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印課題組
Ⅰ 我國大學中道路與橋梁專業的排名詳細點。。。謝謝大家了。。。
第一名:東南大學水平★★★★★
第二名:長安大學水平★★★★★
第三名:武漢理工大學水平★★★★
第四名:哈爾濱工業大學水平★★★★
第五名:廣東工業大學水平★★★★
第六名:鄭州大學水平★★★★
第七名:武漢工程大學水平★★★★
第八名:山東建築大學水平★★★★
第九名:吉林建築大學水平★★★
第十名:長春建築大學水平★★★
第十一名:吉林大學水平★★★
第十二名:河北工業大學水平★★★
第十三名:蘭州理工大學水平★★★
第十四名:南華大學水平★★★
第十五名:沈陽建築大學水平★★★
第十六名:河南工業大學水平★★★
第十七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平★★★
第十八名:安徽建築大學水平★★★
第十九名:武昌首義學院水平★★★
第二十名:河南城建學院水平★★★
Ⅱ 同濟大學方守恩課題組網站怎麼進不去
博士生導師介紹復
道路制與鐵道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6人:
道路與機場工程系
孫立軍、郭忠印、談至明、凌建明、方守恩、陳雨人、潘曉東、李立寒、葉奮、杜豫川、楊群、黃衛東、趙鴻鐸
城市軌道與鐵道工程系
周順華、練松良、葉霞飛、王炳龍、楊新安、許玉德、顧保南、宮全美
外聘博士生導師
王夢恕、王知、唐伯明、劉伯瑩、戴東昌、翟婉明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12人:
交通工程系
楊東援、陳小鴻、吳兵、林航飛、楊超、李曄、吳嬌蓉、王雪松
運輸管理工程系
施其洲、徐瑞華、孫有望、孫焰、徐行方、張戎
外聘博士生導師
汪光燾、張劍飛、曹鍾勇
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9人:
交通工程系
楊曉光、張紅軍、李克平、彭仲仁、張小寧、孫劍
交通信息工程系
董德存、曾小清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人:
軌道交通研究院
謝維達、吳萌嶺
Ⅲ 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的知名教授有哪些
博士生導師介紹
道路與鐵道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6人:
道路與機場工程系
孫立軍、郭忠印、談至明、凌建明、方守恩、陳雨人、潘曉東、李立寒、葉奮、杜豫川、楊群、黃衛東、趙鴻鐸
城市軌道與鐵道工程系
周順華、練松良、葉霞飛、王炳龍、楊新安、許玉德、顧保南、宮全美
外聘博士生導師
王夢恕、王知、唐伯明、劉伯瑩、戴東昌、翟婉明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12人:
交通工程系
楊東援、陳小鴻、吳兵、林航飛、楊超、李曄、吳嬌蓉、王雪松
運輸管理工程系
施其洲、徐瑞華、孫有望、孫焰、徐行方、張戎
外聘博士生導師
汪光燾、張劍飛、曹鍾勇
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9人:
交通工程系
楊曉光、張紅軍、李克平、彭仲仁、張小寧、孫劍
交通信息工程系
董德存、曾小清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人:
軌道交通研究院
謝維達、吳萌嶺
Ⅳ 潘曉東的工作成就
共發表了有關交通安全、道路交通規劃與組織設計等方面的學術論文40餘篇。
主持和完成了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
《林區旅遊公路?#20869;蒙古S203線交通安全研究》(同濟專項主持)、
《隧道進出口運行安全研究》(承擔人機工程學的應用實驗研究)、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術研究》(承擔人機工程學的應用實驗研究)。
主持完成了浙江省交巡警總隊委託的《104國道浙江段事故多發路段(點)交通工程技術整治》和《路、澤、太一級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與對策研究》(台州交警委託)等課題。
參編教材 1 潘曉東 林區公路勘測設計 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3年 2 潘曉東 楊軫 道路勘測設計軟體開發與應用指南 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003年9月 論文發表
2007
1、潘曉東,蔣宏,楊軫.山區公路小半徑曲線事故黑點案例分析[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2):1642-1645.(ISSN0253-374X、CN31-1267/N)
2、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公路隧道進出口行車安全的視覺適應指標[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7/7,35(7):15-19.(ISSN 1000-565x、CN44-1251/U)(EI收錄)
3、杜志剛,潘曉東,楊軫,郭雪斌.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震盪與行車安全研究[J]. 中國公路學報,2007/9,20(5):101~105.(SSN1001-7372、CN61-1313/U)
4、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適應實驗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7/12,39(12):1998~2001.(ISSN 0367-6234、CN23-1235/T).
