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適合中學生研究的課題

適合中學生研究的課題

發布時間: 2021-03-14 08:54:00

❶ 中學生課題研究

有一些很老來套的,比如說廢舊源電池的回收,或者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光對生物生活的影響等等都可以。不一定要多麼高深,反而是利用課本涉及到的知識好一些。
至於社會調查,可以對你所在城市的兩個經濟圈進行對比,或者探究一下養老院老人的生活,也可以在你的同學們當中進行一個關於名牌的調查等。

❷ 有哪些適合高中生研究的課題

1調查一下班裡每個人一年的開銷,都有哪些,的結論。 2探究一下學術問題,比如化學方面的》 3調查一下學習方法,人生理想,目標,什麼的

❸ 介紹幾個適宜中學生研究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1
網吧對中學生學習生活影響調查與分析
2
民俗文化研究
3
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4
全球定位系統(GPS)工作原理及應用
5
Pascal語言程序與設計
6
網路給青少年帶來的危害及防治
7
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研究

❹ 中學生適合研究什麼主題

提供一些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供參考。 數學研究性學習課題 1、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 2、氣象學中的數學應用問題 3、如何開發解題智慧 4、 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5、 有關房子粉刷(裝修)的預算 6、 日常生活中的悖論問題 7、 關於數學知識在物理上的應用探索 8、 黃金數的廣泛應用 9、 餘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0、股票(基金)投資中的數學 11、環境規劃與數學 12、數學的發展歷史 13、以「養老金」問題談起 14、中國體育彩票中的數學問題 15、解答應用題的思維方法 16、中國電腦福利彩票中的數學問題 17、如何安置軍事偵察衛星 18、丈量教學樓 19、如何存款最合算 20、哪家超市最便宜 21、數學中的黃金分割 22、通訊網路收費調查統計 23、計算器對運算能力影響 24、數學靈感的培養 25、二次函數圖象特點應用 26、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政治課研究性學習課題 1、對錢的看法 2、對公交車上某一現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價格 4、調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務情況及發展前景 5、對某一侵權行為的解析 6、加入WTO對本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7、對汽車超載問題的調查研究 8、農村家庭消費結構變化的思考 9、關於假貨問題的思考 10、中學生與網路世界 11、中學生成為教學(學習)主人問題探究 12、人與自然(經濟與環境) 13、中學生人生價值(人際關系、社會公德) 14、學生的勞動觀(家庭、學校、勞動狀況) 15、中學生的消費狀況 16、金錢與人生 17、知與行(終身學習等) 18、中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 1、剖析趙本山小品的藝術風格 2、校園設計之我見 3、關注青少年上網聊天 4、揚州市的建築風格 5、詩詞雅韻 6、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7、大話《三國》 8、撩開圖書館神秘面紗 9、80年代新生活調查 10、 被遺棄的角落 11、中外科幻文學的發展 12、有關低齡出書的思考 13、我們生活中的廣告 14、廣場文化 15、書店管理與圖書館規劃 16、怎樣評價林黛玉與薛寶釵 17、古典小說與武俠小說的歷史背景及文學考究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8、廣告的昨天、今天、明天

❺ 有沒有適合初中生研究的生物和物理結合的課題

你好!
高分子生物蛋白材料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❻ 中學生的研究調查報告(小論文)適合的標題(課題)有哪些

關於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調查報告。
下邊是我寫的:
關於瀕臨滅絕的動物的調查報告
概述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星球——地球,它擁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一望無際的海洋,同時又孕育著各種各樣的生命,它們就叫動物。
我們人類和動物生活在一起,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將許多動物趕盡殺絕因而使許多動物瀕臨滅絕。就像蘇門答臘虎。韓國在1975年到1992年間進口了6,128公斤虎骨,平均每年進口340公斤,其中有3,720公斤虎骨來自印尼,這相當於獵殺333隻蘇門達臘虎。不僅是蘇門答臘虎,還有許多動物的命運也是如此。

一. 問題提出
我是個動物愛好者,經常看一些有關動物的書籍.電視或資料,有一天,我在看電視。CCTV10正在講白暨豚,於是我便認真的看起來。裡面說科考隊的叔叔們找了一個月都沒找到白暨豚,這讓我想起了許許多多瀕臨滅絕的動物。

二. 調查途徑
1. 有哪些瀕臨滅絕的動物。
2. 尋找相關例子。
3. 上網查找動物瀕臨滅絕的因素。
4. 動物瀕臨滅絕帶來的影響。

三. 瀕臨滅絕的動物
有許多的動物瀕臨滅絕。如: 北部白犀牛,大鯢,草原陸龜,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中華鱘 ,指狐猴,蘇門答臘虎,斯比克斯鸚鵡,奧里諾科鱷魚,僧海豹,微型豬,小嘴狐猴,蘭.坎皮海龜,.奧瑞納克鱷魚,泰國豬鼻蝙蝠,夏威夷蝸牛,綠海龜等。

