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答辯感謝
① 畢業答辯都需要說什麼,注意什麼
答辯前的准備,最重要的是答辯者的准備。要保證論文答辯的質量和效果,關鍵在答辯者一邊。論文作者要順序通過答辯,在提交了論文之後,不要有松一口氣的思想,而應抓緊時間積極准備論文答辯。那麼,答辯者在答辯之前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准備呢? 首先,要寫好畢業論文的簡介,主要內容應包括論文的題目,指導教師姓名,選擇該題目的動機,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以及本議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其次,要熟悉自己所寫論文的全文,尤其是要熟悉主體部分和結論部分的內容,明確論文的基本觀點和主論的基本依據;弄懂弄通論文中所使用的主要概念的確切涵義,所運用的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同時還要仔細審查、反復推敲文章中有無自相矛盾、謬誤、片面或模糊不清的地方,有無與黨的政策方針相沖突之處等等。如發現有上述問題,就要作好充分准備——補充、修正、解說等。只要認真設防,堵死一切漏洞,這樣在答辯過程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臨陣不慌、沉著應戰。 第三,要了解和掌握與自己所寫論文相關聯的知識和材料。如自己所研究的這個論題學術界的研究已經達到了什麼程度?目前,存在著哪些爭議?有幾種代表性觀點?各有哪些代表性著作和文章?自己傾向哪種觀點及理由;重要引文的出處和版本;論證材料的來源渠道等等。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材料都要在答辯前做到有比較好的了解和掌握。 第四,論文還有哪些應該涉及或解決,但因力所不及而未能接觸的問題,還有哪些在論文中未涉及到或涉及到很少,而研究過程中確已接觸到了並有一定的見解,只是由於覺得與論文表述的中心關聯不大而沒有寫入等等。 第五,對於優秀論文的作者來說,還要搞清楚哪些觀點是繼承或借鑒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自己的創新觀點,這些新觀點、新見解是怎麼形成的等等。 對上述內容,作者在答辯前都要很好地准備,經過思考、整理,寫成提綱,記在腦中,這樣在答辯時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從容作答。
答辯的一般程序
1.學員必須在論文答辯會舉行之前半個月,將經過指導老師審定並簽署過意見的畢業論文一式三份連同提綱、草稿等交給答辯委員會,答辯委員會的主答辯老師在仔細研讀畢業論文的基礎上,擬出要提問的問題,然後舉行答辯會。 2.在答辯會上,先讓學員用15分鍾左右的時間概述論文的標題以及選擇該論題的原因,較詳細地介紹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 3.主答辯老師提問。主答辯老師一般提三個問題。老師提問完後,有的學校規定,可以讓學生獨立准備15—20分鍾後,再來當場回答,而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則規定,主答辯老師提出問題後,要求學員當場立即作出回答(沒有準備時間),隨問隨答。可以是對話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辯老師一次性提出三個問題,學員在聽清楚記下來後,按順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據學員回答的具體情況,主答辯老師和其他答辯老師隨時可以有適當的插問。 4.學員逐一回答完所有問題後退場,答辯委員會集體根據論文質量和答辯情況,商定通過還是不通過,並擬定成績和評語。 5.召回學員,由主答辯老師當面向學員就論文和答辯過程中的情況加以小結,肯定其優點和長處,指出其錯誤或不足之處,並加以必要的補充和指點,同時當面向學員宣布通過或不通過。至於論文的成績,一般不當場宣布。
② 論文致謝怎麼寫
寫作思路:可以向老師致謝,還可以向父母致謝,或者向母校致謝等等,在你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幫助過你的人,或者是令你難忘的人,都可以致謝。
正文:
本論文在xxx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導師淵博的專業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誨人不倦的高尚師德,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崇高風范,朴實無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對本人影響深遠。
不僅使本人樹立了遠大的學習目標、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還使本人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本次論文從選題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導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傾注了導師大量的心血。
在此,謹向導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問題都得以解決。所以在此,再次對老師道一聲:老師,謝謝您
時光匆匆如流水,轉眼便是大學畢業時節,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離校日期已日趨漸進,畢業論文的完成也隨之進入了尾聲。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一直都離不開老師、同學、朋友給我熱情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
在此我向xxxx學校xxxxxxx專業的所有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你們三年的辛勤栽培,謝謝你們在教學的同時更多的是傳授我們做人的道理,謝謝三年裡面你們孜孜不倦的教誨!
