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考研中醫內科學歌訣

考研中醫內科學歌訣

發布時間: 2021-03-16 23:24:11

A. 中醫內科學歌訣的圖書目錄

第一章 肺系疾病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證
第四專節 喘證
第五節 肺癰
第六屬節 肺癆
第七節 肺脹
第八節 肺痿
第二章 心繫病證
第一節 心悸
第二節 胸痹
附:真心痛
第三節 不寐
附:健忘
附:多寐
第四節 癲狂
第五節 癇病
第六節 痴呆
第七節 厥證
第三章 脾胃系病證
第一節 胃痛
附:吐酸
附:嘈雜
第二節 痞滿
第三節 嘔吐
第四節 噎膈
附:反胃
第五節 呃逆
第六節 腹痛
第七節 泄瀉
第八節 痢疾
第九節 便秘
第四章 肝膽病證
第一節 脅痛
第二節 黃疸
第三節 積聚
第四節 鼓脹
第五節 頭痛
第六節 眩暈
第七節 中風
第八節 癭病
第九節 瘧疾
第五章 腎系病證
第一節 水腫
第二節 淋證
附:尿濁
第三節 癃閉
附:關格
第四節 陽痿
第五節 遺精
附:早泄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節 郁證
第二節 血證
第三節 痰飲
第四節 消渴
第五節 自汗、盜汗
第六節 內傷發熱
第七節 虛勞
第八節 肥胖
第九節 癌病
第七章 肢體經絡病證
第一節 痹證
第二節 痙證
第三節 痿證
第四節 顫證
第五節 腰痛
附錄
一畫
二畫
三畫
四畫
五畫
六畫
七畫
八畫
九畫
十畫
十一畫
十二畫
十三畫以上
……

B. 考研中醫內科學需要掌握哪些知識中醫內科還有什麼分下來的專業嗎

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學中醫的呢?中醫內科學考研需要的東西很多,中醫基礎,中診,中葯,方劑,中內,針灸。就這幾門。看教材,有相關考研的書籍,比如傲視寶典!挺好的。中內相關的專業,也很多,比如,呼吸,心血管,肝病,內分泌,腎病,老年,康復,消化,等,你在學校招生簡章上也能看到。

C. 中醫內科學歌訣的介紹

《中醫內科學歌訣》內容簡介:中醫內科學是中醫學的主幹學科,是中醫學版的精髓,中醫學中的權外科、婦科、兒科等都是以內科的辨治方法為准繩的,故中醫內科學是中醫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學科。中醫內科包羅甚廣,全國高等中醫葯院校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系統地總結了由古至今中醫內科學的精華,概括了中醫內科的常見病種和常規的治療方法,代表了中醫內科學的知識水平,是學習中醫內科學的範本。

