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周易的科學

周易的科學

發布時間: 2021-03-15 11:21:48

1. 周易的科學內涵是什麼呢

上期講到變易,簡易,不易,這三個原則,明白這三個原則之後,還有三個法則要清楚,這三個法則就是《周易》的內涵:象、數、理。這些基本的東西一定要記住,才能夠說研究《周易》,要不然連這些最基本的都不知道就出去大放厥詞說研究《周易》,或者招搖撞騙會被人恥笑的,現在我們來解釋這三個字。

六十四卦

如果人的智慧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明白每個現象,做到心中有數,那麼到了一定時候就一定會變,為什麼變,變成什麼樣子,有它的道理,做到這一步也就萬事通達了。不過學易最好只學一半,什麼都算盡了還有什麼意思呢?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啊。所以大家盡可以共同研究易學,以求真正通了這本書,哪怕只是半通呢。我倒真希望有哪位真通了的人給我們帶帶路,原則和法則到這里結束,下期我們來研究八卦!

2. 易經有什麼科學原理嗎

易經其中一部分有一定科學道理的,是先人根據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年代久遠,其中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需要辯證的去對待。

《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其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

(2)周易的科學擴展閱讀:

一、《易經》與《周易》

1、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是錯誤的,簡單的說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就是從屬關繫上的不同,《易經》包含了《周易》。如《周禮‧春官‧大卜》所說:「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2、按照南懷瑾先生的說法周易和易經的區別在於:《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候,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了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其實易經有三易之說。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

二、《易經》的歷史地位

1、《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群經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經典。

2、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一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一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3、《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3. 易經有科學根據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明確,究竟什麼是科學。這里,不妨先看兩個假設。
其一,假設科學被定義為近幾百年來,甚至是近百年來源於西方,由西方傳入中國的「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出自《辭海》),那麼,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易學根本就不是「科學」。因為易學的起源與發展要比西方現代科學早得多,所以,如果拿西方傳入中國的科學概念來定義科學的話,那麼易學它的確不能被定義為科學。並且,兩者不僅起源時間不一樣、萌發地點不一樣,而且發展路徑、思維方式都迥然不同,差之千里。
其二,假設科學被定義為經過實踐檢驗,人類認識宇宙萬物規律的觀點與方法,那麼我的看法是,易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迄今為止超出一般認識水平的尖端科學,是科學中的科學。它獨有的宇宙觀與方法論在指導人類認識創新上,具有超出想像的作用。
所以說,在我們討論某一項事物是不是科學的時候,首先我們要先明確可續的概念是什麼,只有先明確了一個統一的科學概念的標准,這樣再來判斷事物是不是科學才有意義。
我想,這個說法會有很多朋友並不同意,正可謂「道之不存久矣」!學院派注重義理考據,江湖派看中的是相術占卜,不管是哪一種,不管是高深艱澀,還是神秘難測,都不是「易」真正的面目,更不是「易」的價值所在。
另外,社會上也有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迷信學術。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這種說法是對博大精深的「易文化」最大的誤解。且不說很多國人都存在這樣誤解,我們先看看外國人怎麼利用《易經》的,
德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萊布尼茨藉助易經八卦發現了與二進制的聯系,後來發名了二進制;
丹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玻爾藉助易經太極圖發現了波粒二象性原理。同時呢,《易經》也被列入國學經典「四書五經」里。說到這里,這個疑惑,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說完這些之後,你會發現,之所以大家會對易經有很強烈的疑惑和質疑,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大家對它的不了解,因為不了解、不深究,所會產生質疑。所以在這里我再次希望大家能夠通過白話易經這個課程走進易經,了解易經,多學習易經,這樣才能感受到我們這個傳統文化獨特的魅力。

4. 易經為什麼是科學.

《易經》本來就是一本集古人的智慧和哲學思維為一體的著作,很難定性它是科學的或者哲學的?它用符號的方式來反映了先人對於這個世界的獨到理解,但是現在的新科技又發現很多與周易理論相通之處,周易因此變的更加神秘了。現代人對於周易的研究和理解本來就處於比較淺層次的,因此隨意定性它說它是迷信,就大為不妥了。
<易經>反映了古人的哲學思維觀念,它是古人探討人與世界關系的一本書籍。所以,從哲學思維的角度來說,它是一門科學,包括今天我們中國人的思維里基本上還是如它的世界觀的方法論。如果從鬼神的角度來看待它,那它只能淪落為一種迷信。
總之,它是古人探討人與世界關系的一本書籍,由於古人科技上不如現代,考慮到當時普遍認同的鬼神思想,這書難免雜有迷信色彩,但客觀的人,它的偉大還是在於它的思維和理念。
中國學術界對於《易經》有兩個派別,一個叫做「易理」派,一個叫做「數術」派
「易理」派就是研究理論的,「數術」派就是研究實際操作,也就是俗稱的算命,兩派一直勢不兩立。