三年寒窗,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
很慶幸這三年來我遇到了如此多的良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一個充滿溫馨的環境中度過三年的大學生活。感恩之情難以用言語量度,謹以最朴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他們不僅培養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的興趣,讓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使心靈有了虔敬的歸依,而且也為我能夠順利地完成畢業論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與幫助。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不辜負父母對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會好好孝敬他們,報答他們!爸媽,我愛你們!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是我少年時最喜歡的詩句。就用這話作為這篇論文的一個結尾,也是一段生活的結束。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少年時的夢想,永不放棄。
③ 以感恩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我們的人生之路總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到底哪一縷陽光最耀眼?有人說是優異的學習成績,有人說是給予別人幫助……而我認為在我們的人生路上最燦爛的陽光應該屬於知恩圖報,感謝幫助我們成長的每一個人。是的,學會感恩,是一種情懷,學會感恩,更是一種情操.!
「我來自偶然, 像一顆塵土,有誰看出我的脆弱?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
在這感恩的節日里,一首感恩的歌,唱出了它的真諦,也把我帶入了深深的沉思……
花兒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常開不敗;月亮也不可能從月初圓到月尾;身有殘疾的人渴望擁有健全的體魄;飢寒交迫的人希望一生衣食無憂;生活富足的人追尋精神的充實……
恰恰因為生活中有著這么多缺憾,我們才有了更多美好的追求。不要過多的奢求什麼,不要過分的抱怨生活的不公、命運的不平、造化的弄人。相反地,我們應該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也許我少了別人所擁有的,但卻得到了他人所無法收獲的。拋卻所有憤恨不平,拋卻所有怨天尤人,讓我們心懷感恩,感謝我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生命;感謝所有愛過我們的人,因為他們讓我們沐浴了陽光;感謝所有傷害過我們的人,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們成長;感謝生命中所有的快樂幸福,因為它們使心田洋溢著芬芳;感謝生活中所有挫折磨難,因為它們讓心靈變得更為堅強!
有了一顆感恩心,這世界就不再是窮山惡水,人生就不再是波翻浪涌,生命就不再是暗淡無光,生活就不再是味同嚼蠟……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盪,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
④ 算了請你刪了非常感謝
我來回答,
http://www.blogdriver.com/shiandci/637066.html
劉小楓《拯救與逍遙》修訂本前言- -
一九八四年冬天,北京下了一場聽說多年不見的大雪。我第一次見到雪。
碩士論文答辯前,我已決定畢業後離開北京去深圳大學教書。一天,即將出任深圳大學中文系主任的北大教授樂黛雲先生找我去,興致勃勃大談開拓比較文學研究,說設計了一套叢書,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承印,希望我寫其中的比較詩學。
我雖是美學「專業」出身,但這專業已令我冷淡。我告訴樂教授難以從命。
樂教授寬厚、豁達,對我一向很好,但也固執,不許我推辭。礙於情面(而且是未來的系領導)不便堅辭,又實在不願勉強自己,我想出一個變相的托辭:要寫也只能按自己的想法寫。樂教授問也不問我將要寫什麼樣的「比較詩學」,就答應了,令我再找不出托辭。
書稿在八七年殺青交稿後,出版社很快拒絕了,理由充分:攻擊魯迅是不允許的、宣揚基督信仰是不允許的、冒充比較詩學是不允許的。
出版社的拒絕令我愉快。因為,八六年殘冬,我去北京出差,寄宿在甘陽的小平房。甘陽讀了剛剛寫成的第一章〈「天問」與超驗之問〉(若干年後被譯成英、德文)興奮莫名,非要納入他泡製出的「人文研究」計劃,我正犯愁如何擺脫原出版社的契約。對本書的思想立場和語言風格,甘陽都不贊同,卻大加推崇,迄今不曉得居心何在。
一九八八年本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90年台灣出了兩個不同的繁體字版,其中一個版本被譯成台灣「國語」,加了小節標題,許多很好笑)。次年,我負笈歐洲。九三年回國後,責任編輯倪為國就不停嘮叨:書老早脫銷,要重印。
我不讓重印。這本書並非我有意要寫的,盡管後來還是帶著熱情寫成的。
拗不過倪為國兄嘮叨,九六年我著手修訂,打算讓新版覆蓋舊版。對初版的讀者,修訂本將是新作品,對我來說,將是恢復原本的構思,至少擺脫「冒充比較詩學」的罪名。無論從哪方面看,初版只是初稿,時代的顛簸使它沒有成為定稿。
一九一八年,三十齣頭的布洛赫發表了《烏托邦之靈》,五年後就修訂出了另一個版本,以至《布洛赫全集》中有兩個不同版本的《烏托邦之靈》;一九一九年,青年巴特發表了《羅馬書釋義》,不到三年,就改得面目全非地出了第二版。本書初版與《烏托邦之靈》和《羅馬書釋義》初版都是青春熱情之作,直抒胸臆、天真未漓,詆娸之辭難免過當。布洛赫和巴特還不至於被迫冒充一門學科,本稿不予修訂怎可以再版?
