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科學活動論文
一、營造幼兒喜歡觀察的環境氛圍
二、培養幼兒觀察的興趣
三、教給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
四、組織多種形式的觀察活動
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不僅對於科學有益,對於幼兒的思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也十分有益。
我自己是一個小學1年級孩子的媽媽,天性就是喜歡小動物、花花草草,我家寶貝今年4歲對漢字不是很感興趣,但對貓和狗等小動物十分喜愛,後來我找了蠻多的幼兒教育軟體,都不是太滿意,不是廣告多就是需要付費,讓孩子學一半丟一半覺得十分不好。
聽說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對漢字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增加。到底怎麼教育孩子,這簡直要難哭我這個寶媽了。
聽孩子老師說拼音學習較枯燥,如果先接觸漢字,感受漢字,感受漢字閱讀帶來的樂趣。推薦孩子在家的時候用一些專業的教學輔助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後來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使用了一段時間,發現不僅課程全部免費,可以讓孩子持續學下去,並且每一個關卡還都有復習環節,可重復學習,鞏固先前所學內容。
我們家長也可在設置中設置學習休息時間,培養孩子的用眼習慣,這里推薦你試試。
B. 幼兒園科學論文
是要啊?
C. 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科學活動的興趣》 繽紛
一.把幼兒帶到真實的自然環境中去,讓幼兒充分運用自己的多種感官去感知大自然。二.匠心獨具的教學技巧有趣導入 2.新穎展開 3.自由嘗試三.創設班級良好的教育環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四.跟蹤孩子的行為,捕捉「生成」教育的契機總之,激發幼兒興趣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的重要手段與方法。教師應當把研究幼兒學習興趣作為教學工作中的必要研修部分,將其列入教育技能的一部分。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不僅要了解幼兒、分析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還要時刻注意激發幼兒的興趣,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D. 論文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科學教育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科學教育宜興市丁蜀鎮張澤幼兒園 陳月琴當前隨著「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意識的增強,以及幼教改革的深入,科學教育以其獨特的魅力和功效被納入幼兒教育體系中,成為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提出了科學教育的目標:豐富幼兒對自然和社會的粗淺知識,培養幼兒對自然與社會的興趣和求知慾,開發幼兒的智力,形成幼兒對人對事物的正確態度等。在此,我結合我園園本課題「科學生活化」,在開展科學教育活動時,作了幾點嘗試。 一、幼兒園科學教育要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古往今來,許多著名科學家的偉大成就往往與其少年兒童時代的好奇心分不開,因此,教師應善於保護幼兒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及時滿足他們的好奇慾望。當幼兒高高興興地問老師「為什麼」時,老師要敏感地意識到這正是豐富孩子知識,發展孩子技能的好時機。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就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從而使幼兒主動學習科學,「迷」上科學。為此,教師為幼兒選擇的科學教育內容必須是幼兒感興趣的,是符合幼兒認知發展水平的。教師要善於在活動中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興奮點」,並善於把幼兒自發的觀察納入到教師有組織的活動中去。例如:在認識火的活動中,老師為了引起幼兒的興趣,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為主,自己用打火機點燃蠟燭,然後對火進行觀察,從中認識火的顏色;接著用杯子蓋住燃燒著的蠟燭,觀察蠟燭的燃燒情況,從中獲得燃燒的條件。這些操作活動都是讓幼兒對自己的發現感到驚奇,使整個活動始終保持很濃的興趣,有利於幼兒對活動的探究。興趣是幼兒學習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動力,也是幼兒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先決條件,優質的教育應讓幼兒在快樂的情緒中學習,並保持對學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態度,而科學教育活動也需要這樣。另外,幼兒園的科學教育內容要盡量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系。例如:認識秋天,要啟發幼兒聯想自己和周圍人的衣著、飲食以及生活經驗;認識摩擦現象,要使幼兒聯想汽車輪胎和鞋底等事物為增加摩擦力而設計的凹凸紋。這種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學習科學知識的活動,最容易被幼兒接受,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會更高。為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教師還要鼓勵和接受幼兒的新奇想法和做法,並給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科學發現室是發展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的很好場所,我園在科探長廊准備了一系列小班、中班、大班的活動材料,幼兒可在寬松的心裡環境下自由操作、探索、想像、創造。