5、Pan Xiaodong, Du Zhigang and Yang Zhen. Safety Research During Entrance and Exit of Highway Tunnel Based on Drivers?Eye Movement Experiment[J]. The 6、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inese 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EI收錄源]
7、潘曉東,詹嘉,藤生強。建築設施停車庫通道平縱控制指標研究[J].重慶交通交通大學學報,2007/12,26(6):77-79.(ISSN 1674-0696、CN50-1190/U)
8、杜志剛,潘曉東,肖懷全.路上交通標志合理府角設置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7/9,5(3):47-51.(ISSN 1672-4747、CN51-1652/U)
9、杜志剛,潘曉東,王富貴.基於人機工程學的山區公路橋頭跳車分析評價[J].中南公路工程,2007,32(1):17-20.(ISSN 1002-1205、CN43-1102/U)
10、潘曉東,詹嘉,杜志剛.基於人機工程學的山區公路平曲線設計指標安全評價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7/6,32(3):21-23.(ISSN 1002-1205、CN43-1102/U)
11、杜志剛,潘曉東,邱超.山區公路橋頭行車安全評價指標及改善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6/6:27(2):17-20.(ISSN 1672-1098、CN 34-1220/N)
12、殷艷紅,郭怡華,潘曉東.城市行道樹對交通環境的影響分析[J].《交通標准化》2007/8:141-143、(ISSN1002-4786、CN11-2815/U)
13、潘曉東,詹嘉,楊軫.智能停車誘導系統的設計應用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24(1):60-62.(ISSN 1005-0523、CN36-1035/U)
14、潘曉東,林濤.不同路網形式商業廣場交通影響對比分析[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24(4):51-53.(ISSN 1005-0523、CN36-1035/U)
15、潘曉東,殷艷紅、基於人機工程學山區公路平曲線安全視距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24(2):55-57.(ISSN 1005-0523、CN36-1035/U)(需提供刊物)
16、陳偉忠,郭怡華,詹嘉,潘曉東.車輛號牌識別率合理評價[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24(4):54-55.(ISSN 1005-0523、CN36-1035/U)
17、楊軫,潘曉東.基於駕駛模擬的道路線性安全評價指標[J].上海建設科技,2007/2:17-21.(ISSN 1005-6637、CN31-1541/TU)
18、杜志剛,肖懷全,潘曉東.旅遊城市交通指路標志系統規劃設計方法研究[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8(1):16-19.(ISSN1671-234X、CN33-1262/Z)
19、朱傑,潘曉東,楊軫.中日汽車駕駛員培訓的比較分析[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8(2):71-75.(ISSN1671-234X、CN33-1262/Z)
20、殷艷紅,潘曉東,楊軫.道路視覺環境與安全行車的關系[J].公路與汽運,2007/5,3:48-50.(ISSN1671-2668、CN43-1362/U)
21、柯振明,杜志剛,潘曉東,蔣宏.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機非沖突案例分析 [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1,31(1):114-115.(ISSN1008-3383、CN23-1207/U)
22、潘曉東,殷艷紅,楊軫.城鎮化過程中公路交通安全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1,31(1):126-127.(ISSN1008-3383、CN23-1207/U)
23、詹嘉,潘曉東,高昂.HOV車道的設計應用[J].交通與運輸. 2007/7:88-90.(ISSN1671-3400、CN31-1476/U)
24、徐小冬,潘曉東,楊軫.基於駕駛員適應性的交通指路標志設計[J].第七屆世界華人交通運輸學術大會論文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5:59-63
25、潘曉東,呂明,楊軫、山區公路爬坡車道的設置條件與方法研究[J].城市公用事業,2007/12,21(6):12-15.(ISSN 1001-599X、CN31-1268/TU).
26、C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交通指路標志信息量與視認性關系研究[ [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7/12
27、詹嘉,潘曉東,杜志剛。高速公路指路標志視認性與行車安全研究[J].公路與汽運. 2007.1:36-39
28、潘曉東,詹嘉,王富貴. 山區公路小半徑曲線加寬及安全設計研究[J]. 公路工程. 2007.12:32(6)4-6.(ISSN 1674-0610、CN43-1481/U)
29、杜志剛,潘曉東, 郭雪斌。公路隧道進出口行車安全評價指標應用研究[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0、潘曉東,杜志剛,楊軫等. 動視點指標與隧道進口平曲線半徑[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
1、潘曉東,杜志剛,楊曉光.橋頭跳車對行車安全影響評價指標的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5):634-637.
