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關於科學精神的資料

關於科學精神的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3-15 16:44:36

科學精神包括哪幾個方面

科學精神包括認識論層次、社會關系層次、價值觀層次三個方面。

1.認識論層次

主要表現為科學認識的邏輯一致性和實踐的可檢驗性等規范,它們直接體現了科學的本質特徵,構成了全部科學精神的基礎;

2.社會關系層次

美國著名科學社會學家默頓揭示的四條規范——普遍性、公有性、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論,就是這一層次上科學精神的基本內容;

3.價值觀層次

科學通過求真,可以達到求美、求善,科學把追求真善美的統一作為自己的最高價值准則,這是科學精神的最高層次。

科學的倫理精神體現在以理性為基礎、以創造為中介的各種關系之中,無論理性精神也好,創造精神也好,其最終表現必然在於對待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中,倫理精神便是對相互關系的規范和調節。因此,倫理精神是整個科學精神結構的核心所在,科學精神不僅內蘊倫理精神,而且還外在為對人們行為的規范。

由混沌到文明,由弱小到健碩,回顧人類的發展歷程,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互交融,共同照亮了人類前進的道路。

(1)關於科學精神的資料擴展閱讀:

科學精神的現實意義:

「科學精神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一個民族進步興盛必不可少的精神。」

「要在全社會廣泛弘揚科學精神……」

3月4日,胡錦濤同志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的委員,並參加分組討論,聽取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時,說了這一番話。總書記的話意味深長、發人深思。

科學精神就是求真務實的精神。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我們要有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在解決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醫療、住房、教育、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上,也要具有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不漠視,不推諉、不「踢皮球」,真正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

今年的兩會,代表委員帶來了大量的反映社情民意的議案、提案,有的具有前瞻性,通過不斷的努力,力求早點解決;有的具有可操作性,通過周密細致的工作,可以盡快解決。解決民生問題,首先需要對百姓有感情,但也要有科學的辦法和措施。唯有科學態度、科學精神,才能真正地而不是在口頭上為群眾分憂解難。

Ⅱ 什麼是科學精神,它包括哪些內容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回,答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發展是硬道理,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發展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正是這一思想的反映和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把以人為本確立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

Ⅲ 什麼是科學精神,它包括哪些內容

科學精神就是要崇尚真理、客觀惟實、開拓創新、樂於奉獻,包括探索精神、實證精神、原理精神、創新精神、獨立精神。其最基本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Ⅳ 科學精神的內涵包括哪幾個方面

科學精神包括認識論層次、社會關系層次、價值觀層次三個方面。

1、認識論層次

主要表現為科學認識的邏輯一致性和實踐的可檢驗性等規范,它們直接體現了科學的本質特徵,構成了全部科學精神的基礎;

2、社會關系層次

美國著名科學社會學家默頓揭示的四條規范——普遍性、公有性、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論,就是這一層次上科學精神的基本內容;

3、價值觀層次

科學通過求真,可以達到求美、求善,科學把追求真善美的統一作為自己的最高價值准則,這是科學精神的最高層次。

(4)關於科學精神的資料擴展閱讀:

榮譽表彰:

華羅庚為中國數學發展作出的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中國數學之神」,「人民數學家」。

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數學大師,他的名字在美國施密斯松尼博物館與芝加哥科技博物館等著名博物館中,與少數經典數學家列在一起,被列為「芝加哥科學技術博物館中當今世界88位數學偉人之一」。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選聘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德國巴伐利亞科學院院士。被授予法國南錫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榮譽博士。

建國六十年來,「感動中國一百人物之一」。

Ⅳ 科學精神包括哪些精神

科學精神
開放分類: 科學、信念、行為規范、實踐活動、價值標准

科學精神是人們在長期的科學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共同信念、價值標准和行為規范的總稱。它一方面約束科學家的行為,是科學家在科學領域內取得成功的保證;另一方面,又逐漸地滲入大眾的意識深層。科學精神應包括12個方面的特徵:

(1)執著的探索精神。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的啟示或預見,科學家在自己的活動中總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鍥而不舍的意志。 ( (2)創新、改革精神。這是科學的生命,科學活動的靈魂。

