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小班科學領域

小班科學領域

發布時間: 2021-03-12 09:42:55

『壹』 幼兒園小班科學領域的項目有哪些

簡單介紹一下吧 應用到小班的有水,空氣,生物和工具四個主題 因為這些主題 中更多的是通過現象去認知 到了中班,大班就可以 做一些其他的主題活動了 比如磁,電,設計,機械,光等等主題,組裝電路啊, 利用磁的特性做一些小活動啊,設計一些模型啊 等等 以上說的是愛迪生幼兒科學發現室的例子 大致是觸類旁通的

『貳』 科學領域的目標是什麼

科學領域的目標: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自古典時代,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已緊密聯系在一起。科學的方法奠定了基礎,強調實驗數據及其結果的重現性。在西方世界在近代早期的話:「科學」和「自然哲學「有時可以互換使用。在西方世界直到17世紀,自然哲學(後變成自然科學)被認為是哲學的一個獨立的科學分支,與唯物同源。

(2)小班科學領域擴展閱讀: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並稱「科學三大領域」,它是以定量作為手段,研究無機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屬性在內的有機自然界的各門科學的總稱。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

認識的任務在於揭示自然界發生的現象以及自然現象發生過程的實質,進而把握這些現象和過程的規律性,以便解讀它們,並預見新的現象和過程,為在社會實踐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規律開辟各種可能的途徑。

自然科學的最重要的兩個支柱是觀察和邏輯推理。由對自然的觀察和邏輯推理自然科學可以引導出大自然中的規律。假如觀察的現象與規律的預言不同,那麼要麼是因為觀察中有錯誤,要麼是因為至此為止被認為是正確的規律是錯誤的,超自然因素不存在考慮之中。

順著傳統用法,自然科學可被理解為生物科學(涉及生物學程序),並以區辨物理科學(涉及宇宙的物理及化學法則)及化學科學。

『叄』 小班幼兒科學領域現狀及目標。

1、情感方面

(1)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樂意感知和擺弄他們能夠接觸到專的自然物和人造屬物。

(2)萌發他們探索自然現象和參與製作活動的興趣。

(3)使其喜愛動、植物和周圍環境,並能在成人的感染下表現出關心、愛護周圍事物的情感。

2、方法技能方面

(1)幫助幼兒了解各種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學習正確使用各種感官感知的方法,發展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掌握根據一個或兩個特徵從一組物體中挑選出物體並歸為一類的分類方法。

(3)幫助幼兒學會通過目測等簡單方法比較物體的形體大小和數量的差別。

(4)引導幼兒用詞語或簡單的句子描述事物的特徵或自己的發現,於同伴、教師交流。

(5)幫助幼兒學習使用他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科技產品的簡單方法,參與簡單的製作活動。

3、知識方面

(1)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的個別自然物(如小貓、小狗、小草、石頭等)的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初步了解它們於幼兒生活、與周圍環境的具體關系。

(2)引導幼兒觀察周圍常見自然現象的明顯特徵,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並感受它們和幼兒生活的關系。

(3)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的個別人造產品的特徵即用途,獲取粗淺的科學經驗,感受它們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肆』 幼兒科學領域包括有

幼兒科學領域包括有科學探究和數學認知。

科學探究: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具版有初步的探究能權力。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

數學認知。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感知形狀與空間關系。

兒童是天生的探索者;他們學習、思考著周圍的世界,不斷構建著周圍世界的內在模型。科學是對兒童系統地探索物質世界所具有的天然的好奇心的延伸,是對大量知識和實踐的發展。