D. 尋:中國中醫葯版《中醫內科學》的方劑歌訣

1、感 冒
感冒四時風邪襲,咳嗽頭疼流鼻涕,惡寒發熱身不適,解達法由表實立,荊防銀翹香薷飲,風寒風熱暑濕岐,尚有氣虛參蘇施,加減葳蕤滋陰虛。
2、咳 嗽
咳為肺病氣上逆,外感內傷兩大綱,風寒三拗止嗽用,熱菊燥杏俱有桑,二陳三子法中土,內傷痰熱清金方,肝火瀉白黛蛤合,肺虧沙參麥冬嘗。
3、肺 痿
肺痿病屬慢虛痾,主症咳吐濁涎沫,痿如草木萎不榮,日熾霜殺葉萎弱,肺中津氣失濡養,虛冷較少虛火多,滋陰潤肺麥門施,草姜姜草虛寒卓。
4、肺 癰
肺葉生瘡成膿瘍,風熱痰火瘀毒傷,咯吐腥臭膿血痰,邪盛正實辨證綱。初期清解銀翹良,成癰如金葦莖湯,潰膿加味桔梗施,恢復沙參桔梗匡。
5、哮 證
哮證發作痰鳴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實正虛辨標本,寒哮寒痰射麻專, 定喘湯方主熱哮,緩解固本最相關, 肺脾腎虛有主次,玉屏六君腎氣丸.
6、喘 證
喘分虛實肺腎關,張口抬肩鼻翼煽,風寒痰郁里熱型,麻黃桑白麻石甘,痰濁二陳三子合,肺氣郁閉五磨專,生脈補肺肺金虛,腎虛腎氣參蛤散。
7、肺 脹
肺氣脹滿多老年,喘咳上氣病纏綿,蘇子三子六君子,痰濁壅肺應精選。越婢桑白適痰熱,痰蒙滌痰安宮丸,平喘補肺金水虛,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 癆
肺癆正虛瘵蟲罹,性屬傳染慢虛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熱盜汗特徵具,月華丸治肺陰虛,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湯主氣陰耗,陰陽補天大造需。
9、痰 飲
痰飲總括
痰飲確緣水內停,醫聖金匱論最精,痰懸溢支宜溫化,陰盛陽虛標本明。
痰 飲
飲留胃腸名痰飲,苓桂術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虛實主次應細分。
懸 飲
邪犯胸肺柴枳長,若停胸脅十棗良,絡氣不和香附使,陰虛內熱沙麥嘗.
溢 飲
淫溢肢體溢飲名,發表化飲症能平,小青龍湯加減用,肺脾水氣定可清。
支 飲
支飲觸發為邪實,寒邪伏肺青龍施,苓桂術甘或腎氣,緩解脾腎陽虛時。
10、自汗 盜汗
古雲盜汗多陰虛,自汗陽羸衛外疏, 肺衛不固玉屏風,營衛不和桂枝主,陰陽失調液外泄,互根當究五車書。陰虛火旺歸六黃,邪熱鬱蒸龍膽處。
11、血 證
血證病機歸熱虛,上溢下泄滲肌膚,辨清部位明臟腑,三大治則火血氣。
鼻 衄
鼻衄熱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龍膽煎,歸脾湯補氣血虧,局部用葯效更添。
齒 衄
齒衄胃火循經沖,清胃瀉心合方攻,肝腎陰虧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終。
吐 血
吐血由胃嘔吐出,瀉心十灰胃熱著,肝火犯胃龍肝瀉,氣虛血溢歸脾主。
咳 血
咳血總由肺中來,燥熱桑杏湯化裁,肝火瀉白黛蛤合,陰虛百合固金篩。
便 血
便血腸道濕熱致,地榆散或槐角施,若由脾胃虛寒生,黃土湯方溫而止。
尿 血
尿血實熱小薊飲,虛熱知柏地黃斟,脾虛歸脾湯堪用,腎虛山葯功中肯。
紫 斑
紫斑血熱妄行傷,犀角地黃湯最良,虛火茜根散增損,氣不攝血歸脾湯。
12、心 悸
心虛膽怯安神志,心血不足歸脾施,陰虛火旺補心丹,陽虛不振用桂枝,苓桂術甘水凌心,桃仁紅花瘀阻治,驚悸怔忡當細辨,斟酌病情分虛實。「桂枝」即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13、胸 痹
陰寒痰濁並血瘀,本屬陰陽氣血虛,標實宜通虛溫補,血府逐瘀活法立,栝蔞半夏或白酒,痰壅寒凝證有異,左歸生脈合養營,參附右歸從本議。
14、不 寐
不寐虛實道理深,肝鬱化火龍膽斟,痰熱內擾胃不和,溫膽為法崇經雲,心脾兩虛歸脾施,陰虛長沙妙絕倫,心膽氣虛安神志,是疾尚虛醫精神。