(3)虛心接受科學遺產的精神。科學活動有如階梯式遞進的攀登,科學成就在本質上是積累的結果,科學是繼承性最強的文化形態之一。

(4)理性精神。科學活動須從經驗認識層次上升到理論認識層次,或者說,有個科學抽象的過程。為此,必須堅持理性原則。

(5)求實精神。科學須正確反映客觀現實,實事求是,克服主觀臆斷。

(6)求真精神。在嚴格確定的科學事實面前。科學家勇於維護真理,反對獨斷、虛偽和謬誤。

(7)實證精神。科學的實踐活動是檢驗科學理論真理性的唯一標准。

(8)嚴格精確的分析精神。科學不停留在定性描述層面上,確定性或精確性是科學的顯著特徵之一。

(9)協作精神。由於現代科學研究項目規模的擴大,須依靠多學科和社會多方面的協作與支持,才能有效地完成任務。

(10)民主精神。科學從不迷信權威,並敢於向權威挑戰。

(11)開放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是開放的體系,它不承認終極真理。

(12)功利精神。科學是生產力,科學的社會功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應當為人類社會謀福利

Ⅵ 小學寫最有科學精神的人的資料

一、什麼是科學小論文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後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後得出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後的總結;還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結論……二、科學小論文的質量標准1、科學性。科學性是科學小論文有別於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學小論文的生命。它要求選題科學,研究的方法正確,論據確鑿,論證合理且符合邏輯,文字簡潔准確。2、創造性。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同樣的小論文沒有參加過各級科學討論會,也沒有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3、實踐性。論文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發現的;支持主要觀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有實踐依據;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不能有憑空捏造、猜測、成人包代替的跡象。三、科學小論文的類型(一)科學觀察小論文科學觀察小論文,是指青少年對某事物或自然現象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並對取得的材料和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科學觀察小論文中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現象,所觀察的對象、過程和它產生的條件、各種現象,不能附加人為的任何條件或個人偏見。另外,觀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反復進行的活動,需要作者耐心、細致、鍥而不舍的精神。(二)科學實驗小論文科學實驗小論文,有時也稱實驗報告,是青少年對研究的對象創設特定的條件,經過反復實驗,對獲取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而寫出的文章。它著眼於對實驗過程的客觀敘述以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解釋。(三)科學考察小論文你想研究某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氣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過程、某范圍動植物資源及分布情況等,你就得實地考察。通過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考察方式為主要研究手段寫出的小論文稱為科學考察小論文。有時也稱為科學考察報告、科學調查報告。(四)科學說明小論文科學說明小論文是指作者通過利用翔實可靠的資料對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類小論文。一般來說,它並不直接採用觀察、實驗、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從書刊資料、師長等地方獲取豐富的第二手材料,並經過自己的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闡明某一觀點。特別提醒的是,寫科學說明小論文是,千萬不要提出一個問題後就趕忙查資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釋,這樣沒有新意,沒有新的見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稱為科學小論文,更不能培養自己研究問題的能力。四、小論文的取材與分析(一)取材1、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觀察時要認真仔細,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同時,觀察時要做好詳細記載,否則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第一手材料了。2、動手實驗。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它比觀察更利於發揮同學們的能動性去揭示隱藏的自然奧秘。3、實地考察。包括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須明確考察目的,准備好必需的工具、儀器、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過程中,一定要把時間、地點、過程及考察的結果隨時隨地詳細地記錄清楚,有時還要採回必要的標本、樣品,將比較重要的現象拍照,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4、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於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得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這種間接地獲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問題是你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條件所不能解決的,而這個問題又是你的選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你就得去查資料,把它弄清楚。(二)分析取得材料後,就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可以作為論據的材料,還要根據論點進行去粗去精,去偽存真,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整理分析,並得出自己的論點和看法。首先,應審核各種材料的真偽虛實,有些查閱到的材料是早已過時的觀點,有些解釋只適合某范圍內,有些材料沒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記錄時有錯誤或本身就是自己虛構的,這樣的材料應堅決不用。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選擇的材料要能說明問題,不要多,而要精,與論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應舍棄。第三,將選擇的材料進行歸類,研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然後概括得出結論即論點。論文論點是從對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的,不能先定論點,後找適合證明論點的材料.五、科學小論文的撰寫對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後,就可以開始撰寫了。寫作雖沒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應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研究分析、得出結論的步驟進行。一般來說,科學小論文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標題標題是小論文的眼睛,好的標題確切簡明,富有吸引力,能給讀者以新鮮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畫龍點睛的作用。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依研究內容、自己喜歡的寫作風格而定,但一般應開門見山地提出你討論的問題,你是怎樣想到要研究這個問題的。正文: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部分。它包括對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觀察、實驗、考察過程、發現的現象、判斷、推理得出結論等,這是小論文的核心部分。應注意的是:研究步驟要寫得詳略得當,實驗過程、數據的來歷、現象要寫清楚,敘述時應有一定的順序。數據材料要准確,可設計成能說明問題的表格、圖解,必要時可附上拍攝的照片、採集的標本等,以增強說服力。獲得的結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和論據保持一致性,論據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文字要簡潔生動,層次清晰,條理分明。結尾:小論文的結尾應寫你得出的結論和對某一問題的建議。以得出結論做為結尾,同開頭提出問題相呼應,收到良好效果

