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探洞

科學探洞

發布時間: 2021-03-16 16:13:47

1. 雙指探洞的科學依據。

雙指探洞
發丘中郎將的絕技,右手食指和中指奇長,靈敏無比。需要時可伸入細小處,探查內情,也可以輕易破解墓穴中的細小機關。一般從小練起,過程苦不堪言。
那發丘中郎將里的高手,這一雙手指,穩如泰山,力量極大,可以輕易破解墓穴中的細小機關,而要練成這么一手絕活,非得從小練起不可,其過程必然是苦不堪言。

2. 有探洞遇到靈異事件的嗎

探洞沒有 但是有一次出去爬山 同行的另一波遇到了鬼打牆 圍著一個塔轉了三圈

3. 探洞的相關知識

洞穴探險的業余愛好者應首先學習和掌握有關洞穴的基本地理地質常識、進行探洞技能的訓練、以及購買探洞的基礎設備等。由於探洞是進入一個黑暗的未知世界,因此,探洞者還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中包括克服恐懼感、隊員間相互合作、對洞穴的科學認識等。探洞者的心理狀態十分重要。歐美的洞穴探察隊伍中,常有隨隊的精神病學者作為探洞者的一員,以判斷探洞者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黑暗而超靜的地下環境,以及艱難的洞穴探測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的。國外曾經多次進行過單人在洞穴環境長時間逗留的試驗,記錄是一名法國女洞穴學家在80米深的洞穴中逗留100天,打破了世界紀錄,但據說她也因此受到了刺激。
入洞前需訪問當地居民中的知情者,以作到心中有數,但由於他們的描述往往帶有迷信色彩,所以不可以完全相信。如有可能請教有經驗的洞穴專家或查閱要去洞穴的大比例尺地圖就更好了。有些歐美國家已把探明的洞穴資料輸入電腦,大大方便了探險者。
離家前應把有去的地方、同去的人數、進出洞口的時間等信息告訴家人,同樣的信息還應寫在一張紙上,放在進入的洞口旁或交給當地的居民,以便一旦遇到不測,外界可以及時組織救援。
探洞的基礎設備大致有坐具、胸具、下降器、上升器、足繩與壓緊器、牛尾繩、各類金屬環、頭盔、乙炔罐瓶、透氣的探洞服、裝備包等,還有共用的設備——尼龍繩(探洞專用硬繩)。
此外,進洞時別忘了帶少量的飲水、食物、及少量外傷用葯和膠布。進洞的背包一般不要超過10公斤,以可以單手傳遞為標准,外掛系統越少越好。最好帶上筆記本和簡單的測量用具。
最基本的安全人數是3人同行,千萬不要單獨行動。在洞內行進時不要跑跳,以慢速為宜。各人行進的步伐也要依身材大小而定,不一定非要踩著前人的腳印走。對於陌生的細小的支洞一定不要鑽進去,因為很有可能就鑽不出來了。
為了避免迷路,可以採取測繪草圖或用可移動的地物作標記的辦法,或者也可拉線繩。最該禁止的是用鉛筆或油漆在洞壁上作標記的作法,因為尚無統一的符號系統在洞壁上作標記的作法,先後入洞的隊伍所作的標記有可能相互混淆,反而增加了迷路的危險。
洞中一旦迷路,首先不要驚慌,不要亂撞,不要分頭探路,這樣更容易走失。應該把全隊的人召集到一起,穩定情緒,盡量做最壞的打算,節約飲水和食物。每個隊員都努力探索來時的地貌特徵,從最初迷路的地點開始做充分的標記,並以這一點為大本營,分別探索每個人想出的可能路徑,不成功時再回到這一點。如果照明工具損壞了,千萬不要摸黑探路,這時除了等待救援以外沒有任何辦法。
如果發現乙炔火焰閃爍,表明氧氣不足或二氧化碳含量已達3%,這時要特別注意,二氧化碳含量達到10%時乙炔燈熄滅,會迅速致命。當然這樣的情況不多。目前我國只在雲南發現個別洞穴二氧化碳含量較高。
還有,入洞最好避免雨季,以防暴雨水流切斷出洞道路。還要避免水洞,因為我國的探洞水平遠未達到探水洞的標准,十次洞穴事故就有九次發生在水洞。
在我國以外世界各地,分布在大約15萬個岩溶洞穴(指經過探察,並且有資料的)。我國是公認的全球最適宜喀斯特作用的地質—氣候帶之一特別是雲、川、鄂、湘、桂等省區,分布著典型、大面積的石灰岩。它們形成了桂林山水三峽風光、黃果樹瀑布等綺麗的景色,也造成了為數眾多的大小洞穴。我國尚無全面統計數字,有人估計,起碼也有數十萬個大小溶洞,其中大多數尚未探察。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