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葯科學
❶ 火葯的發明演變
現存最早的關於火葯的記載是唐代著名的醫學家、葯物學家孫思邈。在孫思邈的丹經中明確記載著:把硫黃、硝石放在一起燒煉的時候,如果有木炭掉進去就可能發生爆炸。到了唐代晚期,火葯已經成了煉丹家們獻給軍事家們克敵制勝的法寶了。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葯武器的國家,在公元904年唐朝末期地方勢力之間的相互攻擊中,第一次使用了一種名叫「發機飛火」的武器。到了北宋時期用火葯製成的各種武器,如火葯箭、火球、神火飛鴉等已被廣泛應用到軍事上,在宋朝抵抗北方金國的進攻中多次使用火葯、火器等取得戰爭的勝利。在公元1126年著名的開封保衛戰中,宋朝的守軍在李綱在率領下,使用一種名為「霹靂炮」的爆炸性火葯武器,讓進攻的金兵吃盡了苦頭,死傷慘重。到了南宋時期,用火葯製成的爆炸性火器無論在陸戰中還是在水戰中都已經成了克敵制勝的有力武器了。
現在保存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一門公元1332年鑄造的銅質火炮,是目前發現的全世界最早的火炮。
到了十三世紀中葉,西征的蒙古大軍把從宋朝學到的製造火葯和火葯武器的方法傳播到了阿拉伯國家。大約到了13世紀末歐洲人才通過阿拉伯人的著作了解到火葯的製作方法。後來十字軍在東征的過程中,同當年的金軍一樣,吃盡了阿拉伯人的火葯武器的苦頭,最後終於學會了爆炸性火葯武器的製造方法,但是,這時中國人發明火葯已經800~900年了。
❷ 火葯是怎麼發明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是宋朝詩人王安石《元日》詩中的前兩句,說的是大年初一的歡樂景象和喜悅氣氛。看來,在節日燃放爆竹自古就有,而不光是現在才有的風俗。那麼,紙里包上點黑色的火葯,外面再接個「捻」,為什麼會叫爆竹呢?原來,遠古時候並沒有現在這樣的爆竹,那時的人們為了驅趕不吉利的鬼神,總是燃起火堆,再把竹子丟進火堆里,聽竹子燃燒發出的嗶嗶啪啪的響聲,以為這樣就可以驅趕鬼神。而用紙包著些黑火葯做爆竹,當然是後來才有的事。
那麼,人類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才使用火葯呢?現在已經很難確切地回答這個問題了。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世界上公認火葯是中國最先發明和使用的,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火葯容易著火,而且是在瞬間燃燒完,形成爆炸現象,所以它才有巨大的威力。但它並不是用來治病用的,為什麼會叫「葯」呢?說起來話就長了。
全世界的古代社會上層統治者都曾熱衷於尋找長生不老的丹葯,所以煉丹術興盛了一陣子。中國也不例外,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就相當熱衷於尋求長生不老的丹葯。到了西漢時期,人們把冶金技術運用到煉制礦物葯方面,夢想煉出仙丹,當時的煉丹家比比皆是。現在杭州西湖的葛嶺,相傳就是東晉時煉丹家葛洪煉丹的地方。顯然,無論人們怎麼煉,也絕不會煉出所謂的長生不老仙丹來。但是在長期的冶煉過程中卻積累了不少化學知識。比如煉丹所用的原料,就有水銀(汞)、硫磺、硝石(硝酸鉀)、磁石、硃砂等等,這就使人們對這些化學物質的性質有了比較深入的認識。像硫磺和硝酸鉀放到一起加熱,就會劇烈燃燒,這樣的經驗逐漸為更多的人所知道。
而硫磺和硝石都被用來製造火葯,由於它們最初是被當做「葯」用的,所以才會有火葯的名字。唐朝初年,有一位葯物學家孫思邈,在他的《丹經》一書中提到「內伏硫磺法」。就是用硫磺二兩,硝石二兩,研成粉末後放入砂罐里。然後,在地上挖個坑,把罐子放入坑內,頂部和地面平齊,四周用土填實,再用皂角三個,用火點著放進罐內,使硫磺和硝石混合物燒起火焰。趁火剛熄滅,再用生熟木炭三斤來炒。等木炭燒完三分之一,趁熱取出的混合物就叫「伏火」。