不得已冒充一門學科的事情,此前已經有過一次了。《詩化哲學》是我據「美學」碩士論文擴寫而成,但在寫論文之前,我已經對「美學」見異思遷。
七一年上高中時遇到文革「中興」,可以念書了,我喜歡上哲學,不過僅僅是為了文學和詩。
記得是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曉得,要寫好小說或詩,先得念好哲學。我念的第一部小說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後讀了家藏的魯迅全集、沫若文集和好多革命歷史小說。革命歷史小說中,《野妹子》(作者名已經不記得)印象最深。故事背景是浙東新四軍游擊隊的活動,但小說中沒有出現多少新四軍,大都在說一個叫「野妹子」的女孩同一個地主少爺的曖昧革命關系。「野妹子」太可愛了,打補丁的衣裳袖口總是挽到胳膊肘,手裡雖然經常拿著砍柴刀,笑起來卻很甜,一身村姑氣,哪裡像會革命的人?故事的結局是,地主少爺參加游擊隊,我卻關心「野妹子」的幸福。小說偏偏沒有講這件事情,我感覺自己是那個地主少爺,離開「野妹子」時,滿心憂傷。
一個人的幸福或不幸,而非革命事業,才是小說中真正令我迷戀的事情。一個人的生活究竟信靠什幺?含含糊糊出現的生活信念意識促使我朦朦朧朧想知道什麼是哲學。我遇到一位師長,他是五十年代末北大哲學系畢業生,有「才子」之稱,被打成「右派分子」後發配到中學教書。從他那裡,我得到一堆辯證—歷史唯物論的教科書。我就這樣知道了什麼是哲學,而且從此厭惡哲學。
高中二年級時讀到《被侮辱與被損害的》,我的小說閱歷發生了決定性轉折。那是一部四十年代的舊譯本,豎排,紙張發黃。讀完後我淚流滿面、心口作痛。民族革命和解放的故事占據了二十世紀漢語敘事的大部分時間,從陀思妥耶夫斯基那裡我才曉得,小說還有另一類。塔科夫斯基在小的時候,他母親就給他讀《戰爭與和平》,從此以後,塔科夫斯基「再也無法閱讀拉圾」。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也有這樣的感覺,從此不再讀中國的小說。十七歲高中畢業,滿懷「改造農村」的革命豪情到鄉下後,我繼續找舊譯的俄國(而非蘇聯)和法國古典小說來讀,抄了許多卮言在本子上。
我轉而從歐洲古典小說中學習哲學,進了大學仍然如此。
李澤厚的《批判哲學的批判》七九年行世,我在書店隨手翻了翻:還是辯證-歷史唯物主義,一邊去罷。八十年代初,《美的歷程》猛然改變了我對國人哲學的成見:這不就是我在歐洲古典小說中感受到的那種哲學嗎?激動、興奮在我身上變成了「美學熱」,熱愛上了「美學專業」。「美學」對於我來說,就是李澤厚的主體性哲學、張志揚的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的人類學、趙宋光的審美教育學。當「美學」研究生的頭一年,除了對電影和人本心理學的熱情,發展從德國古典哲學背景中出現的人類學美學成了我的哲學理想。
為了搞清哲學人類學,我開始讀舍勒。他的書進到北大圖書館差不多半個世紀了,從來沒有人借閱。然而,吸引我的不是他的哲學人類學(我讀不懂他的小冊子《人在宇宙中的位置》),而是「道德建構中的怨恨」這類以現象學直觀施展的價值意識批判。就在這個時候,學園中開始熱起來的存在主義使我注意到海德格爾。對海德格爾的熱情開始取代對哲學人類學的熱情,篇幅不長的《形而上學是什麼》,對照德文反復讀了好多遍。由於「專業」原因,我尤其著眼海德格爾的詩歌解釋。對哲學的長期厭惡徹底改變了,對「美學」卻慢慢冷淡起來。
似乎是八四年夏天,我由重慶返京,火車經過武漢站時需要十五分鍾換機頭。行前我與張志揚約好,利用那點時間見一面。我們隔著車窗談了十五分鍾哲學,他提到六十年代《哲學譯叢》上一篇舍斯托夫的文章,說讀後很感動。我找來這篇題為「紀念偉大的哲學家胡塞爾」的文章,讀了四遍: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哲學!我千方百計找他的書,一年後找到《悲劇哲學: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尼采》英譯本便著手翻譯其中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部分(蘇克兄譯出尼采部分,年後,譯稿被北京三聯書店的編輯搞丟了)。
也是那年夏天,在一位奧地利哲學教授的報告會上我第一次見到洪謙先生。沒過幾天他突然要我去他家,說過一些哲學閑話後,他遞給我維特根斯坦的「美學講演錄」復印本。洪謙教授不過聽見我在報告會上嘀咕了一句德文,問我學的什麼「專業」,就不動聲色地對我傳揚他的「主義」。我因此開始念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美學講演錄」反倒沒有念下去。