附1.多寐
濕困脾弱多貪眠,陰盛陽虛氣不前,平胃六君隨證用,陽虛理中補中研。
附2:健忘
健忘證關心脾腎,歸脾湯方思慮斟,六味地黃腎精耗,勞心過度枕中神。
15、厥 證
厥證昏仆氣逆亂,搐鼻參附針為先,醒辨氣血與痰食,虛實氣厥不一般, 虛證四味實五磨,血厥獨參通瘀煎, 痰厥導痰湯為主,食厥神術保和丸。
16、郁 證
情志不舒郁證生,六郁總由氣郁成,肝氣郁結郁化火,柴胡丹梔證不同,半夏厚朴主梅核,甘麥憂郁傷神靈, 心脾兩虛歸脾施,陰虛火旺滋水清。
17、癲 狂
癲狂總括
癲狂多發青壯年,精神失常證易辨,肝膽心脾關系緊,氣郁痰火陰陽偏。癲疾沉默神痴呆,語無倫次多喜歡,狂證喧擾躁妄罵,多怒不識六親眷。
癲,
癲證憂愁久致郁,氣滯津聚傷心脾,痰氣郁結順氣導,心脾兩虛養心宜。
狂,
狂證惱怒不得宣,化火挾痰神逆亂,肝膽胃經審病機,生鐵落飲二陰煎。
18、癇 證
癇證形成多先天,驚恐腦傷氣逆亂,昏仆抽風吐涎沫、聲類畜叫總由痰。定癇丸主風痰阻,火盛滌痰並龍膽,大補元煎合六君,心腎虧虛滋是全。
19、胃 痛
胃痛良附散寒凝,柴胡主疏氣滯型,肝胃郁熱化肝煎,保和丸消食積停,失笑丹參活瘀血,一貫芍甘陰虛更,黃芪建中溫脾胃,通則不痛含義精。
附1:吐 酸
泛吐酸水有兩端,香砂六君左金丸,寒熱加減靈便用,病機指示屬於肝。
附2:嘈 雜
脘中飢嘈時作止,胃熱溫膽加連梔,四君增味治胃虛,歸脾湯主血虛時。氣虛陽微實難治,補氣右歸延生機。
20、噎 膈
噎即噎塞隔為拒,酒食所傷憂思郁,標本虛實當首察,啟膈潤燥利痰氣。五汁津虧得良劑,通幽瘀血最相宜,氣虛陽微實難治,補氣右歸延生機。
附:反胃
食入反出胃家寒,丁香透膈治弗難,更有下焦乏火化,附子理中益火源。
21、嘔 吐
胃失和降氣上逆,虛實詳辨定緩急,食傷外邪犯胃腑,保和丸施香正氣。痰飲半夏合苓桂,疏肝夏朴左金一,理中脾胃虛寒型,麥門堪為胃陰虛。
22、呃 逆
胃氣上逆呃呃呃,食乖正虧志不和,實證胃寒或火逆,丁香竹葉柿蒂多。若屬氣機郁滯型,五磨順氣勿蹉跎,更有陽虛理中施,陰虛益胃功效卓。
23、泄 瀉
泄瀉便稀更衣煩,濕勝脾虛最關鍵,藿香正氣除寒濕,濕熱葛根湯芩連。痛瀉要方肝乘脾,保和食滯腸胃間,參苓白術脾胃弱,四神瀉在黎明前。
24、痢 疾
痢下赤白並腹痛,里急後重夏秋生,濕熱疫毒內傷食,損傷脾胃腸澼成,疫毒清涼白頭翁,濕熱芍葯定權衡,寒濕胃苓重溫化,陰虛駐車養陰清,真人善治虛寒痢,連理休息痢收功。
25、霍 亂
吐瀉交作霍亂名,揮霍撩亂勢堪驚,時傷穢濁食弗潔,三類寒熱干霍生,寒霍重證急回陽,藿香純陽適證輕,蠶矢燃照主熱霍,絞腸為干玉樞平。
26、腹 痛
腹痛臟腑氣血分,寒熱虛實審病因,寒則良附熱承氣,虛則溫補建中飲,實痛疏肝氣不運,日久少腹除瘀根,另有食積保和丸,通字義廣法度深。
27、便 秘
便秘脾腎關系密,胃腸傳導論病機,不通艱澀便時長,治分熱冷與氣虛。熱結麻丸冷濟川,氣結六磨能解急,黃芪湯擅氣不運,尊生潤腸治血虛.
28、蟲 證
蟲證總括
蟲證寄生腸道間,蛔絛鉤蟯及薑片,傷脾擾腑耗氣血,面黃異嗜腹痛現。
蛔蟲病
蛔蟲痛劇烏梅丸,痛減驅蛔化蟲專, 病久香砂六君子,尚有簡易方法便
蛔 厥 蛔厥痛引右背肩,彎要曲膝躁不安,安蛔定痛烏梅施,緩解膽道驅蛔餐。
絛蟲病
絛蟲特徵白節片,治療南瓜子雷丸,檳榔石榴仙鶴草,驅蟲務盡勿留患。
鉤蟲病
鉤蟲病為多南方,脾虛黃病絳礬良,氣血兩虛八珍施,驅蟲榧子雷丸榔。
蟯蟲病
蟯蟲兒童患病多,肛癢夜甚小蟲著,內服追蟲外百部,注意衛生功效卓。
薑片蟲
薑片蟲病囊蚴染,菱角荸薺因生餐,驅蟲為主佐健脾,檳榔香砂六君專。
29、脅 痛
脅痛病源主肝膽,實多虛少氣血辨,滯瘀濕熱肝陰虛,以通為主虛滋肝。氣郁當疏柴胡散,瘀血旋覆湯復元,肝膽濕熱龍膽妙,養陰柔肝一貫煎.
30、黃 疸
黃疸病由濕邪生,色分暗滯與鮮明,陽黃熱重茵陳施,濕多甘露配五苓。急黃毒盛犀角解,陰黃術附寒濕凝,尚有木瘀鬱血積,逍遙鱉甲隨證定。
附:萎黃