5. 周易是迷信還是科學

《周易》科學嗎?看了下文你就懂得。

《西方哲學史》裡面,羅素有這樣一個定義:一切可以解釋的事情是科學,一切不可以解釋的事情是神學,介於兩者之間的是哲學。所以從羅素的角度看,科學≠哲學≠神學。

《易經》是群經之首,是中國第一本哲學書。無論是後來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其思想都起源於《易經》。《易經》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明了世間萬物的道理和自然的規律是相同的。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某些理論已經被科學證偽,那麼我們可以說它是錯的。然而這樣的錯誤理論其實很有限。科學理論並不比科學之外的理論更正確,只是更可靠,而科學之外的理論也不一定是錯的。所以《易經》千百年來對人類存在的積極影響遠大於我們的爭論,它到底科學不科學的問題。

6. 周易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易經》被中國古人尊為群經之首,是古今中外的科學理論完善自己的根基,遠比科學高明的怎能在科學里找到依據呢?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科學如何造就君子識別小人呢?潛龍在淵讓科學如何揭示呢?天地陰陽包含易與不易,包含變與不變的法則。科學會如此簡明地描述么?造就萬物的乾天如此偉大,被造就的坤地如此多彩!而這會讓科學家莫名其妙。科學也許就是乾天的一個產品呢,怎麼會在科學里被證實呢?科學只描述了一種讓人容易接受與理解的局部世界,而不是整個世界。有可信之處但決不可全信,更不能迷信科學里幼稚的理論。

7. 周易是科學嗎

科學是一個體系,基本標志:同樣條件下可重復、預測結果可驗證、可以通過實際觀測內來證偽。周易及容其衍生出來的應用,都不具備以上基本特徵,所以說不屬於科學。但是周易的價值不能抹煞,從人類社會進步角度講,她是比科學更為偉大的自然哲學、哲學,甚至是中國人以及東亞人思維體系的基礎。

其中風水學說現代科學認為具有很高的經驗性價值,與磁場以及眾多天文、地理因素相關。

8. 周易與科學的關系

4月26日 09:55

《周易》本來是一部上古筮占記錄的匯編。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本《周易》或《易經》由六十四卦和不到五千字的卦辭和爻片語成,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來占卦。後來引入了哲學領域,與科學似乎不沾邊。因此,可以說《周易》本來是不講科學的,當然這並不否定《周易》本身包含了科學的因素。
(一)《周易》與數學
《周易》與中國古代數學聯系的主要紐帶就是它獨特的卦畫符號系統。這一點同它的筮佔起源有著密切的關系。其中有兩個地方後來常常作為數理問題來討論,一個是所謂的「大衍之數」,另一個是所謂的「河圖」和「洛書」。
由此看來,《周易》與數學的關系,實際上可以認為是後人在註解《周易》的過程中將古代的數學成就附會到《周易》上的一個結果。我們很難斷定,《周易》本身就有這些數學理論。比如「大衍之數」,本來就是出自戰國時期的《易傳》,在此以前的占筮是否運用這一套程序還找不到文字根據;即使是「古已有之」,也只能反映《周易》在殷周時代就得到了當時的數學成就的支持。至於「河圖」、「洛書」就更是如此。
(二)《周易》與天文歷法
《周易》與天文歷法結合的典型事例莫過於漢代發明的「卦氣說」、「爻辰說」和「納甲說」。這些學說在漢代都屬於「今文經學」的范圍。卦氣說在漢代易學中影響最大。它是將卦畫(卦)同二十四節氣(氣)以及方位相結合的產物,易學家孟喜和京房對它的貢獻最大。其實,無論是卦氣說、爻辰說還是納甲說,這些理論在《周易》本文中都找不到根據。除了《周易》上的二十四卦外,其他如季節、方位、節氣、日數、十二生肖、樂律、八宮等,都是漢代當時發明的或者已經發明的知識,因此,這可以看成是漢代一次知識的大綜合,而這些綜合又是圍繞《周易》這一部儒家經典展開的。它們越來越煩瑣,越來越神秘,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變成了神學的婢女。
(三)《周易》與中醫學
《周易》與中醫事實上屬於兩個不同的系統。上古時代醫巫不分,巫既占筮祈禱,又采葯治病。我們講《周易》與中醫的關系,只能在中醫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之後,即從秦漢時代起作為中醫的基本理論支柱的《黃帝內經》成書之後。如果認為《周易》與中醫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的話,這種情況至少在唐朝才成為可能。唐代名醫孫思邈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的論斷,他說:欲為太醫,「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醫易的結合是中醫在已經建立了自身的體系的基礎上,將已有的概念、理論同《周易》特別是《易傳》的有關思想相調和、相比附的結晶。
《周易》的符號系統包含了較科學的宇宙觀。這個科學的宇宙觀就是它的陰陽觀念。《周易》的方法論具有一定的科學性。這個方法論就是取類比象。正因為《周易》能夠發揮宇宙代數的「空套子」作用,將任何事物都可以「套進去」,才使得它於中國古代的各門學科發生了這樣或那樣的聯系。也正因為此,現代的一些易學研究也常常被「套」進去了。
作為中國文化智慧的象徵,《周易》的價值是不朽的。它的深邃的哲理和獨特的思維視角,不僅影響了中國古代的科學的發展,而且也應該能為現代科學的發展提供思維和方法論的啟示,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現代易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實現《周易》價值的現代轉換。但這種轉換需要的是創造而不是牽強附會。只有這樣,周易這一古老的中華智慧才能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