2、潘曉東,林濤,楊軫.駕駛員心率血壓與山區公路橫向力系數關系[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6):748-751.
3、潘曉東,林雨,郭雪斌等.逆光條件下交通標志的可視距離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18-120.(ISSN1002-0268)
4、潘曉東,杜志剛,蔣宏等.駕駛員心率和血壓變動與山區公路線形關系的實驗研究[J].人類工效學,2006,12(2):16-18.(ISSN1006-8309、CN34-1147/G3)
5、潘曉東,郭雪斌,方守恩,俞傳正,王恆.公路交叉口安全改造設計中錯視覺原理應用的探討[J].人類工效學,2006,12(1):30-32.(ISSN1006-8309、CN34-1147/G3)
6、潘曉東.城市交通環境中的禮讓精神[J].南通大學學報,2006.22(4):13-15. (ISSN1673-2359、CN32-1754/C)
7、杜志剛,蔣宏,潘曉東.眼動儀在道路交通安全與環境評價中的應用[A]. 第三屆全國公路科技創新高層論壇論文集[C].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6.4: 893-899
8、楊軫,潘曉東.考慮汽車動態響應的人-車-路閉環模擬模型及其求解,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11):1479-1483.
9、潘曉東.交通環境中的人文環境,中華讀書報,2006-03-06.
10、蔣宏,潘曉東,林炳淦。道路照明可見度研究[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6.6:6-8.(ISSN1008-5696、CN23-1443/U))
11、蔣宏,潘曉東.駕駛員違規後的心理生理反應分析[J].公路與汽運,2006.2:31-33.(ISSN1671-2668、CN43-1362/U)
12、潘曉東,蔣宏,高昂.霧天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安全對策[J].《交通標准化》2006.10:200-203、(ISSN1002-4786、CN11-2815/U)
13、蔣宏,潘曉東,杜志剛,高昂.城鎮化過程中的公路交通問題及對策[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增)2006.11:3-6.(ISSN1671-234X、CN33-1262/Z)
14、郭雪濱,潘曉東,林炳淦.山區城市公路網規劃綜合評價[J].森林工程,2006.9.22(5):32-35.(ISSN1001-005X、CN23-1388/S)
15、楊軫,潘曉東,方守恩,郭忠印.基於道路特徵信息變化率的公路線形質量評價[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4.(ISSN1002-0268).
16、楊軫,郭忠印.隧道進出口車速變化研究[J]. 上海公路 2006(1):48-50. (ISSN1007-0109、CN31-1712/U).
17、楊軫,郭忠印.隧道路面抗滑性能測定及其對行車安全影響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25(6):038-042.(ISSN1001-716X、CN50-1048/U)
18、Yang zhen,Pan xiaodong. Loop Simulation Model of Driver-Vehicle-Road System Adapted to Road Safety Research Driver [C] Simulator Conference-Asia/Pacific 2006 (DSC2006)
19、方守恩,楊軫,陳雨人..基於GIS的道路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總體設計[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4(5):629-633.
20、董澤龍,楊軫,潘曉東.駕駛模擬模型實驗驗證及參數初步標定[J], 上海公路 2006(1):51-54. (ISSN1007-0109、CN31-1712/U)
21、張平,楊軫.絕對信息變化率評價道路線形質量[J] 公路2006/12
22、韓興軍,潘曉東,方守恩.交通環境中的旅遊交通與文化[J].中國道路瀝青,2006,12:55-57.(ISSN 1683-724X)
2005
1、潘曉東,楊軫,朱照宏.駕駛員心率和血壓變動與山區公路曲線半徑關系[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3(7):900-903.
2、潘曉東,郭雪斌.駕駛員注視點與行車安全實驗研究[A].上海公路-上海市公路學會第七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5(增刊):255-260. (ISSN1007-0109、CN31-1712/U)
3、潘曉東,蔣宏、杜志剛等.基於人機工程學的道路平面線形評價指標的研究[A].國際公路安全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10:367-369.
