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泰勒科學思想

泰勒科學思想

發布時間: 2021-03-16 06:47:04

㈠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什麼並談談其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的運用

費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5)是美國古典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的創始人。他18歲從一名學徒工開始,先後被提拔為車間管理員,技師,小組長,工長,維修工長,設計室主任和總工程師。在他的管理生涯中,他不斷在工廠實地進行試驗,系統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和動作所花費的時間,逐漸形成其管理體系——科學管理。 泰勒的主要著作是《科學管理原理》(1911)和《科學管理》(1912)。在兩部書中所闡述的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它適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從最簡單的個人行為到經過充分組織安排的大公司的業務活動。
泰勒的科學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謀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僱主和雇員達到共同富裕的基礎,使較高工資和較低的勞動成本統一起來,從而擴大再生產的發展。要達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學化的、標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為此,泰勒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管理制度。
1.對工人提出科學的操作方法,以便有效利用工時,提高工效。
研究工人工作時動作的合理性,去掉多餘的動作,改善必要動作,並規定出完成每一個單位操作的標准時間,制定出勞動時間定額。
2.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網晉升。
選擇合適的工人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並培訓工人使用標準的操作方法,使之在工作中逐步成長。
3.制定科學的工藝規程,使工具、機器、材料標准化,並對作業環境標准化,用文件形式固定下來。
4.實行具有激勵性的計件工資報酬制度。
對完成和超額完成工作定額的工人以較高的工資率計件支付工資,對完不成定額的工人,則按較低的工資率支付工資。
5.管理和勞動分離。
管理者和勞動者在工作中密切合作,以保證工作按標準的設計程序進行。

上述這些措施雖然在現在已成為管理常識,但當時卻是重大的變革。隨後,美國企業的生產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出現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資、高利潤的新局面。
科學管理不僅僅是將科學化、標准化引入管理,更重要的是泰勒所倡導的精神革命,這是實施科學管理的核心問題。許多人認為僱主和雇員的根本利益是對立的,而泰勒所提的科學管理卻恰恰相反,它相信雙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對於僱主而言,追求的不僅是利潤,更重要的是事業的發展。而正是這事業使僱主和雇員相聯系在一起,事業的發展不僅會給雇員帶來較豐厚的工資,而且更意味著充分發揮其個人潛質,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僱主和雇員雙方互相協作,才會達到較高的績效水平,這種合作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正像1912年泰勒 在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聽證會上所作的證詞中強調的,科學管理是一場重大的精神變革,每個人都要對工作、對同事建立起責任觀念;每個人都要有很強的敬業心和事業心。這樣僱主和雇員都把注意力從利潤分配轉移到增加利潤數量上來。當雙方友好合作,互相幫助以代替對抗和斗爭時,通過雙方共同的努力,就能夠生產出比過去更大的利潤來,從而使雇員提高工資,獲得較高的滿意度,使僱主的利潤增加起來,使企業規模擴大。
泰勒是科學管理的先鋒,其追隨者和同行者也對科學管理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亨利·甘特用圖表進行計劃和控制的做法是當時管理思想的一次革命。從一張事先准備好的圖表上,管理部門可以看到計劃執行的進展情況,並可以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使計劃能按時或在預期的許可范圍內完成。甘特根據這個思想設計的甘特圖現在還常用於編制進度計劃。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單工序動作研究基礎之上,進一步對如何提高整個生產過程的效率進行了研究。他充分考慮了大量生產的優點,規定了各個工序的標准時間定額,使整個生產過程在時間上協調起來,創建了第一條流水生產線——福特汽車流水生產線,使成本明顯降低。同時,福特進行了多方面的標准化工作,包括在產品系列化,零件規格化,工廠專業化,機器、工具專業化,作業專門化等等。泰勒及其同行者與追隨者的理論與實踐構成了泰勒制,人們稱以泰勒為代表的學派為科學管理學派。
科學管理理論對我們當代企業仍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東南亞金融危機與內需不旺的雙重壓迫之下,國內企業所感受到的競爭壓力日趨增大,如何在這種嚴峻的環境中生存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早在幾年前就提出的「兩個轉變」正是科學管理思想的一種體現。然而經過幾年的實際運作,我國的企業經營狀況非但沒有根本性改觀,適得其反,企業整體贏利能力反倒大幅度下滑,原因何在!如河提高我國企業的管理意識水平,如河在企業內部建立起公平高效的管理制度,如何提高我國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是我國企業的當務之急,而不應把原因簡單歸於外部環境的影響。
科學管理的許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許多國家參照採用,泰勒最強有力的主張之一就是製造業的成本會計和控制,使成本成為計劃和控制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而現在我國企業仍存在低質量,高成本,低效率,高能耗現象。曾經有人提出向管理要效益,的確,好的管理可以出效益,但在實踐層次上,我國企業還很有差距,這也是強調科學管理的原因所在。
泰勒的科學管理主要有兩大貢獻: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學;二是勞資雙方的精神革命。前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條件,後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心理。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構築一段故事: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上,在部分水手的擁戴下,某年輕力壯的水手殺了有點年老且耳聾的船長……。結果船失去了方向,結局只可能是Titanic!在當今,精神革命的實質就是通過合作將蛋糕做大,否則只能在沉默中死亡。當然,科學管理存在過於重視技術、強調個別作業效率、且對人的看法有偏、忽視了企業的整體功能等歷史局限因素,所以,科學管理不是萬能的,但沒有科學管理卻是萬萬不能的

