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課題答辯 » 小學科學課時

小學科學課時

發布時間: 2021-03-12 05:15:39

⑴ 小學課程課時標准詳細資料

以下課時為每科周課時量,每周課時總量為30節。

小學一、二年級
品德與生活(3節)
語文(9節)
數學(5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3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4節)
小學三、四、五、六年級
品德與生活(2節)
語文【包括作文】(8節)
數學(5節)
英語(2節)
科學(2節)
體育(3節)
藝術【包括音樂、美術】(3節)
綜合實踐活動【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2節)
地方與學校開發或選用的課程(3節)

⑵ 小學科技課都有哪些內容

1、觀察星空

星空是漢語詞語,拼音是xīng kōng,指有星光的天空。

2、觀察航天器

航天器(spacecraft):又稱空間飛行器、太空飛行器。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在太空運行,執行探索、開發、利用太空和天體等特定任務的各類飛行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范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3、觀察生物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並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

4、觀察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5、製作小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⑶ 小學科學課,到底學什麼,怎麼學

一、科學課程學什麼?
答: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
二、怎麼學?
1、與數學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探究中的數據處理模型建立都離不開數學。要盡可能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應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例如通過連續測量一杯 熱水的溫度繪制曲線圖。
2、與語文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課有很多聽、說、讀、寫的機會,教師應多提供這些機會,並設法使之帶有科學 色彩。例如,讓學生撰寫觀察日記,閱讀科普書籍,按科學探究的線索重組科學家傳記中的信息,撰寫科學小論文,編寫與表演科普劇等。
3、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關聯與互動
科學探究的許多課題可以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內容,對這些課題的研究可因其情境的真實性和時間的機動性而使學生獲益。綜合實踐活動也會因科學與社會問題的交織而相得益彰,與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有關的議題較為容易實現兩者的互動與整合。
4、倡導跨學科學習方式
科學(science) 技術( technology)工程(engine) 與 數學 (math) 即 STEM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科學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

⑷ 小學科學老師實驗准備課時是多少

《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目前,主體性教學、科學探究已成為小學科學教學中的兩面大旗.而實驗教學就能很好地融主體性教學、科學探究於一體. 怎樣才能讓學生們在實驗中有所啟迪和收獲呢?那就是:實驗時應做到「六多」——多看、多做、多思、多說、多聽、多評. 一、多看「想到沒想到,看了才知道.」這是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異想天開》之《想到沒想到》欄目的宣傳口號.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看到了,我們就相信了,就明白了,這說明了看的重要性. 看,不是隨便地看,而是有目的的觀察.觀察是人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是科學實驗的顯著特點,同時教會學生觀察也是科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科學實驗時,不管是老師的演示實驗,還是學生自己動手實驗,都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充分觀察.要引導學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實面貌,更要學生發現平時沒留意的現象.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獲得正確、清晰的事實,掌握第一手的數據資料,得出正確的結論.同時,學生還能從中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比如做《熱水變涼》實驗,將一杯熱水放在桌上,連續測量十分鍾,這時要適時指導學生認真觀察.他們會發現開始水溫下降很快,最後越來越慢.最後學生們得出熱水變涼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這由學生自己認真觀察分析得出來的結論,其教學效果是言語傳授無法比擬的. 二、多做「你聽見了,你忘記了;你看到了,你明白了;你做過了,你記住了.」這說明了做的重要性.法國科學教育以「動手做」為口號和切入點,強調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發現與研究的過程.這種學習過程體現著學生作為主體的生命歷程.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小學生的記憶與思維主要以直觀形象為主.而動手做最能展現事物的直觀形象. 我們老師只要積極創造實驗條件,使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充分的感知,經歷科學的過程,學生就能從中獲得一些最基本的科學素養.在科學課上,學生做實驗很多都是草草收場,學生並未「盡興」.有些教師一發現一個(一組)或者是幾個(幾組)同學做完或做對,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學生停止實驗,覺得部分學生的成功已經與教師要的結論相吻合.這種做法與科學教學原則明顯相悖.實驗是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科學課的顯著特點,學生都會從中留下終身難忘的經歷.實驗如果不能取得數據並得出結論,那等於沒做.所以,我們在實驗教學中,應讓孩子們多做,做足,做深. 比如教《小車的運動》一課,做實驗前,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們提出假設,作出猜測,弄清變數與不變數的關系,然後讓孩子們多次地、反復地做實驗,獲得數據,並從中探究規律.學生們通過「真刀實槍」地「搞」出來的有關結論,將使他們終生難忘,而這一探究學習的方法與過程,將使他們受益一生. 三、多思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主要方式.探究一般要經歷提出問題、進行假設猜想、制定計劃、實驗搜集信息、分析得出結論.提出問題必須學會思考.如果對一些現象視而不見,置之不理,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永遠發現不了問題,更談不上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 假設是科學探究的一個重要思考階段,科學家進行實驗,在沒有成功之前,都只能是「假想」,也可能就是「胡猜」.所以,學生在實驗時,有關科學的結論,應讓學生敞開思路無所顧忌地想,甚至異想天開.這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造能力、認識事物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處處伴隨著學生的思考,而且需要學生的思考.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可見學習需要多思,需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比如教學《電磁鐵》一課,教師一上課就出示一個電磁鐵,引導學生認識電磁鐵,而後讓兩名學生各取一個電磁鐵(線圈鐵釘不同),讓學生觀察哪個電磁鐵吸的回形針多,為什麼?這時可鼓勵學生朝不同的方向想.思維就這樣大放光彩. 四、多說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有各自的體會和想法,科學實驗後,要讓學生把實驗過程和結論說出來.如果不讓學生說,我們就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不讓學生多說,就不知道他們思維的全過程,不知道他們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就不能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達成共識.因此,實驗後應讓學生多說,給他們自由的空間暢所欲言,這是他們的權利,也是教師的責任. 比如教學《觀察水》一課,學生做完高錳酸鉀的溶解實驗後,我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看到的溶解現象,個別說,小組說,集體交流.這樣反復交流,溶解現象就深深印在學生頭腦中,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多聽善於傾聽的學生就是善於學習的學生.在許多的科學課堂,不顧別人的想法,不注意傾聽的現象比較嚴重.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對發言者的尊重.我們要引導學生樂於傾聽,善於傾聽,在傾聽中產生智慧的碰撞. 如在《洗衣服的學問》一課中,當學生設計出不同材料去污能力大小的方案時,我就引導大家針對他的方案,提出問題.這樣,學生不但能認真傾聽,還聽出了別人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交流中,為方案的完善提供了很大幫助. 六、多評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以利於改進教學、促進學習,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中指出,對學生進行評價要做到「四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全面化,評價方法的多樣化,評價時機的全程化.要求教師准確把握評價的內容,靈活運用評價方法.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要更注重學生合作能力、實驗能力和安全衛生等方面的評價. 當有個別學生或小組同學出現合作,實驗、衛生等方面的問題和優點時,我就不失時機給予評價,請同學自評,相互評,一堂課下來,評出最佳小組若干,給予加分,當分數累計到指定數時,便可獲得老師的獎勵.獎勵就是一張卡片,一些實驗材料、葯品,或者到科學探究室自主做實驗的資格…… 在科學課上做實驗,學生動手又動腦,個個興高采烈,精神抖擻,興趣濃厚,求知慾強烈.只要我們教師精心准備,正確引導,讓孩子們多看、多做、多思、多說、多聽、多評,我們的科學實驗教學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⑸ 小學科學課程調整為一年級起始是真的嗎