4、潘曉東,郭雪斌.駕駛員心理生理反應特性與行車安全[J].交通與運輸. 2005.12:88-90.(ISSN1671-3400、CN31-1476/U)
5、林雨,潘曉東,方守恩.指路標志信息量與認知性關系研究[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5.12, 3(3):73-77.(ISSN 1672-4747、CN51-1652/U)
6、林雨,潘曉東,方守恩.交通標志的視角閾值研究[J].公路,2005.7:142-144. (ISSN 0451-0712、CN11-1668/U)
7、張強,陳雨人,潘曉東.色彩心理學在道路交通安全中的應用[J].華東公路,2005,6:65-67.
8、李翔,潘曉東,方守恩.公路綠化植物的工程性質分析[J].森林工程,2005.21(1):40-42.(ISSN1001-005X、CN23-1388/S)
9、吳德華,潘曉東,滕生強等.大城市客運中心社會停車場配建指標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5.24(3):125-128.(ISSN1001-716X、CN50-1048/U)
10、李翔,潘曉東,方守恩.大型公共設施產生的自行車交通影響分析[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5.3:58-60.(ISSN1008-5696、CN23-1443/U))
2004年:
1、林雨,方守恩,潘曉東.長途汽車站交通影響分析理論與方法探討[J] .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4:24(1):29-31.(ISSN 1672-1098、CN 34-1220/N)
2003年:
1、楊軫,方守恩高國武.基於GPS的道路線形恢復技術的研究[J].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1(5):567-571.
2、潘曉東.交通人體信息技術在道路幾何構造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C].2003(特刊)交通部專家委員會、山區公路安全環保景觀設計技術交流會論文集:17-20.
3、楊軫,朱照宏.道路合理分段鑒定事故黑點研究[A].上海公路-上海市公路學會第六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3(增刊):212-217. (ISSN1007-0109、CN31-1712/U)
4、楊軫,朱照宏 車載GPS用於恢復道路線形的研究[J],山東交通科技,2003第四期
2001年及以前:
1、潘曉東.人體信息技術在道路交通環境與安全性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公路學報,2001/12,14(增).109~111。(ISSN1001-7372、CN61-1313/U)
2、PAN Xiaodong.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s the Criterion of Evaluation?#65292;Bulletin of the Kochi University Forests 28,2001, 35-62。(ISSN 0389-4622)
3、PAN Xiaodong.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Alignment description of forest roads with variation i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65292;Bulletin of the Kochi University Forests 28,2001, 63-84。(ISSN 0389-4622)
4、Pan Xiaodong, Jun』ichi Gotou and Makoto Yamamoto.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Forest Roads Surface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Applied Forest Science10(2),2001, 27-30。(ISSN 1342-9493)
5.方守恩,郭忠印,楊軫.公路交通事故多發位置鑒定新方法[J],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1(1):90-94.
6、Pan, X. D., Gotou, J., Suzuki, Y., and Yamamoto, M.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Alignment Description of Forest Roads in Mountain Areas and Variatio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 80(3), 1998, 143-150. (ISSN 0021-485X)
7、Pan Xiaodong, Jun』ichi Gotou and Makoto Yamamoto. Pulse Pressure as an Evaluation Measure of Geometrical of Forest Roads.Applied Forest Science7,1998, 35-38. (ISSN 1342-9493)
8、Pan, X. D., Gotou, J., and Yamamoto, M.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Effect of sight distances at circular curves?#65294; 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 79(4),1997, 180-185. (ISSN 0021-485X)
9、Pan Xiaodong,Jun』ichi Gotou, Makoto Yamamoto and Guo Biao. A Study on the Availability of Applying Fuzzy Logic to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Arterial Road Route in Mountainous Areas, The Japan Forest Engineering Society3, 1997,163-172。(ISSN 1342-3134)
