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爭議中的科學

爭議中的科學

發布時間: 2021-03-13 06:01:25

Ⅰ 什麼是科學你對偽科學的爭論有何看法

關於科學的定義有很多,但是看起來都很籠統或晦澀,所以在此我不抄錄這些定義,而是直接給出一個便於理解的說法:

1、科學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同樣用以認識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科學只是其中被事實證明為有效的一種。
2、科學有一套完整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思維方式
3、科學的不一定必然正確,不科學的也不一定必然不正確。但是科學追求正確,而且用科學的方法探求的結論接近正確的可能性要比非科學方法要大得多。
4、科學=邏輯+實證。邏輯用以概測其可能性,而實證用以確定結論。所謂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大膽假設不是憑空假設,它同樣需要一定的證據。比如在宇宙觀察發現,光譜有紅移現象,說明在觀察范圍內的星體之間的距離正在膨脹,於是推測,我們的宇宙可能是一次大爆炸而來,這就是一種假設,有證據的假設。而說宇宙是被神創造出來的,這也是假設,卻是無證據的假設。所以,科學需要大膽假設,但不需要沒有證據的假設。

5、科學的特徵:
1)科學所使用的術語,特別是科學概念,必須有明確的內涵與外延,不能
產生歧義。
2)理論的建立必須依據觀察和實驗,這種觀察或者實驗,需要具有可重復
性。
3)邏輯結構要嚴密,理論體系內部必須自恰,自圓其說,不能出現前後矛
盾。
4)體系的構建必須遵循簡單性原則,思維經濟性原則。這一條又叫剃刀原則,同樣能解釋現象的兩個理論,選擇最簡潔的,除非有更充分的證據。
5)科學理論在原則上應當可以接受實踐檢驗,可以被證實,也可以被否證。也叫可證偽性。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被證明為錯誤的理論不是科學理論。

以上是關於科學的一些簡要的描述。

在提到偽科學之前,需要先加入一個新的名詞——非科學。
在科學領域之內的,都屬於非科學。比如文學、音樂、愛情、宗教……

非科學在沒有被套上科學的偽裝之前,不是偽科學。但是當一個非科學的東西被套上科學的偽裝之後,就成立偽科學。就象甲醇,它不是假酒,但是當裝進酒瓶當酒來賣的時候,就成為假酒。假如文學界宣揚「李白的詩是一種偉大的科學理論」,這時候,李白的詩就是偽科學。

之所以有偽科學存在,就是因為科學是一塊金字招牌,科學用它的嚴密的思維方式,嚴格的檢驗方法、嚴密的證據體系贏得世界的公認。很多非科學的理論無法達到科學的要求,又要沾上科學的光環,於是偽科學就產生了。這和假酒是一樣的,既不想付出真酒的成本,又想按真酒的價格賣出去,於是造假酒的現象就產生了。

比如國內的中醫理論、風水、跳大神、易經,國外的智能設計論、水知道答案、麥田怪圈理論等,這些是非科學,但是把這些東西做為科學包裝的時候,它們就是偽科學。

丁小平(自稱北大教授,但北大不承認)說,打擊偽科學打到了傳統文化。沒錯,但是把非科學的傳統文化包裝成科學,這不是找打嗎?
有人說科學不是真理,不應該打擊偽科學。的確,科學不是真理,永遠也不是會真理,但是誰讓你冒充科學來著?
還有人說科學要寬容,不要把不是科學的一棒子打死。問題在於科學對非科學一向是寬容的,你見過科學界打擊過文學嗎?打擊過音樂界嗎?沒有,因為它們沒有冒充科學。

偽科學的爭論在科學界沒有意義,是不是科學一目瞭然。這種爭論只發生在民眾之中,由於民眾缺乏專業的科學素養,因此一些騙子就利用這一點把非科學的東西包裝成科學,欺名騙利,再加上一些不負責任的官方驅動,讓中國成為偽科學最發達的市場。

弱鹼性水、水變油、陽宅風水、……

民眾為這類偽科學付出的代價太大了。所以,偽科學的爭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減少民眾被欺詐的機率。

