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備課
❶ 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備課的要求是什麼
幼兒園科學活動就是要對他的活動做一個備課和教案的編寫,從你的活動目的,活動方法之類的去對他做一個規劃。
❷ 如何科學備課
備課需要從「來教學方案」的層次自退到為設計方案作準備的層次上來,這一變化首先要體現在備課內容上。備課備什麼?過去,教師備教學目的、重點難點、過程方法。這三大塊內容都屬於「教學方案」的內容,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備課受到了很大的挑戰。在教學實踐中常常會有這種情況:課堂里出現了與教師備好的課不一致的情況,出現了教師在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放棄原來的備課,二是迫使學生按照備課里的設計來理解和學習。原有的備課內容的情況,只能有這兩種選擇。
備課的功能得到了改造,內容也必須改造。改造的方向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可能性都應該納入到備課的范圍里來;第二,是更重要的,教師也許可以不提出具體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和過程方法,但必須對教材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對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過程方法的基本原則有深刻的把握。這兩個方面,都包含了豐富的研究性因素,屬於「研究性備課」。在這種研究性備課的情況下,課堂里出現任何情況,教師都可以根據我們在課前的研究靈活應對。
❸ 你認為一種科學的備課方法是什麼平時你是怎樣備課的
備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我認為無論是哪門學科,教師真正要備好一堂回課,應該腳踏實答地,並結合自身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地研究和設計。「研讀」是備課的需要前提,老師研讀與課程有關的資料是需不可少的環節;第二「博學」是備課的重要基礎;第三「細致」是備課的基本要求;第四「創新」是備課的成功亮點。這種備課方法是我所追求的目標。(補充:備出一份好的教案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也能使教師教學更有底氣,甚至變得胸有成竹。同時,好的教案設計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效率等多個方面,最終對整個課堂課的教學效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❹ 科學老師是怎麼備課的
那麼當前我們科學教師從時間上分,備課有這樣幾種形式?
1、常年備課,(教師平時對各中教學資料的積累,對生活的觀察);
2、學期備課(在課標指導下對正冊書的鑽研,可粗略一點,並可製作出《學期進度計劃表》);
3、單元備課(是在一個單元教學前的備課,可以擬寫出單元的教學計劃);
4、課時備課(根據單元明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而進行的教學過程的設計);
5、課前復案(上課前對教案的內容在揣摩構思,默記熟練的過程);
6、課後備課(課後回顧反思,寫教學後記)
歷史經驗證明:無論傳統和現在,備課都是至關重要的,而許多教師的成才也是從備課開始的。
特級教師斯霞說:「要上好課,首先要備好課,我常常把備課當作指揮員在組織「戰役」,我總是反復推敲,直到設計出自己滿意的反案為止。」
特級教師張子鍔說:我教中學物理五十年了,同教三個班,課已經上了一百五十遍了,但是到最後一遍,不備課我還是不敢上課」。看來,功是在課前,效在課上,備課是教師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基礎工作,只有認真備好課,才能上好課,而備課又是課改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教師要想做好備課工作,就得認真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首先要轉變觀念。
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
備課的改革也是一樣,首先教師思想觀念上必需有所突破和創新,教師如果沒有思想上的一次重大轉變,就不會有整個備課內容方法上的突破。當前教師在教案設計上沒有創新,還在走老路。「導入----講授----鞏固----作業----小結」的教學思路。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舊模式,與其說是方法技術的落後,倒不如說是教育思想的陳腐、教育觀念的落後。正確的教育思想是教師課堂教學的靈魂。觀念更新比方法更重要。有什麼樣的觀念就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教學,所以改革備課的方法應是改革備課思想。
附:教海拾貝
怎樣看待教育、教材、教學、學生、師生關系?
1、教育: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2、教材: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3:教學:a.課程是生活,是經驗。
b.教學是一種交往,一種溝通,一種對話。
c.開放性的教學才能培養開放性的人才。
4、學生:新課程要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表現,欣賞學生的想法,注重學生的問題,接納學生的意見,寬容學生的意見,滿足學生的需要。
二、掌握新課程備課的新特點
1、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
傳統的備課,基本上是按照「我教您學」思路來編寫教材教案的。教學過程由教師來控制。這種教學設計基本上是預設的、有計劃的,可控制的。這種反感是靜態的、單一的、機械的、細致的。甚至每一個教學環節、具體活動內容、什麼時間學生發言、教師講什麼都有教師課前作了規定。新課程的教學設計:「以學定教」。體現學生學習需求的教案,不等同於過去的教案,一次教學過程是個流動的過程。
教學設計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材之間的多項互動,始終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發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循環中進行的。因此,教學設計要給孩子留有大的空間,讓孩子們在流動中不斷得到從事和完善。一堂課的完成,也是教學設計的暫時終結。如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時,在四年一是這樣教學的、在四年二班就是有改進了,到四年三時,有改進很多,學生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教學進程方法也不同的。所以說:新課程教學設計及是可以預設的,又是不可預設的,既是有序的又是無序的。是動態的、多樣性的、靈活的、粗線條的。過去我們時代這知識走向學生,今天我們是陪著學生走向知識;過去我們把教科書作為學生的世界,今天我們讓世界成為學生的教科書。
2、有經驗型備課向研究形備課轉變
傳統的備課是一種封閉式的備課,教師滿足於一本教材、一本教參,備的是課內,講得是自己知道的知識,把自己關在教室里獨自研究教材,選擇教法。可謂的是「關門教書、」「閉門批改」。十幾年乃至數十年,備課上課都憑著自己的經驗。是一種磨道式的循環。如今新課程備課是開放的,備課內容和方法、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備課不僅被課內還要備課外,回答學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問題。新課程下的備課就是教研,備課就是課改。備課本身就是一種研究活動,因為每一個新課程的教學方案的設計就是對舊教學方案的創新,教學設計的推陳出新就是在進行教學改革。所以時下教師備課應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研究型備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備課的研究型體現1、備課內容的開放性
2、備課方法的開放性
3、備課過程的反思性
4、教學設計的創造性
3、由文字教案像文字與思維相結合教案轉變。
由於新課程課的動態生成性,有些教學目標是可以預設的、有些教學目標是不可以預設的,有的教學活動是有計劃的、有的教學活動是沒有教學計劃的,這就決定了教師備課編寫教案時有些教學設計內容可能在教案設計中記錄下來,而有些內容就要靠教師的思維來記載。
備課應是終身隨時的感悟,而不是一時的偶有所得,備課應是刻在心中永遠難以忘懷的教學藍圖,而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