Ⅶ 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使人類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勵著人們驅除愚昧,求實創新,並不斷推動著社會的進步。無論是西方近代的文藝復興,還是中國現代的五四運動,都充分展示了這種可貴的精神極其巨大作用。在即將邁入21世紀之際,國人又發出了對科學精神的強烈呼喚。當人們爭相把科學精神奉為一種崇高之回時,卻又不同程度地缺乏對科學精神的清晰認識和全面把握,從而缺乏對科學回精神追求的理性自覺。什麼是科學精神?科學精神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現代社會實踐和科學發展對科學精神賦予了哪些新的內涵?科學精神的培育在國民素質教育中有何重要意義?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科學精神是與科學直接聯系在一起的。科學既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各個領域事物的具體規律性知識的理論體系,又是探索世界奧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學實踐和認識活動。科學精神就是指由科學性質所決定並貫穿於科學活動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體現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學活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包括科學精神、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科學認識的物質手段、科學成果等諸環節或方面。科學精神不同於具體的科學知識,前者是獲取科學知識的主觀條件,以及凝結在科學知識中的思想。科學精神也不同於科學研究的具體方法,前者屬於更高層次的方法論原則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學精神是科學認識活動主體的內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於科學認識活動的規律。換言之,人們在科學認識中所必需的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是由科學認識的主體與客體的內在聯系決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這一活動的性質決定的。科學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和多方面特徵,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
□ 追求認識的真理性,堅持認識的客觀性和辯證性,是科學精神的首要特徵

□ 追求真理,必須首先堅持認識的客觀性。這一特徵與唯物主義精神是一致的。英國近代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曾經就把「要追求真理,要認識知識,更要信賴真理」看作是「人性中最高上的美德」。工人出身的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狄慈根指出:「科學就是通過現象以尋求真實的東西,尋求事物的本質」。科學的對象是客觀世界。承認對象的客觀實在性,避免主觀任性,是科學認識的前提。正是由於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這一特質,科學精神導致了科學的昌盛促進了社會文明的發展。從蒸汽機到電動機,從熱氣球到宇宙飛船,從鑽木取火到使用核動力。。。。人類從愚昧野蠻走向光輝燦爛的文明世界得慢慢征程始終貫穿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科學精神要求辯證地思考一切。聯系與發展是客觀世界的基本特徵,正確反映客觀世界的真理性認識也必然具有辯證的性質。科學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科學的發展得益於辯證的科學精神。恩格斯曾經高度評價過康德的「星雲假說」,指出它在近代形而上學的僵化的自然觀上打開了第一個缺口。17,18世紀歐洲的自然觀被形而上學所籠罩,天體被認為是永恆不變的,而且天體的誕生及運行被解釋為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動。」康德將辯證的思維方式引入自然科學,第一次用天體內部的吸引和排斥的矛盾來解釋天體的發生和發展,用辯證的觀點描繪了宇宙的圖景,否定了牛頓的第一推動力。這種辯證的自然觀對19世紀下半葉物理、化學、生物學的新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刻的影響。追求真理之路布滿荊棘,科學精神同時意味著勇敢的獻身精神。馬克思曾經借用但丁的詩句來說明這種獻身精神:「在科學的人口處,正像在地獄的人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這里必須根絕一切猶豫;這里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馬克思非常崇拜古希臘神話中勇敢的盜火者普羅米修斯的獻身精神,並在探索科學的人生道路上實踐了這種精神。