㈡ 評述泰勒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

泰勒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

1、科學管理的目的和中心在於提高勞內動生產率。泰勒說:「培訓容和發掘企業中每一個工人的才幹,使每個人盡他天賦之所能,干出最高檔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最高的效率。」

2、管理人員要採用科學的方法對工人在生產過程的操作程序進行觀察和實驗,分析每項工作的動作和時間,除去多餘的錯誤的動作。在這個基礎上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標准。

3、每個工人能否完成日工作量標准呢,這取決於標准化管理,就是說,從原材料、使用工具、工藝過程、檢驗方法一直到勞動者,一律標准化。

4、為了造就標准化的工人,必須對工人進行崗位培訓,達不到廠方規定標准工人,不能上崗。

5、為了鼓勵工人打破定額,建立了崗位標兵制度和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

6、宣揚科學管理是一場偉大的「心理革命」,工人和廠方的管理人員不要相互對立,要「以友好合作和互相幫助來代替對抗和斗爭」。

㈢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內容:

1、工作定額原理

在美國的企業中,由於普遍實行經驗管理,由此造成一個突出的矛盾,就是資本家不知道工人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嫌工人幹活少,拿工資多,於是就往往通過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來加重對工人的剝削。

而工人,也不確切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能幹多少活,但總認為自己幹活多,拿工資少。當資本家加重對工人的剝削,工人就用「磨洋工」消極對抗,這樣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當然不會高。

泰勒認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了改善工作表現,他提出:

(1)企業要設立一個專門制定定額的部門或機構,這樣的機構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合算的。

(2)要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須通過各種試驗和測量,進行勞動動作研究和工作研究,從而確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勞動定額。

(3)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

2、挑選頭等工人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挑選頭等工人,既是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他為企業的人事管理提出的一條重要原則。

泰勒指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則是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適應,企業管理當局的責任在於為雇員找到最合適的工作,培訓他們成為第一流的工人,激勵他們盡最大的力量來工作。為了挖掘人的最大潛力,還必須做到人盡其才。

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對某一項工作,必須找出最適宜干這項工作的人,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最適宜於這項工作的人的最大潛力,才有可能達到最高效率。因此對任何一項工作必須要挑選出「第一流的工人」即頭等工人。

3、標准化原理

泰勒認為,科學管理是過去曾存在的多種要素的結合。他把老的知識收集起來加以分析組合並歸類成規律和條例,於是構成了一種科學。

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要想用科學知識代替個人經驗,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實行工具標准化、操作標准化、勞動動作標准化、勞動環境標准化等標准化管理。

4、計件工資制

泰勒認為,現行工資制度所存在的共同缺陷,就是不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不能滿足效率最高的原則。例如,實行日工資制,工資實際是按職務或崗位發放,這樣在同一職務和崗位上的人不免產生平均主義。

於是,泰勒在1895年提出了一種具有很大刺激性的報酬制度——「差別工資制」方案。其主要內容是:

(1)設立專門的制定定額部門。

(2)制定差別工資率。

(3)工資支付的對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據職位和工種,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工資盡可能地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勞動來計算,而不是按他的職位來計算。

5、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

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指出:「資方和工人的緊密、親切和個人之間的合作,是現代科學或責任管理的精髓。」他認為,沒有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學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難以實施,難以發揮作用。

泰勒進一步宣稱,科學管理在實質上包含著要求在任何一個具體機構或工業中工作的工人進行一場全面心理革命——要求他們在對待工作、同伴和僱主的義務上進行一種全面的心理革命。

6、建立專門計劃層

泰勒主張:「由資方按科學規律去辦事,要均分資方和工人之間的工作和職責」,要把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並在企業設立專門的計劃機構。

泰勒把計劃的職能和執行的職能分開,改變了憑經驗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標准,制定標准,然後按標准辦事。要確保管理任務的完成,應由專門的計劃部門來承擔找出和制定標準的工作。

7、職能工長制

泰勒不但提出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而且還提出必須廢除當時企業中軍隊式的組織而代之以「職能式」的組織,實行「職能式的管理」。

