行混合,從而形成新的顏色,因此,家長可以利用這種方法增強寶寶的顏色認知,對顏色充滿好奇。

大家認為陪孩子在家玩什麼科學實驗,有助於寶寶的顏色認知呢?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