從小培養的興趣會成為幼兒以後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強大動力。可以說,幼兒園科學教育中培養起來的興趣,對幼兒一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二、幼兒園科學教育的活動設計要體現出積極參與的意識,使幼兒能夠積極參與,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皮亞傑的理論表明:幼兒的思維源於感知,感知能使幼兒獲得關於事物的最初想像,是幼兒思維賴以發展的必要前提。科學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各種各樣的材料,讓幼兒動手擺弄、探究,在實際操作的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如在「沉浮的雞蛋」的科學活動中,我與幼兒共同准備了人手一份生雞蛋、熟雞蛋、食鹽、玻璃容器、礦泉水空瓶、小棒、筷子、擦手布等材料。在提醒幼兒注意操作衛生安全的事項後,提出了「看誰的發現最多」的活動要求,然後讓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允許自己決定操作方法、步驟及次數。由於幼兒探索方向明確,便能很有針對性地操作材料,小朋友們驚奇地發現如果要讓沉在水底的雞蛋浮起來,需往水中加鹽,同時用小棒快速攪拌。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雞蛋浮上來,有的還是沉在水底,有的雞蛋浮上來又沉下去呢?幼兒紛紛提出問題並至始至終以積極的態度去觀察,去發現、思考「雞蛋」的一系列現象。在幼兒對一些問題得出結論後,我再和幼兒共同驗證操作過程和思維結果是否正確。幼兒是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活動操作法中學習和發展的。例如:我在開展小班科學活動「想站立的蛋寶寶」時,准備了多種材料如:手帕、積木、橡皮泥、瓶蓋、碎布等,讓幼兒探索讓蛋站立的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不知不覺中獲得經驗,體驗成功的樂趣,真正實現寓教於樂。教師在為幼兒設計科學教育活動時,要特別考慮活動是否不斷地刺激著幼兒觀察、比較和思考。一般來說,開放式結尾的活動或提問十分有利於刺激幼兒動腦思考。所謂開放式結尾的活動就是一種活動有多種正確的結果或答案。例如:「如何使物體移動」的活動,幼兒會嘗試用多種辦法去使物體移動,可以用手推、拍、拉、滾,用腳踢,用水沖,用一個物體去作用與另一個物體……有多種正確答案的提問能充分喚起每個幼兒以往的經驗,發揮其想像力和創造性,並使幼兒按自己的理解去簡答問題。在活動中,幼兒不僅獲得了有關力的經驗,而且發展了獨立性和擴散性思維能力。因此,我們評價一種科學教育活動,不僅要看幼兒是否獲得了一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看幼兒是不是積極參與了,是不是動腦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 三、讓幼兒在種植、飼養中去發現,去探求。幼兒天生好動,好奇心強,種植和飼養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對有興趣的活動,他們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參加,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揮。我們幼兒園地處農村,每個班都有種植地,在初秋的一天,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在種植地里撒上了大蒜籽,幾天後,一顆顆嫩苗鑽出來了,孩子們看著綠油油的蒜苗,有的說是秧苗,有的說是麥苗,也有的說是小草。這時老師就故作神密地說:「到底是什麼苗,等它長大了我們就知道,為了照顧它長大,我們應該怎樣做呢?」孩子們都說我們要給它施肥、除草,還要捉蟲呢。在孩子們的精心照料下,大蒜快速地長大了,孩子們終於明白了,原來幼小的嫩苗是大蒜,老師及時告訴他們大蒜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多吃大蒜可以預防感冒,孩子們個個表示,以後一定不挑食,多吃大蒜。午飯時,孩子們津津有味地嘗著自己培育的大蒜,無比自豪,還紛紛表示,要把它送給弟弟、妹妹嘗嘗。這樣的勞動不僅讓幼兒感受了成功的喜悅,更是一次良好的社會性教育活動。我在班裡還設立了「自然角」,有的孩子從家裡拿來了青菜、蘿卜黃豆等種子,分別種在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於拿來了自己喜愛的蝌蚪、小螃蟹、小烏龜、小甲魚、小鯽魚等,飼養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在不同季節,老師和孩子們在自然角里栽培不同的花卉,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太陽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還有月季花,仙人球等。孩子們輪流給種子和花草澆水、施肥,給小動物換水、餵食。孩子們常常圍在那裡觀察,看種子發芽了沒有,花草是否長大,每當發現有了變化,他們就會高興地大聲喊起來:「我的種子發芽了!」「我的仙人球長出了一個小球!」教師讓幼兒用圖畫的形式及時記錄下來,幼兒又學到了一種新本領,學會觀察,學會記錄。在種植和飼養過程中,孩子們也不時會發現很多問題,如有的種子長出的苗不壯,有的發黃了;跟螃蟹養在一起的鯽魚身上有幾處露出肉來了,尾巴還少了半截;離開了水的螃蟹不停地在吐泡泡等等,他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問老師,這時,我就有意不作解答,而引導和啟發孩子再作觀察尋找答案。如:我將長得良好的苗和發黃的苗從兩個盆中倒出來,讓他們進行比較,這時,幼兒就會發現一盆種子的根長得好,而另一盆種於的根有些爛了,爛根的苗就長得不好。我又讓他們進一步觀察分別倒出的兩盆土。爛根的那盆土很濕。讓孩
E. 論文是關於幼兒園科學教育、幼兒教師科學素養等
關於幼兒園科學教育、
幼兒教師科學素養 3000字不算多的,好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