8、例外原則

所謂例外原則,就是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這種例外的原則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原則之一。

㈣ 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是什麼。

廣義地講,對通常所採用的最佳管理模式可以這樣下定義:

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工人們發揮最大程度的積極性;作為回報,則從他們的僱主那裡取得某些特殊的刺激。這種管理模式將被稱為「積極性加刺激性」的管理,或稱任務管理,對之要作出比較。

泰勒還提出了一些新的管理任務:

第一,對工人操作的每個動作進行科學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單憑經驗的辦法。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的親密協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資方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資方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的身上。

(4)泰勒科學思想擴展閱讀:

一、社會影響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學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它適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從最簡單的個人行為到經過充分組織安排的大公司的業務活動。

科學管理理論對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直到今天,科學管理的許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許多國家參照採用。

泰勒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盡人皆知的,主要要探討的是泰勒先生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對管理學的貢獻和重要意義。

二、理論實質

科學管理的實質是一切企業或機構中的工人們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也就是這些工人,在對待他們的工作責任,對待他們的同事,對待他們的僱主態度的—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同時,也是管理方面的工長、廠長、僱主、董事會,在對他們的同事、他們的工人和對所有的日常工作問題責任上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沒有工人與管理人員雙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的革命,科學管理就不會存在。

這個偉大的思想革命就是科學管理的實質。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使人們認識到了管理學是一門建立在明確的法規、條文和原則之上的科學,它適用於人類的各種活動,從最簡單的個人行為到經過充分組織安排的大公司的業務活動。

科學管理理論對管理學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影響是深遠的,科學管理的許多思想和做法被許多國家參照採用。

㈤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觀點
第一,時間和動作的研究,泰勒把這看成是科學管理的前提;
第二,有一批專門的人員來研究效率問題,並通過他們使工人掌握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
第三,為了方便操作,必須使作業手段、工具、材料等都達到標准化。
第四,在生產過程中實行計件工資制和獎金制度;
第五,改變以往由工人決定生產的情形,工人只負責操作,計劃和管理職能留給專門的管理人員去實施。

㈥ 簡述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觀點

一、主要內容:

1.制定科學的作業方法。具體做法是:首先,從執行同一種工作的工人中,挑選出身體最強壯、技術最熟練的一個人,把他的工作過程分解為許多個動作,用秒錶測量並記錄完成每一個動作所消耗的時間,然後,除去動作中多餘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後,把最經濟的、效率最高的動作集中起來,確定標準的作業方法。其次,實行作業所需的各種工具和作業環境的標准化.再次,根據標準的操作方法和每個動作的標准時間,確定工人一天必須完成的標準的工作量。

2.科學地選擇和培訓工人。泰羅曾經對經過科學選擇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學作業方法進行訓練,使他們按照作業標准進行工作,以改變過去憑個人經驗進行作業的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3.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按照作業標准和時間定額,規定不同的工資率。對完成或超額完成工作定額的個人,以較高的工資率計件支付工資,一般為正常工資率的125%;對完不成工資定額的個人,則以較低的工資率支付工資,一般僅為正常工資率的80%。

4.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泰羅主張把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泰羅的計劃職能實際上就是管理職能,執行職能則是工人的勞動職能。

5.實行職能工長制。即將整個管理工作劃分為許多較小的管理職能,使所有的管理人員(如工長)盡量分擔較少的管理職能;如有可能,一個工長只承擔一項管理職能。這種思想為以後的職能部門的建立和管理專業化提供了基礎。

6.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泰羅指出,規模較大的企業不能只依據職能原則來組織管理,還需要運用例外原則,即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處理一般事物的許可權下放給下級管理人員,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項的決策權和監督權,如企業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他的著作包括《計件工資制》(1895年)、《車間管理》(1903年)、《科學管理原理》(其中包括在國會上的證詞, 1912年)。但泰勒的做法和主張並非一開始就被人們所接受,相反還受到包括工會組織在內的人們的抗議。例如一位名叫辛克萊的年輕的社會主義者寫信給《美國雜志》主編,指責泰勒「把工資提高了61%,而工作量卻提高了362%」。泰勒也遇到了來自管理部門以及伯利恆公民的反對。美國國會於1912年舉行對泰勒制和其他工場管理制的聽證會。在那裡,泰勒面對多半懷有敵意的國會議員們,不得不捍衛自己的觀點。泰勒在眾議院的委員會作的精彩的證詞,向公眾宣傳了科學管理的原理及其具體的方法、技術,成為他對其科學管理原理所做的最好說明,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泰勒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20世紀以來,科學管理在美國和歐洲大受歡迎。100多年來,科學管理思想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㈦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泰勒的科學管理,是針對傳統的經驗管理而提出的,其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泰勒對科學管理作了這樣的定義,他說:「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別人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