教育部15日發布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強調各地要確保落實科學課程規定課時,規定從2017年秋季起,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在教育部組織修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前,小學一、二年級要按照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⑹ 小學 科學課各年級每周應該安排幾節課

我覺得應該排3節,放一些科學類的視屏給學生看,大家會很喜歡的。

⑺ 小學科學課該怎麼上

一是鼓勵質疑
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通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啟迪、有法可循.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提問,由易到難,逐步上升.比如在講授火山爆發和地震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從課題入手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但是無論學生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老師都要給予必要的肯定,鼓勵學生始終保持一顆質疑的心.然後,經過老師的總結,可以得到許多課上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老師引導學生帶著質疑產生的好奇心進入課程學習,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學習的效果也會大幅提高。

二是鼓勵合作
科學課的知識傳授大多是通過科學探究和實驗操作來完成的,因此,教師在授課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思考、踴躍發言及合作交流的習慣,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主動探究新知識形成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分一分、擺一擺、畫一畫、測一測活動,我們都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來完成.再如,在講授《拯救野生動物》一課時,我們可以針對課程內容,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編一些保護野生動物的小品,即時表演,學生們參與性就很強.學生們在合作中觀察事物,在合作中分析現象,在合作中思考問題,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學生的學習合作意識得到了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是鼓勵體驗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在這一宗旨下,《科學》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即定為:以探究為核心,鼓勵和組織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通過探究既讓學生獲得准確的科學知識,又讓他們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發展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既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又培養他們科學的自然觀.根據這一宗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等體驗活動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比如在講授《植物的成長與變化》一課時,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培植幾顆植物種子,進行觀察,讓學生親身體驗植物的生長,領略動手試驗的快樂。

四是鼓勵性評價
小學科學教學的評價是一種多元的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保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齡階段,由於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樣,所表現的每個側面程度也不一樣.只有評價內容適合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視指出學生的缺點,而忽視了表揚學生的優點.其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加以鼓勵.比如,一個學生提出的問題很荒謬,但是作為老師,我們卻可以鼓勵他敢於質疑的精神;一些學生上課時坐得歪歪扭扭,我們可以表揚那些坐姿好的同學,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每一個表現,教師都應及時做出評價,一個充滿贊揚的眼神,一個表揚的輕輕的手勢,一句鼓勵的話語,每一個激勵性評價都能使學生心潮澎湃,甚至對他們一生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總之,作為一名小學科學課教師,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著眼於學生基本科學素養的提高,不斷轉變觀念,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索,真正擔負起培養下一代的重要任務。

⑻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8)小學科學課時擴展閱讀: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及各課程周課時安排是什麼

小學課程設置標准:

熱點內容
塗鴉論文 發布:2021-03-31 13:04:48 瀏覽:698
手機資料庫應用 發布:2021-03-31 13:04:28 瀏覽:353
版面217 發布:2021-03-31 13:04:18 瀏覽:587
知網不查的資源 發布:2021-03-31 13:03:43 瀏覽:713
基金贖回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2:08 瀏覽:489
懸疑故事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2:07 瀏覽:87
做簡單的自我介紹範文 發布:2021-03-31 13:01:48 瀏覽:537
戰略地圖參考 發布:2021-03-31 13:01:09 瀏覽:463
收支模板 發布:2021-03-31 13:00:43 瀏覽:17
電氣學術會議 發布:2021-03-31 13:00:32 瀏覽:731