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五倡導科學

五倡導科學

發布時間: 2021-03-15 17:50:35

Ⅰ 倡導科學精神,就是堅持科學理念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沒世界科技強國的步代

答:
這句話是對的。
建設科技強國,就必須要有倡導科學的精神,
這種科學的精神就是堅持科學的理念,
這樣才能推動科技創新,最終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步伐。
完全符合邏輯。

Ⅱ 科普倡導怎樣的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從本質上說,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所遵循的理論原則、方法和手段。它包括認識的方法和實踐的方法。我們要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樹立和學習掌握現代科學方法的理念和意識。

Ⅲ 倡導科學用腦 締創學習奇跡

這沒什麼重要的.
大概講的也就是要科學用腦...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等
如果要寫心得.你就隨便寫寫.只要你學習好.自己也可以寫本這樣的書的.呵呵

Ⅳ 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科學精神的內涵和影響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倡導的內涵精神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影響是動搖了封建儒家思想,弘揚了民主與科學的進步思想,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做了思想准備!

Ⅳ 「倡導」是什麼意思

「倡導」的拼音是[chàng dǎo] ,意思是:率先提議,首倡。

Ⅵ 提倡科學的徵文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
——三論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胡錦濤總書記在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中,提出「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這一論斷,以高尚的科學精神規范社會道德價值取向,閃耀出社會主義道德的時代光芒,是廣大幹部群眾崇尚科學、反對愚昧的行動綱領和銳利武器。

科學,因其正確地反映了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而成為推動歷史進步的杠桿和基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思想是重要的精神力量,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總結世界發展的歷史經驗,我們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科學文化對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我們崇尚科學,就是要弘揚科學精神,掌握科學知識,應用科學方法,學會科學思維,並自覺地應用於生產和生活的實踐中。

愚昧無知,是對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畏懼、屈服的結果,也是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一種反映。我們反對愚昧無知,不單純是反對沒有文化知識,也是反對不學科學知識, 不用科學方法,不尊重科學,不重視人才。現階段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反對不按科學規律辦事。因此,我們不僅要反對「無知」的愚昧,更要反對「有知」的愚昧。那些相信星占、卜筮、風水、命相,熱衷於求神拜佛的愚昧現象、無知之人,人們很容易識別。但對那些不按規律辦事,上工程、拉項目全靠「拍腦門子」的無知行為,則往往不易分辨。然而,卻往往是這類愚昧無知更禍國殃民。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說 明只有科學的東西才最真實、最正確、最可靠,也最高尚、最光榮。對於一個國家來講,堅持科學的發展觀,首先必須崇尚科學的理念。崇尚科學,才能講科學;講科學,才能運用科學,用好科學。只有崇尚科學,才會反對愚昧無知,告別愚昧無知;告別愚昧無知,才能放下架子,才能老老實實學習科學,才能堅持科學的發展觀,落實好科學的發展觀。

從全球的視角來看,現在我們正面臨著一個難得的戰略機遇期。民族要自立,國家 要強盛,經濟要發展,必須大力倡導崇尚科學、反對愚昧的精神,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我們的黨員幹部要起模範帶頭作用,要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把「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的榮辱觀落實在生產實踐中和日常生活里,使其成為每個社會公民為人做事的行為准則,在全國上上下下各個領域形成講科學、學科學、信科學、用科學、崇尚科學的氛圍,並最終成為我們全民族的共同思想理念。

Ⅶ 首先倡導科學心理測驗的學者是誰

首先倡導科學心理測驗的學者是英國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高爾登(F.Galton)。

Ⅷ 五有五提倡 徵文 大家幫個忙啊,寫五有五提倡的徵文,誰會,重賞啊!!