萎黃肌膚淡黃色,倦怠干萎無光澤,黃芪建中溫脾胃,調理脾胃為要則。
31、積 聚
腹內結塊脹或痛,積聚病形各不同,聚證肝鬱逍遙主,六磨食滯痰阻通。積初金鈴失笑和,日久酌補膈下攻,正虛八珍化積施,重證切記圖緩攻。
32、鼓 脹
鼓脹氣血水交凝,肝脾腎臟常俱病,氣滯柴胡胃苓選,寒濕實脾溫而行,濕熱中滿合茵陳,肝脾血瘀需調營,六味膈下主陰虛,脾腎陽虛附五苓。
33、眩 暈
諸風掉眩肝風盪,髓虧血乏痰火傷,暈眩嘔惡汗自泄,急標緩本辨證昌,肝陽上亢天麻潛,氣血虧虛歸脾湯,痰濁中阻夏白術,腎虧左歸右歸方。
34、中 風
中風總括
中風卒起證多端,氣血虛火及風痰, 肝腎陰虛為根本,真中類中外邪辨。
中經絡
絡脈空虛風邪襲,大秦艽湯祛風亟,肝腎陰虛風陽擾,鎮肝息風滋潛需。
中臟腑
中臟閉脫必須分,突然昏到不知人,口噤手握二便頻,脫則手撒汗如淋。陽閉羚羊角湯治,至寶安宮急灌進,陰閉滌痰蘇合香,脫證參麥復陽陰。
後遺證
中風後遺治頗難,針灸推拿並鍛煉,偏癱補陽還五施,鎮肝息風病機轉。語蹇腎虧地黃飲,風痰阻絡解語丹,陽亢天麻須加味,口眼歪斜牽正散。
35、水 腫
水腫原因水濕起,越婢加術風水襲,五味消毒麻連豆,濕毒浸淫用之宜,胃苓五皮水濕證,濕熱雍盛疏鑿立,脾陽虛衰實脾飲,濟生真武腎虛。
36、淋 證
淋證澀痛小便頻,濕熱蘊結膀胱腎,熱淋通利八正散,石淋石韋增三金。氣淋虛證補中氣,實證利氣取香沉。血淋小薊導赤散,知柏地黃虛實分。膏淋湯治虛膏淋,實證萆薤分清飲。勞淋無比山葯丸,六淋轉化要詳珍。
附:尿 濁
濁由濕熱萆薤佳,氣陷精下補中法,水缺知柏地黃主,火衰右歸溫腎家。
37、癃 閉
癃閉似淋閉不通,上焦不外肺熱壅,中清不升濁弗降,下屬濕熱腎不充。清肺補中上中施,八正濟生下辨明,更有沉香疏肝氣,尿阻代抵擋堪攻。
38、腰 痛
腰痛悠悠酸無力,腎著沉沉不轉移,若還濕熱伴熱感,痛如錐刺屬血瘀。左右歸丸腎虛主,甘姜苓術金匱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綜合治療勿勞欲。
39、消 渴
消渴三多體羸常,病在水金燥土傷,食乖情志勞欲過,陰虛為本燥標彰。上消肺熱消渴方,中消玉女胃火煬,下消地黃腎陰虧,兩虛腎氣鹿茸良。
40、遺 精
遺精夢遺滑精探,心腎失調最相關,君相火動黃連施,補心三才封髓丹。濕熱下注分清飲,勞傷心脾妙香散,腎虛滑脫精不固,地黃左歸右歸丸。
附:陽痿
陽痿贊育命火衰,歸脾氣血心脾責,大補元煎恐傷腎,濕熱下注用知柏。
41、耳鳴耳聾
耳竅閉塞起鳴聾,鳴聾有別機理通。肝火痰火風熱火,龍膽溫膽銀翹宗,腎精虧虛左慈滋,脾虛益氣聰明崇,新久虛實標本辨,肝膽脾腎分補攻。
42、痹 證
痹證風寒濕熱乘,閉而為痛痹斯名,風盛走游防風取,寒則痛劇烏頭通。重著麻木薏苡仁,紅腫白虎加桂精,虛久獨活寄生施,內舍五臟法道更, 肝腎虧虛守虎潛,針灸推拿佐功成。
43、內 傷 發 熱
內傷發熱病纏綿,氣血精虧臟腑偏,情志飲食勞倦因,孟浪發散或苦寒,陰虛內熱清骨散,補中歸脾氣血研,血府逐瘀神方妙,丹梔逍遙熱郁肝。
44、虛 勞
虛勞總括
五臟虛候立為目,氣血陰陽大綱辨。虛勞病勢多纏綿,內因外因先後天,
氣虛
氣虛主在肺脾臟,補肺加味四君良.血虛
血虛須辨心與肝,養心四物湯效驗。
陰虛
陰虛在肺沙麥擅,心虧天王補心丹,脾胃陰虛湯益胃,肝腎補肝左歸丸。
陽虛
陽虛里寒為徵象,心用拯陽理勞湯,附子理中溫脾土,右歸丸方復腎陽。
11、里熱表寒:里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干。復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熱惡風寒。
12、真熱假寒:真熱假寒陽不伸,面色蒼白手足冰。惡熱煩渴喜冷飲,舌絳苔黃神不清。
13、真寒假熱:身寒假熱陽氣虛,舌淡尿清便溏稀。真熱口渴脈虛大,甘溫除熱好時機。
