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人教育的課題研究
A. 各位學習達人,幫幫小弟吧。關於全人教育的問題
這個挺 難的哦,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一樣,那麼教育的方案也各不相同。全人教育在中國來說還是比較少用到的,因為這方面的研究比較少。
B. 教育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按研究的領域分類:基礎理論研究、應用性研究。
按研究范圍大小分類:宏觀研究、中觀研究、微觀研究。
按研究的層次分類:闡釋性研究、綜述性研究、創造性研究。
C. 什麼是「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
whole
person
ecation
)的理念是強調教育的范疇應該是整體性
的、
全面性的,
同時考慮到孩子的發展學習需要與順序,
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童才
能在心智及體魄等方面得到健全均衡的發展。
換句話說,
也就是要讓學童不僅學
習到各種知識,還要接受道德與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並且啟發他們學以致用,
幫助具備相關知識以因應現實社會的種種考驗,更重要的是擁有追求「真、善、
美」的人生目標,在這樣的基礎上,將來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走正確的路,做正確
的事,
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危機並轉成正面的機會,
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願意
服務大眾、貢獻社會。
所以全人教育並不偏重某一特殊領域,
而是講求全面的、
均衡的身心健康發
展,跟一般所謂的「新」教育理念不同。
我們認為,
只有全人教育才可以真正的讓學童充分發揮潛能,
並且有足夠能
力可以因應一生中的各種考驗。
正確的教育,
必須從做人處事的整體面去考慮與
施教﹐這是僅著重傳授技術與知識所無法比擬的。
我們認為,
這雖是最傳統,
但
同時也是最科學、最先進的教育理念。
為達到全人教育的效果,
我們參考全球最好的教育方式,
結合流傳數千年的
教法與教材,融入國家指定的基礎教育,完成明德小學獨特的教育理念。
全人教育的理念是容易了解的,
因為全人教育符合最根本的常識,
也符合兒
童自然發展的過程﹐所以家長、
老師、
校長都很容易配合,
但是要徹底執行並不
容易,
因為除了要符合國家要求的學習標准,
甚至超過標准,
還要把知識以外的
人生價值取向(例如真、善、美的追求)也融入學習,這就需要學生、家長、教
師長具備共識,
全面配合,
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但是為了幫助孩童打穩一生所
需要的教育基礎,
這是至關重要的課題,
因此任何難關都值得努力設法突破。
所
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我們能夠持之以恆,認真的推動,必定會有良好的
效果。
最值得一提的是
,
雖然明德小學是設立在最貧困的農村地區,
但是,
這套教
學系統不會輸給任何大都市、
民辦或國際上最好的學校。
我們認為人本來就是平
等的,
不應該因貧窮而受困,
只要提供相同的機會,
每一位學童都應該可以發揮
他最高的潛力,這也是我們捐建明德小學,從事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
D. 教育科研課題的基本類型有哪些
課題從不同角度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按研究功能劃分,可以分為理論性研究課題,應用性研究課題和開發性研究課題。理論性研究課題指以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及其規律,形成或發展教育科學理論為目的而進行的研究課題。
拓展資料:
教育科研課題級別的劃分,一是規劃課題,一般分為國家、省、市、區(縣)級課題,有正規的課題編號,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管理。二是各級教育學會及協會課題。三是其他課題。另外還有子課題的試驗基地,合作單位等。
也就是說學校教師所研究的課題,一般也是由這些課題管理行政部門組織的。這些課題一般都是需要向上級申報,審核通過才可立項。常見的是國家級課題、省級課題、市級課題。其中,課題級別越高,對職稱的作用更高,其他獎勵越豐厚。另外,課題往往不是一個人來完成的,需要建立課題組,這也是撰寫課題申報書的關鍵。
課題網路
E. 全腦教育基礎理論的研究內容
(一)認識腦
