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科學邊緣

科學邊緣

發布時間: 2021-03-12 12:53:13

1. 科學邊界

應該選A

我們所說的科學的邊界是說每一個學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也就是科學對這一類別事物的探索深度。我們可以打這樣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現在的科學研究好比一群考古學家在挖一個遺址。他們圍成一個圈,從一個點開始往外挖掘,一個個科學發現就像一件件文物一樣在這個圈的邊緣不斷被考古專家們挖掘出來。開始這個圈比較小,後來慢慢擴大,這個圈的面積就是我們人類當前的知識總量。

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圈裡面比較中心的地方,享用著一早被發現的科學成果,然後這個圈邊緣的地區(也就是科學前沿)不斷有新發現傳來。有些人並不清楚也並不關心科學的邊界——也就是這個圈的邊線在哪裡,對他們而言,反正那裡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
文物發現的消息不斷傳來,有真有假,知道科學現在的邊界在哪裡,有時候能夠很快分得清楚什麼是謠言,什麼有可能是真實。

很多謠言過分誇大了科學的邊界,把一些科學仍在苦苦探索並且尚未證實的東西一下子當成了近在眼前的事實。我記得有一個謠言是說NASA拍到了一張太空圖片,圖片顯示太陽附近集結了成百上千艘外星飛船,它們馬上就要對地球發起進攻,還有一個是什麼亞丁灣星門。這就是誇大了科學的邊界。有沒有外星生物現在仍然成謎,科學界仍在尋覓著任何一絲可能的線索,也有科學家(霍金)主張停止這種探索,萬一驚動了比我們強大得多的外星人,人類面臨的就可能是當年美洲原住民的悲慘命運……

但是不管怎樣,現在依然沒有發現任何關於外星生物的蹤跡,全球的人們都翹首以待,任何對外星生物的發現都足以震動整個世界。在這種情況下,在BBS上悄悄流傳的外星人消息是絕無可能是真實的,因為它們統統先默認了一個前提——外星人已經被證實存在。但這個前提離現在科學的邊界還很遙遠。這相當於有人從考古學家挖掘范圍外十幾公里遠的地方發現了一件文物,然後捧著它一路高唱向你走來,經過邊界的時候居然沒有引起考古學家的驚呼,然後這件文物就一直默默地來到了你的眼前。

類似的例子還有現在醫學界依然在攻關癌症、艾滋病,但卻有人聲稱自己的葯或者氣功能治好這些絕症。但是醫學界對此不聞不問,諾貝爾得獎者依然是那些沒什麼爆點的無聊研究。

有人會用陰謀論來解釋前一種不合理:外星人消息被政府封鎖了,所以新聞媒體和NASA等機構都沒有公布。但是這又引來了另一種悖謬:政府連媒體和學術機構都能封鎖,為什麼對那些BBS上泛濫的陳年老帖卻不聞不問呢?政府要刪掉這些豈不是更易如反掌?
對於後者則有人這樣辯護:「我是不稀罕諾貝爾醫學獎,名利算什麼呢?救人才是我的使命。」但是你的神葯或者神奇氣功如果被主流醫學承認,進入世界醫學,豈不是能救治更多的人?你這么慈悲為懷何必藏著掖著而不把它發揚光大造福全世界呢?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正好相反,前面是人們高估了科學的邊界,但也有人低估了科學的邊界。有很多已經被克服和解決的問題常常成為了謠言的素材,這一類的謠言主要是無視一直以來的科學安全性調查和檢測,認為生活中常見常用的東西會對人體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例如某些常見食物混在一起吃會死亡、例如廣泛被世界婦女使用的短效避孕葯會導致不孕不育等等。

這一類的謠言好比是有人聲稱在考古學家已經挖過的范圍又發現了文物。當然,這也不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科學總會有錯漏,並且隨時歡迎修正。但是要修正一個離科學前沿很遠的錯誤,需要更為詳盡的闡述和強而有力的舉證,一旦你舉證成功,這同樣是一條極有爆點的新聞。愛因斯坦當年修正的就不是當時的前沿問題,而是整個經典物理的根基——絕對時空觀,愛因斯坦也因此聞名世界。