14、虛證:虛證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陰虛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舌光無苔脈細弱,大便溏瀉小便頻。
15、實證:實證氣郁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便難里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16、上實下虛:上實喘嗽痰壅盛,胸脘腹脹卧則難。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17、上虛下實: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心悸怔忡氣息短,里急後重膿血行。
18、里虛表實:里虛表實食慾減,便溏食後腹脹滿。惡寒發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19、真實假虛:內有真實外假虛,體瘦神疲冷身肢。里急後重或症瘕,大實贏狀補益疾。
20、真虛假實: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而和緩。舌質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21、陰陽
陰證面白四肢冷,神疲乏力語聲低。尿清便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陽證神旺語聲粗,面目紅赤呼吸粗。高熱尿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浮。
陰虛內熱顴唇紅,盜汗少寐夢遺精。五心煩熱脈細數,舌紅無苔卧不寧。
陽虛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虛弱脈,身倦畏寒尿頻數,陽痿帶稀體無澤。
失血脫水成亡陰,口乾喜冷汗多粘。舌紅乾燥脈虛數,面色潮紅畏熱煩。
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汗出多。脈微欲絕舌淡潤,渴喜熱飲息微弱。
22、氣虛:氣虛五臟功能弱,呼吸氣促語低微。身疲肢倦食納少,心悸筋緩目發黑。頭暈眼花腰酸痛,自汗脫肛內臟重。
23、氣滯證: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作時重輕,竄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脘悶納呆脅脹滿,咳喘胸憋腰脊痛。
24、氣逆:氣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嘔惡噯氣呃逆胃,肝逆昏厥頭暈眩。
25、血虛證:面唇舌甲無光華,心悸失眠手足麻,經少衍期脈虛細,頭眩乏力眼昏花。
26、血熱證:身熱夜甚煩不眠,目紅鼻衄發疹斑。舌質紅絳脈細數,月經先期崩漏連。
27、血瘀:腫脹刺痛有定點,日輕夜重面色暗。口唇舌質青紫暗,舌邊尖部瘀點斑。口乾嗽水不欲咽,肢體麻木或痙攣。脈沉細澀為要點,部位不同隨症見。
28、氣滯血瘀:氣滯血瘀肝鬱成,太息易怒脅脹痛。月經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29、氣血兩虛: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30、氣虛失血: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面萎黃。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盡力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_^