10、Pan, X. D., Yamamoto, M., and Gotou, J. Studies on Evaluation of Geometrical Design of Forest Roads by Driver』s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s the criterion of evaluating geometrical design—Journal of Japanese Forestry Society 78(4),1996, 404-409(ISSN 0021-485X)
11、潘曉東,山本誠,市村秀樹.運転者の生理的反応に基づく林道構造の評価に関する研究(予報)-血圧変動と林道の幾何構造-.日本森林応用研究3:1993,196~197。
12、潘曉東.數字地形模型及地形特徵解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89,17(4):87-91.(ISSN1000-5382、CN23-1268)
13、潘曉東,張錦生,裴學研.林區道路交通標志的設置 [J].林業科技,1991,16(1):56-58.(ISSN1001-9499、CN23-1183/S)
14、楊軫,方守恩, 高國武. 事故多發道路和事故黑點鑒定[J], 上海公路 2000(4):6-8, (ISSN1007-0109、CN31-1712/U)
15、郭忠印,方守恩,楊軫 中國干線公路道路安全狀況與道路黑點特徵[J] ,中國公路學報13,2000年.88~92.(SSN1001-7372、CN61-1313/U)
2007年3月7日,潘曉東教授應邀在日本德島大學做關於中國道路建設及交通安全現狀和對策的學術報告
主持項目:
1、安全整治:
序號
項目名稱
委託單位
1
104國道交叉口交通安全整治項目
浙江交警總隊
2
路澤太一級公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分析與對策
浙江台州交警支隊
3
烏魯木齊市區交叉口改善安全設計
烏魯木齊交警支隊
4
上海機場路大型互通立交安全審計
上海市政院
5
林區旅遊公路s203線交通安全研究(專項負責)
國家西部交通安全項目
6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術研究(主要參加)
國家西部交通安全項目
7
公路隧道進出口運行安全研究(主要參加)
國家西部交通安全項目
8
建德市G320(二級加寬段)交通安全改善研究
浙江建德市交通局
2、交通影響評價
序號
項目名稱
委託單位
1
上海市青浦汽車總站遷建項目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青浦客運公司
2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休閑娛樂區交通組織規劃與分析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
3
上海五角場科技園區公交專線可行性研究
楊浦科技投資發展公司
4
蘇州萬達商業廣場交通影響分析
蘇州萬達商業廣場有限公司
5
寧波萬達商業廣場交通影響評估
寧波萬達商業廣場有限公司
6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有限公司
7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地面交通設計及交通評價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有限公司
8
上海市中低價?#22235;高?#31034;范居住區(江橋鎮基地)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9
上海市中低價?#22235;高?#31034;范居住區(顧村鎮基地)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10
上海市中低價?#22235;高?#31034;范居住區(周浦鎮基地)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
11
上海家樂福萬里店停車系統及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市聯家超市有限公司
12
上海華聯五角場又一城停車系統及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又一城購物中心
13
上海證大喜馬拉雅廣場交通影響評價與設計
上海證大公司
14
上海虹橋銀座辦公樓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華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15
上海虹橋銀綜合樓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海廈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
16
杭州市風起、艮秋立交橋下社會停車場交通影響評價及規劃設計
杭州市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17
合肥信地城市廣場交通影響咨詢與評估
信地置業(合肥)有限公司
18
太原萬達廣場建設區域交通影響分析
太原萬達廣場有限公司
19
上海南匯萬達廣場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有限公司
20
上海成城商業廣場交通影響分析
上海成城購物廣場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21
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建築工程交通設計及停車庫(場)設置標准》(DGJ08-7-2006)(參加起草)
上海市交巡警總隊
3、規劃設計及專項研究
序號
項目名稱
委託單位
1
杭州市區交通引導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杭州交警支隊
2
杭州市南北高架指路標志施工圖設計
