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革命形勢

科學革命形勢

發布時間: 2021-03-14 19:09:36

❶ 當代科技革命的發展趨勢和重大歷史意義

趨勢:
第一、科學技術加速發展,呈出知識爆炸的現象。
第二、科學技術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周期大大縮短。
第三、各學科。各技術領域相互滲透、交叉和融合。
第四、科學技術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
第五、研究與開發的國際化趨勢明顯加快。
第六、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
意義:
一、新科技革命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第一生產力」。
二、新科技革命對生產方式的影響。
三、新科學技術革命引起了產業結構的重大變化。
四、新科技革命還引起壟斷資本主義乃至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
五、科技革命必將推動未來社會政治的現代化。
六、科技革命必將推動未來社會人的現代化。

❷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不斷深入,產業呈現什麼趨勢

產業科技革命會使產業呈現三種趨勢:一種是出現的新型科技產業,二是產業出現的新的替代品,三是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新產品所用的新科技技術。

  1. 對於新型科技產業的出現,產業結構未成型,產業存在許多的切入發展機會,找到適合企業的切入口,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贏得產業市場的份額。

  2. 對於產業出現的新的替代品,企業面臨的是市場競爭力的增強,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住原有市場份額,以增加產品的新功能還是降低產品成本作為競爭優勢,以怎樣的市場反擊保住市場不受沖擊,或許趁此機會推出自己的新產品,都是企業戰略里要考慮的內容。

  3. 對於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新產品所用的新科技技術,企業需要做的舉措是:這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工作,新產品開發隨時都列入企業發展計劃中,只是研發的速度、頻次取決於企業的戰略規劃和力度,吸收高科技人才,新產品研發的績效考核或項目管理機制,都是准備工作,新產品的快速上市變成商業化,就是研發的計劃期縮短,在現有的費用計劃下,如何做到的問題。

❸ 根據革命領袖科學分析形勢正確制定政策的範例,結合當今形勢,談談革命領袖的範例對當代大學生有何啟示

"根據革命領袖科學分析形勢正確制定政策的範例,結合當今形勢,談談革命領袖的範例對當代大學生有何啟示?"問題有點無厘頭!
對大學生,好好做好自己,努力,尊重職業,心態良好,敢闖敢幹!

❹ 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工業革命和社會革命的關系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推廣,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氣化為代表,第三次工業革命才是科學技術革命!!
"科學技術革命和工業革命"
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❺ 三次科技革命比較,,要詳細!!!!!!

相同點:

原因:
1. 都是先進生產關系建立並發展完善,促進科技革命的發生。
2. 都是生產力的發展,經濟發展的推動。

工業發展:
1. 都涌現大量新的發明創造。
2. 都涌現大量新的工業部門。
3. 都主要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的。

結果:
1. 大大促進生產力發展。
2. 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產生重大影響。
3. 加強世界經濟聯系、國際關系聯系加強。(例如: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加強侵略擴張,東方從屬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後形成,同時加深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導致重新瓜分世界,引起世界大戰。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促進多級化趨勢的出現。)

不同點:

進程:
1。第一次科技革命是用機器取代手工業,中心在英國,從紡織業的發展開始。
2。第二次科技革命是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中心在美國、德國等先進的發達國家,科學知識與生產技術開始結合,有些國家是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交叉進行,如日本。
3。第三次科技革命反映了知識經濟的特點,中心主要在發達國家,社會主義因家的蘇聯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科學技術、科技知識與生產技術更加密切。不同學科之間相互滲透。

影響:

對政治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產生兩大對立階級。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壟斷資產階級。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現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對世界形勢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是東方從屬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是資本主義世界最終形成,並導致嚴重的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國主義戰爭。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多極化趨勢出現,擴大發達國家的經濟差距。

對人類社會(衣食住行)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人類進入蒸氣時代,加快城市化進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類進入電器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第一、二產業發生重大變化,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

行嗎?

❻ 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處於什麼歷史時期,為什麼三次都沒有發展,說出三次科技革命分別對中國的影響

( 1 )第一次科技革命:中國處於清朝中後期經濟曾一度繁榮,但自然經濟佔主導地位,受專制政治、閉關鎖國政策和重農抑商影響,中國經濟沒有發生大的變動;工業革命後,中國被卷人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 2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但加深,國家主權進一步喪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技術基礎薄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受雙重壓迫。洋務運動只是為維護封建統治而學習西方軍事技術和科學技術,並且結果失敗;外國資本主義國家並不希望中國強大,因而沒有先進技術設備引入);外國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戰爭和資本輸出在中國繼續掠奪,嚴重影響中國科技和教育;自然經濟仍佔主導地位,國內市場狹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先後失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一直未能改變,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也就不可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得到應用。

( 3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國處於解放戰爭時期和建國初期(新中國成立之處,黨的工作中心是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鞏固政權);由於帝國主義國家長期敵視、封鎖,中國沒有發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環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國後受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影響; 「 左 」 傾思潮影響( 50 年代後期,黨的主要領導人對形勢估計錯誤,導致「左」傾錯誤產生,在六七十年代進一步發展);沒有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教育發展受到沖擊,科學技術失去了發展的好機會。三次科技革命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第一次科技革命:
①政治:歐美列強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經濟:近代工業產生(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③思想 :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
④教育:新式學堂的出現。

第二次科技革命:
①政治: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並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中國人民救亡圖存運動高漲:維新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②經濟上: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利用侵略特權,向中國輸出資本和掠奪原料,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進一步解體。洋務企業 — 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初步發展和進一步發展。
③思想上: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科舉制被廢除。康有為、梁啟超的維新思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④教育:科舉制被廢除。

第三次科技革命: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科學技術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在科技領域碩果累累。

❼ 在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什麼成為大趨勢

學習和工匠精神。社會的進步依賴於人民整體文化水平的提高;國家實力的提升,需要製造業的提高,這就需要工匠精神。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