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就想知道什麼是哲學,以為在古典小說以外沒有哲學,直到八四年才接觸到真正的哲學,就像在那年第一次看到真正的雪:舍勒令我尖銳、海德格爾使我沉迷、舍斯托夫讓我感動、維特根斯坦給我明晰。
人類學美學就這樣被遺棄了。由於「專業」的限制,碩士論文還得裝出一副美學的樣子,只好「發明」「浪漫美學」的提法,實際上並沒有這種東西,只有浪漫主義哲學。「詩化哲學」的表達其實是一種尷尬:不得不在我所追尋的哲學與「專業」之間保持平衡。這個時候,真正吸引我的其實不是浪漫派哲學,而是現象學解釋學。好多年後才曉得,我無意中開拓的浪漫主義哲學研究的意義,美學「專業」根本兜不住。
在德國浪漫派思想中,我初次遇到神學。但神學是什幺,我仍然不曉得。浪漫派的神學雖然是思辨神學的反動,依然抽象得令我不得要領。我重新回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想從小說中找到什麼是神學的答案。
不斷在歐洲小說和哲學中尋找某種東西,心中掛念的仍然是相當含糊的「中國問題」。漢語思想百年來所想的基本問題,都是與西方思想發生關系後引出來的。應該如何來把握這種歷史性的「發生關系」?思想界的前輩們要麼積極融貫、相互映證中西方哲學,要麼想方設法證明中國思想比西方思想高明。無論哪種態度,都站在民族解放的立場,就像我從前讀到的那些革命小說。
《詩化哲學》也沒有能擺脫積極融貫中西方思想的窠臼,要用庄禪思想映證德國浪漫派哲學。仍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令我對此產生了懷疑,他在小說中提出的哲學問題是絕對性的,而非民族性的。「比較詩學」的寫作任務也許恰好可以為我提供一次自我批判的機會,走出思想的民族解放事業、回到個人生活信念問題。現象學「回到實事本身」的訴求,為我提供了方向:必須通盤重新思考中西方的傳統思想。所謂按自己的想法寫「比較詩學」,就是這個意思。
重審中西方的傳統思想,不可能沒有一個思想的價值立場。現象學解釋學僅僅提供了重審的「看」的方式,並沒有提供一種價值立場。從帕斯卡爾、基爾克果、陀斯妥耶夫斯基、舍斯托夫以及舍勒那裡,我獲得了這樣的價值立場——基督信仰。
大學二年級時,我就讀過英文版的帕斯卡爾《思想錄》,三年級開始讀基爾克果的德文版語錄。誰告訴我這些人?存在主義思想史。當然沒有讀懂,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把他們僅僅當作存在主義哲人,不曉得他們實際上是基督教思想史上唯信主義的傳人。
我不是通過《聖經》接觸到基督信仰的。最先教我認識基督信仰的仍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雨果的小說和舍斯托夫那篇尖銳的臨終絕唱以及舍勒的價值現象學。以後我開始讀《聖經》時,沒有、也不想清除這些前理解。有人說,這個人讀《聖經》不正統,不是直接讀經,而是先聽了一些文人、哲人的說法才去讀經。可是,誰讀經不帶有某種前理解?釋經的生存性和思想性前理解是不可避免的,要麼是某教派性的解釋、要幺是某種個人經歷。巴特讀《羅馬書》沒有自己的前理解?他不是說基爾克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令他茅塞頓開,以至讀出了自己從前讀《羅馬書》時從未讀出的實義?巴特有幸可以把自己讀出的「實義」與他所屬的教派傳統聯系起來,而我不幸卻沒有這樣的教派資源。寫作本書時,我沒有讀到過巴特,惟一一段巴特引文,還是從波普爾的引文中借來的。一些評論家以為本書受巴特思想影響,高估了我當時的視界。如果說本書染上了那麼一點巴特神學的精神,不過因為這種神學精神同樣是從基爾克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來的。