四. 資料整理
1.蘇門答臘虎
由於人類入侵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采,蘇門答臘虎棲息地已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快,導致很難交配繁殖。1978年進行的勘測,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1000隻。而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算有26個自然保護區有虎存在的跡象,數量為800隻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業部門和自然保護協會做出了統計,還有400隻虎分布在蘇門答臘5個國家公園里。

2.白暨豚
白鰭豚,在長江里大約生活了2500萬年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生物。白鰭豚是鯨類家族中小個體成員,是世界上現有5種淡水豚(拉河豚、亞河豚、恆河豚、印河豚、白鰭豚)中存活頭數最少的一種。由於數量奇少,白鰭豚不僅被列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12種最瀕危動物之一。原屬淡水豚科,20世紀70年代末,根據中國科學家周開亞教授的建議,單獨設立了白鰭豚科。鯨目白鰭豚科白鰭豚屬的唯一種。現在,白暨豚幾乎0隻

3.僧海豹
僧海豹是一種古老而稀有的海豹,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一生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歷史上僧海豹曾一度在加勒比海和地中海大量的繁殖,由於人類的狂捕濫殺,今天僧海豹在世界其它地方已難覓其蹤,而僅僅在夏威夷群島北部有發現。加勒比僧海豹:於2008年6月6日,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了此前一些生物學家的論斷--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夏威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不超過1200隻,並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正在以每年約4%的速度減少,專家們預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在未來3到4年裡可能會減少至不足1000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只有約500隻。

五.數量統計
1.蘇門答臘虎:
1978年——約1000隻。1985年——約800隻。1992年約400隻。
2. 白暨豚:
1986年——約300隻。1990年——約200隻。1997年——少於50隻。
1998年——只剩7隻。2006年——幾乎0隻。
3. 僧海豹:
夏威夷僧海豹——未來3至4年不足1000隻。地中海僧海豹——約500隻

六. 分析 ——動物滅絕原因
一切自然物種及其群落都與所在地域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只要條件不變,就能長期生存,即使發生擴散或縮減,其歷程也是緩慢和漸變的。人類活動的加劇,卻打破了這千古不變的平衡,導致物種滅絕: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瀕臨滅絕的境地。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得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雖然,僅僅4點原因,但是這足以使大部分動物走向滅絕的道路。

七.結論——生態平衡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干擾超過它本身自動調節的能力,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不僅如此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還有一種循環。
河馬 水草 鱷魚糞便 鱷魚 水鳥 魚 水藻 河馬
看了上面的這個生物鏈,我發現裡面的每一個生物都不能缺少。假如河馬瀕臨滅絕,那水藻就無處可長。水藻一少,魚就沒有食物便接著減少了。魚一減少,水禽也沒食物了。水禽一減少,鱷魚也減少了沒了鱷魚糞便,水草也無法生長。啊!僅僅一個物種的減少,便導致一連串的物種瀕臨滅絕。人類要是讓一個物種瀕臨滅絕,就等於讓一連串的物種瀕臨滅絕。

八. 建議
1.組織大家一起去動物園觀賞動物,了解動物的習性,增加對於動物的知識。

2. 大家到一些大的酒店調查調查,看看有沒有野生動物。

3. 做個統計表,看看平均每年人類要獵殺多少野生動物。

九. 啟示
動物是一個神秘而美麗的東西,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利益,非常自私的奪取了許多動物的生命,我們應該好好反省反省,想想動物們是多麼痛苦。我們要行動起來,拯救瀕臨滅絕的動物!

附件
由於人類入侵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毀滅性開采,蘇門答臘虎棲息地已不斷減少,並被切割成碎快。1978年進行的勘測,估計野生蘇門答臘虎的數量約1000隻。而1985年,印尼林業局的勘測人員估算有26個自然保護區有虎存在的跡象,數量為800隻左右。而到了1992年,印尼林業部門和自然保護協會(PHPA)做出了統計,還有400隻虎分布在蘇門答臘5個國家公園里。