科學能夠構建引發幼兒的好奇心,科學可以啟發孩子的智慧,實驗可以帶來身心愉悅,從小培養孩子善於觀察的習慣,讓孩子從小具有動手能力。

『伍』 小班上期科學領域愛的教育

幼兒園常規是幼兒活動的保證,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比較好動,如果沒有良好的常規,保教活動就不能很好的實施。那麼如何對小班幼兒進行必要的常規教育呢?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對幼兒園的環境、生活不熟悉,不習慣按相對一致的要求去行動。因此,我們必須從常規培養開始,使幼兒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怎麼做,從而逐漸養成習慣。若能在小班時期形成良好的常規,那就有利於孩子從小養成好習慣,使孩子終身受益。經過實踐,我認為進行小班常規教育時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出發點:
一、建立幫助幼兒適應集體生活的常規。
小班幼兒好模仿,易受暗示,自我意識剛形成,第一反抗期的來臨,良好的常規能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比較協調,這樣就不會束縛和限制幼兒。比如在帶領幼兒進行洗手、喝水等生活活動時,如果先讓幼兒分批洗手後,然後坐回椅子,再組織幼兒分批去喝水,我以為這樣的常規就限制了幼兒。小班幼兒年齡小,堅持性差,讓他們等待的時間過長,勢必會造成常規的混亂,針對小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認為可以讓幼兒洗完手後自由去喝水,然後給幼兒一點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下一個環節活動時幼兒的注意力就比較容易集中,如此有松有緊的常規比較適合小班幼兒。
又如我們在安排幼兒座位時,通常是排馬蹄形位子,帶過小班的老師不難發現孩子為了這個椅子經常發生矛盾,不是你擠我,就是我擠你,針對這樣的現象,我覺得可以在地板上用線做上相應的標志,固定幼兒椅子的位置,便與幼兒放好椅子。地上的線可以給孩子暗示,而小班幼兒正是最容易受暗示的……如此的常規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二、常規教育必須從幼兒的需求出發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尤其是小班幼兒更是以直覺行動思維為重點。所以,我們在進行常規教育時要讓幼兒直接參與。以洗手為例:一般如果是徒手的示範講解,由於小班孩子頭腦中沒有表象,這種方法比較難以接受。因此,我們可以採用分批帶幼兒進入盥洗室,讓幼兒看見水龍頭,肥皂,毛巾,再親眼看到老師的具體示範,這樣使幼兒看到具體的行為標准,以及達到這個標准所使用的方法後,便於幼兒的掌握。
我們培養小班幼兒的自理能力,是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自理,教師適當的幫助是必須的。比如,冬季要求小班幼兒將衣服塞在褲子里,由於孩子手臂短,穿的又多,因此只能將前面幾件衣服塞好,而身後的衣服很難整理好,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適當的幫助。所以,在常規教育時,不能考慮到方便老師,而是要從幼兒需求出發,怎樣做有利於幼兒,就採取怎麼的做法。
三、在活動中建立常規
由於小班幼兒及容易進入角色,我們設計的活動就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如果只是單純的說教或是機械地重復練習,孩子馬上會厭倦,於是,我們可以用「小孩小孩快回家」、「小鳥小鳥快回家」或者「小兔小兔快回家」等游戲,來建立體育活動中站位的常規。在活動中建立常規是由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只有在活動中採用具體形象,讓幼兒親身體驗行為的方式,才能建立穩固的常規。
幼兒的常規意識,需要不斷地進行強化,才能鞏固,這就需要通過具體形象的教育,並反復進行練習,不斷地強化,督促。例如在培養洗手常規時,我們除了交給幼兒正確地洗手方法外,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洗手的程序編成兒歌,讓幼兒邊念兒歌邊洗手,這樣他們很快掌握了正確地洗手方法,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
另外,在活動中建立常規,還必須考慮到三個基本要素:
1、 內容少,分解細:
再以洗手為例,以前我們在教幼兒洗手時,總是教師完整的示範並講解一下洗手的整個過程,然後讓幼兒操作,但孩子們很難達到要求,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怎麼樣才算兩只小手沖濕了,怎麼樣才算手上都擦上了肥皂,怎麼樣才算搓出了肥皂泡等等。因此,我們不能粗線條的教,而必須細化某一個環節。比如,一般幼兒擦肥皂都是一擦了事,於是我在指導幼兒擦肥皂時,對幼兒說:「肥皂要和你的小手做朋友,先和手心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裡擦一擦),然後和手背做朋友(用肥皂在手背擦一擦),最後和你的手指做朋友(用肥皂擦手指兩面),這樣,你的手心、手背和手指上都有了肥皂,才算是做了好朋友」。這樣,在十分具體的邊講邊做的過程中,就比較容易掌握擦肥皂的要領。同時,由於幼兒記憶的特點,中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兩個要求,大班幼兒可以同時提出三個要求,而小班幼兒在一次活動中只能有一個要求,即一個重點,因此,在對小班幼兒提常規要求時,切記一次提一個要求,同時要把這樣要求講細講透。
2、 考慮仔細、周全:
教師考慮的周到,教的仔細,就有利於良好常規的建立。比如在安排午餐的位置時,既要考慮桌子之間的距離,這樣可以方便幼兒的進出,又要考慮幼兒進餐時情緒,將食慾好進餐快的幼兒於食慾差進餐慢的幼兒坐在一起,這樣可以起到以快帶慢的效果。如果教師只是隨意擺放桌子,根本不考慮桌子與桌子之間的距離等問題,勢必會造成孩子之間的許多矛盾,出現沖撞、將椅子舉起來或頂在頭頂等現象,這樣就破壞了安靜吃點心的常規,同樣也破壞了搬椅子的常規。因此,在安排教育設施時,每個教育環節都要適合幼兒,以免使幼兒之間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3、語言要慢、輕、短。
在常規的建立中,必定有要求,有檢查。我認為我們只需要輕聲的語言和動作的暗示,從正面引導,以榜樣作用激勵幼兒,多督促幼兒。對小班幼兒講話我們要做到慢、輕、短,即語速慢一些,聲音輕一些,語句短一些,尤其是小班幼兒很容易進入角色。我們應該注重擬人化語言的運用,這在成人看來似乎是不可思議的,對於中、大班孩子來說效果可能還不怎麼樣,但是,在小班幼兒來講確是必須的。例如小朋友在放杯子時,老師要求他們輕放,但發現孩子們沒有做到這一要求時。老師可以說:「聽,是哪一隻杯子在吵架啊?這些杯子都是好朋友,應該這樣說話(教師示範輕放杯子,並請出錯的孩子模仿一下)對,現在他們是輕輕講話了,才是好朋友。」按這樣的方式提出要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
總之,只有立足於小班的特點,細化穩固在生活中建立的常規,才能使幼兒常規活動不亂,達到我們預期的教育效果。