理解歐洲思想,固然最終是要重新理解漢語思想。現代中國與西方的相遇,不可能避免一場精神搏鬥。從歷史角度看,民族之間的相遇通常是一場民族體力的較量:經濟、政治體力強的民族壓倒、同化體力弱的民族,即便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並不虛弱。然而,就算中華民族的經濟、政治體力剋制了帝國資本主義民族,絕對的精神——真正的哲學問題並不會隨之解決。比起絕對的精神問題本身的遭遇,民族精神的遭遇無論如何算不上什麼。精神最終是個體性的、超歷史、超民族的自由行動。中西方文化的相遇引出的精神搏鬥,很大程度上受經濟、政治、軍事體力的較量意識支配。絕對精神在中西方的普遍崩潰,人道凌遲、世失其序,才是值得關注的精神的「事情本身」。這種意義上的精神搏鬥,純粹是個人性的。「比較詩學」的寫作任務為我走出民族性的較量意識、轉向精神的「事情本身」提供了機緣。正是在這一意義上說,本書是一個人與中西方思想歷史中的幾個人的個別對話。即便沒有「比較詩學」框框的限制,「拯救與逍遙」的問題依然存在,盡管寫法可能不會如此。
基督教的思想立場使得本書顯得要全盤否定儒、道、釋,好像我有意繼承「五四」精神批判中國傳統思想的傳統。引言其實已經清楚表明,本書的目的是走向絕對的精神,而非西方或中國的精神。本書後半部分,主要批判無神論存在主義哲學。八十年代後期,薩特存在主義在中國思想界已經成為顯學,甚至於還帶有政治英勇的氣概。本書沒有跟隨、而是尖銳抨擊這種英勇的思想,怎幺能算站到全盤西化的立場上去了?現象學解釋學和基督教思想為我提供了超出中西方思想的對立景觀、超逾了較量意識,純粹精神地檢審中西方的思想。何況,我所得到的基督教思想立場遠非正統的,而是拒絕了形而上學神學的現象學神學(舍勒、海德格爾)。我已經身不由己地跌入西方思想的內在沖突之中,再不可能僅僅站在中國傳統思想的立場掇拾現代諸儒的唾餘——要麼以西學釋中學、要麼稱中學如何比西學「高明」,也不可能對西學籠而統之地希聲附光、務競新奇,以求適一時。
無論拒絕還是贊賞這部書,不少讀者都以為,我把目光投向神性之維,在文化思想中製造了「宗教熱」。
一種「宗教熱」可能靠一本書來製造?從古至今,中國社會和思想中的宗教還少?說本書引入基督教,更是荒唐。即便在文化思想領域,晚清、民國已有人大談基督教。問題只是,晚清以來,士人對基督教的認識,大多受民族性較量意識支配。至於在社會主義文化語境中以文化理論的形式恢復基督教思想的論題,從歷史眼光來看,也算不上什麼了不起的事情。
認信基督是否意味著離棄此岸的在世、轉向彼岸的神性之維?基督的上帝道成肉身,為了此世而死、死而復活。舉世的萬般宗教中,還要哪一個「神」像基督的上帝如此關切此世?基督的福音絕非否定此岸的在世,而是關切何以在世。承納基督上帝的恩典、與受苦的上帝同在,不是成聖,而是成人。
基督的在世受苦為人提供了不同於其它宗教的在世理由。是否承納這個理由,自然是個人認信的事情。與先賢切
⑤ 數控加工工藝畢業論文的結束語和致謝詞怎麼寫
您好,雖然是數控加工工藝的論文,但是實際上寫起來都是一樣的結尾和致謝哦
關於結尾
論文的結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章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觀點明確、嚴謹、完整、准確、精煉。文字必須簡明扼要。如果不可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進行必要的討論。
可以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不要簡單重復、羅列實驗結果,要認真闡明本人在結業工作中創造性的成果和新見解,在本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見解的意義。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應做出客觀的敘述。應嚴格區分自己的成果與他人(特別是導師的)科研成果的界限。
論文致謝
範例一
本課題在選題及研究過程中得到*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周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周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範例二
致謝語
歷時半載,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開題報告、寫初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歷了喜悅、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復雜。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雲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
