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某科學的分子重組

某科學的分子重組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45:11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素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進行重組,並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得以表達。過程如下圖,據圖

(1)反轉錄法(逆轉錄法)
(2)生長素基因轉錄來的信使RNA為模板 逆轉錄
(3)重組質粒
(4)侵染 CaCl 2 細胞壁
(5)將得到的大腸桿菌B塗布在一個含有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能夠生長的,說明已導入了質粒A或重組質粒,反之則沒有導入 因為普通質粒A和重組質粒上都有抗氨苄青黴素基因
(6)現象是:有的能生長,有的不能生長 導入普通的質粒A的細菌能生長,因為普通質粒A上有四環素抗性基因;導入重組質粒的細菌不能生長,因為目的基因正插在四環素抗性基因中,破壞了其結構。

② 分子可以重組么比如說將破裂的鏡子重新組合,人的骨頭重組,細胞重組等。只是想像,別罵!

理論上是可以的,鏡子重新組合,人的骨頭重組這是物理的,鏡子破裂,再次拼湊不能恢復原樣的原因是分子之間的距離太大。分子之間的距離太大,分子之間的作用力就會消失。所以如果讓鏡子碎片分子的距離小到再次產生分子作用力,鏡子就可以重組了,骨頭也一樣,但實際上更復雜,因為並是不單純的讓骨頭縫合。至於細胞重組,那是已經有事實證明了。外國科學家(忘記哪國的了)把各種細胞結構組合在一起,組裝成的細胞有了生命。

③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與某種細菌(不含抗生素抗性基因)的DNA分子進行重組,並成功地在該細菌中得以

(1)由圖可知,①過程中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是反轉錄法(逆轉錄法).
(2)細菌繁殖快、單細胞、遺傳物質相對較少,是基因工程中理想的受體細胞.
(3)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先用限制酶酶切割質粒,再用DNA連接酶將質粒與目的基因連接形成重組質粒.
(4)由圖可知,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目的基因的插入破壞了四環素抗性基因,但沒有破環氨苄青黴素抗性基因,因此導入重組質粒的細菌能在含有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生存,但不能在含有四環素的培養基上生存.若將細菌B先接種在含有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能生長,說明該細菌中已經導入外源質粒,但不能說明外源質粒是否成功插入目的基因;若將細菌B再重新接種在含有四環素的培養基上不能生長,則說明細菌B中已經導入了插入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
(5)檢測工程菌中的生長激素基因是否轉錄出mRNA,可採用分子雜交技術;檢測生長激素基因是否翻譯出生長激素,可採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
故答案為:
(1)反轉錄法(逆轉錄法)
(2)繁殖快、單細胞、遺傳物質相對較少
(3)DNA連接酶
(4)氨苄青黴素 四環素
(5)分子雜交 抗原-抗體雜交

④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進行重組,並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得以表達但在進行基因工程

(1)過程①是以mRNA為模板形成基因的過程,屬於反轉錄,此過程需要逆轉錄酶的參與.
(2)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需用限制酶對目的基因和質粒進行切割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質粒如果用限制酶Ⅱ來切割的話,將會在質粒在出現兩個切口且抗生素抗性基因全被破壞,故質粒只能用限制酶Ⅰ切割(破壞四環素抗性而保留氨苄青黴素抗性,即將來形成的重組質粒能在含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中生存,而在含四環素的培養基中不能生存);目的基因兩端都出現黏性末端時才能和質粒發生重組,故目的基因只有用限制酶Ⅱ切割時,才會在兩端都出現黏性末端.黏性末端其實是被限制酶切開的DNA兩條單鏈的切口,這個切口上帶有幾個伸出的核苷酸,它們之間正好通過鹼基互補配對進行連接.
(3)來源不同的DNA之所以能發生重新組合,主要原因是兩者的結構基礎相同,都是雙螺旋結構,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脫氧核苷酸等.
(4)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碼子,所以人體的生長激素基因能在細菌體內成功表達,過程是生長激素基因→mRNA→生長激素.
(5)因本題上有2個標記基因,但抗四環素基因被插入的基因破壞掉,因此剩下的是抗氨苄青黴素抗性基因,如果在含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能生長,說明已經導入了重組質粒或普通質粒A,因為普通質粒和重組質粒都含有抗氨苄青黴素的基因.
故答案為:
(1)反轉錄(人工合成)
(2)ⅠⅡ鹼基互補配對
(3)人的基因與大腸桿菌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相同
(4)共同一套(遺傳)密碼子生長激素基因→mRNA→生長激素
(5)普通質粒或重組質粒(缺一不可)

⑤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素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進行重組,並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得以表達.過程如下圖,據圖