這真有點像黑火葯了,不過要得到真正的火葯,還必須按恰當的比例配製才行。很可能在唐代以前,黑火葯就已經出現於世了。
黑火葯的出現很快就被用到軍事上。唐朝末年戰爭頻繁。有位將軍在攻城時就使用了「飛機發火」,把城門給燒了,他自己帶領士兵冒火登城,渾身也被燒傷。「飛機發火」,實際上是一種火炮。把火葯包裝在炮上,點著火後向敵人拋過去。在沒有火葯以前,所有的炮都是用來向敵人拋石頭的,所以古炮字寫成「砲」,而火葯應用於軍事以後,砲才寫為「炮」。炮最初是為了拋擲發火武器而用。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火箭。北宋初年,由於生產不斷發展,出現了用火葯製成的火箭。據說有位叫馮繼升的人向皇帝獻上制火箭的方法,因此受到獎賞。這種火箭是把火葯綁在箭頭上,把引線點著後射向敵人,引起火而燒傷敵人或燒毀糧草等。北宋時,火葯的應用已經十分普遍。有了國家的兵工廠,叫「廣備攻城作」,裡面設有「火葯窯子作」,就是製造火葯的作坊。宋神宗時,西夏國軍隊進攻蘭州,北宋軍隊抵抗時,一次就領用火箭25萬支,比三國諸葛亮「草船借箭」還多5萬支,而且還是火箭。由此可見,當時火葯生產和運用已經十分廣泛了。
火葯開始時是為了燃燒發火,後來就利用了它強烈的爆炸能力。北宋時,中國已經開始製造爆炸性的火葯武器了,這標志著人類的武器開始從冷兵器時代向火器時代過渡。北宋時有一部書叫《武經總要》,詳略記載了許多新發明的火器。其中有一種叫「霹靂火球」的武器,用火點著後能夠發出如雷鳴一樣的聲音。後來,每逢元宵節之夜,城市鄉村熱鬧非凡,除了各種各樣的花燈外,又出現了焰火。宋朝詩人辛棄疾記錄這種焰火騰空的熱烈場面時寫道:「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火葯到這時已出現多種形式、多種方法的應用了。到北宋政權垮台時(公元12世紀初),宋朝守將李綱抵抗金兵入侵,下令發放霹靂炮,這是較早的在戰爭中使用爆炸性武器的戰例。
中國古代的火箭南宋時,金國的60萬大軍一直打到長江下游,企圖一舉滅亡南宋。宋朝大臣虞允文趕到採石(現在馬鞍山市附近),率領軍隊迅速做好迎戰准備。金兵駕駛船隻搶渡長江,主帥完顏亮親自在江邊用小旗指揮。虞允文命宋軍戰船迎戰,同時發放一種霹靂炮。這種炮點著後,一下子升入空中,然後落入水中再跳出來,在敵軍面前燃燒和爆炸,聲音如雷;炮中還散出大量石灰,眯住敵軍的眼睛。宋軍趁勢猛攻,金兵紛紛落水,最後宋軍大獲全勝。
據宋朝大詩人楊萬里記載,宋軍當時所用的霹靂炮,是用紙包裹石灰和硫磺等做成的。它可能像現在的「二踢腳」,一節裝火葯,一節裝石灰,所以才有那樣的威力。
公元1207年,金兵攻打襄陽。襄陽守將趙淳下令放霹靂炮,金兵連忙撤退。一天夜裡,趙淳派一千兵士帶火箭、霹靂炮等火器,乘船開到金營附近,向金營發射火箭、霹靂炮,金兵一下子死傷了幾千人。
為了同金兵作戰,宋朝的兵器製造專家不斷想法改進武器。南宋有一位叫陳規的人,發明一種管形火器——火槍。這是世界上第一把「槍」。這種火槍是用長竹竿做的,竹管里裝滿火葯。打仗時,由兩個人拿著,點了火發射出去,燒殺敵人。南宋末年,火槍又經不斷改進,有人發明了突火槍。突火槍是用粗毛竹做成的,竹筒里放火葯,還放一種叫「子窠」的東西。用火把火葯點著後,起初發火焰,接著子窠就射出去,並發出爆炸聲。這種子窠可能就是最早的子彈。
到了13世紀,宋朝和金國都開始用金屬製造的火器來打仗了。那時製造的爆炸性武器有點像現在的地雷,但是用拋出去的方法讓它炸傷敵人。元朝時,原來用粗竹筒做的突火槍,發展成為用金屬做的大型火銃。
在中國歷史博物館中,現在還存有一尊元朝1332年造的大鋼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炮。這種金屬製成的管形火器,射程遠,威力大,比以前的火器有了質的飛躍。中國最初發明的火箭,是靠人用弓發射出去的。後來,人們又發明直接利用火葯自身燃燒的力量來推進的火箭。這種火箭點燃後,火葯燃燒生成的大量氣體從尾部小孔噴射出去,利用噴射氣流的反沖作用力將火箭飛快地推向前進。不要小看這只最早的自行火箭,它同今天發向宇宙太空的火箭利用的是一個完全相同的原理!