……
最後,我要感謝四年的大學生活,感謝**大學班的所有老師同學以及我的家人和那些永遠也不能忘記的朋友,他們的支持與情感,是我永遠的財富。
⑥ 給我篇感恩老師的演講稿簡短的,2.3分就講完快快
是畢業答辯的感謝的話。
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寫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歷了痛苦、焦慮和彷徨,當然也有淡淡的喜悅。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五味雜陳。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也隨之煙消雲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以下的語言是我發自肺腑的誠摯謝意和真實感受。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我的導師XXX老師。他為人隨和熱情,治學嚴謹細心。在交談中他總是能一針見血的給我意見,在論文的寫作和措辭等方面他也總會以專業的標准嚴格要求我。從論文的選題、定題,一直到最後的反復修改、潤色,吉老師始終認真負責地給予我深刻而細致地指導。正是老師的精心點撥,極大的幫助了我開拓研究思路。也得益於XXX老師無私的幫助與熱忱的鼓勵,才使我的畢業論文得以順利完成。更重要的是,在完成論文的同時,我還學到了很多論文之外的東西,例如:誠懇謙虛做人,踏實嚴謹做事。吉老師像一位智者為我指明方向。感謝吉老師,謝謝您!
2分43秒,有感情的念1
⑦ 畢業論文致謝怎麼寫
下面是範文,看看然後填空吧。
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寫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歷了喜悅、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復雜。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雲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那種感覺就宛如在一場盛大的頒獎晚會上,我在晚會現場看著其他人一個接著一個上台領獎,自己卻始終未能被念到名字,經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後,終於有位嘉賓高喊我的大名,這時我忘記了先前漫長的無聊的等待時間,欣喜萬分地走向舞台,然後迫不及待地開始抒發自己的心情,發表自己的感想。這篇畢業論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語便是有點成就感後在舞台上發表的發自肺腑的誠摯謝意與感想: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我的導師許靜老師。她為人隨和熱情,治學嚴謹細心。在閑聊中她總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樣鼓勵你,在論文的寫作和措辭等方面她也總會以「專業標准」嚴格要求你,從選題、定題開始,一直到最後論文的反復修改、潤色,許老師始終認真負責地給予我深刻而細致地指導,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正是許老師的無私幫助與熱忱鼓勵,我的畢業論文才能夠得以順利完成,謝謝許老師。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邱錚學長。正在撰寫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幫助我搜集文獻資料,幫助我理清論文寫作思路,對我的論文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學長的幫助表示真摯的感謝。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xx學弟們。他們為我提供了寫作論文的重要工具——電腦。甚至為了讓我方便進出他們的寢室專門為我配備了一把鑰匙,而且四台電腦的密碼也都一一告知於我,任我選用,讓很非常感動。對學弟們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萬分感謝。