這個定義,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7)泰勒科學思想擴展閱讀

《科學管理原理》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它提出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並著重指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第一流的工人」。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認為,那些能夠工作而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只要工作是合適的,每個人都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訓工人成為「第一流的工人」則是企業管理者的責任:要使工人掌握標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准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准化。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認為標准化操作方法的制定是企業管理的首要職責,同時要制定並實施一種鼓勵性的計件工資報酬制度。所謂鼓勵性的計件工資報酬制度實際上指的是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以此來督促和鼓勵工人完成或超過定額。

㈧ 泰勒通過哪些著名的實驗總結了稱為"科學管理"的一套思想

  • 泰勒通過(鐵鏟實驗 、搬運實驗 、切削實驗)著名的實驗總結了稱為「科學管理」的一套思想。

  • 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1856—1915)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的人;一個影響了流水線生產方式產生的人;一個被社會主義偉大導師列寧推崇備至的人;一個影響了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人。泰勒通過(鐵鏟實驗 、搬運實驗 、切削實驗)著名的實驗總結了稱為「科學管理」的一套思想。

㈨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指導思想、內容以及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指導思想:

1、工作定額原理

泰勒認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為了改善工作表現,他提出:企業要設立一個專門制定定額的部門或機構,這樣的機構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經濟上也是合算的。

要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工人的「合理日工作量」,就必須通過各種試驗和測量,進行勞動動作研究和工作研究。根據定額完成情況,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

2、挑選頭等工人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挑選頭等工人,既是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中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也是他為企業的人事管理提出的一條重要原則。

對於第一流工人,泰勒是這樣說明的:「我認為那些能夠工作而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為我所說的『第一流的工人』。我曾試圖闡明每一種類型的工人都能找到某些工作,使他成為第一流的工人,除了那些完全能做這些工作而不願做的人。」

3、標准化原理

泰勒認為,科學管理是過去曾存在的多種要素的結合。他把老的知識收集起來加以分析組合並歸類成規律和條例,於是構成了一種科學。

工人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非常大的,人的潛力不會自動跑出來,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這種潛力呢?方法就是把工人多年積累的經驗知識和傳統的技巧歸納整理並結合起來,然後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找出其具有共性和規律性的東西,然後利用上述原理將其標准化,這樣就形成了科學的方法。

4、計件工資制

設立專門的制定定額部門。這個部門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件和工時的研究,進行科學的測量和計算,制定出一個標准制度,以確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和恰當的工資率,從而改變過去那種以估計和經驗為依據的方法。

制定差別工資率。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額而採用不同的工資率。

工資支付的對象是工人,而不是根據職位和工種,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工資盡可能地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勞動來計算,而不是按他的職位來計算。

5、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

泰勒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指出:「資方和工人的緊密、親切和個人之間的合作,是現代科學或責任管理的精髓。」他認為,沒有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任何科學管理的制度和方法都難以實施,難以發揮作用。

6、建立專門計劃層

泰勒把計劃的職能和執行的職能分開,改變了憑經驗工作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學的工作方法,即找出標准,制定標准,然後按標准辦事。要確保管理任務的完成,應由專門的計劃部門來承擔找出和制定標準的工作。

7、職能工長制

泰勒不但提出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而且還提出必須廢除當時企業中軍隊式的組織而代之以「職能式」的組織,實行「職能式的管理」。泰勒的職能工長制是根據工人的具體操作過程進一步對分工進行細化而形成的。

8、例外原則

所謂例外原則,就是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這種例外的原則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原則之一。

優點:1、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2、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

缺點:1、泰勒對工人的看法是錯誤的。2、「泰勒制」僅解決了個別具體工作的作業效率問題,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

(9)泰勒科學思想擴展閱讀

科學管理理論很明顯地是一個綜合概念。它不僅僅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也是一種具體的操作規程,是對具體操作的指導。

它們是:首先,以工作的每個元素的科學劃分方法代替陳舊的經驗管理工作法;其次,員工選拔、培訓和開發的科學方法代替先前實行的那種自己選擇工作和想怎樣就怎樣的訓練做法;再次,與工人經常溝通以保證其所做的全部工作與科學管理原理相一致;最後,管理者與工人應有基本平等的工作和責任范圍。管理者將擔負起其恰當的責任,而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責任都壓在了工人身上。

20世紀以來,科學管理在美國和歐洲大受歡迎。90多年來,科學管理思想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當然,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的范圍比較小,內容比較窄,側重於生產作業管理。另外泰勒對於現代企業的經營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等都沒有涉及。更為重要的是他對人性假設的局限性,即認為人僅僅是一種經濟人,這無疑限制了泰勒的視野和高度。但這些也正是需要泰勒之後的管理大師們創建新的管理理論來加以補充的地方。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