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兵課題組
㈠ 競爭中不合作導致失敗的事例
1、"百官去帽纓」相傳周王元年,楚莊王平定叛亂,取得全勝,為慶大捷宴請眾將、百官,並讓美麗的愛妾許姬為大家敬酒。正開懷暢飲,一陣狂風吹滅了所有的燈燭,黑暗中,有一個人拉住許姬的衣袖調情,許姬不從,順手扯了他的帽纓。許姬當即將此事告訴了庄王,要求庄王在掌燈後立即下令查出帽子上沒有纓的人。庄王聽了哈哈大笑,當即發話:請百官都把帽纓去掉,然後下令點燈。這樣,誰是行為不軌者,已無法分辨。許姬不明其意。庄王解釋說,酒後狂態,人常有之,倘若治罪,必傷國人之心,使百官不歡而散,所以不能那麼辦,許姬這才嘆服。後來在吳兵伐楚的戰爭中,有一個人奮勇殺敵,為保衛楚國立了大功。庄王問他為什麼如此勇敢,他回答說:「臣,乃殿上絕纓者也。」
2、就是我們熟知的諸葛亮,為了對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的感激,而」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幾出祁山(可以看他的《出師表》),最後病死.
3、」馮諼為孟嘗君買義」馮諼做孟嘗君的食客後,待遇不斷得到改善,而且孟嘗君對他也很好,為了感激孟嘗君,馮諼就主動承擔為孟嘗君去薛收債的任務,馮諼到薛地焚券市義為孟嘗君收債的經過,事實上是為孟嘗君買民心,最後孟嘗君被齊王罷免官職,回到薛地時,終於體會馮諼當日焚券市義的道理。
4、」負荊請罪」這個熟知的故事也是由於感激恩德而流傳千古。
㈡ 吳兵的人物簡介
吳兵,男,漢族,實驗師,1968年10月生,四川簡陽人,中共黨員。1990年畢業於西昌學院農學系,2002年獲四川農業大學農學系高新技術推廣與管理專業本科學歷。主要承擔《營養配餐基礎與技能》、《食品工藝實踐技術》、《糧油加工與儲藏》、《軟飲料工藝學》等課程的教學及實驗准備工作,並包括《中西餐烹飪實驗室》、《食品葯品工藝室》、《化工原理及設備實驗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主研、參加科技課題5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專著一部,參編教材二部,獲四川省教育廳、涼山州政府、西昌學院科技進步獎9項。2007年、2009年評為西昌學院優秀骨幹教師。
㈢ 同濟大學方守恩課題組網站怎麼進不去
博士生導師介紹復
道路制與鐵道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6人:
道路與機場工程系
孫立軍、郭忠印、談至明、凌建明、方守恩、陳雨人、潘曉東、李立寒、葉奮、杜豫川、楊群、黃衛東、趙鴻鐸
城市軌道與鐵道工程系
周順華、練松良、葉霞飛、王炳龍、楊新安、許玉德、顧保南、宮全美
外聘博士生導師
王夢恕、王知、唐伯明、劉伯瑩、戴東昌、翟婉明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12人:
交通工程系
楊東援、陳小鴻、吳兵、林航飛、楊超、李曄、吳嬌蓉、王雪松
運輸管理工程系
施其洲、徐瑞華、孫有望、孫焰、徐行方、張戎
外聘博士生導師
汪光燾、張劍飛、曹鍾勇
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學科博士生導師9人:
交通工程系
楊曉光、張紅軍、李克平、彭仲仁、張小寧、孫劍
交通信息工程系
董德存、曾小清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2人:
軌道交通研究院
謝維達、吳萌嶺
㈣ 北影管理專業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系成立於1987年。自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政府就對電影管理工作十分重視。1955年9月學院開辦第一屆製片管理專訓班,至今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專業共培養了2000多名影視管理人才。
隨著影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管理系無論在辦學規模、辦學層次、師資隊伍以及教學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發展。