『陸』 可愛的小白兔來了教案小班科學領域詳案

教學目標:
1.了解兔子的外型特徵、生活習性。
2.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3.產生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准備:
1.視頻
2.兔子一隻、一個蘿卜、一棵青菜。
3.小白兔的兒歌,蹦蹦跳的音樂
教學重點與難點:知道兔子的外形特徵。
教學方法與手段:觀察法、討論法、啟發提問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兔子,引出主題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她吧!
(展示兔子)
師:你們認識它嗎?她是誰啊?
師:真聰明,那我們一起來跟他打個招呼吧!
二、引導幼兒觀察兔子
1.幼兒討論
師:這只小兔子可不可愛啊?那她長的什麼樣子呢?
幼:眼睛、嘴、耳朵、毛、腿、小尾巴。
2.引導幼兒有序地觀察,並提問
師:小兔子的頭上有些什麼? 耳朵是什麼樣的?
幼:長長的耳朵
師:兔子的臉上有什麼?眼睛是什麼顏色的?嘴巴是什麼樣的?
幼:紅紅的眼睛、小小的鼻子、三瓣嘴。
師:那她的毛又是什麼顏色呢?誰來摸一摸小白兔的毛,說說摸上去是什麼感覺的?那你們還見過什麼顏色的兔子嗎?
幼:白色的,毛茸茸的,灰色的
(擴展詞彙:毛茸茸)
師:那小兔子是怎樣走路的呢?
幼:一蹦一跳的走。
師:那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3.師小結:兒歌小結
師:那下面老師要給你們念一首兒歌,你們仔細聽好了哦!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吧!
三、播放視頻
1.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小兔子。
師:我們寶貝們已經認識了小白兔,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關於小白兔的視頻。仔細看了哦,看完老師要考考你們的哦!
師:小白兔愛吃什麼?喜歡在哪裡玩?
幼:胡蘿卜、青菜。在草地里。
2.小結:小兔子最愛吃蘿卜還有青菜了,所以她長的壯壯的,皮膚白白的,我們小朋友也要像小兔子學習,多吃蔬菜。
四、小結
師:兔子是我們的好朋友,她很可愛對不對,那我們以後可要更加愛護小兔子。
師:我們最後跟著音樂來蹦蹦跳跳吧。

『柒』 小班科學領域上下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回稱教學要求,或答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