今年,市局決定在全局范圍內開展幹部作風建設活動,我認為,加強和改進地稅幹部作風,是關繫到地稅部門形象,關繫到地稅工作長遠發展的大事。改革開放以來,在日益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地稅事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依法誠信納稅,共建小康社會」向前推進中,地稅部門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因此,在這一新的形勢下,地稅部門更應增強全局意識,責任意識,效能意識,服務意識,以服務納稅人為已任,以提高機關效能為突破口,以轉變工作作風為出發點,認真履行好組織收入和調控經濟的職能,用優質的服務,高效能的工作效率,多功能的服務手段,調整和融洽征納的關系,改善稅收外部環境,為加快建設蚌埠提供優質、快捷、誠信、務實的稅收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用科學發展觀統攬地稅工作,不斷增強地稅機關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榮辱感,走出一條固體強基的新路子。幹部作風建設不是一個神秘而深奧的話題,它是機關工作管理科學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高層次的管理形式和載體,是以機關效能為基本目標,以實現優質高效為目的,將科學管理的要素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依法履行職責的管理活動。我認為,要加強幹部作風建設必須抓住幾個重點環節:
一、要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高與否,直接關繫到一個機關的自身形象,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重要環節就必須注重和強調機關工作的效率。在規范納稅服務的今天,必須進一步將工作效率作為硬性指標去抓,按照從嚴執政、執政為民、有利於服務企業,服務納稅人、服務基層、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不能只限於目前的考勤考核和機關工作人員按照工作水準實現的能級制管理,這樣仍然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必須將每個人考什麼,核什麼進一步量化,大力加強制度建設。以規范化、標准化、科學化為目標,完善和充實內部工作規則,強力推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結辦制,首問負責制,責任追究制,窗口部門一次性告知制,形成比較完善而且操作性較強的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制度體系,實現重獎重罰制度,對作風不實、工作不嚴謹、態度差、辦事浮皮潦草的機關工作人員給予及時誡免,以警後者,並將此制度量貫穿於機關工作的全過程和每一個部門環節,對提高工作效率真正履行機關職能作用,還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精心組織,妥善安排,抓好落實。
二、要進一步注重工作效果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執政為民、構建和諧社會的長期任務,要腳踏實地的為機關作風建設做出摸得著、看得見的實事,讓人民群眾感悟到機關辦事作風實現了根本轉變,貼近社會貼近群眾,貼近納稅人,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和滿意,這是作風建設的重點,不能不注重效果,一哄而起,必須把思想教育擺到突出位置,貫穿於作風建設的始終。目前出台和執行的《公務員管理法》和《行政許可法》是每位地稅幹部應知應會的兩部法規,是公務人員行為的准則,按照「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總體要求,結合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學發展觀、不斷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執政能力,繼續抓好學習型機關建設、大力開展宗旨觀、政績觀教育,引導全體稅務工作人員,把正確的政績觀同正確的權力觀統一起來,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的理念,納稅人是我們服務的第一對象,不斷增強對人民群眾和納稅人的思想感情和對工作的熱情,要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加強職業道德建設和業務培訓,開展一些有影響而且惠及群眾的公益活動,啟迪思想道德情操,陶冶、凈化心靈,激活對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一片深情,衣食恩情,凡上門辦理公務和涉稅人員,確實為他們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和實際困難,為納稅人排憂解難,為人民群眾辦些實事。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和義務,樹立服務群眾、服務社會、服務納稅人的理念,樹立行政必須依法,用權必須接受監督的理念,做到依法行政,誠信理政。
三、要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益
加強機關作風建設,要切實增強每個工作人員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稅務機關從某些角度去看,同其它行政機關一道承擔著有效管理社會,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在國家政治經經濟中居於重要位置。稅務人員的德才素質,工作效率和精神狀態直接關繫到各級政府的決策的貫徹落實,關繫到改革、開放和穩定,關繫到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必須充分認識到開展機關效能建設,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重大舉措。在加強機關效能建設中必須抓住效益,使作風建設達到雙贏的目的,要進一步整合機關管理資源,優化機關管理要素,規范納稅服務行為,完善和改進不適應納稅人的現行規定,及時調整有悖於地稅發展的不利因素,以強有力的手段,嚴明的紀律,切實解決機關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形成有利地稅事業發展的堅強合力,要堅持求真務實、高效便民舉措,使機關職能進一步理順,達到進一步規范,意識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進一步深化,不斷提高稅務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

Ⅸ 如何科學把握三個倡導之間的關系

1.「三個倡導」是有機統一的整體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表達的是國家的要求和意志,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價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表達的是社會秩序和規范,是中國人民對現實及未來社會的價值訴求和期待;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表達的是社會成員的道德自律,是對社會成員的道德約束和法律規制。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要求相輔相成、密切相聯,形成一個整體。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引領著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個人的價值准則;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支撐著國家的價值目標,又規范著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蘊含於國家價值目標和社會價值取向之中,融入在國家價值目標和社會價值取向之內。這種國家層面價值目標、社會層面價值取向、個人層面價值准則的有機統一,將國家、社會、個人緊緊聯系在一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色和優勢。

2.「三個倡導」之間存在位階上的差異

國家是社會形態和個人身份的重要標識。在當代,任何社會組織和個人都不可能游離於國家之外。離開了國家,社會將處於無序狀態,個人將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體現國家認同。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都是生活在特定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社會的強力襯托和高度認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分工的極度細化以及社會結構的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我國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賴以及社會化程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幾乎沒有人可以游離於社會關系之外而生存和發展,這就催生了社會認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任何國家和社會都是眾多個人的聚合,雖然個人必須在國家和社會認同的環境下才能生存和發展,但個人對於自我價值的認同則直接關繫到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程度。個人自我價值的認同,意味著個人對於自己身份的意識和自覺,這就是公民意識。公民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道德的自覺。道德是人類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是意識形態范疇中一種重要的價值概念。道德以善惡為評價標准,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傳統習慣和社會輿論維系,是調整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集體、國家、社會、自然之間行為規范的總和。雖然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在位階上沒有國家和社會的高,但它是國家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礎,沒有良好的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國家和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也無從談起。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