⑧ 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應該怎麼寫呢,具體點
畢業論文致謝語 從論文選題到搜集資料,從寫稿到反復修改,期間經歷了喜悅、聒噪、痛苦和彷徨,在寫作論文的過程中心情是如此復雜。如今,伴隨著這篇畢業論文的最終成稿,復雜的心情煙消雲散,自己甚至還有一點成就感。那種感覺就宛如在一場盛大的頒獎晚會上,我在晚會現場看著其他人一個接著一個上台領獎,自己卻始終未能被念到名字,經過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後,終於有位嘉賓高喊我的大名,這時我忘記了先前漫長的無聊的等待時間,欣喜萬分地走向舞台,然後迫不及待地開始抒發自己的心情,發表自己的感想。這篇畢業論文的就是我的舞台,以下的言語便是有點成就感後在舞台上發表的發自肺腑的誠摯謝意與感想: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我的導師**老師。她為人隨和熱情,治學嚴謹細心。在閑聊中她總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樣鼓勵你,在論文的寫作和措辭等方面她也總會以「專業標准」嚴格要求你,從選題、定題開始,一直到最後論文的反復修改、潤色,許老師始終認真負責地給予我深刻而細致地指導,幫助我開拓研究思路,精心點撥、熱忱鼓勵。正是許老師的無私幫助與熱忱鼓勵,我的畢業論文才能夠得以順利完成,謝謝。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學長。正在撰寫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的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幫助我搜集文獻資料,幫助我理清論文寫作思路,對我的論文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學長的幫助表示真摯的感謝。 我要感謝,非常感謝xx學弟們。他們為我提供了寫作論文的重要工具——電腦。甚至為了讓我方便進出他們的寢室專門為我配備了一把鑰匙,而且四台電腦的密碼也都一一告知於我,任我選用,讓很非常感動。對學弟們的支持和幫助表示萬分感謝。
希望採納
⑨ 怎麼寫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
例1、華南師范大學化科院04級師范生麥裕華同學的本科論文答辯致謝
只是自己不再彷徨,反而像那些存在主義者們那樣,開始思考那些看似庸人自憂但與生命真正相關的問題。擺脫夢寐恐怖,走出疑忌歧路,逐獲正當尊榮,這不僅是一向的希冀,也是持續不斷的努力方向。值得慶幸的是,一路之上得到多位師長和同學的幫助。
首先感謝的是導師李景寧副教授。李教授淵博的知識和對教育教學的熱情讓我感受到大學教師對教育事業的執著,這在師德逐漸消解的當下社會是難得一見的。李教授讓我參與她主持的一項教育改革研究項目,提供大量的研究資源和各種學術活動機會。這些難以尋覓的良機使得我認真省思自己原本膚淺的教育認識,在實踐中提升有限的水平。這一艱辛而收獲豐富的過程將對我在日後的工作崗位上進行教育活動建立了必要的基礎。
肖信老師和羅秀玲老師在我開始接觸教育學時給與指導,陳徽師姐和甘秋玲師姐對我的學習和成長一直給與關心。我難以忘懷吳全華教授和劉良華教授的講課,如果說一位是批評家,另一位則是詩人。難以忘懷的,還有錢揚義教授的親切期盼和那些煙,汪朝陽教授的快人快語,王輝博士對集郵的長年堅持,以及許多師長的印象。
我和許多人一樣,在大學里尋找理想、學術道路和愛情,最後只能帶著理想和學術信念離去。我不聰明,但是自我感覺頗是勤奮。自大學三年級開始堅持寫作,作為表達自己思想和教育立場的方式;發表的多篇文章未必對學術有所助益,但是較能清晰地呈現自己的思想發展脈絡。每當徘徊在圖書館的時候,絕不敢奢望自已有什麼傑出的學術成就。只是越到畢業的時候,越有孤獨寂寥的感嘆。雖然還有很多遺憾,也知道這些遺憾一直存在,我還是走著自己的這些路。只是路途漫漫,現在只能說聲:
再見,廣州大學城!再見,華南師大!終有一天,我會卷土重來。
例2、南京曉庄學院04級師范生張麗娜同學的本科論文答辯致謝