Ⅱ 科學爭論對科學研究有什麼促進作用

一、科復學爭論猶如制一塊磨礪石, 或者是一座大熔爐, 磨礪、熔煉著各種理論、假說、解釋、推論等各種觀點的沖突、碰撞、交鋒, 使一些理論得到了修正, 它們的局限性被排除了, 它們正如在磨製中獲得金剛石的各個面一樣地獲得其最終完美的形式。
二、任何磨製並不能創造金剛石一樣, 科學爭論本身也不能導致科學中產生從根本上說來是新的東西。在科學爭論中, 從根本上說,具有決定意義的仍是科學實驗和觀察所得的科學事實。
三、科學爭論於科學發展的這些積極的影響或者作用其實是有限的, 我們不能盲目誇大、無限拔高這些作用,它們只是在某種層面、某些方面存在著, 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否定這些作用。

Ⅲ 如何認識「科學爭論」在科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科學的爭論,是因抄為各自發現的自己立場的發現和總結上,而個人的發現總是有局限的,對手為了說服你,肯定拚命的找出你的不對和缺點所在,自己能吸收測是你的進步;不吸收也是科學的進步,所以利用人的一種心理戰術和互補來讓人類科學更進步。只有在爭論中才能發現彼此的不足嘛、、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一直都是在爭論中發現真理的

Ⅳ 你是如何認識「科學爭論」在科學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推動作用!辯論,商討都是有助於進步的!在爭論的過程中,一些新的想法會產生,人們會發現新的問題......

Ⅳ 以下概念是否屬於科學有爭議的是a物理b數學c中醫d化學

c中醫 ,中醫可以說醫科也可以說會中醫的人

Ⅵ 從古至今有過的科學爭論

在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過程中,由於認識觀上的差異和新的發現,曾經發生過多專次理論的大論戰屬,歷史上發生過理論重大論戰的有:近距作用與超距作用;熱動說與熱質說;光的微粒說與熱動說;關於運動量度;圍繞伽伐尼電流;關於原子是否存在;關於陰極射線本性;圍繞電子的一場論;皮克林譜系;波爾與愛因斯坦關於量子力學完備性;圍繞定比定律;關於原子論;有機化學中一元論與二元論;關於地球形狀;關於地球年齡;水成論與火成論;災變論與均變論;大陸漂移與固定;宇宙島之爭;關於太陽系起源;「摩爾根學派」與「米丘林學派」;關於獲得性遺傳;圍繞冷核聚變;新災變論帶來的爭論;地外是否存在生命;電腦能否取代人腦

Ⅶ 科學爭論在科學發展中的意義

只有不斷的爭論才有發展,才有進步,如果一個社會意見太統一那是不正常的是畸形的社會。例如:中國。永遠的爭論就會有不斷的新理論出現,這樣才有進步,對於你的「玻璃2象性」我是真的不知道是什麼/