火葯的製造方法從中國先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到歐洲各國。中古時期,阿拉伯的科學遠比歐洲要先進,有些歐洲人努力翻譯阿拉伯書籍,從這些書籍里歐洲人學習了火葯的知識。
公元14世紀,西班牙、義大利以及地中海國家和歐洲發生過幾次戰爭。戰爭中曾經使用類似霹靂炮一類的火器,發揮了很大威力。歐洲學會了火葯製造方法以後,積極發展火器製造。在近代科學興起後,歐洲的兵器製造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這才有了機關槍、迫擊炮甚至火箭、導彈之類的武器。
知識點
孫思邈
孫思邈,出生於西魏時代,生於581年,而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的年齡現今有六種說法:最小的101歲,第二種說法是120歲,第三種說法是131歲,第四種說法是141歲,第五種說法是165歲,甚至還有168歲的說法。不過反正年齡不小。但第四種說法較多,他自己在《備急千金要方》中說他在一百多歲時寫的,也就說明他應該不止101歲。他是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被人稱為「葯王」。 在他的《丹經》一書中,第一次把火葯的配方記錄下來。
❸ 哪位科學家發明了火葯
中國古代的煉丹道士們發明的,然後傳入阿拉伯國家,由他們把火葯,從鞭炮改為武器用。
❹ 哪位科學家發明了火葯
中國火葯最早的配方是唐朝道士葛宏煉丹時意外發現的,並不是科學家發現的。
❺ 火葯是科學技術發明嗎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解析:火葯是唐朝煉丹士無意間發現的。雖然火葯的發現是偶然的,但卻是十分有科學依據的,最終成為一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同時火葯也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此火葯是科學技術發明。
解答:火葯是科學技術發明。
❻ 四大發明之一:火葯的資料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火葯由硫磺、硝石、木炭混合而成。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對這個三種物質就有了一定認識。早在新石器時代人們在燒制陶器時就認識了木炭,把它當做燃料。商周時期,人們在冶金中廣泛使用木炭。木炭灰分比木柴少,強度高,是比木柴更好的燃料。
火葯是中國人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葯的研究開始於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葯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後導致了火葯的發明。
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火葯發明中的首創作用「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隋代時,誕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體系火葯。黑色火葯在唐代(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做神仙並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與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6)火葯科學擴展閱讀:
中國發明了火葯首先運用於製造煙火(值得一提的是竟然許多人相信中國無科學的說法,什麼制火葯就用來做煙花,創造指南針用來看風水),不久後就將其運用與軍事,並發明了世界第一根火箭。大炮和火槍在宋代中國火葯的軍事運用已經相當成熟,使得中國的科技遙遙領先於世界。
而火葯給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帶來了危害。火葯傳到了外國,制使他們製造了槍、炮、坦克、飛機等作戰用品。製造好了以後,拿著中國發明的火葯改裝後的武器,來攻打中國。
❼ 火葯,科學
硝石、硫磺、木炭按一定比例放在一起製成火葯還是煉丹家的功勞。
火葯原理:S+2KNO3+3C=K2S+3CO2↑+N2↑
但實際配火葯時不能只根據方程式搭配配料,實際比例要參照化學葯品純度、顆粒細度和環境等綜合。
誰發現的:請參考http://ke..com/link?url=cyn_kw9qiF3K3gUa
❽ 火葯對現代科學發展的意義
黑火葯(簡稱火葯)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
它是在公元600年前後(唐朝初年)由煉丹家孫思邈發明的。十三世紀傳人歐洲,是最原始的復合固體推進劑。現代化學推進劑是在黑火葯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和擴大的。
黑火葯由硝酸鉀(氧化劑)、硫黃(粘合劑)和木炭(還原劑)三大組分製成。現代化學推進劑按其物理狀態來分,有液體推進劑和固體推進劑兩類。現代固體推進劑(包括煙火劑,復合固體推進劑、雙基推進劑、改性雙基推進劑和復合改性(交聯)雙基推進劑)所用的三大組分,與黑火葯的極為相似,只是品種不同而已。所以說,現代化學推進劑是黑火葯的進一步發展和擴大。研究黑火葯與現代化學推進劑的關系,以及黑火葯在現代化學推進劑發展中的作用,對繼承我國科學遺產和進一步發展現代化學推進劑,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