管理系作為北京電影學院最大的院系之一,現有四種管理教學層次:研究生教學層次、本科生教學層次、大專升本科教學層次和高職教學層次。共有教師20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名;本、專科和研究生共計近400人。管理系在全國最早開設了影視管理專業,以及文化經紀人專業方向,並於1998年開始招收"電影市場營銷"等方向的碩士研究生。 近20年來,"影視管理"專業經系裡教師的不斷實踐、改革、創新、豐富、提高,已形成較成熟的教學計劃和豐富的師資隊伍。圍繞"開拓創新,勇創品牌"的專業建設宗旨,管理系正積極營造著"以科研促教學"的良好學術氛圍。以科研帶動教學,鼓勵教師參與科研立項及科研工作,把科研成果及時轉換到專業教學中,現階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管理系教師承擔了國家廣電總局、北京市教委、學院等部門的科研課題近20項。其中國家廣電總局立項的《中國動畫產業年報2004-2005》、《中國電影產業年報2005-2006》已完成,並受到總局以及業內的一致好評;此外《首都文化創意產業報告2006》正在進行中,這三大年報將成為管理系教學科研的品牌項目。同時新版《影視市場營銷》、《影視製片項目管理》、《影視法律》、《電影票房營銷學》等最新教材也將相繼出版。
為進一步豐富影視管理專業的教學體系,提高師資水平,管理系專門聘請了著名製片人、影視管理研究學者及影視機構的負責人為客座教授,來系裡做"管理大講堂"的講座。其中包括:中影集團董事長楊步亭、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司長劉玉珠、著名製片人張紀中、保利華億總裁董平等,一系列講座拉進了學生和業界的距離,受到師生的歡迎,已成為影視管理教學環節中的突出品牌。教師參與策劃、製片、營銷管理的影視劇不僅獲得較好的市場效益,還多次在國內外影展上獲獎,如《過年》、《苦茶香》、《天風海濤鼓浪嶼》、《大唐歌飛》、《來不及愛你》、《我的兄弟姐妹》、《神話》、《無間道》等等,這些實踐經驗也為理論知識的講授創造了前提條件。
管理系在教會學生影視文化管理理論的基礎上,還依據學生特色採取多種實踐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包括:學生作業的拍攝,影視劇的前期策劃、後期發行;以及電視台節目策劃與營銷、案例教學、相關課題研究等等。
在教學中,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特點,大膽創新,走出課堂,注重調研,並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組織學生參與了"北京市電影觀眾調研","天津市觀眾觀影研究","電影製片業現狀考察"等,並撰寫調研報告,在《中國電影市場》,《北京電影學院學報》,《中國電影報》上發表。同時,管理系還將"浙江橫店影視集團"作為社會實踐的定點基地。通過參觀,訪問,座談,與影視製作與管理人員的深入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學習專業知識的熱情。此外,管理系的"天堂影院",作為學生的"職場模擬"訓練項目,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調研、策劃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夠理論聯系實際,了解市場,拓寬思路,掌握電影發行運作規律。而由管理系與北京電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共同舉辦的國際學生作品影展則有力的鍛煉了學生的策劃、管理以及英語能力。
管理系在教學實踐環節上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倡導並實施互動式教學,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基本理論水平和創造力,不斷扎實學生基本功。20年來已為我國影視行業輸送了大量復合型人才。不少畢業生現就職於中影集團、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台、北京台等單位,從事影視製片、營銷與管理工作。部分畢業生還成為中國影視市場運作的骨幹,例如:保利博納、東方神龍公司總經理於冬;影片《苦茶香》的編劇、導演,華表獎獲得者吳兵;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文化訪談錄》製片人、主持人馬東,上影集團車墩影視城總經理李民等等。
管理系各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
一、影視管理方向
培養目標:
要求學生具備影視藝術創作的基本理論,系統掌握影視管理理論、掌握影視策劃、製片管理和發行管理運作方法和操作技巧。成為影視業及文化產業培養事業管理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二、文化經紀人方向
培養目標:
要求學生系統掌握文化經紀人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備現代經營、管理和法律的基礎知識和大眾文化傳播的基本能力,能夠熟練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影視、文化市場管理、運作和研究;同時,了解國內外文化市場發展趨勢,具有創新意識,能夠成為國家文化部門、文化經營單位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