Ⅷ 爭論科學的發展有益還是有弊

【科研發展的利益】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文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從以前的馬車變成汽車,從以前的油燈變成電燈…… 現在,人們生活變好了。用電話加快通訊,用汽車、摩托車加快了生活的節奏,用電飯煲、煤氣做美味可口的飯菜…… 電視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們可以看新聞,了解國內外的事;可以看動畫片,放鬆一下;還可以不去現場看節目、表演;比如說,這次奧運會吉祥物揭曉,就可以在家看轉播。 電腦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更廣泛,我們在海寧發一封信到巴西,只要幾秒鍾對方就能收到。我們可以在英特網上和天南地北的親朋好友聊天、游戲;可以在網上讀新聞、看電影,聽音樂;可以聽老師上課,查找資料,還可以足不出戶購物、醫療、急救…… 可以這樣說,科技和我們息息相關。有了這發達的科技,我們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豐富多彩。 自從第一台計算機在美國揭開神秘面紗後,人們便賦予了計算機光榮的使命。
事實證明,這類現代化工具的出現,不僅證明了科技邁入了一個新的平台,也證明了世界間不同地域的交往離不開它。它似乎是給社會的發展加速的動力,用一條條無形的鎖鏈織成了一張遍布全球的網,網羅了發展,網羅了生活。
科技的每一次發展都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飛躍,都是人類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劃時代的勝利。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初期,正是由於青銅器的鑄造和鐵器的使用,才使得社會財富成倍增長,引起社會形態的變化;在18世紀的工業革命中,正是由於蒸汽機技術的廣泛應用,才使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而使資本主義世界的財富翻了一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正是由於以使用電器為主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才極大地促使了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復甦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大幅度增長,促使了社會財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發展的有利之處是顯而易見的。
不管人們有沒有意識到,科學技術已經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經濟社會發展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從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尤其是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手機、電腦那些昂貴的奢侈品步入尋常百姓家,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想像一下,如果沒有手機,我們如何隨心所欲地與親人保持聯系呢;如果沒有網路,我們又如何與遠在異國他鄉的朋友談天論地;如果沒有高清晰的電視技術,我們又如何享受華麗的好萊塢電影呢?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科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改變著我們的文化。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接受了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時尚的生活方式,甚至於網戀也成為現在的一種潮流。
正是因為科學技術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也在多種場合提出大力發展科學技術。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而確立了科學技術的重要的地位,把發展科技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增大了對科技發展的資金投入,改善了科技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從而使得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後取得了很大地進步,步入了科技強國之林。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我們與發達國家比如美國,德國,法國等還有著很大的差距,很多技術都受限於發達國家。所以,我們應該奮起直追,迎頭趕上。
作為當前社會的一員,我們不僅應該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還應該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用科學技術來武裝我們的頭腦,具有獻身科學的勇氣和決心,具有用科學技術來發展全人類的博大胸懷。更重要地是,我們還應當教育我們的後代,要熱愛科學,尊重科學 ,目前存在的,就有他的合理之處。
與此同時,可以科技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科技發展帶來的弊端】
1:環境污染.這個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顯眼的壞處。

2:物種滅絕加快.這是由環境污染和人類的捕殺所造成的.也屬於科技發展的壞處。

3:人身安全越來越沒保障.現在平均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犯罪行為發生.而其犯罪手段大多都與當下時新科技相關.尤其是槍械犯罪,更是讓普通人民防不勝防.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戰爭所造成的破壞與損失以遠遠不是以前可比.甚至有可能造成人類滅亡的命運。

4:人類身體素質大不如前.隨著科技發展,氣車,火車,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人類的日常生活發生了重大改變,人類已經不再總是依賴自己的兩條腿,因而現在的人類的身體素質和以前相比已經是不能相提並論.以前項羽"力拔山河氣蓋兮"在當今的社會已經是不可能再出現.而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則有可能使人的四肢萎縮,使人類出現一個新的形態。

Ⅸ 當今具有爭議的科學研究有哪些

科研復誠信問題對我制國科技事業發展和科技人才培養已經產生嚴重負面影響,這直接暴露出我國科研管理中的體制性缺陷.只有與我國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同步大力推進,科研誠信建設才可能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
科研誠信直接影響科研環境,而科研環境對科技創新水平和科技人才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迫切需要大力開展科研誠信建設.我認為,只有將其與我國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同步大力推進,才可能取得標本兼治的效果.

Ⅹ 科學發展史上三次最有名的爭論是什麼

一、對熱的本性的認識 :對熱的本性的認識在歷史上有「熱質說」與「熱的運動說」之爭。

二、光的微粒說與波動說的論爭 :17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種爭論達到了空前激烈的地步,也就是物理學史上著名的微粒說與波動說之爭。

三、愛因斯坦與玻爾的歷史性論爭:

當玻爾正式提出了他有名的「互補原理」之後,受到了愛因斯坦的強烈反對。從此,這兩位同時代、同行業的科學巨星,直到他們死去之前,共進行了近40年具有濃厚哲學色彩的大爭論.即使是現在,仍可感到這一爭論對現代物理學理論基礎研究所產生的沖擊。

(10)爭議中的科學擴展閱讀:

光一直被認為是最小的物質,雖然它是個最特殊的物質,但可以說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於探索物質的本性。歷史上,整個物理學正是圍繞著物質究竟是波還是粒子而展開的。

光學的任務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輻射、傳播和接收的規律;光和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如物質對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機械作用和光的熱、電、化學、生理效應等)以及光學在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應用。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