□ 崇尚理性思考,敢於批評,是科學精神的突出特點

□ 科學認識的過程和對象十分復雜,單憑直觀、感覺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人們必須仰仗理性思維才能超越此岸世界並最終達到彼岸世界。提倡科學的理性,就是反對盲從和迷信。崇尚理性思考,絕非簡單拒絕或否認人們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人們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即不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義和價值。但是,如果失卻了健全理性的導引或調節,人們就容易迷失方向,就會陷人迷茫,就會產生思想和行動的盲目性、自發性。理性精神要求人們尊重客觀規律,探索客觀規律,並把對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作為人們行動的指南。合理懷疑是科學理性的天性。在科學理性面前,不存在終極真理,不存在認識上的獨斷和絕對「權威」。馬克思在其女兒要求他填寫得一份調查表中,把「懷疑一切」作為自己最喜愛的座右銘。這種懷疑,絕不是懷疑主義意義上的懷疑,而是對掩蓋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懷疑,是對似是而非的論調的懷疑。懷疑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懷疑精神是破除輕信和迷信,沖破舊傳統觀念束縛的一把利劍。缺乏懷疑精神,容易導致盲目輕信。正如古人雲:「大疑則大悟,小疑則小悟,不疑則不悟。」懷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導,批判精神是懷疑精神的延伸。沒有合理的懷疑,就沒有科學的批判;而沒有科學的批判,就沒有科學的建樹。新思想是在對舊思想的否定中誕生的,真理是在同謬誤的斗爭中發展的。沒有哥白尼對托勒密「地心說」的懷疑和批判,就沒有「日心說」的創立;沒有對「物種不辯論」的懷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達爾文進化論的創立;沒有對牛頓經典物理學的絕對時空觀的懷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出現。當然,科學的批判精神並不是形而上學的絕對否定。而是辯證的揚棄。科學精神體現了科學性與革命性,建設性與批評性的統一。

□ 以創新為靈魂,以實踐為基礎,是科學精神的內在要求

□ 如果說求實精神深刻反映了人們對客觀規律的探索與尊重,那麼創新精神則充分體現了人類特有的主觀能動性。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並不是要人們墨守成規。科學精神倡導創新思維和開拓精神,鼓勵人們在尊重事實和規律的前提下,敢於「標新立異」。創新思維離不開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經驗。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往往要比缺乏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但是,創造性的思維能力比知識更為重要。愛因斯坦十分推崇創造性思維特別是想像力,他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創新精神反映了科學認識與發展的規律。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正因為有了科學的創新精神,人類才得以不斷進步,社會歷史長河才得以生生不息。無論是求實還是創新,都必須以實踐為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說,實踐是科學精神的根本,科學精神深深植根於實踐之中。實踐精神要求尊重實踐並積極參與實踐,以實踐為科學認識的來源、動力、標准和最終目的。離開了實踐,就既不能發現真理,也不能發展真理,科學精神也就無從談起。