寫到這里已是論文的結篇之詞,我突然沒有了之前流暢的思路,敲擊鍵盤的手指變得有些沉重起來,總結與回首總是令人感慨萬千。翻看著這厚厚一疊的數萬文字,想起曾經為了要寫六千字的論文而發愁,我不禁對自己微笑了。四年的大學時光轉瞬即逝,十六年的學子生涯亦將揮手告別。這一路走來的點滴片段,此時此刻如同影像般在心底回放,無論快樂、憂傷、收獲還是挫敗,都是那樣的珍貴與溫暖。能端坐於課堂,凝聽老師的諄諄教誨;能留連在圖書館,啃讀冊冊文獻;從一門門課程的學習到一行行論文的撰寫,能擁有這段學習的機會,我有著難以言表的珍惜與努力,惟恐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對學業有絲毫的懈怠,盡其所能不辜負老師、朋友和家人的期望與關懷。
感謝化學系的各位領導,感謝龍琪、陸國飛、宋怡三位化學教學論的老師,感謝你們在學業上的指導和生活中的關心,你們學者的睿智和師者的風范,讓我在熱愛的化學教育領域的領悟更深一層!感謝張鳳、胡應傑、鮮華、劉少賢、陳昌雲等老師在實驗場地、實驗器材和葯品上的幫助和實驗技術方面的指導,畢業論文期間得到了你們太多的幫助,尤其是胡老師那一句實驗要深入被奉為我設計實驗的關鍵原則。
陳博同學的淵博學識、教育理想和扎實的專業基礎,朱子豐同學的深厚科學素養、敏銳實驗洞察力和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以及他們共有的執著、熱情,都是我學習的典範,也給予我投身實驗研究的極大動力。他們在畢業課題實踐過程中的交流、指導,使我獲益匪淺,在這里誠摯地感謝他們。尤其是陳博同學在我實驗失敗時給予我巨大的精神鼓舞,讓我更有信心站在今天的講台上。
江虹、王煒祺、趙鈞若、范淑平、蔡敏堯、馬曉雯等學妹都是在相同課題組共同奮斗的成員,本篇之成文與她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文中部分還參考了她們發表的部分成果。
青春靚麗、才華橫溢的你們讓我對曉庄的校園更加留戀。
謹以拙文向她們表示謝意。
例3、網路搜索結果1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鄭建立副教授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鄭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兩年多來,鄭教授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鄭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本論文的所有研究工作從論文的選題、實現條件到論文的寫作等階段都是在簡棄非副教授和張勇副教授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兩位導師在作者研究生學習期間在學術和生活等方面的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指導。兩位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術知識、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以及寬容的待人風范使作者獲益頗多。謹向兩導師致以最衷心的感謝。
感謝我認識的師兄弟、師姐妹們。需要一一感謝我的同學們,有幸與你們同學是我讀研的最大收獲:感謝給我帶來的不一樣的體驗的李國超、孫紹雲兩位軍隊的老大哥;感謝陳會平,本論文撰寫得到你不少幫助,從你身上學到不少東西;感謝我的合作者胡永飄;感謝給我幫助的葉子波;感謝雙重校友劉海燕;感謝帶給我多彩生活的梁立明;感謝關心和幫助我的馮長溪。同時還要感謝宿友葉艷輝。
願把我的幸福和快樂都送給關心和支持過我的人,也願他們一切如意。
例4、一個博士的論文致謝詞
我出生的時候是一個下雪的深夜,我的父親在床邊生了一堆柴火,我的母親躺在四周漏風的那間破屋角落的床上,咬緊牙關,生下了我。27年後,也是在一個下雪的深夜,我完成了我的博士論文。當我打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我站起來,拉開窗簾,打開窗戶,白天還吵吵鬧鬧、喧囂的世界變成一片潔白,讓人頓感清凈。
我從進入大學到博士畢業整整十年。在這十年中,我過得渾渾愕額。十年前,我身高170cm,十年後,我身高還是1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