E. 中醫內科速記口訣(歌訣)

中醫內科學速記歌訣:
一、感冒:寒荊熱銀署新加,陰葳氣參寒熱解。
二、咳嗽:寒三熱菊燥桑杏,濕陳熱清肝火瀉,涼燥杏蘇肺陰沙。
三、肺癰:肺癰初起銀翹散,癰葦潰梗復清肺。
四、哮證:哮冷射乾熱定喘,寒包青石風痰親,肺脾六君腎生地。
五、喘證:喘寒麻黃里熱石,熱桑濁陳氣閉五,肺虛生脈腎虛匱,氣陰兩竭生脈散。
六、肺脹氣平濁蘇越,水泛真苓蒙滌痰。
七、肺癆陰月火合保真造。
八、痰飲:脾苓腸夏胸柴枳,脅棗絡香陰沙參,溢支寒飲小青龍,飲退正虛腎氣丸。
九、自汗、盜汗:肺屏營枝陰虛六,心血歸脾邪熱龍。
十、血證:鼻(玉龍歸山),齒(清水),咳(百瀉桑),吐(瀉龍歸),便(黃弟歸),尿(小白要歸),紫斑(十茜歸)。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虛歸脾,陰天陽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黃連溫。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濁括夏,寒枳滯柴氣生脈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十三、不寐:不寐郁龍痰熱溫,食保虛火黃阿湯,心腎不交六交泰,心膽安神心脾歸。
十四、厥證,厥實氣五虛四物,血實通淤虛人參,痰厥導痰食保神。
十五、郁證:郁肝柴火丹逍遙,氣滯痰郁半夏厚,心神失養甘麥湯,心脾歸陰火地黃。
十六、癲狂,癲狂結痰脾養心,火鐵陰二淤夢狂
十七、癇證:風定痰滌淤通竅,心脾六歸腎左天。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滯柴,瘀失虛寒黃建中,濕熱清中陰虛貫。
十九、噎膈,痰啟津沙淤通優,氣虛陽微補運脾。
二十、嘔吐。嘔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氣四七煎,脾香陽理胃陰麥。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氣五,陽理陰虧益胃湯。
二十二、泄瀉:泄寒濕藿濕熱葛,食保郁痛脾參四。
二十三、痢疾:痢濕芍葯疫毒白,寒濕正氣噤口開,息連陰駐虛寒真。
二十四、腹痛。腹痛寒良濕熱承,臟寒小建食導滯,滯柴血瘀少腹逐。
二十五、便秘。熱秘調承氣六磨,氣黃血潤冷溫脾,陰虛增液陽虛濟。
二十六、脅痛:脅痛郁柴淤復元,濕龍肝陰虧一貫。
二十七、黃疸:黃疸濕表麻甘露,熱菌濕五膽柴胡,寒濕術附脾建中,熱盛黃解陷犀角。濕四脾柴。
二十八、積聚,積聚肝遙食六磨,氣柴虛珍淤血膈。
二十九、鼓脹,氣柴濕實熱中消,脾苓陰貫淤結調。
三十、頭痛:頭痛寒川熱芎芷,濕羌肝天腎補元,痰濁半夏瘀通竅,氣虛補氣血虛四。
三十一、眩暈:眩亢麻虧歸濁夏,腎精左右淤通竅。
三十二、中風:中風絡虛白丸子,風痰天麻肝陰鎮,痰熱桃仁痰火林,痰濁滌痰脫參附。風痰解語。
三十三、痙證,痙羌邪熱甚羚羊,陰四火營陽虛痰,剛葛柔括蔞桂枝。
三十四、瘧疾,正柴溫虎勞何人,寒姜冷金熱清瘴。
三十五、水腫:水腫風水越婢術,水浸胃皮濕滯疏,毒麻脾實腎真桃。
三十六、淋證。淋熱八石葦勞比,沉?薊柏膏清淋。
三十七、癃閉:癃濕正肺熱清肺,滯沉阻擋脾中腎。
三十八、腰痛::寒姜濕熱四,淤身腎虛左右歸。
三十九、消渴:上消渴中玉術,下消六味腎氣丸。
四十、痹證:行防寒烏著苡湯,熱虎痰合虛榮筋,陽虛真武陰虛六。
四十一、痿證,痿肺清燥濕二妙,脾參腎虎淤聖俞。
四十二、內傷發熱:氣郁丹梔淤血府,血歸陰清氣補中,陽虛金匱痰連中。
四十三、虛勞,氣,肺福四元,血,心血,陰虛,沙天胃肝歸,陽,保父歸。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