1995年,在湖北石首江段捕到一頭性成熟的雌性白鰭豚,將它放養在石首天鵝洲長江故道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內。1996年夏天長江大洪水,這頭白鰭豚因觸網而死。2006年11月6日~12月13日,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瑞士等六國近40名科學家,對宜昌—上海長江中下游的幹流1700公里江段進行了考察,未發現一頭白暨豚。1997年到1999年農業部曾連續3年組織過對白暨豚進行大規模的監測行動,三年找到的白暨豚分別是13頭、4頭、4頭。此次考察的結果則是0。1979年:中國宣布白暨豚為瀕危物種。983年:立法規定狩獵白暨豚乃違法。1986年:剩餘300頭 1990年:剩餘200頭。1997年:少於50頭(發現23頭)。1998年:發現數量只剩下7頭。2004年:7月在長江南京段發現擱淺死亡的白暨豚屍體。2006年:幾乎0頭。2007年:8月19號,安徽銅陵的一位市民在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江段偶然發現了一頭白鰭豚,並用數碼相機拍攝下來。

加勒比僧海豹:於2008年6月6日,被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漁業部證實了此前一些生物學家的論斷--加勒比僧海豹已經滅絕。夏威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不超過1200隻,並且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正在以每年約4%的速度減少,專家們預言,夏威夷僧海豹的數量在未來3到4年裡可能會減少至不足1000隻,從而成為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生物之一。地中海僧海豹:於2008年,全世界只有約500隻。

1)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 人類能在短期內把山頭削平、令河流改道,百年內使全球森林減少50%,這種毀滅性的干預導致的環境突變,導致許多物種失去相依為命、賴以為生的家——生境,淪落到滅絕的境地,而且這種事態仍在持續著。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67%的物種遭受生境喪失、退化與破碎的威脅。
世界上61個熱帶國家中,已有49個國家的半壁江山失去野生環境,森林被砍伐、濕地被排干、草原被翻墾、珊瑚遭毀壞……亞洲尤為嚴重。孟加拉的94%、香港的97%、斯里蘭卡的83%、印度的80%的野生生境已不復存在。俗話說:樹倒猢猻散,如果森林沒有了,林棲的猴子與許多動物當然無「家」可歸,「生態」一詞原本就是來源於希臘文ECO即「家」、「住所」之意。
滅絕物種中,遷徙能力差的兩棲爬行類及無處遷徙的島嶼種類更為明顯,馬達加斯加上的物種有85%為特有種,狐猴類就有60多種,1500年前人類登島後,90%的原始森林消失,狐猴類動物僅剩下28種(包括神秘的、體大如描的指猴)。大陸生境的片斷化、島嶼化是近百年來日趨嚴重的事件,這不僅限制了動物的擴散、採食、繁殖,還增加了對生存的威脅,當某動物從甲地向乙地遷移時,被發現、被消滅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目前我國計劃為大熊貓建的綠色走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矛盾。
2)過度開發 在瀕臨滅絕的脊椎動物中,有37%的物種是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許多野生動物因被做為「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器官可入葯」的開發利用對象而遭滅頂之災。象的牙、犀的角、虎的皮、熊的膽、鳥的羽、海龜的蛋、海豹的油、藏羚羊的絨……更多更多的是野生動物的肉,無不成為人類待價而沽的商品,大肆捕殺地球上最大的動物:鯨,就是為了食用鯨油和生產寵物食品;慘忍地捕鯊,這種已進化4億年之久的軟骨魚類被割鰭後拋棄,只是為品嘗魚翅這道所謂的美食。人類正在為了滿足自己的邊際利益(時尚、炫耀、取樂、口腹之慾),而去剝奪野生動物的生命。對野生物種的商業性獲取,往往結果是「商業性滅絕」。目前,全球每年的野生動物黑市交易額都在100億美元以上,與軍火、毒品並駕齊驅,銷蝕著人類的良心,加重著世界的罪孽。北美旅鴿曾有幾十億只,是隨處可見的鳥類,大群飛來時多得遮雲蔽日,殖民者開發美洲100多年,就將這種鳥捕盡殺絕了。當1914年9月最後一隻旅鴿死去,許多美國人感到震驚,眼瞧著這種曾多得不可勝教的動物竟在人類的開發利用下滅絕,他們為旅鴿樹起紀念碑,碑文充滿自責與懺悔:「旅鴿,做為一個物種因人類的貪婪和自私,滅絕了。」
3)盲目引種 人類盲目引種對瀕危、稀有脊椎動物的威脅程度達19%,對島嶼物種則是致命的。公元400年,波利尼西亞人進入夏威夷,並引入鼠、犬、豬,使該地半數的鳥類(44種)滅絕了。1778年,歐洲人又帶來了貓、馬、牛、山羊,新種類的鼠及鳥病,加上砍伐森林、開墾土地,又使17種本地特有鳥滅絕了。人們引進貓鼬是為了對付以前錯誤引入的鼠類,不料,卻將島上不會飛的秧雞吃絕了。15世紀歐洲人相繼來到模里西斯,1507年葡萄牙人,1598年荷蘭人把這里做為航海的中轉站,同時隨意引入了猴和豬,使8種爬行動物,19種本地鳥先後滅絕了,特別是渡渡鳥。在紐西蘭斯蒂芬島,有一種該島特有的異鷯,由於燈塔看守人帶來1隻貓,這位捕食者竟將島上的全部異鷯消滅了,1894年,斯蒂芬異鷯滅絕,是1隻動物滅絕了1個物種。
4)環境污染 1962年,美國的雷切爾•卡遜著的《寂靜的春天》引起了全球對農葯危害性的關注;人類為了經濟目的,急功近利地向自然界施放有毒物質的行為不勝枚舉:化工產品、汽車尾氣、工業廢水、有毒金屬、原油瀉漏、固體垃圾、去污劑、製冷劑、防腐劑、水體污染、酸雨、溫室效應……甚至海洋中軍事及船舶的噪音污染都在干擾著鯨類的通訊行為和取食能力。
科學家發現,對環境質量高度敏感的兩棲爬行動物正大范圍的消逝。溫度的增高、紫外光的強化,棲息地的分割、化學物質橫溢,已使蟬噪蛙鳴成為兒時的記憶。與其它因素不同,污染對物種的影響是微妙的、積累的、慢性的致生物於死地的「軟刀子」,危害程度與生境喪失不相上下。