杭州交警支隊
3
杭州市六合塔及中山路社會停車泊位方案規劃設計
杭州市城市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4
杭州濱江區交通引導系統設計方法研究
杭州濱江高新區城建指揮部
5
杭州濱江時代大道交通系統設計
杭州濱江高新區城建指揮部
6
杭州濱江區聞濤路交通系統設計
杭州濱江沿江工程指揮部
7
杭州濱江示範路三路一立交指路標志施工圖設計
杭州濱江高新區城建指揮部
8
長興縣城區公交專項規劃設計
長興縣交通局
9
上海證大大拇指廣場停車系統改善設計
上海證大
10
上海萬達商業廣場停車系統交通規劃設計
上海萬達商業公司
11
上海五角場城市副中心環島區域機動車停車誘導系統方案研究
五角場開發建設辦公室
12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道路交通規劃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
13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設施規劃及交通組織設計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
14
環太湖景觀路(長興)段道路工程初步設計
上海國安園林景觀建設有限公司
15
海峽西岸經濟區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研究
福建省交通廳規劃辦公室
16
海門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比選方案)
海門市建設局
17
建德市城市綜合交通規劃
建德市建設局
18
義烏市賓王商貿區停車系統及標志標線設計
義烏市建設局
Ⅳ 郭忠印的主要成就
1990年,郭教授在英國獲得博士學位後返校任教,同時開始從姚祖康老教授的課題組分離出來成立了自己的課題組,主要研究瀝青路面與材料工程。當時學院內出現了扎堆路面研究的現象,於是郭教授打算另闢蹊徑,聯想到自己在英國留學時接觸到的「加筋土」概念,開始進行加筋土結構方面的研究。但是由於實驗設備的限制,只能從事一些有關方面的簡單設計和分析。直到1995年,他參加了在加拿大的一次學術會議,對比發現國內的道路系統都是通過極限設計而投入運營,而忽略了對人身安全的細致考慮。而且由於先前的設計單一,還很難去評價一個系統的優劣。道路安全和道路通行能力兩大指標向同時提升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尤其在安全方面,由於當時交通部門和路政部門把影響道路安全問題主要歸結於人自身的因素,與路線設計,道路設備沒有很大的關聯,道路安全方面的研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1997年由於世界銀行貸款要求,中國申請道路建設項目中必須要包含有安全類研究項目,實現世紀末的「安全戰略目標」。許多省份便馬馬虎虎的展開了些道路安全研究。但世界銀行退回了上交的報告,並要求安全類研究項目必須要第三方完成。在這種情況下,許多省級政府找到了郭教授率領的團隊。在只有僅僅13萬資金的情況下,郭教授和系裡其他的青年教師開始了新疆的道路安全評價應用和路網改善工作。1998年完成新疆的道路安全評價應用和路網改善工作後,同時也成功的翻譯完澳大利亞的道路安全評價指南。這時便開始編制屬於中國自身的道路評價指南。
1998年至2000年,是中國的交通事故高發率期,其中的惡性事故更是讓人驚恐。同時,高速公路事故率竟然比低級公路事故率還高。有關部門越來越注重安全方面的研究,這一期間郭教授參與編制完成中國第一部公路安全項目評價指南。2000年成立了道路安全協會,從這一刻開始,道路安全領域的研究步入正軌。
2004年是最重要的一年。國家投入西部建設科技項目資金高達3000萬元,應用於公路技術安全研究。自此以後,有了大量資金和項目的支撐後,道路安全領域的研究也火熱起來。郭教授介紹說,這個時候,道路安全已經成為了一個平台,來研究探討」人車路系統」的規律及其之間的相互影響。
經過了十幾年的不懈努力,郭教授的課題組已經基本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道路安全研究平台,在此平台上研究「人車路」系統的內外規律及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從原來的不被認可到現在國家及各級政府設立的重大安全項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課題組在道路安全領域的研究也由一條「羊腸小路」走上了「康莊大道」,這令郭教授感到十分欣慰。而最近學院實驗室又引進了一批先進的大型實驗設備,如駕駛模擬平台、路面加速載入設備等,這些都給課題組的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提及與國外的差距時,郭教授表示,我國在對「人」即道路用戶的研究方面還有所欠缺。郭教授還強調,國外先進的理念和設備可以引進,但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據當地的實情進行修改驗證才能應用。道路安全與環境的研究也是下一階段的研究重點,其中環境又分道路環境和自然環境。道路環境:一方面,通過研究道路用戶的交通行為,在設計上對人進行必要的指導與限制;另一方面,要加強安全教育,用通俗形象的媒介將科學知識與生命價值觀念傳播給大眾。起我國相對於國外有關於道路安全的研究時,郭教授深深地感受到我國的安全教育研究缺乏,這一方面相對於國外來說還是很落後的。道路環境和人的交通行為兩者之間相互影響。道路環境不僅要給予人予指導,同時還得加以限制。在環境研究方面,通過綠化設計,環境恢復保護等方面來達到和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目的。
現今,道路安全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開,郭教授所率領的課題組也承擔了許多國家級、省級項目研究任務。課題組現正進行的項目有:交通部項目「基於事件的重大公路交通基礎設施運營安全研究」、「基於運行速度理念的西部地區公路路線設計安全評價與技術」、「公路隧道與隧道群質量運行安全保障」、「基於主客觀安全性的雲南高速公路運營風險評估技術」、「惡劣氣象條件下山區公路網安全運行保障技術研究與示範」、「青島至萊蕪高速公路環境示範及工程」、「湘西旅遊公路改造與安全保障技術」以及青島海灣大橋的安全性研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