認識腦即認識腦的結構和功能,採用的方法有三:第一是白箱方法,吸取腦科學、神經生理學的研究技術,用解剖分析法、無創傷性腦成像技術,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l)、核磁共振成像(Ni~IRl)、微機化電極、腦電圖(FFG)和腦磁圖(MEG)及本課題組自己研究的腦象圖技術,認識腦的結構和全腦功能;第二是黑箱方法,根據古今中外科學家對人腦思維過程的大量觀察研究,發現和認識人腦的思維規律和思維發展規律,從規律來看全腦的功能和結構,即吸取哲學思維科學、心理學、教育學和理代科學方法論的研究成果,用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理論法、歷史法、典型人物思維心理分析法及發散思維法、比較法、分析法、歸納法、綜合法;第三,將前兩者結合起來,研究全腦結構和功能,找出規律,按規律開發全腦功能、這部分要寫成科普作品,作為新課程資源開選修課。
(二)開發腦
在教育教學的全部活動中開發全腦功能,進行全人教育,使左右腦、左右邊緣系統協調發展,功能互補,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情緒與智能統一,智力與人格整體發展,品德、智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和諧統一,德、智、體、美、勞、心和諧統一發展。
開發腦主要是開發腦的高級功能和智力潛能,途徑仍是思維訓練,主要是學科思維訓練,重點是自主創新思維訓練。其主要內容是:
⒈ 思維心理訓練: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好奇心、自製力、成功欲等;
⒉ 思維形式訓練: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靈感思維、創新思維;
⒊ 思維方法訓練:發散和聚斂思維、縱向和橫向思維、順向和逆向思維、線形平面、立體、網路思維,重點是辯證思維;
⒋ 思維品質訓練: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敏捷性、批判性,重點是創造性;
⒌ 思維器官訓練。
人腦發育促進思維發展,反之,思維訓練也促進人腦發達,用進廢退。除上述五點,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外,還可以用肢體運動等方法。
(三)保護腦
1.科學用腦:全腦功能開發要遵循四條基本原則:①統一律,將全腦功能開發、全人教育、思維訓練與知識學習、技能訓練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統一起來; ②適應律,平衡——不平衡,同化或順應——平衡;③適時律,依據人腦發育關鍵期的理論,不失時機地進行相應的腦功能開發;④適度律,依據人的各個年齡段大腦表現出的不同特點開發腦功能,不超越階段,過高要求;也不降低要求,浪費人生。用腦要注意人體生物鍾,利用規律,用科學與民主的方法解放大腦。
2.保護和營養腦:保護腦包括預防腦病,防止腦損傷;學習健腦增智術,如:游戲健腦、娛樂健腦、保健健腦、音樂健腦、運動健腦、充分睡眠健腦等。營養腦是通過科學飲食,保證大腦充足的營養供應。
F. 全人教育論的全人教育論作者簡介
小原國芳(1887—1977)日本教育家,全人教育論專家、玉川學園的創始人,丹麥國王和墨西哥總統勛章獲得者。1887年4月8日生於鹿兒島縣的久志。幼年家境貧寒,無錢進普通中學讀書,不得已考入了官費的電信學校。畢業後在大隅半島的海底電信局當了一名技工。他求學上進之心十分迫切,依靠自身的奮斗,先後考取了鹿兒島師范學校、廣島高等師范學校和京都大學文學院哲學系教育專業。1918年7月畢業後,就職於廣島高師附屬小 學,熱心研究初等教育和藝術教育。1919年12月,應成城學園校長、著名教育家澤柳政太郎之邀,擔任成城學園小學部主事。開始探索實踐其「全人教育」的主張。1921年8月8日,在大日本學術協會主辦的「八大教育主張講演大會」上,第一次提出了「全人教育」的主張,創始了日本新教育運動的一個新的理論學派。為了探索實踐其全人教育理想,1929年在東京郊外創立了玉川學園。逐步提出了完整的辦學指導方針——十二教育信條,即:①全人教育;②尊重個性的教育;③自學自律(重視學生的自學和自我約束的能力);④高效率的教育(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精選教材、改善教學方法和提高學習興趣);⑤立足於學的教育(改變立足於教的指導思想);⑥尊重自然;⑦師生間的溫情(尊師愛生);⑧勞作教育(培養知行合一的堅強意志和實踐能力);⑨對立的合一(使兩種對立的品質合於一身);⑩盡量滿足他人的願望和作人生開拓者;⑾學塾教育(繼承日本古代學塾的傳統,師生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同祈禱);⑿國際教育。在十二個教育信條的指導下,經過多年的慘淡經營,終於在1947年把玉川學園辦成了一所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的綜合教育機構。他多次出國考察,吸取世界各國的先進教育思想。也向世界各國介紹了日本的新教育運動,半個世紀以來,到玉川學園參觀「全人教育」成果的外國學者不乏其人。由於小原國芳終生獻身於國際教育友好事業,1975年至1976年,先後獲得了丹麥國王和墨西哥總統的勛章。他一生著述甚多,均收入《小原國芳全集》中,主要著作有:《全人教育論》、《教育改造論》、《自由教育論》、《思想問題和教育》、《道德教育革新論》、《教育立國論》、《理想的學校》、《學校劇論》、《作為教育根本問題的宗教》、《作為教育根本問題的哲學》等。小原國芳是新教育運動的開拓者,他敢於向傳統教育挑戰,創立自己的全人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