(1)由圖可知,過程(1)表示以生長素的RNA為模板反轉錄合成目的基因.
(2)基因工程的「分子手術刀」是指限制性核酸內切酶;「分子縫合針」是指DNA連接酶;質粒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載體,其作用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此外基因工程常用的載體還有λ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也.
(3)圖中(3)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過程,當受體細胞是微生物細胞是,常採用感受態細胞法,即用Ca2+處理微生物細胞,使細胞成為易於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感受態細胞.由圖可知,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由於目的基因的插入導致四環素抗性基因被破壞,但氨苄青黴素抗性基因完好,因此含有重組質粒或普通質粒A的大腸桿菌能在含有抗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生存.
(4)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受體細胞的DNA上常用DNA分子雜交技術.
故答案為:
(1)反轉錄
(2)限制性核酸內切酶 DNA連接酶 基因進入受體細胞 λ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3)Ca2+ 感受態細胞 質粒A 普通質粒A和重組質粒上都有抗氨苄青黴素基因
(4)DNA分子雜交技術

⑥ 漫畫里的分子重組是什麼

不是的。物質都是由分子組成的,衣服、頭發、以及首飾也是這樣,分子重組就是說把原來穿在身上的那些東西的組成分子重新組合,以達到改變這些東西的樣子的目的

⑦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激素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進行重組,並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得以表達.但在進行基因工

(1)DNA重組技術至少需要三種工具: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DNA連接酶、運載體.
(2)由人生長激素基因的mRNA獲取人生長激素基因的方法是反轉錄法.
(3)由題干知限制酶Ⅰ與限制酶Ⅱ切割後留下的黏性末端能黏合在一起;由圖示知質粒上有限制酶Ⅰ和限制酶Ⅱ兩種酶的識別序列,形成重組質粒後,GeneⅠ完整,那麼切割質粒的切點應在GeneⅡ處,即用限制酶Ⅰ在GeneⅡ處將質粒切開.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運載體後形成的黏性末端可以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氫鍵進行連接.
(4)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密碼子,是人體的生長激素基因在細菌體內成功表達的基礎.目的基因導入細菌中的表達過程包括轉錄和反應過程,如圖

(5)因重組質粒含抗氨苄青黴素,利用含氨苄青黴素選擇性培養基培養,來篩選含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將得到的大腸桿菌塗布在一個含有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能夠生長的,說明轉基因成功.整個操作過程必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⑧ 科學家將人的生長素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進行重組,並成功地在大腸桿菌中得以表達.過程如圖1,據圖回

(1)人的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都具有雙螺旋結構,都是由四種脫氧核苷酸組成,用相同的限制酶切割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所以人的基因能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進行重組.
(2)在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中時,一般將受體大腸桿菌用Ca2+處理,以增大細胞壁的通透性,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組質粒容易進入受體細胞.
(3)由圖可知,質粒上含有四環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黴素的抗性基因.構建基因表達載體時,破環了質粒上的四環素抗性基因,但沒有破環氨苄青黴素的抗性基因,所以導入普通質粒或重組質粒的大腸桿菌都能抗氨苄青黴素,都能在含有氨苄青黴素的培養基上生長.
(4)在基因工程中,一般利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運載體,限制酶的作用部位為磷酸二酯鍵,對應圖2中的a處.
(5)人生長激素基因指導合成生長激素的過程中遺傳信息傳遞可表示為生長激素基因

轉錄

⑨ 1979年,科學家將鼠體內的能夠產生胰島素的基因與大腸桿菌的DNA分子重組,並且在大腸桿菌中發現了胰島素

(1)通過2、3、5得到7,7是目的基因,它是從鼠體直接獲得的,該法屬於直接從供體細胞的DNA分離基因.
(2)3代表的應是限制酶,它的作用是將目的基因和質粒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
(3)9是DNA連接酶,它的作用是將目的基因和運載體連接起來形成8重組DNA分子.8重組DNA分子含有標記基因,為便於檢測出含有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4)10表示將重組DNA導入受體細胞,在導入之前一般將11大腸桿菌用CaCl2處理以增加細胞壁的通透性.處理後的大腸桿菌處於能吸收周圍的DNA的生理狀態,這種細胞稱為感受態細胞.
故答案為:
(1)目的基因
(2)限制酶 質粒 目的基因
(3)DNA連接酶 重組 標記
(4)Ca2+ 感受態細胞

⑩ 分子的分解與重組。高手請進

至少從現在認識的科學基礎上是不可能的,一個分子這么小所用儀器實在是太貴太貴,再者構成物質的分子多少億個啊,這么多怎麼改。
有些領域還是有用到這些知識的,比如人體基因圖譜的繪制,就是要搞清蛋白質分子的組成和氨基酸的排列,來治療一些疾病,通過基因的重組等方法來恢復發生變異的蛋白質,技術還不太成熟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