在生態系統內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境之間,在一定時間內保持能量與物質輸入、輸出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如果生態系統受到外界干擾超過它本身自動調節的能力,會導致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

❼ 適合中學生的自主研究課題

研究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❽ 中學生科學研究性課題選什麼好

科研課題即研究題目,是依據研究目的,通過對研究對象的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而確立的研究的問題。一、選題的意義第一,是教育科學研究的起點。第二,是教育科學研究成功的必要條件。第三,能反映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二、課題的類型教育是一個廣闊的研究領域,蘊含著豐富的研究課題。教育科研課題從不同角度可以分為不同類型。1、從研究的性質看為:理論性課題。應用性課題。2、從資料來源和時間看:歷史性課題,現實性課題,3、從研究的內容看,綜合性課題。單一性課題。4、從研究的手段看:實驗性課題,描述性課題,5、從課題選定形式看: 新開課題結轉課題委託課題自選課題總之,對於教育科研課題可以進行多角度、多側面的分類。不過各種類型的劃分都只是相對的,在現實的教育研究中的課題往往是幾種類型的綜合。三、選題途徑與方法(一)問題來源(選題途徑)1、從有關理論中演繹研究問題。2、從教育實踐中發現研究問題。(1)從如何提高本職工作的質量上去發現問題。(2)從工作中的困難與缺點中發現問題;(3)從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中發現問題;(4)在移植和借鑒其他領域先進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5)從教育實踐活動的觀察中去發現課題;(6)從平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3、從過去研究中尋找研究問題。4、從各種信息交流中去發現研究問題。(二)選題的思維策略1、懷疑。2、變換角度。(三)選題的原則要求1、價值性原則。(1)理論價值(2)應用價值,(3)綜合價值,例如:「上海高中生思想狀況的調查報告」2、科學性原則。3、創新性原則。教育科研的創新重要表現在:(1)內容上創新,(2)方法上創新,(3)應用上創新,4、可行性原則選題不宜過大選題不宜過難。選題不宜過於專業化。 (四)選題的具體方法小題大做,即課題的切入口要小,但解釋面要大。小題大做的意思就是將課題做深做透。要注意循序漸進。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項到綜合,步步為營、逐漸發展。

❾ 適合高中研究性學習課題有哪些

適合高中生研究的學習課題領域可以是:數學新高考形勢下的高中生多媒體課件課堂使用利弊探究中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廢舊電池的回收與利用塑料及其回收利用修正液對人體的危害有關飲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調查純凈水是否「純凈」、淺淡當今社會之健康飲食化妝用品的副作用利用太陽能對未來的積極影響中學附近不潔食品狀況調查

數學研究性學習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在基礎型、拓展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學生去探求知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的和實際的問題的一種有意義的主動學習,是以學生動手動腦主動探索實踐和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為主要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它以研究課題為載體,使學生通過最基礎的研究活動,學會科研的基本方法,並初步形成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中,師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新穎關系,能營造一個使學生勇於探索、勇於爭論、相互學習鼓勵的良好學習氛圍。數學研究性學習注重問題的解決,但更加關注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

用於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材料,一般是以課題形式為主,一個課題探討一個專題。對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課題,既要是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綜合與實際應用,又要對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有較好的訓練價值,對高中學生來說,較好的課題應該是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有體驗的數學問題,或者是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

因此在確定研究課題時,不僅由教師提供,而且更要鼓勵學生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調查、思考,抽象概括出數學問題,從而形成研究課題。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