如果那些幾百種食物相剋會死人會耳聾會中毒的說法是真的,我相信世衛組織必然會頒布長長的禁令名單,讓全世界人都牢記恪守,絕不會只在網上悄悄流傳,否則那些沒看到這些小道消息的人豈不是死得很冤?人命關天啊。

最有可能出成果的地方是考古學家們正在挖掘的那個邊界,多去了解下那邊的情況吧,你就不會終日被2012世界末日、1000種食物相剋折磨得寢食難安了。

2. 什麼是邊緣科學呀

也就是交叉科學,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

就拿文物鑒定來說,你不僅要懂得歷史,還要懂得很多化學知識和物理知識。

3. 邊緣科學是什麼意思啊

就是兩種或者多種科學互相滲透而形成的新的科學。
比如物理化學,就是物理和化學的邊緣科學,它綜合了兩者的內容,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於解決一些新問題。
其它的也是一樣。

4. 管理學屬於邊緣科學還是社會科學

管理學其實是邊緣科學。
邊緣科學是以兩種或多種學科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科學,例如地質力學就是以地質學和力學為基礎的邊緣科學。
以兩種或多種學科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科學。如以地質學和化學為基礎的地球化學、以物理學和生物學為基礎的生物物理學等。
各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所產生的新學科的總稱。其共同特點是運用一門學科或幾門學科的概念和方法 , 研究另一門學科的對象或交叉領域的對象,使不同學科的方法和對象有機地結合起來。
邊緣學科不僅在相互鄰接領域產生(見基礎科學),也在相距甚遠的學科領域之間產生,就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門類之間也會產生出相互交叉和滲透的邊緣學科。例如法醫學就是醫學與法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它以醫學對人體生理機制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屍體解剖,可以為有關刑事訴訟提供死者死亡原因、死亡時間等科學的、有力的證據。
邊緣科學(又稱交叉科學)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力學、技術經濟等。另一種情況,是運用某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的問題,也會形成一些邊緣學科。諸如射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等。

5. 什麼是邊緣科學

邊緣科學(又稱交叉科學)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力學、技術經濟等。另一種情況,是運用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的問題,也會形成一些邊緣學科。諸如射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等。

6. 什麼是邊緣科學

邊緣科學(又稱交叉科學)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力學、技術經濟等.另一種情況,是運用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的問題,也會形成一些邊緣學科.諸如射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等.

7. 邊緣科學的解釋

邊緣科學(Borderline Science / Boundary Science / Side Lines of Science)
以兩種或多種學科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科學。如以地質學和化學為基礎的地球化學、以物理學和生物學為基礎的生物物理學等。
各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之間相互交叉、相互滲透所產生的新學科的總稱。其共同特點是運用一門學科或幾門學科的概念和方法 , 研究另一門學科的對象或交叉領域的對象,使不同學科的方法和對象有機地結合起來。
邊緣學科不僅在相互鄰接領域產生(見基礎科學),也在相距甚遠的學科領域之間產生,就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門類之間也會產生出相互交叉和滲透的邊緣學科。例如法醫學就是醫學與法學之間的邊緣科學,它以醫學對人體生理機制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屍體解剖,可以為有關刑事訴訟提供死者死亡原因、死亡時間等科學的、有力的證據。
邊緣科學(又稱交叉科學)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力學、技術經濟等。另一種情況,是運用某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的問題,也會形成一些邊緣學科。諸如射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等。

8. 迷信 偽科學 邊緣科學 如何區分

存在就有他的理由
區別是後人強加上去的
科學
是指
現在能用有限的知識證明出來的
邊緣科學是模糊的證明
不能明確的說明道理
偽科學
是現在的知識無法去證明

9. 邊緣科學的益處怎麼做

這任務任務主要分
射擊(石像鬼)跟轟炸(地XX)

左邊界面是模式 "操作中"的技能
模式1轟炸(炸彈) [滑鼠左右移動可以調整轟炸(對地)范圍]
模式2射擊(飛彈) [直線彈道的對空射擊 12發彈葯 會慢慢補充][但是也可以急速裝填 面臨大量空軍彈葯短缺才用]
模式3維護(扳手) [護盾補充 每承受30次(或以下)傷害要補充一次][當系統顯示躋身起火時 用以滅火]

右邊介面是"選擇"上述的操作模式

當然也有棄機的選項 在左下或是右下有個倒U的紅色箭頭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