□ 科學精神滲透著人文精神,包含著價值目標

□ 對科學精神的傳統理解存在兩方面的偏頗。其一,僅僅從功利的意義上來理解科學精神,把科學精神歸結為工具理性。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物質財富的急劇增加,人們沉溺在對經濟效益的極度追求中,科學精神一度被演化為與自然絕對對立的力量,科學理性被理解為無限制地攫取和破壞自然的工具。人類為這種被扭曲的「科學精神」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其二,僅僅從自然科學的觀念出發來理解科學精神,忽視了從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角度來把握科學精神,把科學精神理解為單純追求精確性與物的客觀性,漠視人的存在與發展,從而導致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對立起來,或者把人文精神排除在科學精神之外。科學精神是一種時代精神,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來理解它。現代社會實踐要求人們反思以往對科學認識的片面性,要求全面認識科學理性的作用,要把科學技術的發展同自然環境協調起來,同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發展及相互滲透,也促使人們對科學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當代社會實踐和科學的發展,拓寬了科學精神的內涵,賦予科學精神以新的時代特徵。我們應該克服傳統視野的狹隘性,在自然與社會、科學尺度與價值尺度的統一中來把握科學精神。科學與價值固然存在著矛盾,而現代科學精神則要求力圖自覺克服這種矛盾。愛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我們時代為其在人的理智發展中所取得的進步而自豪。---當然,我們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為我們的上帝;它固然有強有力的身軀,但卻沒有人性。……理智對於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銳的眼光,但對於目的和價值卻是盲目的。」「關心人的本身,應當始終成為一切技術上奮斗的主要目標;關心怎樣組織人的勞動和產品分配這樣一些未解決的重大問題,用以保證我們科學思想的成果會造福於人類,而不致成為禍害。」這些告誡給予我們以深刻的啟示:科學精神應該包含正確的價值取向或目標,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觀念。擯棄人文精神,見物不見人,脫離人和社會發展來孤立地理解科學理性,這絕不是科學精神的要求。科學精神是現代社會人們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長期以來,我們在國民素質教育中,在科學文化教育方面較多地強調知識教育,而比較忽視科學精神的宣傳與教育,這與現代化建設和人的全面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加強科學精神教育,有助於人們樹立起對待自然、社會與人生的科學態度,有助於人們自覺接受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有助於形成創造性的思維和能力,有助於培養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

Ⅷ 科學精神的手抄報資料

科學精神名言警句:
科學是講求實際的。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需要付出艱巨的勞動。 ——郭沫若

科學成就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唯有長時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華羅庚

在歷史上,任何科學上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由於發明者充分發揮了這種獨創精神。 ——華羅庚

科學是人類的共同財富,而真正科學家的任務就是豐富這個全人類都能受益的知識寶庫。 ——科爾莫戈羅夫

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復雜,可以發現新領域;把復雜的現象看得很簡單,可以發現新定律。 ——牛頓

有兩種人是在白白地勞動和無謂地努力:一種是積累了財富而不去使用的人,另一種是學會了科學而不去應用的人。 ——薩迪

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或結論。 ——達爾文 科學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 ——布魯諾

人藉助於科學,就可糾正自然界的缺陷。 ——梅契尼科夫

科學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巴甫洛夫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馬克思

想喝水時,彷彿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 ——契柯夫

科學始終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個問題,也就永遠不能解決一個問題。 ——蕭伯納

優秀的科學家必定是某種程度的狂人。 ——卡皮察

Ⅸ 有哪些有名的科學家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實事資料

v什麼是科學精復神?近年來,各媒制體發表了不少學者的文章,眾說紛紜,智仁互見,大致包括:獻身、探索、求實、懷疑、進取、獨立、包容、團隊、民主等精神.尹懷勤在2001年《科普創作通訊》第二期上發表的文章《弘揚科學精神,做好科普工作》中說:「科學精神的核心和根基就是我們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就是勇於創新,不斷開拓,反對守舊,理性思考;實事求是就是從研究實際存在的客觀情況出發,找出反映事物聯系、運動和發展的規律來,從本質上認識和掌握反映客觀世界必然趨勢的真理.」他認為:「前面所說的種種精神都可以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中衍生出來.」看來,說到底還是馬列主義的一句老話,就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人生觀和世界觀」.
為了便於記憶,我們可以把科學精神歸納為八個字:「求真、務實、無畏、創新」.求真就是勇於探索、追求真理;務實就是崇尚事實、實事求是;無畏就是不畏權威、不避艱險:創新就是繼往開來,推陳出新.這四個片語是互為因果的:求真——科學精神的核心,務實——科學精神的基礎,無畏——科學精神的前提,創新——科學精神的目的.
科學精神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一種精神.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