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祭祀

科學祭祀

發布時間: 2021-03-14 16:32:57

㈠ 現在科學都這么普遍了,為什麼還有人拜神,迷信...呢

科學的普遍往往不能解決人類內心一些東西,比如煩惱,恐懼。這便是信仰!
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信仰。。。

㈡ 人祭祀時為什麼要燒香,燒香有什麼作用

在祭祀時燒香的這種行為大多是表達對已逝親人的思念和崇敬之情。燒香大多是對人們心理慰藉起到一定的作用。

還有我們都知道的,燒香是可以驅趕蚊蟲,清新空氣的。在蚊蟲比較多的季節,燒上幾根香,所產生的氣味可以把蚊蟲趕走。像驅趕蚊蟲的作用就比較實際常見了。

不同時間、場所,燒香所起到的作用也大不相同,但是只要心存善意、出發點是好的,燒香這種行為是可以作為傳統繼續長久傳承下去的。

㈢ 各地的先人是如何進行「祭祀儀式」

1、上墳

較為普遍的方式,即在祖宗葬地(一般在本村的墳地)舉行,俗稱“上墳”,時間主要是忌日和傳統重大節日(中秋除外),如除夕、清明、中元節(七月十五)、十月一日、六月初一等。由家裡的男人攜祭品香紙到墳前,擺放祭品、水酒,然後燒紙、焚香、奠酒、行禮,其間還壓墳頭紙。上墳習俗尤以清明上墳最為隆重,前一天早上還要去給祖先墳上“添土”,以示家族人丁興旺。


也叫“請”,因天氣不佳,不能出門,或是離鄉客居外地,不能親臨墓地祭祀,便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設祭,向著故鄉祖先墓地方向,舉香作揖恭請先祖享祭。祭祀是人類進步的產物。由於古人缺乏科學知識,生產力水平低,對許多自然現象感到神秘和恐怖,認為宇宙間有許多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主宰萬物,它們既會降災也會降福於人間;他們還相信,人死後其靈魂有一種超自然的能力,可以作祟於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災,也可以庇佑於生者,使其免除災禍或萬事順意。他們認為神靈和祖先能夠感知一切,只有對其虔誠,並將人間的美味佳餚獻其享用,神靈和祖先才能施惠於人。因此,產生了祭祀儀式。祭祀的目的主要是弭災、求福、報謝。

㈣ 清明節有哪些科學的祭祀方式

通過推廣家庭追思、網上祭掃、社區公祭、集體公祭等現代祭掃方式,獻上鮮花、植樹、祝福,等健康環保的祭掃形式,既表達了對故人的緬懷,也抵制了封建迷信活動和祭掃陋習。應該大力倡導這種新風。

㈤ 祭祀是迷信嗎或和迷信有什麼關系

孔子說「祭神如神在」又說「祭以誠」
所以祭祀是為了表示自己的一種誠意
孔子說守喪三年,是因為父母去世心中哀痛沒有心思去做別的
所以這些不是迷信,是人們表示感情的一種方式
死者的第一年的生日要搞隆重,表示我們還沒有忘記他們
買東西到河邊燒掉,也是一種儀式,人們總希望能為死者做點什麼,如果隨便什麼地方燒掉會感覺過於隨便
死後要守3天以上靈,是不忍心再看不到死者,想在多看幾眼,另外也方便其它較遠的親戚朋友,也防止死者是假死
至於說要玩,那是不對的,應該說是隆重吧

所以這些原本都不是迷信,後來人們忘了其中的內涵,演變的只剩下儀式,為了讓其它人遵守,就只能依靠迷信的方式了

㈥ 科學家做祭祀嗎

灰常有可能阿!沒准科學家神經大條!

㈦ 拜神拜佛沒有科學根據。為什麼有時候會靈驗

科學的從科學角度衡量,宗教的從信仰的角度審視;用不相乾的東西互相解釋,只能自尋煩惱。

㈧ 為什麼要祭祀祭祀的起源祭祀的原因祭祀的作用

原因有兩種:

1、祖先信仰

對祖先既可以被尊為神,也可以被稱為鬼,神與鬼之間有一點是亘古不變的——祖先與子孫之間具有永恆不變的血緣關系和利害攸關的依存關系。正是為了表達子孫的感恩與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傳承下來。

2、天地信仰

原始時代,由於生產力水平很低,人們的知識水平有限。在與自然作斗爭中,無法用科學的角度來解釋自然規律和生產中的矛盾與變化。如日月的運行,火山爆發,暴風驟雨。面對自然災害帶來的種種威脅,人們恐慌又無能為。

便認為這些變化莫測的現象都被一個至高無上的神或者鬼指揮者控制著,因而把自然界的各種自然規律都歸於鬼神之說,無法對抗,只能通過舉行某種特殊的祭祀禮儀,來表達對天地鬼神的敬畏和祈求。

起源:

食物民以食為天,最初的祭祀以獻食為主要手段。

《禮記·禮運》稱:「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飲,蕢桴而土鼓,猶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意思是說,祭禮起源於向神靈奉獻食物,只要燔燒黍稷並用豬肉供神享食,鑿地為穴當作水壺而用手捧水獻神,敲擊土鼓作樂,就能夠把人們的祈願與敬意傳達給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會發現,表示「祭祀」的字多與飲食有關。

作用:為了向祖先祈求福佑,祈禱平安,風調雨順,消災滅病。

(8)科學祭祀擴展閱讀:

民族的不同,構成各具風格的祭祀文化。中國歷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門歷史文化。自古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祇、人神。天神稱祀,地祇稱祭,宗廟稱享。古代中國「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地祇由君主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祭祖先和灶神。所以,「祭祀」也意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

祭祀二字,祭側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匯報工作。祀側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對自己未來的新工作,給予新的指導、教誨和啟發。祭的上半部分,左邊是牲肉,右邊是一隻手,下面是神。祀,左邊是神,右邊是巳。

在中化文化中,陽為吉,陰為凶。中華文化中的神,也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種妖怪,而是主導陰陽二氣造化的自然力量,通過祭祀,可以申請讓這個力量,出陽藏陰,便可趨吉避凶,趨福避禍

㈨ 祭祀和祭奠到底有什麼區別

祭祀和祭奠區別為:性質不同、對象不同、目的不同。

一、性質不同

1、祭祀: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

2、祭奠:祭奠是一種悼念儀式。

二、對象不同

1、祭祀:祭祀的對象為祭祀天地和祭祀祖先。

2、祭奠:祭奠的對象為逝者。

三、目的不同

1、祭祀:祭祀的目的是在心理思維上感悟人神溝通、上下交感的精神境界,實現人神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慾念。

2、祭奠:祭奠的目的是對死者表示追悼、敬意。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